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一语文附10套模拟卷下学期期末测试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4379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8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一语文附10套模拟卷下学期期末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一语文附10套模拟卷下学期期末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一语文附10套模拟卷下学期期末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一语文附10套模拟卷下学期期末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8页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一语文附10套模拟卷下学期期末测试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一语文附10套模拟卷下学期期末测试模拟试题.docx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一语文附10套模拟卷下学期期末测试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一语文附10套模拟卷下学期期末测试模拟试题.docx(1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一语文附10套模拟卷下学期期末测试模拟试题.docx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一语文附10套模拟卷下学期期末测试模拟试题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19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模拟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6分)

一、散文阅读,完成1-3题(12分)。

白鹿原奏响一支老腔

陈忠实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

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

因为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

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

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

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

我也忍不住笑了。

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

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

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

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

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

”“太斩劲了!

”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

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找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

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

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

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

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变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

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

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

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

纯正的观众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力的呼应和感染力?

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么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

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尝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做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

观众顿时沸腾起来。

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产生神秘感的原因是看见演唱老腔的是白发白眉老汉等一群关中农民

B.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板凳发出的响声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

C.朋友为小说《白鹿原》没有写老腔的笔墨而感到遗憾,作者对此深有同感。

D.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从乡野唱到音乐厅,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

2.作者对老腔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

(4分)

3.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

请举例并加以分析。

(5分)

二、小说阅读,完成4—6题(14分)

幸存者

梁小萍

①这是一场残酷的战斗。

②埃布尔躺在横七竖八的尸体堆里,他还有一丝微弱的喘息,也有知觉,但他动不了。

他没有睁开眼睛,他在努力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神经来感知环境。

确认周围没有异常动静,他睁开了眼睛,天空灰蒙蒙的,看不出是什么时辰,空气中夹杂着浓烈的血腥和火药的味道。

③埃布尔不知道战斗是什么时候结束的,他只记得他们部队坚守阵地三天三夜,一个团的兵力最后只剩下一个排。

而且从对方部队的火力可以判断出对方的兵力也很薄弱了,对方的援军还没到来的黎明时分,是他们最后也是唯一的突围机会。

就在突围时,一个炮弹在埃布尔身边不远处爆炸,他失去了知觉。

④这会儿他醒了,先看看身边的尸体,没有看到自己熟悉的战友,他想也许战友都顺利突围了。

他也没有看到对方部队的活人,也许对方还没来得及打扫战场,或者说已经打扫过战场了,而他漏了。

埃布尔心里突然有点儿庆幸,在确定暂时安全后,他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他发现自己没有致命伤,只是伤到皮肉,也许是炮弹强大的爆破力震晕了他,突围时没人注意到他其实只是受伤晕了,并没有死。

他坚信如果战友知道他还活着,一定不会抛弃他。

⑤埃布尔挪动一下四肢,似乎还可以动,于是他准备挪到一个相对安全一点儿的地方。

这时突然传来了说话声,他赶紧闭上眼睛一动不动,大脑仔细辨认着声音和方位,原来是对方部队的士兵在打扫战场。

他顿时又是一阵绝望,双手下意识地在身边摸索,还好,还有一个手榴弹。

他想就算死也要多拉几个垫背的。

埃布尔没有选择,因为他是一位有信仰的军人,他从没想过当俘虏。

⑥一个士兵晃悠悠地端着枪朝埃布尔这个方向走来,边走边用刺刀拨弄地上的尸体。

埃布尔眯着眼睛,用眼角的余光观察:

这是一个年轻的士兵,估计和自己差不多大。

他不禁有点儿惋惜,两个年轻的生命即将消失。

这一线惋惜只是一个闪念,在埃布尔的脑子里一晃而过,他的手还是逐渐握紧了手榴弹,小拇指慢慢伸进了手榴弹尾部的拉环。

士兵走到埃布尔的身边,用刺刀拨拉着他的身体,刀尖划过他的面颊,突然停留在他的胸口,埃布尔睁开眼睛,紧握手榴弹的那只手微颤而坚定地举过身体。

他双目怒瞪着士兵,士兵显然也被这一突发状况吓着了。

他们彼此对视着,埃布尔的心脏感觉到刺刀刀尖的锋利,他的小拇指仍旧紧勾手榴弹的拉环。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个声音:

“还有活的吗?

”士兵看着埃布尔,略一停顿,面无表情地说:

“没有。

”远处的声音发出一声号令:

“撤!

”士兵回话时一直看着埃布尔,然后把刺刀缓缓从他的胸口拿开,转身走了。

埃布尔的手紧紧握着手榴弹,小拇指绷紧了手榴弹的拉环,直到阵地上又是空无人声。

⑦战争结束了。

对方部队宣称,这场战斗取得了重大胜利,全歼敌军一个团。

这一个团说的就是埃布尔所在的部队。

可是埃布尔还活着。

当然这个消息也是埃布尔很久以后才听说的,不过没多久埃布尔就知道自己的战友在那场战斗中全部阵亡,他是唯一的幸存者。

可是他却没有向组织说过他生还的这一段经历,一辈子也没说。

⑧后来,埃布尔渐渐淡忘了这件事。

再后来,埃布尔又常常想起这件事,而且越来越清晰。

战争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能活着就是奇迹。

埃布尔当时没有想到活。

他是军人,一个刚强的军人,他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可是当他听到敌军打扫战场的士兵,面对活着的他却说没有人活着时,他犹豫了。

⑨埃布尔不知道那个士兵会不会像他一样活到老,可以安逸地坐在家乡的老榕树下,喝着自己酿造的红葡萄酒,慢慢欣赏夕阳的落幕,但是他真心希望那个士兵还活着。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②段的环境描写有效补充了故事情节,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说明战斗的惨烈,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和现场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为下面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B.本文采用了上帝视角,运用大量侧面描写,写出了主人公心理的发展变化过程:

存活的庆幸,临敌的绝望,赴死的决绝,和平后的祈祷。

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幸存”的可贵。

C.打扫战场的士兵发现了埃布尔,先是一怔,被怒目圆瞪的埃布尔吓到,接着看到埃布尔钩着手榴弹,意识到情势于他们双方都不利,因而选择了明哲保身。

D.面对生死抉择,埃布尔没有选择马上拉响手榴弹,他的犹豫给了自己一个生存机会,也给了对方一个生存机会,他们都是战争的“幸存者”。

E.本文虽属于战争题材小说,但作家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而是另辟蹊径,把笔触固定在激战之后清理战场的截面,用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构思巧妙。

5.试简要分析埃布尔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4分)

6.文章到第⑦自然段即可自然结尾,作家又补充了后两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分)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

“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

“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

“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刚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

“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

”傅曰:

“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9.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上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人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1—13题。

(20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

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

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

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1.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12.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6分)

13、名句名篇默写(11分)

(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旬子劝学》中的“,,”三句,以借助交通工具到达千里之外的比喻来说明学习的好处。

(3)《师说》开篇即给“师者”的职能作用做出界定的一句话是“”。

(4)《登高》中写出了八层悲愁的一联诗句是:

“,。

(5)《琵琶行》中“,”揭示了他全诗的主旨。

(6)《锦瑟》中化用典故,表示愿望终究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抒发苦闷之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一句是“,”

(8)辛弃疾《永遇乐》中用“,”两句暗示北方百姓安于金人统治的现实。

(9)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两句从肖像仪态上刻画出了周瑜的装束儒雅、意气风发。

(10)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

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11)吾所以为此者,。

第Ⅱ卷语言基础及表达

5、文言基础知识,每题2分,计10分。

14、下列各句中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

于是B.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当:

应当

C.永各初,出为河间相出:

贬黜D.愿枉车骑过之过:

访问

15、下列各组句子中,不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①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②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B.①因泣下霑衿②秦自缪公以来二余君

C.①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②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罪

D.①公子与侯生决②帝每欲官,妃辄沮之

16、下列四组句子,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何面目以归汉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D.何以汝为见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宣言曰:

我见相如,必辱之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③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④武等实在⑤公车特征拜郎中

⑥以激怒贵妃⑦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⑧衡下车,治威严

⑨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⑩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A.①②④⑤⑦⑧⑩B.①③④⑤⑦⑨⑩C.①②④⑤⑥⑦⑩D.①②④⑤⑦⑧⑨

18、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卒廷见相如②宁许以负秦曲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大王必欲急臣

⑤空以身膏草野⑥其一人夜亡⑦惠等哭,舆归营⑧皆共目之⑨衡少善属文

⑩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A.①⑥\②③④\⑤⑦⑧\⑨\⑩B.①⑥\②④⑤\③⑨\⑦⑧\⑩

C.①⑥\②④⑤\③⑦⑧\⑨\⑩D.①⑥\②③④\⑤⑨⑦\⑧\⑩

6、语言基础知识,每题3分,计15分。

19、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苹果”公司9月份发布了最新的手机操作系统ios7,对原有的的操作方式进行了大幅度调整,这预示了“苹果”将会改头换面,与乔布斯时代的风格有所不同。

②陈邦彦的书法洒落劲健,如兔起鹘落,气贯长虹,字里行间奔突着一股清刚俊逸又不失法度的气息。

③美国就有一家特立独行的博物馆,他们展出的作品与众不同,专门收藏展出世界上最糟糕的艺术品。

④中国广州恒大俱乐部立下宏大志向,要在五年内与世界顶尖俱乐部全面接轨,跻身世界一流俱乐部前20名,真可谓踌躇满志,志存高远。

⑤他们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平,大家不必求全责备,也不必奢望他们能承担所有期待。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⑤

20、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18年11月29日凌晨巴西甲级球队沙佩科恩斯所乘坐的飞机在哥伦比亚坠毁,76位遇难者的家属近日向航空公司提出了索赔要求。

B.在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抽奖环节看点十足,到场的观众不仅收获了快乐和礼物,而且各地的粉丝们也通过荧屏收到了十份特殊的大奖。

C.英国教育家认为东亚的教育模式使学生中规中矩,束手束脚,虽然基础知识扎实,但在独自面对未来社会时不免陷入能力匮乏的窘境。

D.中国和印度是目前世界上两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多极化进程中两支重要力量,中印能否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关乎两国的快速发展。

2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

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

2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

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7、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

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

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

小程说,她家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祖训当作传家宝。

 

  你认为什么样的传家宝更有价值?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答案:

1、【参考答案】C(A项产生神秘感的原因在于赵季平对演员的态度。

B无中生有D不是“一直很流行”。

2【参考答案】①第一次看老腔前,从未听说过老腔这一剧种,认为老腔的影响小,只是民间演出,但因为朋友的赏识,作者认为老腔是神秘的。

②第一次看老腔演出后,作者认识到了老腔与关中大地的密切联系和撼人肺腑的神韵。

因相见恨晚而觉得懊丧自责。

③两年后在中山音乐堂再一次观看老腔演出时,作者认识到老腔具有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的原因在于触动了当代人的神经。

④在中山音乐堂看老腔演出时,主持人的举动让作者认识到观众与老腔应该是融为一体的,自己这种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3、

(1)写观众反应强烈,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体现老腔的魅力。

(2)写赵季平对老腔表演者的尊重,表现老腔的魅力。

(3)写濮存昕加入表演,尽情演绎,写出老腔的魅力。

4.BC(B心理描写属于正面描写。

C“意识到”不准确,根据原文,只是一种推测;“明哲保身”是指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多指怕连累自己而回避斗争的处世态度,对内容解释不恰切。

5.①勇敢、刚强。

他和战友们一直坚守阵地三天三夜,奋力突围;发现敌军清扫战场时想要与敌人同归于尽。

②机警、临危不乱。

他被炮弹震昏后醒来做的第一件事是观察环境,寻找逃生的机会;被清扫战场的敌人发现后,他没有慌乱,而是镇定地做出抉择。

③有信仰、懂感恩。

他在战场上从没想过做俘虏,被发现后也做好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战争结束后,晚年的埃布尔真心祝福敌军那个打扫战场的士兵,希望他也活着到老。

6、①从情节上来看,结尾点出了小说关键的环节——埃布尔在战后和平时期的所思所感,这是故事情节的合理延续,使得小说的结构更加完满、流畅。

②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两个人物都是战争的幸存者。

战后生活的宁静美好也是平凡人生的共同追求,这使得人物形象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个体,而是代表了经历过战争的一代人的心灵,具有典型性。

③从主旨上来看,表现了对美好人性的追求与向往,更使读者意识到生命高于一切;体会到国家安宁、生活幸福的来之不易;使文章意蕴厚重,言近而旨远。

④从语言上来说,这一情节设置将战争的残酷与战后的诗意放在一起对比映衬,具有抒情性和美感。

(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言之成理即可)

7、.A(文言文断句一是看句意,一是分析动词和附近名词的关系。

从句意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