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4326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实施细则.docx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实施细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实施细则.docx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实施细则

体系名称

质量健康

安全环保

编码

QHSE-01-12-01

版本号

2013-01

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实施细则

公司名称

中海油海西宁德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

批准人

总经理、QHSE主管领导

批准依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内控制度体系文件管理办法(CG-20-01)

发布范围

普发

发布文号

海油总风险办﹝2011﹞688号

发布日期

2011年9月30日

生效日期

2011年10月1日

1目的

规范职业健康管理要求,为进一步开展职业健康管理工作提供指南。

2适用范围

公司及各所属单位。

3编制依据

3.1《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收并购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办法》,QHSE-01-10,2011,总公司。

3.2《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承包商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办法》,QHSE-01-11,2011,总公司。

3.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职业健康管理办法》,QHSE-01-14,2011,总公司。

4释义

4.1职业健康管理

特指与工作环境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关的职业健康管理。

4.2职业病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3职业接触限值(OEL,OccupationalExposureLimit)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4.4职业健康监护

是以预防为目的,依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

1)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离岗后医学随访以及应急健康检查);

2)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4.5职业禁忌症

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4.6作业场所

作业人员可能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活动场所,如生产厂区、终端、海上生产平台、船舶等。

4.7生产经营单位

有作业场所的管理机关,如拥有一个或多个海上油气田的分公司、拥有一个或多个炼油厂的二级或三级管理机关等。

5管理要求

5.1管理人员设置

各所属单位应指定专人全职或兼职负责职业健康管理事务,了解、掌握国家和地方有关职业健康方面的法律法规,组织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组织职业健康培训,制定职业健康管理程序等。

5.2职业健康管理应纳入QHSE管理体系

各级生产经营单位应将职业健康管理纳入QHSE管理体系,在QHSE体系文件中应体现职业健康管理的内容,在有关员工培训、承包商管理、事故报告和调查、应急响应、审核/检查等程序中应包括对职业健康的要求。

5.3制定职业健康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

各级生产经营单位应制定职业健康管理目标、计划和实施方案。

职业健康管理计划和实施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程序性要求:

1)各作业阶段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控制;

2)作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计划;

3)员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个体检测方案;

4)员工职业健康体检方案;

5)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管理要求;

6)作业现场个人防护设备/器材的管理内容;

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三同时”管理内容。

5.4资产并购和资产剥离的管理

在资产并购之前,应实施尽职调查,尽职调查应包括职业健康管理的内容,如职业卫生方面的许可、重大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曾患有职业病的人数等。

资产收购的QHSE尽职调查应依照《收并购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办法》(QHSE-01-10)实施。

5.5用工及承包商的管理

各级生产经营单位在招用员工时,应书面告知职业危害和健康风险,告知内容应至少包括作业场所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公司将履行的责任、员工应尽的义务等信息(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模版)见附件1),公司鼓励各级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告知说明。

在与承包商签订施工、服务合同时,应依据《承包商健康安全环保管理办法》(QHSE-01-11),在合同中体现职业健康方面的要求。

5.6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

作业场所是人员可能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地方,因此,对作业场所的严格管理是减少职业伤害、保障人员健康的一道重要屏障。

对作业场所的管理(见附件2)包括:

1)识别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3)危害因素的控制和个人防护器材的配备;

4)危害信息沟通;

5)培训和教育等。

5.7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依据员工的职业接触史,通过系统地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地监测员工的健康状况,分析其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管理层和员工。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见附件3)。

5.8统计、检查、审核

正确的数据统计是管理的基础,各级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管理的数据统计和上报制度,应在各种检查、审核中纳入职业健康管理的内容,并反映在HSE月度和年度报告中。

在年度HSE工作总结中,应尽量通过统计数据体现管理水平。

各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统计的数据包括:

1)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比例%(OER);

2)职业健康体检比例%;

3)疑似职业病率(SOIFR);

4)职业病发病率(OIFR);

5)已通过评审的建设项目/应评审的建设项目数(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防护设施基本设计审查、控制效果评价和验收)。

6附则

6.1本细则由公司风险管理办公室组织解释。

6.2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实施。

 

【正文结束】

附件1: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模版)

附件2: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要求

附件3: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要求

附件1

职业危害因素告知书(样版)

同志:

您将要工作的场所可能存在着、、等职业危害因素。

如防护不当,可能对您的、、健康造成损害。

公司已经采取了措施,尽可能防止伤害事件的发生,并将为您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保护和培训。

同时请您履行以下义务:

1.严格遵守工作场所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2.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3.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4.定期参加职业健康体检;

特此告知。

欢迎您随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职业病的建议。

用人单位盖章本人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附件2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要求

作业场所是人员可能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地方,因此,对作业场所的严格管理是减少职业伤害、保障人员健康的一道重要屏障。

对作业场所的管理应至少包括下列五个方面。

1识别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

1.1识别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目的

找出重点设施和作业、重点危害因素、重点接触人群,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减少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

1.2作业场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危害因素包括

1.2.1物理因素:

噪声、振动、紫外线、高温、高气压、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1.2.2化学因素:

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各种粉尘。

1.2.3生物因素:

各种致病病原体。

1.3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推荐做法

1.3.1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危害程度和控制优先程度

由于在作业场所中,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作业中和不同的地点,会接触不同的危害因素,或在不同的时间段接触不同浓度/强度的危害因素,因此,识别和分析应从作业人员的工种、作业类型、接触的方式、接触的频率、作业环境、危害因素的特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接触危害因素的程度、可能出现的后果以及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等。

见下列表一、表二、表三。

表一、接触水平、危害程度、控制优先程度之间的关系(OGP推荐做法):

接触水平

危害程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

非常低(A)

低(B)

中(C)

高(D)

非常高(E)

1

2

第二优先

3

第三优先

4

第一优先

5

OEL

<0.1*OEL

0.1-0.5*OEL

0.5-1.0*OEL

>OEL

>>OEL

表二、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分级

接触水平

定义

非常低(A)

<0.1OEL

可以忽略的接触

低(B)

0.1-0.5OEL

接触在不高于职业接触限值的环境内,并且控制措施能维持该浓度水平。

中(C)

0.5-1.0OEL

目前接触的环境浓度是在职业接触限值内的,但控制措施不能保证该浓度水平不超出职业接触限值。

高(D)

>OEL

控制措施不能充分地将环境浓度水平控制在职业接触限值水平以内,经常会有超标的情况出现。

非常高(E)

>>OEL

接触在高浓度的环境中,基本上必定会导致健康伤害的情况发生。

表三、职业病危害程度分级

危害程度

潜在的健康损害后果

1

轻微伤害/疾病:

不会影响工作或导致残疾

2

轻度伤害/疾病:

已影响工作,工作受到限制或损失工时

3

重度伤害/疾病:

导致部分身体伤残或长时间无法工作。

如噪音聋

4

永久性的全身伤残或死亡(较少人数),如癌症

5

多人死亡

1.3.2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措施

根据分析的结果和现场的具体情况,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如下措施(如下表):

优先级别

可能需要采取的行动或措施

•立即停止接触;

•立即按照安全事故报告管理层;

•识别所有的危害源;

•立即采取整改措施,为员工提供劳保用品作为短期防护手段,同时采取更好的工程控制措施;

•安排接触超标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应急职业健康体检;

•识别并采取良好的工作方式和改进措施,考虑各个层次的控制措施;

•采取措施后,重新做健康风险评估;

例如:

在事故状态下,人员可能会接触到超量的电离辐射、剧毒化学品等。

•将接触值降低到OEL之下(危害程度1-2),或考虑将接触值降低到0.5OEL之下(危害程度3-5),即使用PPE作为短期控制措施,考虑永久性的工程控制措施;

•识别并采取良好的工作方式和改进措施,考虑各个层次的控制措施;

•安排接触的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采取措施后,重新做健康风险评估;

例如:

人员可能会短时间地接触高噪音、或在检维修作业、采样、化验等作业中接触到有害的化学因素。

•识别并采取良好的工作方式和改进措施,考虑各个层次的控制措施;

•考虑是否需要做员工接触危害因素的检测;

•采取措施后,重新做健康风险评估;

这个级别的危害一般不需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可以与其它HSE管理措施结合起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1.4识别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管理要求

1.4.1首先考虑可引起《职业病目录》中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

1.4.2有生产作业人员参与识别和分析。

生产作业人员的经验和他们对生产作业过程的了解是非常有价值的。

1.4.3对识别和分析过程以及所得出的结论做详细的记录,并在作业现场妥善保存这些记录至少五年。

妥善保存意指这些记录可在作业场所被外审、上级审核、政府检查时随时查阅。

1.4.4一般应每年进行一次识别和分析,以保持持续改进。

如果在作业设施、作业方式和工艺、原辅料等发生重大变更,应重新进行识别和分析。

如果没有变化,可适当延长识别和分析的间隔时间。

1.4.5参考使用附表一: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记录样板表格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2.1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向从业人员公布,并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向政府监管部门报告。

2.2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目的是定量分析作业现场的危害程度和人员接触危害因素的水平。

检测分为场所危害因素检测、作业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检测和个体接触检测:

2.2.1场所检测:

检测作业场所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例如:

检测厂区、车间、或某台设备周围的噪音、粉尘、空气中化学品浓度等。

通过识别后应制定检测计划,定期检测重点场所的重点危害因素,并妥善保存检测记录。

2.2.2作业检测:

检测某项特殊作业过程中的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例如:

检测某项检维修作业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检测油气采样、更换过滤器、取/放清管球过程中的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等。

通过识别后制定检测计划,检测某些特殊作业中的重点危害因素,并妥善保存检测记录。

2.2.3个体接触检测:

针对作业人员测量个体接触危害因素的水平,例如:

放射作业人员接触放射剂量的检测、检测巡检人员在厂区巡走一个工作日所接触的噪声和其它化学品等;个体接触检测又可分为长期监测和临时检测,通过识别后应制定检测计划,针对重点作业跟踪监测重点人群,并妥善保存检测记录。

2.3检测报告应记录:

1)检测人;

2)检测日期和时间;

3)检测仪器的型号、检测范围、标定日期;

4)检测时的天气和其它必要的环境条件;

5)检测时的设备工况;

6)检测时的作业过程描述;

7)检测数据;

8)检测所依据的方法标准;

9)报告日期和报告人签字;

10)如果是外部机构来检测,还应包括检测机构的名称和资质证明。

法规要求的检测应按照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进行。

2.4现场检测记录和个体接触检测记录应保留至少三十年。

3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和个人防护器材的配备

3.1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目的是减少人员接触危害因素的可能性或接触水平,从而保护人员健康。

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按照控制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3.1.1工程控制:

通过工程措施降低或减少危害因素的产生。

3.1.2工艺控制:

通过调整工艺流程、参数、使用低毒或无毒的原辅料等措施,减少危害因素的程度。

3.1.3监控报警:

对于不能用工程或工艺控制消除的重大危害因素,应考虑采用适时的监控报警装置,如硫化氢探测系统。

3.1.4行政管理:

通过合理的作息时间、培训、信息沟通、演练等措施,使作业人员认识危害因素,减少接触危害因素的程度。

3.1.5个体保护:

通过以上措施都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应向作业人员提供合格的、适用的个体劳动保护用品。

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应符合下列原则和标准:

3.1.5.1不得用个人防护用品代替工程措施来减少职业接触。

应首先考虑使用工程措施或低害的工艺来消除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用监控报警、行政管理手段来减少接触危害因素的可能性。

3.1.5.2所有个人防护用品必须是适用的、合格的正规产品。

在噪音超过85分贝的地方作业,应为作业人员提供听力保护措施,在噪音超过90分贝的地方作业,应为作业人员提供耳塞和耳罩双重听力保护。

3.1.5.3在可能存在高毒(如硫化氢)、缺氧/富氧危害的作业环境,必须为作业人员提供正压式呼吸保护,过滤式呼吸保护是不可接受的。

3.1.6实施工程控制和工艺控制的最佳时期是在项目的设计/建造阶段。

4危害信息沟通

4.1沟通危害信息的目的是使作业人员了解、掌握作业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关信息,信息沟通的手段多种多样,常见的作业场所沟通手段有:

4.1.1提示标志:

在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应张贴醒目的提示标志,如进入高噪声区佩戴耳塞/耳罩等。

4.1.2警示说明:

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

4.1.3操作程序:

在某些特殊作业的操作程序中,应包括作业过程中的危害因素以及防护措施、适用的个人防护设备或器材、正确的使用方法等内容。

4.1.4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记录了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生产厂家或供货商的联系信息、应急措施等。

作业场所应保留所有在用化学品的安全说明书,以备随时查阅。

4.1.5检测结果公示:

定期在作业场所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结果,公布的方式应使现场人员易于获取信息,如可以是张贴,或通过内部网络公布等。

5培训和教育

5.1各生产经营单位和作业场所的管理者应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教育,其目的是使作业人员掌握有关职业病危害的知识和避免危害的技能。

培训/教育可以分为:

5.1.1知识培训:

包括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现场的操作程序、危害因素的知识等。

5.1.2技能培训:

包括正确穿戴/使用个人防护器材,正确操作现场采样、检测设备,正确阅读和理解现场的提示、警示标识、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等。

5.2培训/教育的方式可因地制宜,如上岗培训、在岗培训、脱岗培训、HSE会议等,各生产经营单位和作业场所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教育计划,并做好培训记录。

附件: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记录

表1识别部分

表1:

识别部分

公司:

.......................................................

日期:

................................................................

评价单元(车间)

...........................................................................

作业场所:

...................................................

参与识别和分析的人员(姓名,职位)

1.

2.

3.

工艺概述

表1a:

该车间工种列表

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种

每班人数

工作时间

倒班/白班

1.

2.

3.

4.

表2工种描述

表2:

工种描述-表1a中所有工种

工种编号:

.........................工种名称:

....................................................

该工种作业概述

该工种所有有害因素列表

有害因素

对健康的影响

职业接触限值

危害等级

1.

 

2.

3.

4.

5.

6.

表2a有害作业列表

表2a:

有害作业列表

列出所有潜在健康危害的作业

作业区域/源头

1.

2.

3.

4.

5.

表3作业详细描述

表3:

作业详细表述

作业编号:

.....................................作业名称:

..........................................................................

有害因素

接触途径/存在相态

频次

接触时间

接触等级

健康风险

 

作业描述(接触的特点)

现有的控制措施:

工程:

程序性:

个人防护用品:

急救(恢复)措施:

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评价:

吸入

皮肤接触

眼睛接触

消化道接触

评价人员签名:

日期:

表4建议

表4:

建议

作业编号..............................................

作业名称................................................................

还需要更多的信息吗?

(详细表述)

责任人:

完成时间:

减少/替代

责任人:

完成时间:

工程控制

责任人:

完成时间:

程序性控制

责任人:

完成时间:

个人防护用品

责任人:

完成时间:

急救(恢复)措施

责任人:

完成时间:

审定人:

日期:

附件3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要求

职业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员工的职业接触史,通过系统地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地监测员工的健康状况,分析其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管理层和员工。

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详见附件二。

1职业健康检查

1.1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是通过体检、分析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对接触者的健康影响及其程度,掌握员工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现象,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1.2职业健康检查与一般健康检查的不同之处在于:

应该选择有职业健康体检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应针对受检者的工种和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来安排检查项目。

各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作业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接触的员工安排职业健康检查。

1.3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时检查和应急检查:

1.3.1上岗前检查

对从事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在参加该项工作前进行的检查,目的是掌握上岗前的健康状况及有关健康的基础资料,发现职业禁忌。

a)由于上岗前检查是为了发现职业禁忌人员及为以后健康状态的动态观察留下本底资料,因此检查项目的选择既要有特异性,又要有普遍性;

b)对于转岗从事可能接触与原岗位不同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也应进行上岗体检;

c)如果招聘的人员已有从业史,应了解其职业经历,要求其提供以前的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应考虑针对以前接触的危害因素安排体检项目。

1.3.2在岗期间定期检查

对已经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定期体检,目的是及时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早期损害或可疑征象,了解群体的健康水平,为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a)体检的间隔和项目应根据接触的有害因素性质和危害程度、接触方式、接触水平、以及工作场所中是否存在其它有害因素而定;

b)转岗后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没有明显变化的,可继续按在岗体检进行。

1.3.3离岗时检查:

为离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人员安排的体检,离岗时检查包括离开公司和在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