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296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讲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单项选择题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b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各项可以用图中箭头a表示的是()

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C台风、寒潮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2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

C如果箭头a、b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

解析:

第1题,箭头a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而滑坡、泥石流、地震、海啸、台风、寒潮都是自然灾害。

第2题,当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速度,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答案:

1D2C

(2011上海普陀调研,9~10)“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它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

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并造成大量废物,污染环境。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造成的是()

A沙尘暴加剧B农药污染C臭氧层”空洞”D破坏性地震

4下列经济模式属于”牧童经济”行为的是()

A黄河出现凌汛B围湖造田,增产粮食

C南水北调,解决北方水荒D黄土高原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

解析:

第3题,破坏性地震属地质灾害,其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第4题,围湖造田是一种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

答案:

3D4B

读“我国某乡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完成5~6题。

5该地区可能位于()

A江汉平原B松嫩平原C宁夏平原D成都平原

6该乡农业产业结构关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B共同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地域性原则

解析:

第5题,从该地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图中的种植业以大豆、玉米和牧草为主,以及该地有野猪、狍子和山鸡等可以判断该地最可能位于松嫩平原。

第6题,该农业生产模式属于循环农业,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

农业循环产业链活动能使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小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协调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和农产品消费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答案:

5B6C

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

完成7~8题。

7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8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篮

解析:

第7题,全球变暖会导致干旱、沙尘等灾害性天气频繁;温度升高,热量增多会使中国的自然带向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移动,例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会移至秦岭—淮河以北。

故选B项。

第8题,控制全球变暖关键是要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和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都有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且公众可积极参与。

而采用节水措施、多种水稻、自备购物篮等与减少温室气体无关,故选A项。

答案:

7B8A

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

①F表示资源获取②F表示产业消费③H表示废物排放④H表示产品消费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0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

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解析:

该图表示了环境、资源和人口的关系,F为对生态系统提供的资源进行加工利用或再加工利用,因此为经济系统活动中的产业消费。

H为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排放到环境中的生产与生活废弃物。

E为人类从环境中获得资源的过程,其易产生的环境问题为资源枯竭和破坏,以及引发的环境污染与生态问题。

答案:

9B10D

海南酝酿建立国际坡鹿狩猎基地,让仅产于海南岛、和大熊猫一起被列为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珍贵濒危动物——海南坡鹿作为可以猎杀的对象。

据此完成11~13题。

11将海南坡鹿作为可以猎杀的对象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多样性原则B同一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D公平性原则

12人类社会早期有过采猎文明时期,当时的狩猎目的是…()

A获取食物B消遣娱乐

C崇拜自然D征服自然

13如果海南国际坡鹿狩猎基地建成,可能引起()

A水土流失B荒漠化面积扩大

C坡鹿种群生存危机D全球气候的变化

解析:

第11题,将海南坡鹿作为可以猎杀的对象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

第12题,人类社会早期有过采猎文明时期,当时的狩猎目的是获取食物。

第13题,如果海南国际坡鹿狩猎基地建成,可能导致坡鹿种群生存危机。

答案:

11D12A13C

2008年10月24 25日,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发表了《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重申各国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应努力保持和改善环境质量,充分考虑子孙后代的需求。

据此完成14~15题。

14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

B在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目的

C发展中国家目前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应在可持续发展中承担主要责任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15“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下列各项表述中不科学的是()

A在工业生产中,将污染物消除在整个过程中

B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

C在交通中,鼓励个人乘用私人家庭轿车

D在社会生活中,选购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

解析:

第14题,可持续发展思想由来已久,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出现许多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主张和政策。

只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思想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公认。

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中,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无论是从发展历史,还是从经济实力上看,发达国家都应在可持续发展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第15题,在交通中,应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私人家庭轿车过多会带来交通拥堵、城市污染等问题,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答案:

14D15C

二、综合题

16据专家预测:

未来30年内,全球将出现“十大新兴技术”。

其中,“垃圾回收利用技术”被排在第二位。

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循环经济的一条重要原则。

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城市垃圾的成分与我国部分城市垃圾的成分对照表

(1)城市大量输出垃圾等废弃物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的垃圾处理设施太落后

B城市缺少足够的能分解垃圾的分解者

C城市人的生活方式不科学

D城市消费资料的可回收性太低

(2)上表所反映的城市垃圾的最主要特点是,此外城市垃圾还具有、的特点。

(3)由表中内容可以看出,中国和美国的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有很大区别,美国垃圾的物质多,可的成分高,而美国一般采取的处理方式为焚烧,这种处理方式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4)有人说:

“城市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下图是根据这种观点设计的“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

试举例说明采用该图所示的垃圾处理方法所具有的优越性。

①废弃物的资源化,如。

②废弃物的减量化,如。

③废弃物的无害化,如。

解析:

(1)题,城市生态系统主要由人和城市环境两部分构成,缺乏足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和分解者(微生物),只能依靠人为的措施来维持平衡。

(2)题,该表主要反映了城市垃圾品种多的特点,表明城市垃圾是多种废弃物的混合物,另外的两大特点是数量大、变化大。

第(3)题,主要依据表中美国与中国的对比分析回答。

第(4)题,借助”城市垃圾处理流程示意图”分析归纳。

答案:

(1)B

(2)品种多数量大变化大

(3)有机回收或燃烧造成资源浪费和空气污染

(4)①把垃圾作为建筑材料和肥料②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③把废弃食品和废弃塑料回收后,减少了对土壤、大气等的污染

17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农业生态恶性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按因果关系推理,选择下列适当的内容,将其代号填入图中方框内。

A土壤肥力衰退B毁林开荒

C旱灾加剧D毁草开荒

E土地破坏F粮食产量下降

(2)造成黄土高原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是;自然原因是。

(3)为促使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解析: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现象极为严重,这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直接相关。

因为人口过快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导致毁林、毁草开荒,从而使生态失调、土地破坏、旱灾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这些生态条件的变化又致使粮食产量下降,从而使人口的生存压力更大,出现图中的恶性循环。

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除了上述人类的不合理垦殖之外,还有其自身的原因:

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等。

针对这些问题的产生要采取合理措施,如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答案:

(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

F、A、C、E、B、D。

(2)不合理开垦荒地,破坏地表植被气候干旱,降水少,夏季暴雨集中,土质疏松

(3)植树种草,退耕还林,在山坡修筑梯田,在沟壑打坝淤地。

18根据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能源密度是衡量能源消耗效率的指标,用能源消耗量与产生的GDP的比例表示。

下图为我国的能源密度变化曲线图。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来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

(1)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最高的国家是。

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矿产资源和能源的消费特点表现为;从发展变化上看,改革开放以来其表现为。

(2)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污染时代所代表的时间段是,我国工业目前正处在(OA、AC、CB、BE)发展阶段。

(3)我国环保资金的投入呈趋势。

(4)(多选)要避开“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以免重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下列各项能源政策方案建议中,可行的是()

A提高电力脱硫技术,削减燃煤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

B建设西电东送绿色工程,优化东部的能源消费结构

C倡导私人交通工具,削减公共交通工具带来的环境污染物

D人力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解析:

表2的理解难度较大,“我国经济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与各国的比值”理解为“我国经济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别国经济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如表中的日本的数据是11.5,其代表的含义就是“中国经济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日本经济每创造1美元所消耗的能源=11.5”,即中国的能源消耗是日本的11.5倍,反过来说即日本的能源利用率很高。

我国的能源密度变化曲线图中,从曲线的变化趋势来看,近年来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这不仅是问题设计中的考查点,同时也是伏笔,暗示着我国已进入了重化工业时代,也就是在后面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中,表现为我国工业处于AC段。

答案:

(1)日本消耗量大、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总体上不断下降,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2)AC和CBAC

(3)上升

(4)ABD

第二讲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从2008年9月1日起提高大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降低小排量乘用车的消费税税率。

这一政策调整,将有利于降低汽柴油消耗,减小空气污染,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实现。

据此完成1~2题。

1这一政策出台的社会背景在于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如下问题()

①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②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质量下降③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全面枯竭④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资源短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应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小生产规模B倡导循环经济

C减少资源开发D控制人口数量

解析:

第1题,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资源、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及由此引起的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第2题,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不能以停止发展为代价,应该倡导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答案:

1A2B

读”我国南方部分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3~4题。

3代表水土流失、酸雨危害、森林锐减、水体污染的图例依次是()

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

C丙、甲、丁、乙D丁、丙、乙、甲

4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并直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一类环境问题是()

A甲B乙C丙D丁

解析:

第3题,从环境问题在我国南方的分布来看,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酸雨危害集中在四川盆地、珠三角、长三角及浙江、福建沿海等地;西南地区、横断山区森林锐减严重;水体污染严重的地区是长三角、太湖流域等地。

第4题,森林锐减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量降低,并使多种生物失去了生存的环境。

答案:

3B4C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完成5~6题。

5该农业生产模式属于()

A生态农业B订单农业C有机农业D精准农业

6该农业生产模式()

A往往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B农田与鱼塘形成了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C发展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性生产

D每年需进行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设

解析:

该农业生产模式中农田与鱼塘形成了良性的生态系统,因此属于生态农业。

有机农业强调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物质;订单农业的特点是在农业生产之前,农民与企业先签订产销合同;精准农业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

答案:

5A6B

发展绿色产品,进行清洁生产,避免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污染,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

据此完成7~8题。

7绿色冰箱的推广使用,可以()

A减少

的排放,从而减弱大气的温室效应

B减少

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产生

C减少氟氯烃的排放,从而减轻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D减少废热的排放,从而减弱大气的温室效应

8关于清洁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清洁生产只包括清洁的生产过程

B研制可在自然界中分解的包装袋的过程不属于清洁生产

C进行清洁生产可将污染预防拓展到生产全过程,而无需回收废弃物

D要实现生产过程、产品和最终报废过程不对环境造成危害

解析:

第7题,绿色冰箱不再使用氟利昂,可以减少氟氯烃的排放,从而减轻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

第8题,一般生产过程只关注产品的末端处理,清洁生产则关注整个产品的生产全过程的污染预防。

答案:

7C8D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

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10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B增加区内降水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D增加地下水储量

11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解析:

第9题,a由废水指向区内水体和供水系统,应表示污水处理;b由供水系统指向废水应表示污水收集,故选A项。

第10题,提高区内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增大供水量的有效措施,故选C项;区内水体蒸发量、降水量、地下水储量则很难改变。

第11题,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污水排入造成的,水体封闭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因此针对水体可采取增加来水量和出水量的方法来增加水体的流通,从而减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答案:

9A10C11A

(2011东北联考,7~8)目前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

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团基于“建设循环经济社会”的产业构想。

读图,完成12~13题。

12该产业设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13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

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

A北方的退耕还草

B湖区的混合放养

C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

解析:

第12题,该构想图能够促进对资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减轻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结构,降低污染,净化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第13题,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完全符合循环经济模式,是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而A、B、C三项尽管也符合保护生态、充分利用资源的生产原则,但不能做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

答案:

12B13D

下图为“某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的物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该生态工业示范区可能位于…()

A江苏宜兴B湖北武汉C广西贵港D山东青岛

15该生态工业区()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各环节只通过废弃物的交换而衔接

C其中的造纸业属于市场指向型工业

D各环节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

解析:

第14题,甘蔗制糖工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广西是我国重要的甘蔗生产基地。

故C项正确。

第15题,根据流程图可以判断该生态工业区各个环节充分实现了资源共享,但仍有废弃物排放(如废气),A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B项错误;造纸业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C项错误。

答案:

14C15D

二、综合题

16下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类型区划分示意图”,读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描述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

(2)M地区在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3)N地区可持续发展中所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有。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多为良好和较好状态地区,新疆、青藏等地区多为较差状态地区,这反映了我国可持续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

答案:

(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态从良好到较差

(2)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不足

(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破坏

17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是: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1)下面三句话分别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方面的内涵:

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③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2)借鉴别国的经验是发展我国资源节约型农业的重要举措,下图为某国的生态农业模式,根据模式分析是哪一国家的()

A俄罗斯B以色列

C菲律宾D荷兰

(3)试分析上述生态农业有哪些好处。

(4)在我国某地正推广一种“五配套”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其主要内容是,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副)、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的配套发展和良性循环体系。

这种模式最适宜在我国地区施行。

该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解析:

(1)题,可持续发展有三个内涵:

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结合材料叙述分析即可。

(2)题,俄罗斯、以色列和荷兰都不适宜种植水稻,因此只可能是在菲律宾,这是菲律宾玛雅农场的一种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第(3)题,从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等方面分析。

第(4)题,这是我国西北地区的能源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模式。

答案:

(1)①经济持续发展②生态持续发展③社会持续发展

(2)C

(3)①不用从外部购买原料、燃料、肥料,节约能源和资源;②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污染较少,有利于生态保护;③农工联合生产,延长生产链,有利于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

(4)西北有利:

光照充足、日温差较大。

不利:

水资源不足。

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中共十七大报告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这是一个创举。

材料二:

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运行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简言之,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

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保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材料三:

我国的能源储量和利用情况表

(1)针对我国的资源、社会状况,国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

简要说明“循环经济”的内涵以及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