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218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三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三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三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三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三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3月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伶俜/聘礼纰漏/分泌瞥见/蹩脚祛除/曲尽其妙

B.梦魇/赝品迤逦/莅临称呼/称心沆瀣/引吭高歌

C.骁勇/肖像校对/发酵阔绰/泥淖勾当/勾心斗角

D.缉私/稽查攫取/诡谲混沌/馄饨和泥/曲高和寡

2.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街道边,活羊被吊起,一刀一刀剐羊皮,羊儿撕心裂肺的叫声没引起过往路人的同情,反倒为老板赢来“这羊肉吃起来鲜”的赞誉……千百年来,我们就是这样杀鸡宰羊,我们已司空见惯了这些现象,几乎没有人去思量过,那些即将入口的动物也是一条生命,同人一样有悲喜,知冷暖,害怕伤害,恐惧死亡。

以如此方式解决它们的生命,是不是太过残忍?

我们是否应该用悲天悯人的心对待它们?

A.撕心裂肺  B.反倒  C.司空见惯  D.悲天悯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日前某知名环保组织发布报告称,抽样调查发现,北上广深室内灰尘样本中均含有邻苯二甲酸酯和溴化阻燃剂等四大类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

B.最近中日韩分别爆发出来的民族主义情绪,若成为影响相关外交决策的主流倾向,则东亚加强一体化的大方向将与之背道而驰,不利于各方缓和矛盾、共谋发展。

C.历史宿怨之外,东亚的感情方程式在近年来又增加了一个复杂的系数:

日本在经历了失落的20年之后,表现出更强的不自信和对未来的迷茫。

D.海洋国家依赖对外贸易,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还取决于本土治理。

这是海洋国家把海权作为战略重点的根本原因。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两种不同的伦理思想形成中西文化思想两种不同的类型,中国人侧重个人本位,

      ,     ,     。

西方人侧重社会本位,     ,     ,     。

①伦理思想常为政治法律思想所左右           ②所以法的观念特别浓厚

③政治法律和伦理虽亦彼此呼应,其实很少关联   ④所以道德的观念特别浓厚

⑤政治法律思想多从伦理出发            ⑥伦理学与政治法律学有一个一贯的条理

  A.⑤⑥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⑤⑥   C.④①③②⑤⑥   D.④⑤⑥②①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yín]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

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

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

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

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

“汝何知?

”先生答曰:

“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伯兄骤闻而骇之,曰:

“然则吾将试汝。

”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俄顷而就。

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

“几失吾弟。

”户部亦愕然曰:

“几失吾子。

”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

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

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

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称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总裁许之。

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

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某书某卷某页某事,当参校。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

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忧,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因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

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

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衿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

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

不衿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

卒后门人私谥曰贞文。

(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欲豫焉豫:

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援:

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爽:

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归:

归还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其顽,闭之空室中B.汗浸千言,俄顷而就

先生之初至京也而先生未尝倦也

C.持之而泣,以告户部D.乃知先生之深于经

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7.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万贞文为人“和平大雅”的一组是(3分)()

①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②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

③浙江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④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闇淡

⑤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⑥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

A.①②⑤B.③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常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失去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伯兄骤闻而骇之,曰:

“然则吾将试汝。

”(3分)

②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3分)

③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共7分)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⑴“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

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

(4分)

⑵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

(3分)

11、请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假舟楫者,___________,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⑵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王勃《滕王阁序》)

⑶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______。

______,终期于尽!

(王羲之《兰亭集序》)

⑷ _______,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_______。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文的文字,完成第12—15题。

论中国的绘画宗白华

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灵究竟是什么?

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

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

它所描写的对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气韵生动。

但因为自然是顺法则的,画家是默契自然的,所以画幅中潜存着一层深深的静寂。

就是尺幅里的花鸟、虫鱼,也都像是沉落遗忘于宇宙悠渺的太空中,意境旷邈幽深。

至于山水画如倪云林的一丘一壑,简之又简,譬如为道,损之又损,所得着的是一片空明中金刚不灭的精萃。

它表现着无限的寂静,也同时表示着是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

有如柏拉图的观念,纵然天地毁灭,此山此水的观念是毁灭不动的。

中国人感到这宇宙的深处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而这虚空却是万物的源泉,万动的根本,生生不已的创造力。

老、庄名之为“道”、为“自然”、为“虚无”,儒家名之为“天”。

万象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

所以纸上的空白是中国画真正的画底。

西洋油画先用颜色全部涂抹画底,然后在上面依据远近法(或名“透视法”)幻现出目可睹手可捉摸的真景。

它的境界是世界中有限的具体的一域。

中国画则在一片空白上随意布放几个人物,不知是人物在空间,还是空间因人物而显。

人与空间,溶成一片,俱是无尽的气韵生动。

我们觉得在这无边的世界里,只有这几个人,并不嫌其少。

而这几个人在这空白的环境里,并不觉得没有世界。

因为中国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

笪重光说: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这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宇宙观中的“虚无”。

它是万象的源泉、万动的根本。

中国山水画是最客观的,超脱了小己主观地位的远近法以写大自然千里山川。

或是登高远眺云山烟景、无垠的太空、浑茫的大气,整个的无边宇宙是这一片云山的背景。

中国画家不是以一区域具体的自然景物为“模特儿”,对坐而描摹之,使画境与观者、作者相对立。

中国画的山水往往是一片荒寒,恍如原始的天地,不见人迹,没有作者,亦没有观者,纯然一块自然本体、自然生命。

所以虽然也有阴阳明暗,远近大小,但却不是站立在一固定的观点所看见的Plastic(造型的)形色阴影如西洋油画。

西画、中画观照宇宙的立场与出发点根本不同。

一是具体可捉摸的空间,由线条与光线表现。

一是浑茫的太空无边的宇宙,此中景物有明暗而无阴影。

有人欲融合中、西画法于一张画面的,结果无不失败,因为没有注意这宇宙立场的不同。

清代的朗世宁、现代的陶冷月就是个例子。

中国画中不是没有作家个性的表现,他的心灵特性是早已全部化在笔墨里面。

有时亦或寄托于一二人物,浑然坐忘于山水中间,如树如石如水如云,是大自然的一体。

所以中国宋元山水画是最写实的作品,而同时是最空灵的精神表现,心灵与自然完全合一。

花鸟画所表现的亦复如是。

勃莱克的诗句: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真可以用来咏赞一幅精妙的宋人花鸟。

一天的春色寄托在数点桃花,二三水鸟启示着自然的无限生机。

中国人不是像浮士德“追求”着“无限”,乃是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表现了无限,所以他的态度是悠然意远而又怡然自足的。

他是超脱的,但又不是出世的。

他的画是讲求空灵的,但又是极写实的。

他以气韵生动为理想,但又要充满着静气。

一言蔽之,他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是自然的本身。

表现这种微妙艺术的工具是那最抽象最灵活的笔与墨。

笔墨的运用,神妙无穷,也是千余年来各个画家的秘密,无数画学理论所发挥的。

(选自《美学散步》,有删节)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⒓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中国画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中国传统哲学认为,自然法则是虽动而静,画家顺应自然,故画中无须表现世间生命的动。

B.中国古代的哲人们认为,世间万象、世间万物生命的灵动,乃至生生不已的创造力,都来源于宇宙深处的无形无色的虚空。

C.因为认识宇宙的立场和出发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不可能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画法融合在一张画中,古今失败的例子很多。

D.中国画常在一片空白上随意布放几个人物、一处云山烟景,因此往往显得荒寒,就像原始的天地,看不出作画者的个性特征。

E.中国画追求深沉静默与无限自然合为一体的精神境界,而宋元山水画却是最写实的作品,堪称传统中国画中的独树一格的另类。

13.根据文意,下列对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画的画底不着色,而西洋画的画底全部着色。

B.中国画中的景物有明暗无阴影,而西洋画注重明暗阴影变化。

C.中国画颜色单纯无光,而西洋画油色光彩灵动。

D.中国画从不使用模特,而西洋画必须使用模特。

14.画线句“他是最超越自然而又最切近自然”,“超越”与“切近”,是否矛盾?

为什么?

(4分)

15.国画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擅长画虾,他画的水中之虾,栩栩如生,但画面中只见小虾不见滴水。

依据文意,分析齐白石先生的虾趣图(见右图)表现出来的中国绘画的特点。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

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先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

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15分)

母亲

莫言

①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

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

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

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

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

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

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③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

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

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

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

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

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

她追问我为什么哭。

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

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

“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

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④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

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

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

大家都学得很像。

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上抢夺那块豆饼。

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

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

爷爷对我说:

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

人应该有骨气!

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

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

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⑤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

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

(6分)

(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17.第③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

”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4分)

 

18.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

(5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父爱

赵鲁

我无法不为那样的场面而感动。

为那份鲜有人知的父爱而落泪。

成百上千只企鹅爸爸挤在狭长的冰岛上,在漫长的黑夜和同样漫长的严寒中,站立在冰面上,以一种不变的姿态,孵着托在脚蹼间、用厚厚绒毛盖着的那枚企鹅蛋。

整整64个不能进食的白昼、不能安眠的黑夜,换来小企鹅破壳而出的那一刻。

爱子如命的企鹅爸爸,到最后几乎变成了一块没有知觉的冰砣。

南极,一个冰清玉洁、银妆素裹的世界。

天空蓝得有几许神秘,企鹅一对对钻出海水,登上岩屿。

它们那永远都在凝望和企盼的姿态,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高贵雍容。

圆圆的瞳孔里透出一派天籁的安详。

阳光给它们洁白的氅衣上敷上夺目的金黄,一如皇帝的龙袍。

它们头顶上那一抹浅蓝和肚腹上那些个粉嫩,使那寒冷的画面有了些许鲜亮和温和。

此时严寒使海洋敛住轰鸣和喧哗,崖上冰山上一道道奇妙无比的冰褶和瀑纹借了风的力量,塑造出各种姿态凝固了的生命。

就在这样的坏境里,母企鹅产下一年中仅有的一枚珍贵的卵。

为了恢复产后虚弱的身体,也为了给64天后将来到南极的小生命预备下口粮,她们不得不和丈夫分离,把孵卵的重任交给雄企鹅,依依不舍地踏上遥远的觅食之路。

出发前,夫妻俩搂抱在一起,母企鹅把蛋从肚嚢下移到雄企鹅的脚蹼间,整个过程迅速而准确,要知道那蛋若不小心滚到一边,在南极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里,几秒钟蛋壳就会冻裂,活活断送掉一条小生命。

南极的生存规则是严酷的,一如它的气候和地貌。

于是,抱着蛋卵、直立着身躯伫立在冰面上的企鹅爸爸们成了南极洲最让人刻骨铭心的一道风景。

它就这样,怀抱着不能碰不能压不能搁下片刻的责任,吃力地安详地等待着,实现着做父亲的承诺,用厚实的身躯为还未出世的孩子遮挡着南极无边无际的风雪。

它知道此时此刻自己是孵化中的小生命的惟一依靠。

企鹅孵化后代的方式异常枯燥艰辛,在两个月里不能挪动身躯、不能睡觉、不能吃任何东西,天晓得它哪来的这般好耐性好脾气好体力,浓浓的父爱抑制了它所有的欲念,不吃不喝,身体各个器官几乎进入了冬眠状态。

然而它又不能沉入梦乡,那枚又薄又脆的卵需要百倍清醒的呵护,它只能依靠消耗自身的脂肪来保持身体的热量,用来维持孵卵所需要的温度。

南极的冰阪辽阔空旷,风在冰川间狂暴地奔驰,有一种呼啸长空的力度和一种穿透金属的震撼力。

肆无忌惮的朔风包裹着冰屑,挟带者雪末,遇上阻挡,就像荆轲刺秦王的最后一剑,逼得你无处躲藏。

企鹅爸爸冰雕石刻般站立在风中,为一种深而不灭的信念而守候着、坚持着。

那是一种多么圣洁的爱呵,这种情形让每个心中有爱的人都会泫然。

此时的企鹅爸爸是那样的慈爱,柔情不输母性,正如诗中所说的那样,“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世间不求回报的爱,都源于每一颗做父亲母亲的心。

这份老牛舔犊的亲情地老天荒永远不变。

当小企鹅从壳中探出湿漉漉的的小脑袋,惊奇地打量外面的世界时,第一眼见到的不是妈妈,而是疲惫之极又欣喜之极的爸爸。

此时的企鹅爸爸已是形销骨立,瘦得不成样子,在稚鸟啄壳的“哔剥”声中,它享受了真正的快乐。

快乐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要被爱、更要去爱,要获得、更要给予。

雄企鹅怀着这样的喜悦,仔细地将胖乎乎像个灰白色绒线团的小企鹅捂在自己的肚腹下,感受着儿女的每一束呼吸。

既怕严寒冻坏了它,又怕贼鸥掠走了它,更怕顽皮的小家伙一旦走失,会被那些因稚子夭折而痛疯了的老企鹅在争抢之间误伤致死。

如果是这样,企鹅爸爸在找到被冻成冰砣的孩子时,依旧会小心翼翼地把幼子保护起来,那种痴痴的爱没法不让人长叹。

雌企鹅终于成群结队地回来了,它们凭声音和气味找到了分别两个多月的丈夫,看见了挂念已久却从未谋面的小宝贝,急急地从嗉子里吐出小鱼小虾喂孩子。

刚刚团聚又要分手,雄企鹅不得不告别妻子,因为南极洲的海面马上就要被冰封堵起来,如果再不去觅食,它就会饿毙在妻儿面前。

企鹅爸爸实在舍不得心爱的小企鹅,一步一回头,那是一种多么深情的眷顾和难舍难分的情愫,最后企鹅爸爸们还是跳进了大海,向大海深处游去。

在它们身后,是企鹅妈妈和小企鹅的呢喃声。

吮吸着父母的爱,小东西会很快长大的,长成南极洲新的骄傲,走过冰川,去仰望新的太阳。

(选自《中国作家网》)

19.作者在第一段中写到“我无法不为那样的场面而感动。

为那份鲜有人知的父爱而落泪。

”作者为什么要为“那样的场面”而感动?

联系全文看,“那份鲜有人知的父爱”是什么?

(4分)

 

20.作者在第六段中极力渲染的南极气候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分)

 

21.成百上千只企鹅爸爸在漫长的黑夜和同样漫长的严寒中是如何履行自己的责任的?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

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

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

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项目

百分比

 

项目

百分比

非常父母

65.0

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

79.3

害怕陌生人

40.0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

52.7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34.7

(1)从以上的数据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4分)①                                                                              

②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23.一位记者采访某著名作家之子(记者的同龄人)。

记者从中学阶段起就仰慕该著名作家,现在想为读者介绍该作家的生活、写作方面的情况,请你为该记者设计采访的开场白。

(6分)

 

24.根据要求作文(任选其一)。

(60分)

(1)韩三平从四川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做了一名照明工。

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让人热得汗水直流,他还要上上下下地调度灯光设置……他工作勤快,肯动脑,很快做了场记,之后,又由场记做到副导演、艺术中心主任、导演。

他说,人生要勇于追求,不断地创造价值,这样才能彰显意义。

韩三明是个矿工,18岁便开始挖煤生涯。

他皮肤黝黑,长相普通,因为在影片《三峡好人》里扮演四处找媳妇的挖煤工而出了名。

有人说,这回老韩可放了光了,他说,我不是演员那块料,还是老老实实挖我的煤,一样能养家糊口。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乔布斯说:

“不要为别人而活。

爱因斯坦说:

“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

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