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好的四下科学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4087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8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好的四下科学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整理好的四下科学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整理好的四下科学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整理好的四下科学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整理好的四下科学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好的四下科学备课.docx

《整理好的四下科学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好的四下科学备课.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好的四下科学备课.docx

整理好的四下科学备课

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备课人:

周悦超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烟台市芝罘区鲁峰小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学教案

(五年制四下)

本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

1、杯子变热了(1课时)

2、水变热了(1课时)

3、谁热得快(1课时)

4、它们会生热吗(1课时)

5、温度计的秘密(1课时)

6、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1课时)

 

备课人:

杨永红

授课人:

杨永红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烟台市芝罘区潇翔小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学教案

(五年制四下)

本单元教学内容:

第二单元春夏星空

7、春季星空(2课时)

8、夏季星空(2课时)

 

备课人:

杨永红

授课人:

杨永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烟台市芝罘区潇翔小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学教案

(五年制四下)

本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

9、认识光(1课时)

10、玩镜子(2课时)

11、潜望镜的秘密(1课时)

12、彩虹的秘密(1课时)

13、凸透镜(1课时)

14、照相机和眼睛(1课时)

 

备课人:

杨永红

授课人:

杨永红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烟台市芝罘区潇翔小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学教案

(五年制四下)

本单元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

15、蚯蚓找家(1课时)

16、变色龙(1课时)

17、植物向哪里长(1课时)

18、生物与信息(1课时)

19、密切联系的生物界(2课时)

20、珍惜动植物(1课时)

 

备课人:

杨永红

授课人:

杨永红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烟台市芝罘区潇翔小学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学教案

(五年制四下)

本单元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21、白天与黑夜(1课时)

22、昼夜与生物(2课时)

23、四季更替(1课时)

24、弯弯的月亮(2课时)

25、登上月球(1课时)

研究与实践: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备课人:

杨永红

授课人:

杨永红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烟台市芝罘区潇翔小学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总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

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下册由“热与我们的生活”、“春夏星空”、“光与我们的生活”、“生物与环境”和“太阳、地球和月亮”五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本册的主要活动:

对有生命物体的与研究。

从观察、比较太阳光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透镜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对植物、生物的观察与实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开始,用实验的方法观察生物是怎样传递信息的,植物向哪里生长,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还有哪些。

对地球运动的探究从地球昼夜开始,通过对日出、日落的观察的实验,研究探讨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交流并观察月亮的变化情况。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第一单元热与我们的生活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于技能: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知道热会以传导、对流、辐射的方式传播。

2、过程与方法:

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创新的。

教学重点:

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知道热会以传导、对流、辐射的方式传播。

教学难点:

能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教学措施:

1、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制作和观察各种岩石标本。

3、形成保护土壤的意识。

课时安排:

杯子变热了1课时

水变热了1课时

水热得快1课时

它们会生热吗2课时

温度计的秘密1课时

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1课时

第一课杯子变热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教学使学生了解热传导的特征,并通过实验探索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

2、培养学生装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在分析观察实验的结果

以及学习设计实验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固体热传递的方式——传导。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探空学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法等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

大、小烧杯各1个,粗铁丝、温度计每组2支,铜、铁、木、塑料、玻璃、瓷等粗细相近的制品,相同的扣子若干个,黄油(机用)橡皮泥、水槽、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研究热传递的方式作好准备。

1、师:

(出示一杯热水)你们说能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用什么方法使这杯热水很

快凉下来吗?

师引导学生回答出多种方法,此环节目的是使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激发

学习兴趣。

2、师:

关于这件事,大家还能提出什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吗?

3、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后,教师把问题集中:

每节课我们只能研究2—3个问题,

其它问题我们课下继续研究,我们首先要研究杯子里的热跑到哪里去了?

二、教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并把假想写一写或画一画。

(可以让每个学生谈一下自己现在的想法。

以便理好与实验结果记录进行对照,一步步,直至形成正确的概念。

1、师:

(出示盛有冷水的大烧杯)要求:

以“放在冷水冰一冰的方法为例,你认

为杯子里的热会往哪里传?

把你的想法在白纸上写一写或者画一画。

2、学生边思考边写或画,后利用实物投影把自己的假想设计与同学交流。

(学生

的想法可能有:

大部分热会传给杯壁,杯壁再把热传给冷水里;一部分传到空

气中。

三、教师引导学生验证猜想

(一)出示学生猜想杯子里的热跑到哪里去的动画

1、这是你们大部分同学的猜想,各小组讨论一下,怎样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请你们思考一下行动计划。

2、学生介绍自己的实验设计并验证。

为保证实验效果明显,教师提出实验要求:

(1)、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测出大小烧杯的温度变化?

测量一次行吗?

你认为应

该怎样做?

(2)、要求每测一次温度变化要做好记录。

直至两杯温度相等。

(出示实验记录

表,请一名学生读)

3、学生实验操作,教师组间巡视提醒学生每隔2分钟分别测量两杯水的温度变化,

并及时填写实验记录(实验记录表详见后)

4、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分析现象总结“杯子里的热往哪里传了。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直到两杯温度相同。

师:

从两杯温度变化的现象,请你说一说热是怎样传递的。

(二)小结:

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

热的这种传递方式叫做传导。

四、指导学生认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1、师:

(出示一只有木柄的铁锅,一只没有木柄的相同的铁锅或图片)这里有二

只炒菜用的铁锅。

观察他们什么地方不同?

如果你用其中一个炒菜,你喜欢用

哪只?

为什么?

生的回答大致为:

喜欢木柄的铁锅,因为炒菜端锅时不烫手,使用方便。

铁柄烫手使用不方便。

2、师:

你们的回答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你们认为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是这

样吗?

你们对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有什么想法?

3、学生对于问题的假想答案大致为:

金属物体传导热的能力强,非金属物体传导

热的能力弱。

4、师:

科学研究只有猜想是不全面的必须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下面我们再发给同学们一些材料,请你们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证明你们的想

法正确。

5、教师请一名学生读实验要求或把实验要求板书到黑板。

(1)、小组说一说你们的设计方案,用什么材料?

怎么做?

可以设计多个方案。

(2)、组内齐心佳作,用较快的时间完成实验。

(3)、实验完毕后,根据现象把使用的材料分类放好。

(学生实验完毕后汇报,实验怎么做的?

有什么发现?

结果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6、师生共同归纳建立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的概念。

师:

现在你们知道哪些物体容易传热,哪些物体不容易传热。

请你们根据其特

点分别给起个名字。

(学生起什么名字都可以,只要意思到了就可以,最后老

师归纳成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板书设计:

杯子变热了

热的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

教后小结及反思:

 

第二课水变热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做热对流的实验;能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结果。

2、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

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

3、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热在液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了解热对流的应用。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

教学准备:

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观察两瓶水,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颜色不同)另外,让学生摸一摸两个杯子的水温度如何。

(一个热,一个凉)

师:

是的,一瓶加了红墨水,一瓶加了蓝墨水;并且一杯热,一

杯凉。

如果老师将这两个瓶口相对,猜猜看,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这一步师注意,要把热水放上,冷水放下。

生猜测可能发生的现象。

师演示,生观察现象(没有现象发生)

师:

有刚才大家猜测的现象吗?

(生回答)

师:

如果把它们倒过来,又会怎样呢?

(此时,热水在下,冷水在上。

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红色的水上升,蓝色的水下降,逐渐变成紫色的了)

二、猜想假设

师: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

这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猜测。

(认为可能是一瓶是热水、一瓶是冷水的原因。

师:

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三、探究活动:

热在液体中的传递方式

1、制定实验方案

师:

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呢?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桌子上

有哪些实验器材?

(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废物桶。

生熟悉材料,并根据这些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最先拿出实验方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研究方案。

(可以加热一杯水,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

要想清楚地看到水受热后的现象,可以在水里放进一些物体,借助物体来观察。

可以让生举例说说,放些什么好。

(师提供木屑、碎纸屑、粉笔末。

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选用哪一种?

学生讨论并取走所选物品。

2、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安全;二、先观察木屑、纸屑在水中的现象,再观察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并把看到的现象画下来。

3、学生动手做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汇报交流

①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研究发现后,教师进行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总

结出当烧杯里的水受热以后,水中的物体都是上升以后下降,然后再上升再下降,这样不停的循环运动。

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师指导并参与讨论。

生汇报。

(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师进一步解释:

加热后,底部的水受热上升,周围和上面较冷的         

水下降,流过来补充,被加热后又上升……就这样,冷水和热水

相对流动,科学上把这种传递热的方式称为对流。

并板书:

对流

热水上升就是水在传递热,通过对流,烧杯里的水温度就升高

了,温度升高,水就变热了。

(板书课题)

利用实验认识了对流现象。

下面咱们休息一会,来做个小游戏。

师出示金鱼,问学生这种普通的金鱼生活在常温水还是热水里?

生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它只能生活在常温下的水里。

如果把它放入开水里会怎样?

(学生猜测。

但是今天,老师就让这条金鱼在开水中游泳,老师开始加热!

仔细观察,看谁最先发现现象。

师引导学生发现(烧得是瓶子的上端)当热水在上面,冷水在下面时,不容易形成对流,尽管瓶口的水很热,但下面的水

仍旧是凉的,所以,鱼还能自由自在的游动。

师:

回过头来想想开头的实验,哪瓶是热水?

(生回答)。

再次重复开头的实验,让学生再次加深“热水上升,冷水下降,热

在水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这一概念。

小结:

通过以上的活动,我们知道热在水中主要是以对流方式传递的。

水属于液体,也就是说热在液体当中是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的,

四、巩固知识

让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课本中“冬天,暖气片是怎样使房间变热的?

”这一问题。

五、拓展活动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很多方面都巧妙的利用了热对流。

你知道有哪些?

生举例。

地球周围的大气层里有没有对流现象呢?

如果有,又是怎样的结

果呢?

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热对流现象,看谁了解的多,好不好?

板书设计:

第二课水变热了

对流

教后小结及反思:

 

第三课谁热的快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温度计)对阳光下不同颜色的物体温度变化进行定量观察,

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2、通过学习,知道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并且通过对比实验,

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重要;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

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3、通过对比实验的数据分析,整理,认识到充足的科学证据才能说明道理;通过交

流,展示科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加强科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

教学准备:

木板,镜子,黑白颜色手套,各种色纸,空易拉罐,墨汁,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不同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本领更强呢?

(生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谁热的快"。

师板书:

第三课谁热得快

二、新授

(一)、我们从这些生活现象中能发现什么

1、通过书中提供的两张夏冬季穿浅色和深色衣服人群的图片,,

提示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生活事实,进而产生问题:

为什么夏天穿浅色衣服的人多;而冬天穿深色衣服的人多?

2、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并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设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案,在小组内达成共识.

3、让学生说说设计的方案。

4、师总结方案(①用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一个包上黑色的纸,一个包上白色的纸。

燃后倒上水,放到太阳下晒。

十分钟后用温度计测量两罐里水的温度。

②用两只大小一样的毛线手套,其中一只是白色的,一只是黑色的。

分别戴在两只手上,同时暴晒在太阳光下,过一会,两只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③……

(二)、我们到室外去试一试

1、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自主实验活动,获得实事证据和数据.

2、以"我们的猜想得到证实了吗"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对实事

依据进行初步的整理,通过表达与交流获得认知:

①包黑色纸的易拉罐温度高,包白色纸的易拉罐温度低;②带黑色手套的手热,带白色手套的手不太热。

3、师生总结,得出结论:

黑(深)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强,白(浅)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弱.师并随机板书:

深颜色——吸热强      浅颜色——吸热弱

三、回归生活,了解应用

自由活动:

利用本节课的研究收获,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应用了物体吸热本领不同的特性。

(如:

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管是黑色的,妈妈带的遮阳伞是银色的;冬季路面撒煤渣促进雪融化等。

四、拓展活动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师:

物体吸热本领的大小还与什么有关?

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研究一下。

板书设计:

第三课谁热得快

谁热得快深颜色——吸热强      

浅颜色——吸热弱

教后小结及反思:

 

第四课它们会生热吗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棉被、棉衣是否生

热,并用科学的观点加以解释。

2、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穿凿条件改善生活。

3、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

教学准备:

棉手套、棉花、温度计、泡沫塑料、毛皮、皮筋、实验记录单、冰袋、热水袋等。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大胆的猜想,会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棉被、棉衣是否生

热,并用科学的观点加以解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发现问题

1、情境引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人们在服饰上有什

么变化呢?

我们为什么在冬天要穿棉衣呢?

冬天穿棉衣盖棉被为什么会感到暖和呢?

(引导学生猜想)

2、提出探究的问题:

冬天穿棉衣盖棉被,真的是因为它们会生热吗?

想不想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呢?

这便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问题(课件出示它们会生热吗?

二、实验探究,探索规律

(一)设计实验方案

1、教师提出要求:

教师:

要想来研究棉衣、棉被会不会生热,我们必须做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一下,怎样做这个实验,制定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

讨论时要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1、确定你们小组研究的问题:

研究谁(棉花、毛衣……)会生热?

2、做这个实验用的哪些材料?

3、怎样来做这个实验?

4、做实验时应该注意什么?

2、分组讨论并按要求制定实验方案

A教师明确时间:

请大家在三分钟内制定出自己的实验方案

B学生开始讨论,教师参与到讨论之中指导学生制定方案。

3、方案交流:

选择小组(未进行指导的小组)进行方案的汇报,其余小组进行评议,这样行不行,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随时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帮助修改)

4、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设计好了自己的方案,这很好,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

今天我们做的这个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

那就是需要将温度计包裹之前的温度与包裹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对比。

如果温度没有变化,就说明棉衣棉被不会生热只能保温;如果温度变化了,则说明他们能够生热。

实验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

(课件出示)严格按照分工进行操作。

1、操作的同学不准用手触摸温度计的液泡,不准长时间的揉捏包裹物,不准长时间的靠近温度计呼吸,以免影响实验的效果;2、观察温度计的同学要听从看表同学的指挥,随时注意温度计的温度;3、记录的同学要在实验开始之前,根据你们的方案填写好试验单的前两项,并注意听从观察同学的指挥,随时做好实验单的记录。

4、实验完毕后,小组内要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你们小组的实验结论)

(二)分组实验探究秘密

学生按照操作要求进行操作,教师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指导。

1、用手轻轻拿起温度计,记录下温度计初始温度,注意手不要接触温度计的液泡,

2、将选择的材料包裹在温度计的液泡上面,然后将温度计平放在桌面上,注意不要乱动温度计。

3、随时观察包有材料的温度计的温度变化,并记录。

4、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三)实验汇报交流

1、完成后小组进行汇报

a说一说操作的过程,实验前的温度,试验过程中的温度

b得出结论

2、归纳总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说棉衣棉被会生热吗?

(不会生热)那为什么我们穿着会感到暖和呢?

(会保温)说的对极了

课件出示他们不会生热,只会保温!

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同学们,喜欢吃雪糕吗?

老师小时候也是偶尔会吃几只冰棒,不过那时候没有冰箱,人们是在一个木箱里面铺上棉被,把冰棍儿裹在里面,然后推车叫卖。

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他们为什么这么做吗?

2、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啊。

五、活动延伸

这一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明白了棉衣、棉被不会生热,只能够保温,但是,我们还经常遇到这样的事:

在冬天,我们穿棉衣或者、羽绒衣或者皮衣,有时感觉到不一样,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下一节课来研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参与观察实验,愿与他人合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穿凿条件改善生活。

2、了解保温和散热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知道某些材料保温、散热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棉衣、棉被只能起到保温的作用,它们不能生热。

那么不同的材料保温性是一样的吗?

二、活动过程

棉衣、羽绒衣、皮衣,它们的保温性是一样的吗?

学生依据生活经验,讨论回答。

学生汇报总结:

那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不一样。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谈看法。

师:

该怎样证明你们的观点呢?

(板书:

不同材料保温性能)

(小组讨论实验,完成进行设计交流,交流过程中完善实验过程及注意事项。

师:

看我给大家准备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展示塑料杯、纸杯、玻璃杯、金属杯等)请组长到前面来领取你们的实验材料,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开展实验活动吧!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开始探究活动,完成实验记录——“它们的保温性能一样吗”。

师:

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实验结果了,让我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