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940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9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docx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07年4月,欧洲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一颗有生命迹象的太阳系外行星,下列有关该行星可能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表述正确的是()

A.行星上有岩石和土壤B.行星上有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

C.行星的表面比较平坦D.行星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

2.用特殊的太阳滤光镜观测太阳,可以发现在玫瑰色的太阳大气中有一些突然增亮、增大的小区域,这些小区域应该是:

()

A.黑子B.太阳风C.日珥D.耀斑

3.太阳外部大气层结构的三个层次从里到外依次是()

A.光球、日冕、色球层B.日冕、色球、光球层

C.光球、色球、日冕层D.日冕、光球,色球层

4.我国于1970年4月发射升空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已在太空无动力飞行了46年。

这主要是由太空环境的某些特性所致,这些特性是()

①高真空②超低温③强辐射④微重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下图表示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各种天体系统,其中主要由八大行星及其中心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属于()

A.AB.BC.CD.D

6.下列现象中在月球上不可能出现的是()

A.宇航员行走轻盈B.天气总是和风细雨

C.昼夜温差很大D.漆黑的天空中太阳和星星同放光芒

7.凌日是指太阳被小的暗星体遮挡。

若地球上出现凌日现象,则暗星体有可能是()

①水星②金星③火星④木星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当地时间某日14时,一架飞机从东京国际机场(东9区)起飞,大约3小时后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时的北京时间约为(  )

A.14时B.15时C.16时D.17时

9.下列现象的产生,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的是()

A.两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B.不同农历日期看到的月相不同

C.航海、航空导航系统被破坏D.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10.常含有化石的岩石属于()

A.侵入岩B.沉积岩C.喷出岩D.变质岩

11.黄浦江水受潮汐影响有涨有落,一天中有高潮低潮,一月中有大潮小潮。

大潮一般出现在()

A.农历月初和月半B.农历初七、初八

C.农历二十二、二十三D.农历月末前三天

12.在上半夜西部天空看到的月相是()

A.上弦月B.新月C.满月D.下弦月

13.下列地月位置关系图中(白色为光照面),表示有可能发生月食现象的是

A.

B.

C.

D.

14.随着四季更替,7月上海地区昼夜长短及变化是:

()

A.昼短夜长,昼渐短B.昼短夜长,昼渐长

C.昼长夜短,夜渐短D.昼长夜短,夜渐长

15.下列属于上海海岸带典型的海岸地貌的是

A.海蚀崖B.海蚀柱C.泥沙滩D.沙丘

16.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m)的一部分。

图示地形是

A.山脊B.山谷C.鞍部D.洼地

17.歌曲《上海滩》中有歌词“似大江一发不收,转千湾转千滩”,河流“湾”处往往岸陡、浪急、水深,“滩”处往往岸缓、水稳、滩露。

下列关于河流“湾”和“滩”处主要的外力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A.“湾”处主要是流水侵蚀B.“湾”处主要是流水堆积

C.“滩”处主要是流水侵蚀D.“滩”处主要是流水搬运

18.下图为某地区地形图(等高线单位:

米)。

图中甲所示的小区域为

A.平缓的山头B.山间小盆地

C.平缓的山脊D.狭长的山谷

19.一个区域往往具有其特色的地表形态,我国云贵高原发育最典型的地貌是()

A.喀斯特地貌B.黄土地貌C.风成地貌D.流水地貌

20.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下列省级行政单位属于地震重点预防区的是()

A.湖南、内蒙古B.内蒙古、云南

C.台湾、云南D.台湾、湖南

等高线地形图有助于判读各种信息,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图中有一火山口湖,该湖位于图中()

A.A处B.B处C.C处D.D处

22.图中适宜开展高山速降运动的是()

A.D处B.E处C.F处D.G处

23.图中河流甲、乙、丙河段的流向为()

A.向东北流B.向西南流C.向东南流D.向西北流

24.下列归类不正确的地貌是:

()

A.罗布泊的雅丹——风成地貌B.厦门鼓浪屿的沙滩——河流地貌

C.广东的丹霞山——流水地貌D.云贵高原的峰林——喀斯特地貌

25.黄土地貌形态多姿。

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

黄土峁是指()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26.落水洞、溶蚀洼地、石林等地表形态广泛分布的地区()

A.气候湿润,以石灰岩为主B.径流量大,以玄武岩为主

C.海拔较高,以花岗岩为主D.植被茂密,以大理岩为主

27.2021年4月,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发生强烈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区受到破坏的程度不同。

这反映同一次地震

A.震级不同,烈度不同B.震级相同,烈度不同

C.震级相同,烈度相同D.震级不同,烈度相同

28.我国民间有在“冬至”为逝去的亲人“落葬”、“扫墓”的习俗。

“冬至”这一天是:

A.最为寒冷的一天  B.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

C.农历年的最后一个节气D.正午太阳影子最长的一天

29.下列水土流失现象最为严重的地貌类型是()

A.冰川地貌B.黄土地貌C.海岸地貌D.风成地貌

30.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31.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对卫星发射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中,线速度最大的是()

A.酒泉(约40ºN)B.太原(约38ºN)C.西昌(约28ºN)D.文昌(约19ºN)

32.冬至日,微信群中纷纷相传“太阳要回来了”。

这句话的地理涵义是,从冬至日到夏至日上海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

A.由小变大B.由大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33.地球上不同地方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其纬度位置密切相关。

下列四个纬度中,一年内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赤道B.北回归线C.31ºND.北极圈

34.下图所示地貌,主要的形成原因是()

A.流水的侵蚀B.流水的堆积

C.风力的堆积D.风力的侵蚀

35.据观测,喜马拉雅山目前仍在以一定的速度抬升,其原因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碰撞

36.某地的正午日影有时朝北、有时朝南。

该地位于(  )

A.北极圈以北B.北回归线以北

C.南回归线以南D.南北回归线之间

37.有关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A.震级越大,烈度越小B.震源越浅,烈度越小

C.震源越浅,烈度越大D.震中距越近,烈度越小

38.下列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月相相同的是(  )

A.清明节和元宵节B.中秋节和重阳节

C.元宵节和中秋节D.重阳节和端午节

39.下列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A.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B.昼夜长短的变化

C.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D.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转

40.下列有关地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落水洞属于地表喀斯特地貌B.三角洲平原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C.黄土土层疏松不保水,因此肥力低D.喀斯特地区地表缺水,但往往地下水丰富

二、综合题

41.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光照图”所示的日期是左右,是“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处位置,北半球处于节气。

(2)“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当地球处于①位置时,北半球是节气,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分布规律是,这一天,上海的昼夜长短状况为。

(3)“地球公转示意图”中,当地球处于②位置时,是北半球白昼最(填“长”或“短”)的一天。

(4)地理期中考试当天(11月4日),地球公转到位置。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①之间

(5)冬至日时,在甲图中用直线画出晨昏线,用斜线绘出此日的夜半球部分。

42.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板块名称。

CF

(2)日本、我国的台湾多地震,主要是因为它们位于  (填字母)板块和  (填字母)板块交界处,处于地震带。

(3)洋脊和海沟处岩石年龄比较,处岩石年龄较老。

海底的岩石按成因分类主要属于,该类岩石的特征是。

(4)有人说,地中海将会消失,这种说法对吗?

请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论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行星生命存在的条件包括有液态水、适宜的温度、适宜生命呼吸的大气、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安全的宇宙环境。

所以天文学家可能发现该行星有液态水和适宜的温度,B正确。

有岩石、表面比较平坦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A、C错误。

接受来自恒星的辐射能量只说明有恒星辐射能量,但辐射能量不一定稳定,D错误。

故选B。

【点睛】

地球上有生命物质的条件主要有:

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的温度条件。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④安全稳定的行星际空间,八大行星各行其道,其运行具有同向性和共面性特征。

2.D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太阳活动现象的了解程度。

【详解】

题中信息表明,太阳活动现象出现在玫瑰色的太阳大气中,即色球层中,而黑子和太阳风分别出现在光球和日冕中,排除A、B。

日珥是色球层跳动着鲜红的火舌状物质,与题意不符,排除C。

题中信息表明,该活动现象的特征是“突然增亮、增大”,这与耀斑爆发的特征相似,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3.C

【分析】

此题考查太阳分层。

【详解】

据教材知识得知,太阳外部大气层结构的三个层次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色球、日冕层,C正确。

故选C。

4.D

【分析】

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高真空使得“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阻力几乎为零,使得该卫星不停在运动,①符合题意;超低温可以破坏该卫星,因此不是至今还在飞行的原因,②不符合题意;强辐射可能破坏该卫星,因此不是至今无动力飞行的原因,③不符合题意;微重力资源使得万有引力主要体现为指向地心的向心力,不会因重力过大而向下掉落,使得该卫星至今无动力在飞行,④符合题意。

综合上述判断,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5.C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天体系统和太阳构成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A是半径为140亿光年的总星系,B是圆碟状的银河系,C为太阳系,D为地月系。

主要由八大行星及其中心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

排除A、B、D。

6.B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月球特征的了解程度。

【详解】

由于月球的体积质量较小,月球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因此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轻盈,A不符合题意。

月球引力小导致没有大气,不可能出现和风细雨,B符合题意。

因没有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削弱作用,加上自转周期长,导致昼夜温差很大,C不符合题意。

因没有大气的散射作用,天空是漆黑的,太阳耀眼,星星也清晰可见,D不符合题意。

7.A

【分析】

本题考查对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位置的了解程度,考查学生利用信息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

题中信息表明,凌日即指太阳被一个小的暗星体遮挡,说明小的暗星体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行星只有地内行星——水星和金星,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火星和木星的公转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之外,不可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不可能形成凌日现象,因此排除B、C、D。

8.C

【解析】

先将起飞时间转化为北京时间,利用东加西减法则,计算出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13时,再加上飞行时间3小时,得出到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北京时间约为16时,选择C。

9.C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了解程度。

【详解】

两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是地球公转的结果,与太阳活动无关,排除A。

不同农历日期看到的月相不同,月球公转的结果,与太阳活动无关,排除B。

航海、航空导航系统被破坏,可能与太阳活动发出的强烈射电和高能带电粒子流有关,选项C符合题意。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地球公转的结果,与太阳活动无关,排除D。

10.B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岩石成因类型特征的了解程度。

【详解】

侵入岩和喷出岩高温岩浆冷凝形成,里面不可能保留生物的遗体和遗迹,不可能含有化石,排除A、C。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改变岩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不可能保留化石,因此排除D。

外力堆积过程中,有可能保留生物的遗体和遗迹,形成化石,因此含有化石的岩石属于沉积岩,B符合题意。

11.A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潮汐形成原理和月球公转位置的了解程度。

【详解】

海水面的潮汐升降幅度逐日变化,在朔(农历初一即月初)、望(农历十五即月半)日,因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近似处于一条直线上,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潮汐叠加的结果,使海面涨落的幅度较大,形成大潮,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农历初七、初八、农历二十二、二十三日地连线与月地连线垂直,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潮汐相互抵消一部分,往往形成小潮,排除B、C。

农历月末前三天,日地月没有在一条直线上,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潮汐没有完全叠加,海面涨落幅度不是最大,不会形成大潮,排除D。

12.A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月相观察的理解程度。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弦月大约地方时18时位于上中天位置,进入黑夜后,开始向西运动,上半夜位于西部天空,0时左右西落,因此在上半夜西部天空看到的月相是上弦月,选项A符合题意。

新月与太阳同升同落,肉眼观察不到,排除B。

满月与太阳此升彼落,太阳西落时,满月从东边升起,因此上半夜的满月位于东部天空,排除C。

下弦月半夜升起,上半夜观察不到上弦月,排除D。

13.C

【解析】地月位置关系图中,白色为光照面,表示有可能发生月食现象的是图C,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C对。

图A中在同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A错。

图B、图D三者不在同一直线上,B、D错。

点睛:

月食现象发生时,日地月位于同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

是地球的影子投影到月球光照面上,挡住了光线,使亮度变暗形成。

不在一条直线上,没有月食现象。

14.D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昼夜长短及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

【详解】

7月,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上海位于北半球,应该昼长夜短,排除A、B。

7月,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各地昼变短夜变长,上海应该夜渐长,排除C,选项D符合题意。

15.C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海岸地貌及成因的了解程度。

【详解】

根据其形态和成因,海岸大体可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生物海岸;淤泥质海岸主要由河流携带入海的大量细颗粒泥沙在潮流与波浪作用下沉积而成,上海位于长江口,长江带来的大量细颗粒泥沙沉积在长江三角洲沿海,形成淤泥质海岸,多泥沙滩,选C正确。

海蚀崖和海蚀洞是海浪侵蚀形成的海岸地貌,长江口泥沙沉积作用大于海水侵蚀作用,以沉积地貌为主,排除A、B;沙丘为风力堆积地貌,排除D。

故选C。

16.A

【解析】

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图中等高线凸向低值,则地形为山脊。

故选A。

17.A

【解析】

河流“湾”处往往岸陡、浪急、水深,“滩”处往往岸缓、水稳、滩露。

“湾”处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所以岸陡,流急,水深,A对,B错。

“滩”处主要是流水堆积作用,泥沙沉积,岸缓、水慢,水浅,C、D错。

点睛:

根据河流凹岸、凸岸理论,凹岸是河流侵蚀岸,形成湾,岸陡,流急,水深。

凸岸是河流沉积岸,形成滩,泥沙沉积,岸缓、水慢,水浅。

18.B

【解析】

根据等高线数值和弯曲形状,可知甲四周高,中间低,位于盆地之中,故选B。

19.A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特色地貌分布状况的了解程度。

【详解】

我国云贵高原石灰岩分布广泛,流水溶蚀作用强烈,形成了多峰林、石芽、溶洞等喀斯特地貌,选项A符合题意。

我国黄土地貌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排除B。

我国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排除C。

我国流水地貌分布广泛,不属于特色地貌,排除D。

20.C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地震分布规律的掌握程度。

【详解】

地震一般多发于板块交界地区,我国台湾省位于太平洋与亚欧板块交界区,地壳运动活跃,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因此多地震;我国云南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区,地壳运动活跃,属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因此多地震,选项C符合题意。

湖南和内蒙古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质稳定,地震较少,因此排除A、B、D。

21.B

22.C

23.C

【分析】

本题组以某地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设置三道试题,涉及火山口判断、坡度大小判断、河流流向判断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山口位于山顶,中心为洼地,A处为山岭,没有信息表明其中心为洼地,排除A。

从等高线形态和数值表明,B处为圆锥形山岭,中心为低于200米的洼地,与火山口的形态相似,选项B符合题意。

C处为山岭,没有信息表明其中心为洼地,排除C。

D处为山岭,没有信息表明其中心为洼地,排除D。

22.高山速降运动应当在陡坡开展,图中D、E、F、G四地中,F地等高线密集,坡度最陡,因此适宜开展高山速降运动,选项C符合题意。

D、E、G三地等高稀疏,不适宜开展高山速降运动,排除选项A、B、D。

23.结合图中指向标判断,图中显示,甲、乙、丙河段流经地区西北高、东南低,因此图中该河段的流向是向东南流,或图中穿过甲、乙、丙河段的等高线向西北弯曲,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因此该河段向东南流,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

24.B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著名地貌成因的了解程度。

【详解】

罗布泊的雅丹地貌是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属风成地貌,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厦门鼓浪屿的沙滩位于海边,属于海水沉积作用形成海岸地貌,不属于河流地貌,B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广东的丹霞山地貌,是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地貌,属于流水地貌,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云贵高原的峰林地貌,是石灰岩地区经流水溶蚀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D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25.B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黄土地貌类型的了解程度。

【详解】

黄土峁为沟谷分割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

切割较深的黄土沟是沟谷,故A选项错误;孤立的黄土丘是黄土峁,故B选项正确;长条形的黄土高地是黄土梁,因此C选项是错误;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是黄土塬,因此D选项是错误。

【点睛】

塬、梁、峁、沟谷,是黄土高原常见的黄土地貌,黄土塬为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周围为沟谷深切,它代表黄土的最高堆积面。

黄土梁为长条状的黄土丘陵。

黄土峁为沟谷分割的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若干个峁大体排列在一条线上的为连续峁,单个的叫孤立峁,连续峁大多是河沟流域的分水岭,由黄土梁侵蚀演变而成;孤立峁是黄土堆积过程中侵蚀形成。

沟谷是流水侵蚀而成的谷地,有细沟、浅沟、切沟、悬沟、冲沟、坳沟(干沟)和河沟等7类。

26.A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喀斯特地貌特征及成因的掌握程度。

【详解】

落水洞、溶蚀洼地、石林等地表形态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特征,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地区流水溶蚀形成的特色地貌,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

玄武岩、花岗岩、大理岩不能被流水溶蚀,因此排除选项B、C、D。

27.B

【解析】2021年4月,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发生强烈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区受到破坏的程度不同。

这反映同一次地震震级相同,烈度不同,B对、C错。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A、D错。

28.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冬至日是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南的南回归线上时,则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太阳直射点位置最南并不是气温最低,A错误;此时我国各地黑夜最长,B错误;24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是大寒。

29.B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水土流失条件和各类地貌特征的掌握程度。

【详解】

冰川侵蚀地貌往往岩石裸露,岩石坚实,不易被流水侵蚀搬运,冰川沉积地貌中沉积物大小颗粒物杂乱堆积,流水侵蚀搬运相对较难,排除A。

黄土地貌沉积物颗粒较小,土质疏松,容易被流水侵蚀搬运,即水土流失严重,选项B符合题意。

海岸地貌中沉积海岸,地形平坦,流水流速缓慢,侵蚀力较弱,以沉积作用为主,排除C。

风成地貌大多分布在干旱地区,降水较少,地表径流稀少,水土流失现象不严重,排除D。

30.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每年的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半球,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至次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半球。

每年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到次年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每年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到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由此判断,10月1日位于秋分日至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点睛】

31.D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球自转线速度分布规律的掌握程度。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

从四个选项中的信息可知,酒泉(约40ºN)、太原(约38ºN)、西昌(约28ºN)、文昌(约19ºN)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中,文昌的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度最大,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选项A、B、C。

32.A

【解析】

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直到夏至日,移动到北回归线,上海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正午太阳高度增大,故选A。

33.D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的掌握程度。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赤道与极圈之间,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北极圈,一年中最短的昼长为0小时(极夜),一年中最长昼长为24小时(极昼),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达到最大,选项D符合题意。

赤道一年中每日昼长都为12小时,昼夜长短不变化,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小,排除A。

北回归线和31ºN纬度较低,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小,排除B、C。

34.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风蚀地貌类型及特征的了解程度。

【详解】

图所示地貌为风蚀蘑菇,风蚀蘑菇,指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露出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达,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它是风力侵蚀形成的风蚀柱的一种类型,因此选项D符合题意。

图示地貌不是流水的侵蚀、流水的堆积、风力的堆积形成的,排除A、B、C。

35.A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板块分布特征的了解程度。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板块挤压碰撞使得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向上抬升。

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