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说课稿.docx
《向日葵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向日葵说课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向日葵说课稿
向日葵说课稿
向日葵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向日葵》是法国伟大的画家凡高的作品。
在这幅作品中,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
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
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然而对于城市的大班幼儿来说,孩子缺乏对“向日葵”这种植物的真实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这种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征以及它的象征。
而这些恰恰正是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的经验基础。
新《纲要》强调:
“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在生活之上。
”缺乏生活经验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空洞乏味的,美术欣赏教学也是如此。
因此在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之前,我认为幼儿应该丰富的经验可以包括:
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欣赏要素方面的经验,这一点大班幼儿已逐步积累;另外教师要帮助幼儿认识“向日葵”这种植物,帮助幼儿建构有关向日葵的知识经验。
那么我相信在幼儿拥有了如此丰厚的经验之后,他们的欣赏活动会更加生动独特。
观察认识:
向日葵
欣赏凡高的其他作品
基于两种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围绕“向日葵”的欣赏活动构建这样一个主题:
美术欣赏活动:
向日葵
实地参观:
向日葵园地
认识凡高
生活经验
美术经验
种植向日葵
这个主题中包括:
实地参观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实地实物的参观、认识,建立对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认识。
然后认识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征及作用和象征意义,帮助幼儿建立对向日葵的完整认识。
还有一个种植
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种植的要素,这样幼儿就建立了足够的生活经验。
另外教师还通过欣赏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凡高,了解凡高的作画特点、了解凡高的一生,幼儿有关的美术经验也随之形成。
二、设计理念:
1、教学活动注重经验的构建和积累。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美术欣赏教学也不例外。
在欣赏活动之前教师注重幼儿有关美术经验的积累,如,欣赏凡高的其他作品,帮助幼儿了解凡高绘画的特色及笔触。
同时教师还发现幼儿有关“向日葵”的生活经验不足,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补充,使幼儿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为更好的欣赏作品做好铺垫。
2、欣赏活动紧扣美术欣赏要素。
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
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以及作品的构图。
在教学中引导幼儿从最突出色彩入手,欣赏感受色彩的亮丽、同色系的组合及对比色的运用恰到好处。
同时引导幼儿感受大胆夸张的线条带给我们的富有灵动和生命的感觉。
3、欣赏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感觉,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儿童都是艺术家,儿童的艺术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突现。
因此在欣赏中教师和幼儿的对话是平等的,尊重幼儿对作品的感觉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幼儿。
4、注重多种欣赏方法的运用:
对话法是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教是除了鼓励幼儿大胆与作品、教师、同伴之间互相对话,表述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感受实物、图片和绘画作品的不同,教师还运用幻灯片的放映给幼儿一个完整美丽的感受,同时欣赏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作品。
5、欣赏活动注重幼儿情感的激发,画面中,鲜艳亮丽的黄色和橙色以及大胆夸张扭曲的线条充分流露出创作者强烈和炙热的感情、流露出对向日葵的热爱。
教师从色彩、线条等入手,运用对话、对比等方法引导幼儿感受作品表达出的情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2、鼓励幼儿大胆欣赏与评价,发展幼儿对艺术作品的解释和评判能力。
目标重点:
欣赏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目标难点:
了解画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通过形象、色彩、笔触等要素传达出来。
目标
(1)综合了对美术要素的认知以及作品的情感,是以认知和情感并重的目标。
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是引导幼儿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感受和体验,逐步丰富幼儿美的经验,提高幼儿对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评判的能力,同时习得美术的技能和技巧。
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其中“了解画面中的情感可以通过形象、色彩、笔触等要素传达出来。
”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幼儿对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如何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从而更好的体验作品、更好的体验创作者的情感是比较难的。
目标
(2)是能力目标,我认为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美术技能技巧的提高。
而更多的是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
但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会促进幼儿的创作。
四、教学流程:
前承:
经验丰富:
实地参观向日葵种植园地,给向日葵拍照、观察认识向日葵;欣赏有关凡高的其他作品,帮助幼儿建构有关于向日葵的认知经验及美术欣赏经验。
环境创设提供:
有关向日葵的照片、图片,《向日葵》作品图片每二位幼儿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灯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灯片
具体流程见图:
环节一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讨论和比较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图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相比,“你喜欢那一幅?
为什么?
”(见附图1)
在幼儿的自由欣赏讨论中引出今天的教学,同时给了幼儿第一次完整自由的欣赏的机会,为目标1的完成拉开序幕。
环节二
放映幻灯“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赏“十四朵向日葵”。
色彩的感受:
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
画面中什么颜色最多?
你最喜欢画面中的那种颜色?
如果都用黄色好吗?
……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理解感受到画面中黄色为主、其他色为辅,同时关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对比色的使用比列。
这样画面才能饱满、好看。
线条的感受:
引导幼儿感觉和体验作品中线条的夸张大胆和扭曲,感受到画面中的向日葵充满着生命的力量。
这一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不懂得地方提出来:
如:
为什么向日葵的花瓣弯弯曲曲?
好象感觉到了什么?
……
构图的感受:
教师引导幼儿从画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体来分析作品的构图,。
教师通过和幼儿的对话:
数一数由几朵向日葵?
它们一样吗?
为什么有的低下了头?
(辨别成熟的和还未成熟的或还未开放的)……通过这些对话帮助幼儿理解构图有张驰有疏密才会漂亮。
教师通过对话法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十四朵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初步解决重点目标。
环节三
第二次对比欣赏,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再次比较照片图片和绘画作品给予人的不同感受,是幼儿理解到画出来的向日葵既象眼前看到的,又具有向日葵的典型的形象美,画面中充满了创作者的感情——对向日葵的热爱。
通过对比欣赏,进一步使幼儿领悟到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区别。
这一环节使重难点得以突破。
环节四
教师放映更多的梵高的绘画作品“向日葵”(两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欣赏作品向日葵带给人们的那种美丽和热情。
激起幼儿的创作欲望。
最后通过欣赏、师生共同谈话,探讨、分享,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使活动目标得以提升。
延伸:
“我的向日葵”激发幼儿学习模仿或创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向日葵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向日葵》是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小学美术第三册第二课,本课是以“色彩”为主要取向的课程。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景物进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的绘画表达能力。
本课主要内容是感知颜色及色彩的表现手法。
2.说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认识色彩,感知色彩是绘画语言之一。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表达能力,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
(2)方法与过程
在观察中,引导学生感受现实颜色的美。
在赏析中,感知颜色的美感。
在创作中,训练色彩的表现能力及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同学对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艺术。
3.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的重点:
学会如何用色彩来表达所观察的对象。
(2)教学的难点:
如何理解艺术家作品中要表达的感情。
4.课时安排:
1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在传统的.美术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
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
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观察探究——强化巩固
师:
引导观察——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三个环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提高对向日葵形和色的认识。
学生每参予一个观察,都会思考如何表达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具体观察中感悟,最后在大师作品的指引下升华。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在所设计的环节上注意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七个环节:
第一环节:
实物激趣
上课前准备好一盆向日葵,上课时带到班上,这样立即引起了他们对向日葵的注意。
由此来导入新课主题。
此设计的目的是:
真实的植物绝对比仿真或其他的表现方式,在色彩上要丰富很多,运用大自然的产物,让同学们耳目一新,避免了纯书卷的乏味,多了一些清新,让同学先被这一活物吸引,渲染气氛,再走进课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课堂。
第二环节:
初步感知
展示向日葵实物及几幅向日葵照片,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向日葵,对向日葵的形和色有个整体的认识。
此环节通过老师提问,同学观察回答,让同学们了解到整个向日葵的色彩和谐美(如:
黄和绿的色彩搭配很美)。
第三环节:
观察探究
1.通过对向日葵的花瓣、花盘、花萼的具体观察探究,了解各个部分形色的丰富性。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
同学们仔细观察花瓣,通过找颜色游戏,了解花瓣色彩的丰富性以及由此得到只要仔细观察能获得美的享受的情感体验;也通过花萼的深入研究,说一说颜色和形状,了解花萼的美,并巩固仔细观察的习惯;最后通过花盘的观察讨论,教师范画,了解到还可以那样画的心理体验,同时认识到每个人观察到的感受不同,就可以有不同的表现手法,由此突破学生固有的对向日葵的绘画表现。
2.总结向日葵组成部分,告诉学生“这就是向日葵的结构”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
同学们对于结构这个概念有点模糊,通过这个环节,由点及面了解什么叫结构,为经后教师的提问做好铺垫。
第四环节:
出示课题
前面主要讲的是向日葵的色和局部形,再通过和小白菊的比较,得出向日葵的外形特点——好大的,随即出示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
这样设计环节,是按照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进行设计的,为了让同学有更清晰的认识。
同时,确定本课所画的内容和所画对象的特点。
第五环节:
感知艺术
出示凡高的《向日葵》和伍必端的《葵花地》,让同学谈谈感受,并说出感受的理由。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
通过谈感受,体会欣赏绘画作品的心理体验;再通过说理由,引导学生具体仔细观察,找到自己感受的来源,学习大师们的表现手法,为学生创作出优美的作品提供借鉴。
第六环节:
绘画尝试
尝试通过观察到的,感受到的,用画笔表现出来,突破原有对向日葵的表现手法。
第七环节:
展示讲评
通过展示全班作业,使学生有个直观的比较,意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为经后的创作提供借鉴。
同时,同学间的互评,培养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没有板书,把文字直接打在了课件上。
说课稿《会跳舞的向日葵》
各位美术,音乐教师,你们好!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一堂课题为《会跳舞的向日葵》的美术课。
教材分析:
浙美版三册(二年级上册)第二课《好大的向日葵》改编的。
我抓住“会跳舞”来表现向日葵,从音乐入手,学生在音乐声中体会情绪辅助线条,色彩的设计达到音美交融的效果。
教学目标分三点:
1.初步知道向日葵花朵的形、色及人们赋予它的寓意。
2.欣赏、观察、分析向日葵,在视、听中感受它的线、色和情绪。
表现心中会跳舞的向日葵。
3.让学生体会音美融合作业的快乐。
教学重点:
体会音乐表现舞蹈的向日葵。
教学难点:
用舞动的花瓣和符合情绪的色彩表现向日葵。
教学方法:
本课以美术的线条和色彩语言为主,配合音乐的体验,使学生更充分地理解,从音乐的角度标绘向日葵舞蹈的线条,还有不同的音乐情绪用来描绘向日葵的色彩。
音美融合的具体细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为了解决向日葵的舞蹈姿态,听赏了三次莫扎特的《小夜曲》。
第一次,听赏莫扎特的《小夜曲》,感受音乐的欢快,活泼。
从而引到跳跃起伏的线条的选择,听赏音乐为表现线条服务;用跳跃起伏的线条设计舞动的向日葵花瓣后出现了第二次听赏莫扎特的《小夜曲》,让孩子们在这音乐中自由设计舞蹈动作;从音乐中提取向日葵的舞蹈姿态,转化为具体的舞蹈的线条,将其组合成一朵翩翩起舞的向日葵。
之后又进行了第三次莫扎特的《小夜曲》的听赏,在听赏中自行创作,完成会跳舞的向日葵的造型设计。
另外一方面,关于用色也是相当关键的,那么色彩的得来与音乐也是息息相关的。
所以,教师提出了假设,“如果,我们在跳激情的热情的舞蹈,那么我们选择怎样的颜色?
”“如果,我们在跳缓慢的,柔情的舞蹈,那么你会选择怎样的颜色?
”“那么我们跳忧郁伤感的舞蹈,又该穿什么颜色的舞裙呢?
”通过这样的假设,把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转化为色彩的表现,从而有达到了音美相融的效果。
最后,在作业的展示环节再一次体现了音美交融的和谐场面。
学生即展示了自己的美术作品,又配着音乐释放着自己的情绪,从而也是自己的作品更赋有情感。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和自己的思想,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向日葵说课稿3
《向日葵》是法国伟大的画家凡高的作品。
观者在观看此画时。
无不为其中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发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人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
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然而对于城市的大班幼儿来说,孩子缺乏对“向日葵”这种植物的真实的感知,孩子不知道向日葵这种植物的外形、色彩、特征以及它的象征。
而这些恰恰正是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的经验基础。
新《纲要》强调:
“幼儿的学习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生活为基础,建立在生活之上。
”
缺乏生活经验的学习,对于幼儿来说是空洞乏味的,美术欣赏教学也是如此。
因此在欣赏《向日葵》这幅作品之前,我认为幼儿应该丰富的经验可以包括:
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欣赏要素方面的经验,这一点大班幼儿已逐步积累;另外教师要帮助幼儿认识向日葵这种植物,帮助幼儿建构有关向日葵的知识经验。
那么我相信在幼儿拥有了如此丰厚的经验之后,他们的欣赏活动会更加生动独特。
基于两种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围绕向日葵的欣赏活动构建这样一个主题:
这个主题包括:
实地参观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实地实物的参观、认识,建立对向日葵的初步感受和认识。
然后认识向日葵的色彩、外形、特征及作用和象征意义,帮助幼儿建立对向日葵的完整认识。
还有一个种植活动帮助幼儿了解种植的要素,这样幼儿就建立了足够的生活经验。
另外教师还通过欣赏凡高其他作品的活动帮助幼儿认识凡高,了解凡高的作画特点、了解凡高的一生,幼儿有关的美术经验也随之形成。
说活动日标
1.活动目称
(1)引导幼儿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2)鼓励幼儿大胆欣赏与评价,发展幼儿对艺术作品的解释和评判能力。
2.活动重点:
欣赏作品《向日葵》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感受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
3.活动难点:
了解画面中的情感是可以通过形象、色彩、笔触等要素传达出来的。
目标
(1)综合了对美术要素的认知以及对作品的情感,是以认知和情感并重的目标。
开展幼儿美术欣赏活动。
是引导幼儿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感受和体验,逐步丰富幼儿美的经验,提高幼儿对美的作品的感知和评判的能力,同时学得美术的技能和技巧。
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
其中“了解画面中的情感可以通过形象、色彩、笔触等要素传达出来”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因为从幼儿对作品表面的感受和理解达到如何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体验作品、更好地体验创作者的情感是比较难的。
目标
(2)是能力目标,我认为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为了美术技能技巧的提高。
而更多的是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感受、理解、体验,从而激发幼儿对美的创造。
但是技能技巧的学习也是不可或缺的,有了技能技巧的提高才会促进幼儿的创作。
说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实地参观向日葵种植园地,给向日葵拍照。
观察认识向日葵。
欣赏有关凡高的其他作品,帮助幼儿建构有关向日葵的认知经验及美术欣赏经验。
2.环境创设准备:
有关向日葵的照片、图片,《向日葵》作品图片每两位幼儿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灯片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灯片。
活动延伸:
“我的向日葵”激发幼儿学习模仿或创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说设计理念
1.教学活动注重经验的构建和积累。
幼儿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美术欣赏教学也不例外。
在欣赏活动之前教师注重幼儿有关美术经验的积累,如欣赏凡高的其他作品,帮助幼儿了解凡高绘画的特色及笔触。
同时教师还发现幼儿有关“向日葵”的生活经验不足,注重幼儿生活经验的补充,使幼儿在活动中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为更好的欣赏作品做好铺垫。
2.欣赏活动紧扣美术欣赏要素。
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
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以及作品的构图。
在教学中引导幼儿从最突出的色彩人手,欣赏感受色彩的亮丽、同色系的组合及对比色运用的恰到好处。
同时引导幼儿感受大胆夸张的线条带给我们的富有灵动和生命的感觉。
3.欣赏活动中尊重幼儿的感觉,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儿童都是艺术家。
儿童的艺术是儿童生命本能的自然凸现。
因此在欣赏中教师和幼儿的对话是平等的,尊重幼儿对作品的感觉和表述,而不是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幼儿。
4.注重多种欣赏方法的运用。
对话法是美术欣赏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师除了鼓励幼儿大胆与作品、教师、同伴之间互相对话,表述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感受实物、图片和绘画作品的不同,教师还运用幻灯片的放映给幼儿一个完整美丽的感受,同时欣赏感受到更多的“向日葵”作品。
5.欣赏活动注重幼儿情感的激发。
画面中,鲜艳亮丽的黄色和橙色以及大胆、夸张、扭曲的线条充分流露出创作者强烈和炙热的感情,流露出对向日葵的热爱。
教师从色彩、线条等人手,运用对话、对比等方法引导幼儿感受作品表达出的情感,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向日葵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向日葵》是湘教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课,本课是以“色彩与感情”为主要取向的课程。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景物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本课只要内容是感知颜色的应用及色彩对人类感情的表现。
2、说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要求,结合低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色彩,感知色彩是绘画语言之一;
2)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表达能力,对艺术作品的理解能力。
(2)、方法与过程:
1)在观察中,引导学生感受现实颜色的美。
2)在赏析中,感知颜色的美感。
3)在创作中,训练色彩的表现能力及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同学对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艺术。
3、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的重点:
学会如何用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2)教学的难点:
如何理解艺术家作品中要表达的感情。
4、课时安排:
1课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
在传统的美术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
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
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
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强化巩固
互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生每参予一个实践,都会思考如何表达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实践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
教师引出学习任务,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在所设计的环节上要注意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3分钟)
上课前准备好一盆向日葵,上课时带到班上,这样立即引起了他们对向日葵的注意。
由此来导入新课。
(板书题目)
此设计的目的是:
运用大自然的产物,让同学们耳目一新,避免了纯书卷的乏味,多了一些清新,让同学先被这一活物吸引,渲染气氛,再走进课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走入课堂。
第二环节:
(16分钟)初步感知:
1.向同学们讲述向日葵的基本知识,比如生长方式,为何向阳等.借此介绍色彩的有关知识,让同学们对向色彩有基本的了解。
此环节通过老师提问,同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