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docx
《教学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教育学心理学选择题试题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1、单项选择题
1、学生对“雨后彩虹”感到好奇,从而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动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上来说,这是一种(C)学习动机。
A、长远B、短暂C、内在D、外在
2、教师说:
“如果在下课铃响之前,每个人都能安静地坐好,我们就下课,否则,就得过一阵子再下课”,学生们立刻安静地坐好。
这是学习的(B)。
A、迁移B、强化C、激发D、归因
3、某生在学习上极其努力,但学业成绩仍跟不上班集体,多次承受失败之痛苦,因而产生被动、退缩、无动力、不进取。
这种心理反应是(B)。
A、认识功能障碍B、习得性无力感
C、自我估价降低D、焦虑
4、一学生在测验时遇到某个难题,暂时跳过去,先做简单的,这表明他已经掌握了一些(C)。
A、组织策略B、问题解决的策略
C、元认知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5、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别人都这么做”,那么他的行为就是(B)行为。
A、服从B、从众C、去个性化D、认同
6、“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A)。
A、去个性化B、从众C、服从D、群体极化
7、关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C)。
A、高焦虑同高能力相结合会抑制学习
B、高焦虑同一般能力相结合会促进学习
C、不管学习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D、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率好
8、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B)。
A、努力B、能力C、难度D、运气
9、关于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D)。
A、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
B、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C、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D、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10、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A)。
A、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D、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11、“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或“一诺千金”体现的是(B)对从众行为的影响。
A、道德感B、承诺感C、模糊性D、匿名
12、某学生在考场产生了“怯场”现象,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过度焦虑和紧张,这是因为该生动机水平(C)。
A、过弱B、中等C、过强D、无所谓强弱
13、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D)。
A、内部—稳定—可控的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外部—稳定—可控的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B)。
A、牢记住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地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6、16、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行为是?
(C)。
A、服从B、从众C、去个性化D、模仿
17、在班主任的培养和扶持下,一些个性品质好、有才能、受到同学欢迎的积极分子成为班里的骨干,形成班级群体的核心时,班集体的形成处于(B)。
A、松散阶段B、形成阶段
C、成熟阶段D、凝聚阶段
18、在皮亚杰看来,一个人道德的成熟主要表现在(C)。
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
C、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
D、道德信念的形成
19、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
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
20、在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用歌谣、口诀等方法,充分利用音韵和节奏把零散的枯燥的信息编成口诀,这种学习策略属于(B)。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
1.一般说来,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独立形态阶段的是()
A.洛克的《教育漫话》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
2.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形式的理论,被称为()
A.传统教育论、
B.形式教育沦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3.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戌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寅学制“
4.关于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际社会已达成共识,普遍认为()
A.经济发展先于教育的发展
B.教育发展先于经济发展
C.教育与经济要同步发展
D.二者发展互不相关
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6.结构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布卢姆
B.杜威
C.赫尔巴特
D.布鲁纳
7.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8.“产婆术”这一启发性教学方法的创造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9.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D)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沦
10.中国制定并颁布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11.关于儿童发展的动力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观点。
其中,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1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D.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13.在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发展“白板说”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斯宾塞
14.中国建立并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壬子学制
C.壬戌学制
D.癸卯学制
15.活动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布卢姆
D.布鲁纳
16.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知识,而智能的发展则无关紧要.这一理论被称为()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
17.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B.学生、教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
C.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D.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8.“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
A.孔子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9.义务教育就是()
A.强迫教育
B.小学教育
C.大学教育
D.中等教育
20.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21。
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教学管理
C.思想品德教育
D.各科教学
22.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数,课的类型可分为()
A.单一课和综合课
B.新授课与巩固课
C.讲授课和练习课
D.理论课与实践课
2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D.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24.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布鲁纳
B.斯宾塞
C.杜威
D.洛克
25.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6.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A.学校课程
B.选修课程
C.地方课程
D.必修课程
27.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基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28.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A.进行科学发现
B.进行技术发明
C.对未知领域的探索
D.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运用
29.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30.与《学记》中提出的“学不跋躐等”原则在思想上一致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31.属于二级课程的是
A.学校课程
B.地方课程
C.必修修课
D.选修课程
32.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
A.社会、知识、教育制度
B.政治、经济、生产力水平
C.社会、知识、儿童
D.社会、生产力、教育制度
33.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3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方法是()
A.榜样示范
B.说服教育
C.实际锻炼
D.谈话法
36.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
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7.根据课程任务,可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A.探索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综合型课程
D.实践型课程
3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统一各方面教育力量
39.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的文件是()
A.教学大纲
B.教学计划
C.课程
D.教材
40.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并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制
D.设计教学法
41.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个别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
D.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42.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的预期结果转向课程计划的实际结果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B.目标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CIPP评价模式
43.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的德育原则是()
A.导向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平行影响原则
44、“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A.夸美纽斯
B.凯洛夫
C.杜威
D.赫尔巴特
45、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进行阐述的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教育漫话》
D.《民本主义与教育》
46、
A.授受关系
B.民主平等
C.相互促进
D.教学相长
47、“产婆术”这一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创造者是()
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48、学校全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教学管理
C.品德教育
D.学科教学
49、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和思维形式的理论是()
A.传统教育论
B.形式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教育论
50.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性著作是()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本主义与教育》
D.《教育漫话》
51.在人的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韩愈
52.师生关系在人格层面上的特点是()
A.授受关系
B.相互促进
C.民主平等
D.长善救失
53.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的特点是()
A.民主平等
B.授受关系
C.相互促进
D.长善救失
54.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的创立人是()
A.彼得·麦克费尔
B.班杜拉
C.皮亚杰
D.科尔伯格
5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情绪活动
D.社会实践活动
56.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杜威
57、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
B.荀子
C.韩愈
D.孔子
58、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的
C.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
59、道德教育认知模式的创立者是()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麦克费尔
D.班杜拉
60、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A.《爱弥尔》
B.《理想国》
C.《教育漫话》
D.《教育学讲授纲要》
61、“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疏导原则
D.导向性原则
62、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班主任工作
B.学科教学
C.共青团活动
D.课外校外活动
63、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教学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参考答案:
1-5CBBBC,6-10DCBCA,11-15DCBBD,16-20ACACD,21-25ADCDC,26-30CADAB,31-35ACDCB,36-40DBCAB,41-45BBACA,46-50ACDBB,51-55ACBAD,56-60ABDBB,61-63ABC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
1.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ABCD)。
A、教育性原则B、艺术性原则
C、平等尊重原则D、保密性原则
2.在学校环境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因素有(ABD)。
A、教师的心理素质B、校园环境
C、教学设备D、学校风气
3.下列属于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与矛盾有(ABC)。
A、学校恐怖症B、离家出走C、自杀D、依赖性强
4.学习策略主要包括(ACD)。
A、认知策略B、自我调解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5.常模参照评价通常用于(ABD)。
A、选拨B、升学考试C、学校评价D、编班
6.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ABC)。
A、制定计划B、监控策略C、自我调节D、群集策略
7.产生无力感有主要原因是(BD)。
A、特殊环境B、失败后的不良心态C、自暴自弃D、消极归因
8.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原则(ABCD)。
A、问题要小而具体B、问题要新颖有趣
C、要有适当的难度D、要有启发性
9.影响学生从众行为群体方面的主要因素有(ABCD)。
A、群体的权威性B、群体的规模
B、群体的凝聚力D、群体意见的一致性
10.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习的主要动机是由(BCD)组成的。
A、安全的需要B、认知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D、附属的需要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作用表现在()
A.导向
B.辅助
C.评价
D.激励
E.督导
2.学生思想品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E.德育内容
3.下列描述中,能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
A.学不躐等
B.学而时习之
C.不凌节而施
D.“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E.“相观而善之”
4.课外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A.群众性活动
B.自发活动
C.小组活动
D.个人活动
E.社会活动
5.我国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道尔顿制
D.现场教学
E.复式教学
6.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任务是()
A.培养专门人才
B.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
C.培养特殊专长的职能
D.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力量
E.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7.我国德育基本方法中的说服法包括()
A.讲解
B.谈话
C.报告
D.讨论
E.参观
8.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A.教育理念
B.语言表达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E.组织能力
9.具有启发性意义的原则有()
A.教学相长
B.不愤不启,不徘不发
C.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E.因材施教
10.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是()
A.强制性
B.综合性
C.普遍性
D.基础性
E.特殊性
1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A.先进的教育理念
B.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C.教育教学能力
D.研究能力
E.管理能力
12.体现循序渐进原则的有()
A.学不躐等
B.学而时习之
C.不陵节而施
D.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E.因材施教
13.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可分为()
A.讲述
B.讲解
C.讲叙
D.讲演
E.讲读
14.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
A.教学目的和任务
B.课程性质与教材特点
C.学生特点
D.教学条件
E.教师自身特点
15.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有()
A.系统性
B.全面性
C.强制性
D.普遍性
E.基础性
16.学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A.差异性
B.非正式性
C.过渡性
D.多样性
E.互补性
17.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层次有()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知活动
D.交往活动
E.社会实践活动
18.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A.学习辅导
B.情感辅导
C.交往辅导
D.生活辅导
E.择业辅导
参考答案:
1.ACD;2.ABCD;3.AC;4.ACD;5.ABC;6.BD;7.ABCDE;8.ACD;9.BC;10.ACD;11.ACD;12.ACD;13.ABD;14.ABCDE;15.CDE;16.BCDE;17.ABE;18.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