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学基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556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病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疾病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疾病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疾病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疾病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疾病学基础.docx

《疾病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学基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疾病学基础.docx

疾病学基础

1简述免疫系统功能的积极意义和消极表现

免疫系统具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三种功能,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和内在病变细胞及组织。

当三种功能出现异常时,会引起免疫损伤,导致超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2试述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力的构成及二者关系

固有免疫包括屏障系统、固有免疫细胞、和分泌性蛋白。

适应性免疫包括T、B淋巴细胞和抗体。

两者高度协调一致、相辅相成。

固有免疫是适应性免疫的先决条件,适应性免疫也因固有免疫参与而更加完善有效。

3试举例说明根据抗原与宿主机体间的亲缘关系,抗原有哪些类型。

异种抗原(动物血清、植物蛋白)、同种异型抗原(血型抗原、HLA)、自身抗原(因感染、注射等发生改变的自身成分)、异嗜性抗原(大肠埃希菌)

4以IgG为例,绘图说明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包括结构域、Fab段与Fc段)。

VH和VL是抗原结合位点;CH1和C1是同种异型遗传标志的所在,CH2具有补体C1q的结合位点,而CH2和CH3是各类Fc受体结合。

5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BCR:

结合抗原、活化B细胞

抗体:

中和作用:

指通过抗体Fab段与抗原表位的空间互补,封阻了抗原的生物活性部位,

而使抗原的毒害作用不能发生。

调理吞噬作用:

指抗体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巨噬细胞、中

性粒细胞表面相应FCR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能力

大幅度提高的生物学效应。

ADDC作用:

免疫球蛋白与带有相应抗原的靶细胞特异结合后,通过其Fc段与带有

FCR的细胞毒性细胞结合,激活这些细胞毒性细胞,杀伤带有抗原的靶细胞。

诱导过敏反应作用、激活补体系统作用、跨越细胞膜作用

7绘图说明HLA分子的基本结构(含结构域)及其编码基因和分布情况。

8简述HLA分子的免疫生物学作用

参与抗原的加工和提呈、参与胸腺选择、调控自然杀伤、MHC约束性

9何谓APC?

由哪些细胞组成?

APC:

抗原提呈细胞。

包括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间质细胞

10.简述T细胞胸腺内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的意义。

阳性选择:

经过阳性选择的T细胞分别具有识别MHC分子的能力

阴性选择:

T细胞通过阴性选择而获得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

11.简述T、B细胞活化的双信号

T细胞:

第一信号:

pMHC与TCR结合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抗原特异性信号)

第二信号:

免疫突触内,T细胞经APC共刺激分子获得活化的第二信号(CD28-CD80)

B细胞:

第一信号:

BCR识别TD抗原获得

第二信号:

多种黏附分子对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因子所提供(CD40-CD154)

12.试比较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中形成抗体的异同点。

特性

初次免疫

再次免疫

抗原递呈

树突状细胞

记忆B细胞

所需抗原量

抗体产生的潜伏期

高峰浓度

维持时间

Ig类别

IgM

IgG、IgA等

亲和力

特异性

13.简述B细胞介导免疫应答的过程。

抗原识别阶段:

B2细胞可直接识别TD抗原的天然表位

细胞活化阶段:

第一信号由BCR识别TD抗原获得、第二信号由多种黏附分子对的相互作用以及细胞因子所提供。

抗原清除阶段:

z主要通过其分泌抗体的中和作用、调理作用、补体激活和ADDC作用

14.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效应

溶细胞膜作用、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作用(调理作用、炎症介质作用、免疫复合物清除作用、促进B细胞活化作用)

15.试比较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

人工主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物质

抗原(疫苗、类毒素)

抗体、细胞因子

免疫力出现时间

1~4周后出现

注入后立即生效

免疫力维持时间

数月~数年

2~3周

应用

多用于预防

多用于治疗和紧急预防

16.何谓正常微生物,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正常微生物:

人体微生态系中的各类微生物,包括原籍微生物和外籍微生物

生理意义:

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

17.何谓机会性感染,导致机会性感染的原因是什么

机会性感染:

因某些原因导致人体微生态系失衡时,处于微生态系中的部分正常微生物转变为致病微生物。

原因:

过度使用抗生素、人体免疫缺陷状态

18.非细胞性病原生物、原核细胞型病原生物和真核细胞型病原生物的特点

非细胞型病原生物

原核细胞型病原生物

真核细胞型病原生物

无细胞构造,形体微小,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

单细胞生物,形体细小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应有尽有

单一核酸类型,非DNA即RNA

细胞结构简单,无核膜,裸核;无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细胞结构复杂,细胞器发达,形成细胞骨架

无自主代谢,增殖完全依赖宿主细胞

以二分裂形式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俱有

具有感染性

19.简述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概念

消毒:

杀灭病原生物繁殖体

灭菌:

杀灭一切生物

防腐:

抑制体外细菌繁殖

无菌:

无活细菌存在的状态

20.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及生物学意义。

基本结构:

核心:

核酸(DNAorRNA)构成

衣壳:

壳粒堆积

包膜:

脂质双层,有刺突

21.举例说明简述病毒持续性感染类型和特点

慢性感染:

患者临床症状轻微

潜伏感染:

引发再次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

潜伏期长,感染形势加重

迟发并发症:

急性感染后再发致死性感染

22.何谓干扰素?

简述特点

干扰素:

用灭活的病毒、原虫及细胞内繁殖微生物等作用于细胞后,细胞产生一种具有干扰活病毒增殖的可溶性物质

特点:

抗病毒、抑制肿瘤及免疫调节

23.简述病毒增殖过程。

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成熟、释放

24.简述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

溶细胞感染、稳定状态感染、包涵体形成、细胞凋亡、细胞增生与转化、病毒基因整合

25.试比较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肽聚糖组成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桥

聚糖骨架,四肽侧链

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仅1到2层

肽聚糖含量

50%-80%

5%-10%

坚韧度

磷壁酸

外膜

医学意义:

临床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可选择相应的抗菌药物以破坏肽聚糖的结构或抑制其合成,从而破坏细胞壁而杀伤细菌。

26.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方式及其具体含义是什么

转化:

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自身基因重组后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接合:

遗传物质通过性菌毛由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从而改变受体菌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转导:

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27.细菌全身感染类型及特点。

毒血症:

细菌外毒素经血液播散至特定靶组织、器官出现特征性中毒症状

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液,形成化脓性病灶

败血症:

致病菌在血液中繁殖致全身感染

菌血症:

致病菌在局部病灶释放入血导致的相应症状

28.简述真菌的致病机制

致病性真菌感染(外源性真菌感染):

接触传播和呼吸道传播,引起浅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

机会致病性真菌(内源性真菌感染):

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发生继发感染

29.以HBV/HIV病毒为例叙述病毒的增殖过程

简述HBV/HIV的传播途径

HBV:

经体液直接接触传播。

输血、使用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性接触、垂直传播、无症状的HBV携带者

HIV:

经体液直接接触传播。

输血、使用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性接触、垂直传播

31.化脓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化脓性链球菌:

致病物质:

链球菌溶血素(SLO、SLS)、细菌毒素、侵袭性酶

所致疾病:

化脓性疾病(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等)、毒素性疾病(猩红

热)、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肌炎等)

葡萄球菌:

致病物质:

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剥脱毒素、毒性

休克综合症毒素

所致疾病:

化脓性疾病(局部化脓感染、内脏器官感染)、毒素性疾病(产肠毒

素株所致食物中毒)

32.简述疟原虫人体发育期的阶段和主要发育形态。

第一阶段:

红细胞外期(子孢子、裂殖体)

第二阶段:

红细胞内期(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

33.试述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哺乳动物肠系膜下静脉。

雌虫在肠黏膜下层的静脉末梢产卵。

虫卵随血回流,沉积在肝脏和结肠壁。

由于肠蠕动,在压力及虫卵重力作用下,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虫卵进入水中,在常温下孵出毛蚴。

毛蚴侵入中间宿主钉螺,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

尾蚴与哺乳动物接触后,侵入宿主转变为童虫。

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肠系膜下静脉。

经过雌雄合抱,发育为成虫。

B1.“疾病是变异条件下的生命”一语出自

A、BurnetB、VirchowBehringC、JennerD、BehringE、Leeuwenhoek

B2.临床前预防通常也叫

A、第一级预防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第四级预防E、第五级预防

D3.下列病因中哪项不属生物性因素

A、病原体感染B、免疫损伤C、遗传缺陷

D、营养素缺乏E、心理状态异常

B4.下列那项不属于疾病经过的阶段

A、潜伏期B、诱导期C、前驱期D、明显期E、转归期

B5.支持治疗的内容不应包括

A、输血B、化疗C、补液D、物理降温E、补充维生素

C6.关于外周免疫器官错误的是

A、淋巴结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B、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外周免疫组织

C、外周免疫器官是T细胞和B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D、脾脏是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

E、外周免疫器官是T细胞和B细胞定居和发挥功能的场所

C7.关于中枢免疫器官正确的是

A、脾脏是最大的中枢免疫器官B、脾脏是T细胞的发育场所

C、T细胞和B细胞的前体细胞均来自于骨髓D、B细胞是在胸腺内分化成熟的

E、中枢免疫器官是T细胞和B细胞定居和发挥功能的场所

B8.参与ADCC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A、T细胞和抗体B、NK细胞和抗体C、B细胞和抗体

D、T细胞和补体E、NK细胞和补体

B9.HLAⅠ类和Ⅱ类分子的肽结合区分别是

A、HLAⅠ的α1、α2和HLAⅡ的β1、β2B、HLAⅠ的α1、α2和HLAⅡ的α1、β1

C、HLAⅠ的α1、β1和HLAⅡ的α1、α2D、HLAⅠ的α1、β1和HLAⅡ的β1、β2

E、HLAⅠ的β1、β2和HLAⅡ的α1、α2

C10.下列哪项不是HLAⅠ、Ⅱ类分子的共同特点

A、均可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B、与抗原肽结合C、与CD4分子结合

D、参与阳性选择E、参与阴性选择

D11.具有MHC限制性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B、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C、γδT细胞识别抗原D、CD8+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E、肥大细胞脱颗粒

E12.下述哪一项关于TCR的描述是正确的

A、只出现于CD4+细胞表面B、由a、b、g、d等四条肽链组成

C、识别由CD8分子与抗原肽形成的复合物D、与天然抗原的表位形成空间互补

E、是APC与T细胞之间相互接触的一个环节

D13.关于免疫细胞,正确的是

A、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初始B细胞

B、CD8+T细胞通常可辅助CD4+T细胞和B细胞活化

C、能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NK细胞

D、巨噬细胞可通过其膜表面的PRR识别异物

E、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都可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A14.关于免疫球蛋白的陈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IgG水平再次反应时较高,IgM水平初次反应时较高

B、分子量最大、含量最多的是IgGC、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重链的V区

D、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sIgAE、mIgM是B细胞成熟的标志

E15.Tc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不包括

A、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B、释放穿孔素

C、释放颗粒酶D、释放TNFE、形成攻膜复合体

C16.下列哪一组合不存在关联

A、CD3—TCRB、MHCI类分子—TCRC、MHCI类分子—CD4

D、CD79a/b—SmIgE、CD28—CD80

D17.T细胞活化的第I信号来自

A、CD4与MHCII分子间的相互作用B、CD8与MHCI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C、IL-1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D、抗原肽-MHC与TCR/CD3间的相互作用

E、CD80与CD2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E18.Th细胞对B细胞活化的辅助作用

A、不需要细胞的直接接触B、不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

C、不需要共刺激分子的相互作用D、不需要CD4分子的参与

E、不需要CD8分子的参与

D19.合成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A、T细胞B、巨噬细胞C、B细胞D、浆细胞E、NK细胞

B20.介导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A、NK细胞B、αβT细胞C、γδT细胞D、B1细胞E、巨噬细胞

D21.Th1、Th2细胞的不同在于

A、前者CD4+,后者CD4-B、前者产生IL-4,后者产生IL-5

C、前者产生IFN-γ,后者产生IFN-αD、前者产生IFN-γ,后者产生IL-4

E、前者受到IFN-γ抑制,后者受到IL-4抑制

C22.免疫球蛋白的Fab段的效应是

A、通过胎盘B、激活补体C、结合抗原D、与细胞结合E、引起过敏反应

D23.补体经典激活和替代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分别是

A、C4b2a、C4b2a3bB、C3bBb、C3bnBbC、C4b2a3b、C3bBb

D、C4b2a3b、C3bnBbE、C4b2a、C3bnBb 

D24.关于抗体,错误的是

A、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是IgMB、可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是IgG

C、对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有高亲和力的抗体是IgE

D、可以激活补体系统的是IgM和IgAE、分泌物中具有的抗体是sIgA

C25.BCR可选择性结合

A、MHC-肽复合物B、MHC分子C、未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

D、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E、CD79aCD79b

B26.下面不属于免疫耐受现象的是

A、机体对自身细胞不应答B、AIDS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C、正常妊娠

D、对肿瘤细胞不应答E、男性精子生理条件下不导致免疫应答

B27.B细胞作为APC,是因为

A、能形成大量IL-2受体B、可表达MHCⅡ类分子C、有一定的吞噬能力

D、SmIg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E、其数量多于巨噬细胞

C28.下列哪项与固有免疫有关

A、免疫记忆B、克隆增殖C、模式识别D、抗原受体识别E、免疫耐受

D29.选出一组正确的组合

A、Pasteur—牛痘、Ehrlich—侧链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B、Jenner—免疫网络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vonBehring—抗血清治疗

C、vonBehring—抗血清治疗、Ehrlich—侧链学说、Jerne—克隆选择学说

D、Doherty—MHC限制性、Jerne—免疫网络学说、vonBehring—抗血清治疗

E、Jenner—牛痘、Burnet—免疫网络学说、Jerne—克隆选择学说

Jenner—牛痘Ehrlich—侧链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Jerne—免疫网络学说vonBehring—抗血清治疗Doherty—MHC限制性

B30.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重链的C区B、重链和轻链的V区C、重链的V区

D、轻链的V区E、重链和轻链的C区

D31.下列哪一种分子不是由MHC基因编码

A、HLA-I类分子B、C4C、B因子D、β2mE、HLA-Ⅱ类分子

C32.既表达MHC-I类分子又表达MHC-II类分子的细胞是

A.成熟红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B细胞D.中性粒细胞E.肥大细胞

E33.能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

A、NK细胞B、B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Tc细胞

E34.非消除性免疫是指

A、能够消除寄生虫,不能抵抗再感染B、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抵抗再感染

C、不能够消除寄生虫,不能抵抗再感染D、不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抵抗再感染

E、不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部分抵抗再感染

A35.溶原性细菌是指

A、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B、带有R质粒的细菌C、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D、带有F质粒的细菌E、带有Col质粒的细菌

A36.人体微生态系中各种微生物构成比改变,出现数量或种类比例异常的现象称为

A、菌群失调B、菌群变异C、菌群易位D、菌群入侵E、以上都不对

E37.下列哪种消毒灭菌方式不合适

A、空气—紫外线B、牛奶—巴氏消毒法C、接种环—烧灼法

D、皮肤—碘酒E、血清—高压蒸气灭菌法

E38.噬菌体属于:

A、细菌B、支原体C、衣原体D、螺旋体E、病毒

E39.下列哪种成分为革兰阳性菌所特有:

A、肽聚糖B、脂多糖C、脂蛋白D、二氨基庚二酸E、磷壁酸

D40.关于革兰阴性菌LPS,错误的是

A、毒性部位主要成分是类脂AB、可引起白细胞反应

C、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可引起表皮剥脱E、可引休克

C41.L型细菌是:

A、核膜壁缺陷的细菌B、细胞膜缺陷的细菌

C、细胞壁缺陷的细菌D、质粒缺陷的细菌

E、异染颗粒缺陷的细菌

D42.下列哪组感染分类方式是从同一角度出发的

A、外源性感染—呼吸道感染B、临床感染—持续性感染

C、显性感染—内源性感染D、呼吸道感染—接触感染E、隐性感染—机会性感染

C43.下列哪项与荚膜无关

A、抗吞噬杀伤B、贮存水分C、细菌的必需结构D、抵抗干燥E、增强侵袭力

C44.下列哪项错误

A、芽胞决定了细菌的耐热性B、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C、普通菌毛具有抗吞噬作用

D、性菌毛介导质粒传递E、普通菌毛与细菌的定植有关

D45.性菌毛的功能是

A、抗吞噬作用B、有助于细菌黏附于黏膜表面

C、与细菌运动有关D、能在细菌间传递质粒

E、使细菌进行二分裂繁殖

B46.类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功能的细菌结构是

A、异染颗粒B、中介体C、质粒D、核质E、核蛋白体

E47.下列陈述哪项与细菌变异无关

A、无毒白喉棒状杆菌因感染噬菌体成为产生毒素的致病菌

B、耐药大肠埃希菌与志贺菌混合培养后使后者获得耐药性

C、牛型结核杆菌近230代人工培养后,毒力减弱,而成为疫苗卡介苗

D、致肠热证沙门菌因丧失鞭毛而导致肥达试验出现阴性

E、革兰阳性菌细胞膜反折形成中介体

B48.下列哪一项不是化脓性链球菌的致病物质

A、致热外毒素B、血浆凝固酶C、链道酶D、链激酶E、溶血素

E49.下列哪种疾病的病原体是病毒

A.猩红热B.Q热C.破伤风D.沙眼E.水痘

E50.能引起毒素休克综合征(TSS)的病原菌是

A、大肠埃希菌B、艰难梭菌C、空肠弯曲菌D、霍乱弧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

C51.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是

A、溶血素B、细胞素C、致热外毒素D、黏附素E、透明质酸酶

E52.下列哪项是错误

A、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都可以产生溶血素B、葡萄球菌是主要的医院内感染细菌

C、肺炎链球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荚膜D、链球菌可引起自身免疫病

E、葡萄球菌的营养要求高,需用含血培养基

C53.大肠埃希菌O157:

H7株属于

A、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B、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D、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

E、肠凝集型大肠埃希菌(EAEC)

C54.鉴别致病与非致病肠道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A、是否发酵葡萄糖B、是否具有鞭毛C、是否分解乳糖

D、是否具有芽胞E、是否具有菌毛

A55.下列陈述哪项错误

A、肺炎支原体的治疗可采用青霉素B、衣原体与病毒都可形成包涵体

C、人是梅毒螺旋体的唯一传染源D、虫媒传播是立克次体病的一大特征

E、放线菌多为条件致病菌

D56.下述有关衣原体特性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严格的细胞内寄生B、生活周期中包括原体和始体两个阶段

C、形成细胞内包涵体D、以复制方式繁殖

E、对抗生素敏感

C57.干扰素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机理是

A、直接干扰病毒的mRNA转译B、直接抑制病毒DNA的转录

C、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D、阻碍病毒吸附于细胞膜上

E、阻止病毒进入易感细胞

C58.下列哪种蛋白属于病毒的早期蛋白

A、包膜子粒B、核蛋白C、DNA多聚酶D、壳粒E、基质蛋白

E59.在活细胞外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是

A、病毒B、立克次体C、螺旋体D、放线菌E、支原体

D60.关于病毒的潜伏感染,哪项是错误的

A、潜伏期病毒不复制B、潜伏期病毒不排出C、潜伏期病毒不引起临床症状

D、潜伏期病毒维持感染性E、潜伏期病毒难以检出

A61.病毒复制导致的细胞病变不包括

A、细胞分裂B、细胞溶解C、细胞融合D、细胞凋亡E、包涵体形成

D62.关于病毒,正确的是

A、基质蛋白是病毒的早期蛋白B、刺突是构成衣壳的结构亚单位

C、包膜是病毒特有的成分D、衣壳或刺突有潜在的VAP作用

E、病毒核心通常含有RNA和DNA

E63.缺陷病毒指的是病毒

A、表面缺少刺突的病毒B、缺少包膜的病毒C、缺少衣壳的病毒

D、缺少某些酶的病毒E、基因组缺损不能独立复制的病毒

D64.下列哪项不是病毒的特征

A、非细胞结构B、只含有一种核酸C、对抗生素不敏感

D、可寄生在任何活细胞内E、基本结构由核心和衣壳组成

B65.病毒的遗传信息从RNA转移到DNA的过程称为

A、转导作用B、逆转录C、转化D、翻译E、重组

E66.下列病毒中不能垂直传播的是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B、巨细胞病毒C、风疹病毒

D、单纯疱疹病毒E、EB病毒

E67.流感病毒的核酸特点是

A、完整的单负链RNAB、完整的双链RNAC、完整的双链DNA

D、分节段的双链DNAE、分节段的单负链RNA

C68.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小幅度变异称为

A、溶原性转换B、抗原转换C、抗原漂移D、S-R变异E、H-O变异

E69.单纯疱疹病毒Ⅱ型主要潜伏的部位是

A、口唇皮肤B、局部淋巴结C、口腔黏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D、三叉神经节E、骶神经节

A70.单纯疱疹病毒I型主要潜伏的部位是

A、三叉神经节B、口唇皮肤C、局部淋巴结

D、口腔黏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E、脊髓后根神经节

B71.血清中不易检测到的HBV成分是

A、HbsAgB、HBcAgC、HBeAgD、PreS1抗原E、PreS2抗原

D72.反映乙型肝炎感染后产生免疫保护的指征是

A、抗-HbeB、抗-HBcC、HBsAg+抗-HbeD、抗-HBsE、HBsAg+抗-HBc

E73.以下病原体与所致疾病组合错误的是

A、脊髓灰质炎病毒—小儿麻痹症B、水痘病毒—带状疱疹

C、苍白密螺旋体—梅毒D、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E、单纯疱疹病毒-1—生殖器疱疹

C74.下列那一个是HIV病毒的宿主细胞

A、CD8+T细胞B、NK细胞C、CD4+T细胞D、B淋巴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