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讲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495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讲稿.docx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讲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讲稿.docx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讲稿

讲    稿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导入】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这时我国社会主义处于一个什么发展阶段?

如何认识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党应该制定什么样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

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我国国情的科学认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同志的重大理论创新和贡献,构成了邓小平国情论的基础。

【新授】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曾指出: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从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究竟应该怎样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国情?

我们党对此作过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说,一直处在不完全清醒的状态。

在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由于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错误认识,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思想准备不足,急于求成的思想迅速泛滥。

在“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口号下,“左”的政策出台,浮夸风和“共产风”刮了起来,有的人还主张弃除商品、货币。

这就混淆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界限。

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在1959年阅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专门探讨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

第一次明确地划分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他指出: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这对我国社会所处发展阶段作了更为准确的概括,而且说明了它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物质文明不发达。

党的十三大以来,邓小平和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强调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认识和教育,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并在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入发展中不断深化这一认识。

党的十四大,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将其放在了这个理论的基础的重要位置。

党的十五大报告围绕“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再一次强调指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来的,是从拨乱反正、总结历史经验而来的,是从研究国情、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而来的,是从全面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新体制而来的。

一句话,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进行再认识的结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从我国情况来看,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即从本世纪中叶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是紧密相联、缺一不可的。

第一层含义,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性质,表明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过渡时期或别的什么社会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尽管是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但这个阶段不是“过渡时期”,而是与“过渡时期”存在本质的区别。

其一,过渡时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谁胜谁负的问题没有解决,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已经不存在;其二,过渡时期存在多种经济成分,但公有制经济不占主体,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已经确立起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其三,过渡时期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所以,我们确认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不是要重回“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第二层含义,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发展程度,即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不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还不成熟。

邓小平把这种不发达的社会主义,说成是“事实上不够格”的社会主义,事实上的不够格,主要就是指在我国还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社会主义还没有获得自身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党的十五大从九个方面作了阐述。

总的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生产力的状况来看,一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已经有了不少现代经济成分,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物质技术基础还很落后,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都还很低,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在全国范围内很不平衡,生产力整体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世界上的现代化国家。

具体表现在:

少量现代化企业与大量落后于现代化的老企业同时并存;在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现代化技术与非现代化技术同时并存;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并存;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文明状况同科技水平普遍不高的不文明状况同时并存。

这种生产力结构的多层次性和社会文明发展水平的极不平衡,是决定我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

第二,从生产关系的状况来看,一方面,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原则成为我国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的生产关系是建立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之上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具有内在的不完善性。

这种状况决定了我们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又要允许并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第三,从上层建筑的状况来看,一方面,我国劳动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已经得到法律上的确认,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已经建立并且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民主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已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思想文化各个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得到确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正在全面向前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现实经济、文化等条件的制约,社会主义民主还不够完善;官僚主义现象还严重存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影响还存在,小生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还存在,等等。

党的十七大从八个方面分析的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呈现的新的阶段特征。

强调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没有变。

3.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

我们也只有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才能正确地制定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解决一系列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根本性问题。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

邓小平指出:

“我们多次重申,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但是,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什么是中国的实际?

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它的基本的国情。

邓小平在这里所说的“切合中国实际”,首要的是正确判断我国当前的社会性质及其所处的发展阶段,即认清基本国情。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客观基础。

邓小平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没有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就没有邓小平理论。

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的确立,作为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国情判断方面的科学认识,构成了这一理论大厦的基石。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科学设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不仅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认识,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进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因此,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利于排除“左”与右的干扰,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左”与右两种倾向都离开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因而都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造成危害。

警惕右,主要是防“左”,是邓小平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得出的一个深刻的结论。

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邓小平指出:

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也就是不够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的“资格”。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是有其客观依据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我国至少需要上百年。

我国之所以要经历这样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首先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决定的。

我国是在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越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经由新民主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的,这是中国历史和革命发展的显著特点。

这种逾越,并不违背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反而是它的生动体现。

但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具备了我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定数量的现代经济和革命阶级,但并没有为社会主义准备好自身应有的物质基础。

2.是由我国的现实状况决定的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最重要内容。

判断我国现在是否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客观依据是我国比较落后的生产力发展状况有无根本改变,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是否实现,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在生产关系方面和上层建筑领域,是不是改变了不完善不成熟的特征。

生产力的落后和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我国目前不仅存在多种形式的公有制,而且存在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还不发达,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

上述种种状况表明,我国社会今天仍然远没有超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要求我们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这个事业由若干历史阶段所组成。

要完成这个伟大的事业,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离开了初级阶段的实际,则将一事无成。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9月党的八大充分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对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新的概括。

指出: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党在指导思想上发生了“左”的错误,把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并进一步提升为整个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进一步指出: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二大确认了这一提法,并把它载入了党章总纲。

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指出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工作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

它集中概括了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和根本任务,是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总纲。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邓小平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提出来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

从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党曾在不同时期分别提出过三条总路线:

一是1952年提出的“一化三改”的总路线。

1952年党和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过渡时期“一化三改”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指引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二是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它虽然反映了党和人民希望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良好愿望,但却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助长了急于求成的“左”的倾向,导致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刮“共产风”的严重的失误。

三是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导致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内乱,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党的基本路线。

这表明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党对奋斗目标的认识逐渐深化,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与奋斗目标的有机统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代表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愿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体系。

第一,“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对我国现代化事业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概括,是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集中概括了党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和总政策,是这条基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

第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实现根本任务的政治保证与动力。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立足之点。

第五,“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

包含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总要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简明的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

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在党的基本路线中,各个要素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其中,经济建设是中心,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也不能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相辅相成、内在统一,两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种统一性,反映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规律,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只有坚持“两个基本点”的辩证统一,才能使经济上的繁荣发展同政治上的安定团结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排除各种干扰,经受种种考验,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3.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党的基本路线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问题,能否毫不动摇地坚持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既要反“左”又要防右。

在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问题上,邓小平提出,在党内特别是领导干部中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左”和右,是政治概念,指的是偏离党的政治路线的错误倾向,是动摇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因素。

在今天,就是指对党的政治路线的偏离。

右的表现主要是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或“全盘西化”;“左”的表现主要是怀疑甚至否定改革开放,认为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采取的重大举措,是“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子,走资本主义道路”。

这两种错误倾向,就其认识根源来说,都在于背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右的倾向主要在于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和要求;“左”的倾向主要在于背离了“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改革开放以来,这两种错误倾向都曾不同程度地干扰过我们的事业。

所以,邓小平同志历来主张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但在“左”与右两种错误倾向中,邓小平认为“最大的危险还是‘左’。

”他指出:

“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而改革开放主要阻力来自这种积习,所以,反对这种积习和僵化思想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同时,“左”的东西容易迷惑人,“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象越“左”越革命。

我们党的历史上主要是“左”的倾向干扰更严重。

总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我们几十年来的主要经验。

几十年的经验教训反复告诉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动摇不得,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偏离不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三位一体”的奋斗目标忘记不得,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振兴的路线;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为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的路线。

这条路线,是指导我们全党和全国各项工作的灯塔。

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执行这条路线,在这条基本路线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这条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形成

纲领,是一个政党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的集中概括。

纲领就是旗子、就是方向、就是形象、就是力量。

党的纲领包括党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以及最终奋斗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党的纲领是党的宗旨和活动内容的概括表述。

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鲜明标志,是指导全党在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上团结一致、统一行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基本规范。

党的基本纲领是党在一定时期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党的系统化的政治主张。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结。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基本纲领的内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方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系、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这个纲领,既有长远目标又有近期要求;既有努力方向,又有具体任务;既有战略性构想,又有政策性法规。

它浓缩了党的基本理论,延展了党的基本路线,目标宏伟而又任务明确,内涵丰富而又简明扼要,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

3.正确处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提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06页)的观点,列宁最早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分为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指出,党的最低纲领是在俄国实现民主主义革命,而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就明确了党的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1922年党的二大,又第一次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

从此,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我们的经验是:

既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又要实事求是地制定党的最低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但共产主义事业是无比艰巨的,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需要进行长期的奋斗,通过若干阶段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共产主义宏伟事业。

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形成阶段性的行动纲领。

中国共产党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辨证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

没有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就会失去灵魂,偏离正确的方向;没有最低纲领,就不可能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做好当前工作,最高纲领就只能是美好的空想。

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的统一。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