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简答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4912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银行学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货币银行学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货币银行学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货币银行学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货币银行学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银行学简答题.docx

《货币银行学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简答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银行学简答题.docx

货币银行学简答题

简答题

第一章

1.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表现商品价值的材料,是一般的交换手段,是货币最主要,最基本的职能.

2)交换媒介: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媒介时,发挥交换媒介职能.货币在执行交换媒介时有两个特点: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没有十足价值的货币符号.

3)贮藏价值: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替代品个独立的价值形态保存和收藏的时候,货币发挥贮藏价值的职能.货币在执行贮藏价值职能时有一个特点:

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货币,货币执行贮藏价值功能,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作用.

4)支付手段:

货币在作为交换媒介而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支付工资和租金时,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有两个特点: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是价值的单方面转移.

2.货币制度的内容

1)确定货币金属: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以何种金属作为货币材料,这是一国货币制度的基础.

2)确定货币单位:

货币币材确定以后,就需要确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确定货币单位的名称;确定每一个货币单位所包含的货币金属重量.

3)金属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4)确定金准备制度:

是指作为金准备的黄金必须集中于中央银行或国库.是货币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必要条件.

3金本位制的特点

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包括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类型.1)金本位币制是指以黄金作为货币制度的基础,并实行金币流通的一种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直接参加流通,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流通中的价值符号,可以自由无限地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

2)金块本位制:

是指银行券只能兑换金块的一种金本位制.基本特点是:

国内不铸造,也不流通金币,只发行银行券;银行券仍规定一定的含金量,代表一定重量的黄金,居民可以有限地兑换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

是指银行券在国内不能直接兑换金块,职能兑换外汇的一种金本位制.其基本特点是:

国内不铸造,也不流通金币;本国银行券仍规定一定的含金量,但在国内不能兑换黄金.实行这种本位制的国家,规定国内货币与另一实行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黄金外汇储备作为发行准备,居民可按法定汇价购买外汇,然后用外汇向联系国兑换黄金.

4.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又称管理纸币本位制,是以不兑现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

1)它是以纸币为本位货币,一般是由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的,依靠国家法律强制流通的无限法偿货币.

2)它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兑换黄金.

3)在这种制度下,广泛实行非现金的转账结算,流通中大量使用的是存款货币.

4)国家通过调节和控制货币量,来保持货币流通稳定.

5)纸币进入流通,有着自身特殊的规律.

第二章

5.商业信用的特点

商业信用就是工商企业之间在出售商品时,以延期付款或预先交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

1)从形式上看它主要以商品形态提供信用,但它的活动同时包含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经济行为—买卖和借贷.提供信用的过程就是买卖的过程.

2)其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工商企业.

3)其供求与经济周期的波动基本一致.

6.银行信用特点

银行信用是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具有以下特点:

1)银行信用的规模巨大,其规模不受金融机构自有资本的限制.

2)银行信用的借贷双方,一方是金融机构,另一方是从事经营活动的工商企业,而且是以ihuobi形式提供的信用,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把货币资本提供给任何一个需要的企业和部门,这就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方向上的限制.

3)银行信用的主要工具是银行券.

7.国家信用的特点

国家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筹集资金的借贷形式.具有以下特点:

1)国家信用的借贷双方,一方是债务人--政府,另一方是债权人,包括本国和外国向政府提供信用的人.

2)国家信用的实现形式主要是通过发行包括短期国库券和长期公债券的国家债券,其次是向中央银行短期借款.

3)中长期债券一般用于弥补财政预算赤字,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建设等非生产性支出,军费支出以与福利支出等.短期国库券一般用来调剂财政年度内暂时性的收支不平衡,也是中央银行操作公开市场业务买卖的主要对象.

8.消费信用的特点

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对消费者提供的,用以满足消费方面的货币需求的信用.消费信用包括赊销,分期付款和消费贷款.

1)扩大需求,提高消费,刺激经济发展,缓解消费者有限的购买力与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矛盾

2)是有利的促销手段,可开拓销售市场,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

3给经济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容易造成需求膨胀。

9利率的影响因素

借贷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预付借贷资本价值或所贷资金额的比率就是利息率,简称利率.它是计量借贷资本增值程度的数量指标.

1)马克思的利率理论认为,决定利率的因素主要有:

平均利润率;供求和竞争;社会再生产状况.在现代经济中,除上述因素外,还包括:

物价水平;国家经济政策;国际利率水平等.

2)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水平是由资本的供给与资本的需求间的均衡所决定的,且随储蓄与投资间的比例变动而涨跌.

3)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取决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相均衡的水平.

10.基准利率

基准利率也叫再贷款利率或再贴现利率是在整个利率体系中起核心作用并能制约其他利率的基本利率.基准利率首先要是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有广泛的市场参与性,能够充分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其次他是一个传导性利率,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关联度强,影响大,最后它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便于控制。

11.官定利率

也称法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是国家为了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种政策手段.利率水平不完全随资金供求状况自由波动,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调节资金供求状况,进而调节市场利率水平.

12.市场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市场利率是随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市场利率是借贷资金供求状况变化的指示器.当资金供给超过需求时,利率呈下跌趋势;当资金需求超过供给时,利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影响资金供给需求状况的因素十分复杂,因而市场利率变动非常频繁,灵敏.

13名义利率

所谓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名义利率虽然是资金提供者或使用者现金收取或支付的利率,但人们应当将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去.

14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是指剔除通货膨胀率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利息回报的真实利率.简单的说,实际利率是从表面的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的数字.

15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存在着下述关系

1)当计息周期为一年时,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相等,计息周期短于一年时,实际利率大于名义利率.

2)名义利率不能完全反映资金时间价值,实际利率才真实地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

3)以r表示实际利率,i表示名义利率,p表示价格指数,那么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为,当通货膨胀率较低时,可以简化为r=i-p。

4)名义利率越大,周期越短,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差值就越大.

 

第三章

16.原生工具和衍生工具的种类

原生工具

1)银行券:

是指在商业票据贴现的基础上,由银行自身发出的一种负债证明书.

2)票据:

票据是具有一定格式,载明金额和日期,到期由付款人对持有票人或指定无条件支付一定款项的信用凭证.包括汇票,本票,支票

3)股票:

是一种有价证券,是由股份XX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4)债券:

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机构直接向社会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发行,承诺按一定利率支付利息并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衍生工具

1)远期:

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按预先签订的协议交易某一特定资产的合约.包括:

远期外汇合约和远期合同.

2)金融期货:

是指买卖双方事先就某种金融工具的数量,交割日期,交易价格,交割地点等达成协议,而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日进行实际交割的交易.

3)金融期权:

是指期权的买方有权在约定的时间或时期内,按照约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也可以根据需要放弃行使这一权利.它分为买入期权和卖出期权.

4)互换:

是将不同或比的债务,不同利率的债务或交割期不同的同种货币的债务由交易双方按照市场行情签订合约,在约定期限内相互交换,并进行一系列支付的金融交易行为.主要有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

 

17金融市场的功能

1)聚集和分配资金功能.

2)价格确定功能.

3)资金期限转换功能.

4)分散与转移风险功能.

5)信息聚集功能.

18.金融工具的特征

1)偿还期限:

是指债务人必须全部归还本金之前所经历的时间.可以有零和无限期限两个极端点.

2)流动性:

是指金融工具迅速变现而不致遭受损失的能力,而这却一不可.

3)风险性:

是指购买金融工具的所用的本金是否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使本金受损的风险有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

4)收益率:

是指金融工具可以使投资者取得利息或红利.以与资本利得等方面的收益,实质是金融工具持有者对金融工具发行者有一种要求获取支付现金流量的权力.

19货币市场的特点

货币市场又称为短期资金市场,是指对1年或1年以内的证券或贷款进行交易的场所,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包括:

1)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期限短,安全性高,流动性强.

2)货币市场是资金批发市场.

3)货币市场是一个巨大的无形市场.

4)货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极强,能吸引大量的交易.

20.资本市场的特点

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大于1年的证券或贷款交易的场所,包括证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与货币市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长期性:

因金融工具期限大于1年,像股票则是永久不归还的,其安全性,流动性均不如货市场工具,公司融通资金的目的是作长期投资之用,资金周转期长.

2)金融工具的性能差异很大:

由于发行者的信用,工作期限,发行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别,资本市场的工具不具有同质性的利率趋势,即使同一经济主体放行的融资工具其"价格"差异也很大.

3)工具的交易市场往往采用有形与无形相结合的方式,既有大量证券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也有规模巨大的场外无形市场.

21.股票价格指数

是指金融服务机构用统计学中的指数方法,编制的通过对股票二级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发行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得出的数值,是对股市动态综合的反映不仅对上市公司,投资者,证券商,市场管理机构等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态势,预测宏观经济未来走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货币市场体系:

22票据市场

票据市场指的是在商品交易和资金往来过程中产生的以汇票、本票和支票的发行、担保、承兑、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来实现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1)按票据发行主体来划分,有银行票据市场,商业票据市场;

2)按交易方式来划分,有票据发行市场、票据承兑市场和票据贴现市场。

3)按照票据的种类划分,由商业银行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银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短期以与融资性票据市场。

4)此外行承兑汇票市场和商业银行票据市场也成为票据市场的最主要的两个子市场.

23.同业拆借市场

是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临时性头寸调剂的场所.其主要表现为银行同业之间买卖在中央银行存款账户上的准备金额,用以调剂准备金头寸的余缺.同业拆借市场可按拆借目分为头寸拆借和同业拆借两类.其主要参与者是资金需求者,资金供给者和市场中介.

24.国库券市场

货币市场中的国库券是指中央政府发行的期限不超过一年的短期证券,是货币市场上重要的融资工具.中央政府发行国库券的主要目的是在于应付国库季节性需要,而成为一种经常性的手段.

 

第四章

25.银行金融中介与非银行金融中介

服务于间接金融领域中的金融中介主要是资金余缺双方进行金融交易的媒体介体,又分为银行金融中介和非银行金融中介.银行金融中介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专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非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和基金公司.

26.银行并购的概念,特征与动因

1.概念:

现代国际惯例中的银行并购是指商业银行通过收购债权,控股,直接出资,购买股票等多种手段,取得被并购方的所有权,而后者则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行为,或合并成为一个新的银行.

2.特征:

1)从并购的目标来看,是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并购.

2)从并购的形式来看,是由收购向合并发展.

3)从并购的目的来看,是以获取控制权与新技术从而增加收益,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主.

4)从并购的规模来看,是强强合并组成超级银行.

5)从并购的区域看,是以美国银行为中心的辐射.

6)从并购的联系来看,银行业并购与工业并购相互促进.

7)从并购的结果来看,是银行大型化,综合化和产融结合.

3.动因一.规模经济

1)可以增强公众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2)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越的技术优势.

3)可以产生业务X围广泛的规模经济.

4)其他方面的规模经济

.

二.规避风险

三.银行业务全球化的客观需要.

四.银行业务X围全能化的客观要求.

第五章

1.商业银行的性质:

商业银行以追求利润作为经营目标.经营的对象是货币这种特殊的商品.活动领域是货币信用这个特殊的领域.

2.商业银行的职能:

1)充当信用中介.这是银行的最基本职能.它实现了资本的再分配,提高了全社会对资本的使用效率,对于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

2)充当支付中介.银行在办理与货币资金运动有关的技术性业务时,充当支付中介.

3)创造信用工具.满足了经济发展对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需要,又节省了流通费用.扩大了信用规模.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货币量.

4)提供广泛的金融服务.这些业务不仅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能因此扩展自己的资产负债业务.

3.商业银行三大业务种类:

1)负债业务:

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其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由资本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

2)吸收存款:

是商业银行与生俱来的传统业务,也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负债业务,它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三大类.

3)银行借款:

各类非存款性介入款也是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重要构成部分.银行用借款的方式筹集资金,途经主要有:

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国际货币市场借款;结算过程中的临时资金占用;发行金融债券.

4.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经营原则:

1)盈利性:

是指商业银行在其业务经营活动中必须力求获取最大限度利润的要求.

2)安全性:

是指银行在经营中要尽可能避免资产遭受风险和损失.

3)流动性:

是指银行能随时应付克服提取存款的支付能力

管理:

1)资金汇集法:

把存款和各种来源资金汇集起来,然后再将这些资金在各种资产之间按优先权进行分配,其顺序为:

流动性资产,贷款,其他证券

2)资金分配法:

把现有资金分配到各类资产上时,应使这些资金来源的周转速度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即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保持高度的对成关系.

第六章

5.中央银行的性质

由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特殊地位所决定,并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它不同于商业银行和普通金融机构,它是一个代表国家制度,执行金融政策,负责宏观调控和对其他金融机构进行监督管理的国家金融管理机构.具有如下特征:

1)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2)不以盈利为目的.3)对存款一般不支付利息.4)业务经营对象是政府,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5)资产具有最大的流动性.

6.中央银行的职能

1)是发行的银行:

在现代银行制度中,中央银行首先是发行的银行,即有权发行银行权.垄断货币发行,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是中央银行的特权

2)是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银行.主要表现在:

集中管理全国的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的贷款人;组织全国X围内的票据交换和清算.

3)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既作为管理全国金融的国家机关,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又为政府服务,代理执行国库出纳职能.表现在:

代理国库;对政府融通资金,解决政府临时资金的需求;代理政府金融事务;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充当政府金融政策的顾问为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资料,数据和方案.

7.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

负债业务

1)货币发行:

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也是中央银行区别于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主要是通过对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接受商业票据再贴现,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以与收兑黄金和外汇等方式投入流通的

2)存款业务:

集中存款准备金:

集中存款准备金,增强了中央银行的资金实力.调节全社会货币供应总量;

财政性存款:

中央银行作为政府的银行,一般由政府赋予代理国库的职能,财政的收入和支出已经依靠国家拨给行政经费的行政事业存款也是由中央银行办理

资产业务

是指中央银行运用其货币资金的业务,主要有贴现与放贷业务,证券业务,管理买卖储备资产等.主要包括:

1)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其目的在于解决商业银行临时性的资金周转困难,补充其资金的流动性.商业银行一般以票据再贴现,证券与抵押方式向中央银行取得贷款.

2)对财政贷款:

包括财政正常借款;财政的透支;证券投资性贷款

3)其他贷款:

主要包括中央银行对外国银行和国际性金融机构的贷款

 

8.中央银行与其他银行的区别

1)中央银行的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获取利润是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目标.

2)中央银行与国家政府关系密切,享有国家法律上所授予的特权.

3)中央银行具有特殊的业务对象.中央银行不对工商企业和个人办理业务,其业务对象是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

4)中央银行的资产流动性高.

5)中央银行不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

9.金融监管的目的与内容

目的

通过执行国家的金融法规和实施管制,最大限度地清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保护存款人和公众的利益;保证金融机构之间竞争的有效公平,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内容

为了防止银行遭遇风险,保证银行稳健经营的预防性管理;为保护存款者利益而提供存款保险;为避免银行遭遇流动性困难,货币当局在其非常状态下提供的紧急援助.

凯恩斯和佛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实际供给量(m)一般由国家加以控制,是一个外生变量,因此需要分析的主要是货币的需求。

凯恩斯认为人民持有货币的动机有三种:

1)交易动机2)预防动机3)投资动机

  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这一需求取决于收入,收入越高,交易需求的货币量越大。

  第二,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这一需求大体上也和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L1=L1(y)=ky。

  第三,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取决于利率(r),L2=L2(r)=-hr。

  所以,货币的需求函数为:

L=L1+L2=L1(Y)+L2(R)=KY-HR。

“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是由于货币是流动性或者说灵活性最大的资产,货币随时可作交易之用,可应付不测之需,可作投机用,因而人们对货币的偏好就称作流动偏好。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手中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不会再去购买有价证券,都要留在手中,因而流动性偏好趋向于无限大;这时即使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佛里德曼的货币理论

佛里德曼认为影响人们持有实际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总财富,佛里德曼提出用永久性收入代替总财富

2)财富构成,财富构成即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者的构成比例。

人力财富要转化为现实的非人力财富,在转化过程中必须持有一定量的货币,这一货币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力财富与非人力财富的比例,人力财富所占比例越大,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

3)持有货币和持有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

佛里德曼所指的货币包括现金和存款。

4)影星货币需求函数的其他因素。

例如:

“嗜好”

佛里德曼提出了他的货币需求函数(自己看书本写公式,公式不会写P314)

佛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解释变量中的四种资产-货币、债券、股票和非人力财富的综合就是人们持有的财富总额。

对于货币需求,佛里德曼最具有概括性论断是:

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恒久性收入除以货币存量)也相对稳定,货币需求也相对稳定。

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它是指能创造存款货币的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R)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C)这两者的总和。

基础货币(B或H)常以下式表示:

B=R+C

基础货币由商业银行存款创造,是货币供给量伸缩的基础。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银行体系供给货币是通过两级实现的。

第一极是中央银行。

它通过各种方式创造或者收缩基础货币,用于增加或者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第二极是商业银行。

它在基础货币量的X围内,以发放货款或投资证劵等资产业务运用超额准备金,通过派生机制完成存款货币的创造过程,从而最终改变货币供给数量。

两级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货币供给模型

(货币供给模型自己看书,书本P327,自己理解就是~~!

曹操草马超~~!

第八章

通货的衡量指标:

1)消费物价指数:

是根据家庭消费的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状况而编制的物价指数。

优点:

易于收集,公布频繁;缺点:

X围比较窄和不能正确表现消费商品和劳务的质量改善。

2)批发物价指数:

是以大宗批发交易为对象,根据产品和原料的批发价格编制而成的指数。

优点:

能灵敏地反映企业生产成本的升降。

缺点:

不能反映劳务费用的变动情况。

3)生产价格指数:

是根据企业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变化状况而编制而成的指数。

4)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指数

通货产生原因:

一、需求拉上

二、成本推进

1)工资成本推进

2)利润推进

3)生产要素

三、供求混合推进

四、结构因素

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

一、紧缩政策

.1)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手段:

1.增加税收2.消减政府支出,平衡财政预算3.发行公债)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手段:

1.提高法定准备率2.提高再贴现率3.卖出债券)

二、收入政策

手段:

1)规定工资和物价水平增长率的标准

2)工资—价格指导

3)工资和物价管理

4)以纳税人为基础的收入政策,限制工资和物价的增长

三、供给政策

(手段1.放宽产业管制2.减税和改税3.严格控制货币供给,支持一切紧缩措施使货币发行量与经济增长同步)

四、收入指数化政策

五、其他政策

1)结构调整政策

2)反托拉斯和反垄断政策

3)人力政策

六、改变货币制度

第九章

1.货币政策的特征

1)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是涉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宏观经济指标,进而涉与整个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一项宏观经济政策,而不直接涉与单个银行或企业、个人的金融行为.

2)货币政策是调整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任何现实的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通过对社会总需求的调整间接地影响社会总供给的变动,从而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

3)货币政策是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政策.货币政策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措施,通过调整经济当事人的经济行为实施间接调控.只是在特定的经济和金融环境下,才采取必要的直接控制措施.

4)货币政策是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的经济政策.

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最终目标的内容: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各项目标之间具有互补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