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学综合课程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467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学综合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工程测量学综合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工程测量学综合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工程测量学综合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工程测量学综合课程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学综合课程设计报告.docx

《工程测量学综合课程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测量学综合课程设计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测量学综合课程设计报告.docx

工程测量学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工程测量学实习报告

--支漳河治理工程测量实习报告

 

学院:

资源学院

专业:

测绘工程

地点:

邯郸市南湖风景区

班级:

二班

姓名:

***

学号:

080510213

指导老师:

***

 

2011年08月29日至2011年9月18日

1.概况

1.1实习目的

这次测量实习是为了巩固和加深我们从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获得测量实际工作的初步经验和基本技能,着重培养我们的独立工作的能力,进一步熟练GPS和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学会根据测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线形式和数量合理的导线点,掌握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及纵横断面测量的外业和内业方法,掌握坐标格网的绘制和导线点展绘的方法,熟练掌握地形测量的方法,学会地形图的清绘和整饰,提高计算和绘图能力,并对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全过程有一个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1.2实习要求

测定测区内的控制点。

(1)平面控制测量采用三角测量法,精度达到四等。

(2)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法,精度达到三等水准。

(3)在水准测量的同时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以比较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的精度。

1.3测区概况

1.3.1地理概况

测区为邯市南湖公园附近的支漳河河段,支漳河位于邯郸县东部,其最近点,在县政府驻地南偏东一公里处。

测区位于东经114°17′~114°21′、北纬36°41′~36°44′。

支漳河于1957年开挖,因原系漳河支流故道,故称支漳河。

河水自西南流向东北,上连南湖,贯穿东湖,下接广府湿地;河道自然弯曲,河岸两旁花草盈盈,意境优雅。

支漳河市内段从南湖至规划中的东湖全长为14.9公里,占地面积6000亩。

“支漳河治理工程主要对该段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堤防加固、梯级拦蓄。

”支漳河综合治理工程现已开工建设,届时将成为我市城市内最大最美的生态景观河流。

测区位置如图1-1

1-1

1.3.2气候情况

测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风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3.5℃,最冷月份(一月)平均气温-2.3℃,极端最低气温-19℃,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5℃,全年无霜期200天,年日照2557小时。

邯郸6/7月份干热,最高气温一般都在35℃,8月份潮湿闷热,气温也可达35℃左右,九月秋高气爽。

冬季干冷,春季多风沙天气,属于典型的大陆型季风气候。

1.3.3交通状况

  测区东临京珠高速南连接线,西至南湖的中华南大街,北傍张庄桥村;测区南部不远处有规划中的机场路。

省级公路与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形成便利的交通网。

1.4实习的组织与安排

准备好理论知识,掌握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图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的技术要求,以及仪器的使用规范及过程,协调好组与组及组内人员的搭配与分工。

以各个班为单位建立测量实习队,5-6人一组,分5个小组。

我组为第九小组。

组长:

***副组长:

***

组员:

***********

2执行规范

2.1坐标系统及投影带

平面坐标系统:

采用1980年国家坐标系统

高程坐标系统:

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投影带的选择:

采用高斯-克吕格3°带投影,中央子午线为114°。

2.2规范

(1)、《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ZBA75001《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

(6)、《泵站施工规范》

(7)、《水闸施工规范》

3实习内容

3.1平面控制测量

3.1.1勘查并进行导线网的设计、选点与埋石

1).导线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线网用作测区的首级控制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2)加密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形式。

(3)结点间或结点与已知点间的导线段宜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差过大,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2).导线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测站(即接收天线安置点)应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和高压输电线,以避免其周围磁场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

接收机天线与其距离一般不得小于200m;

(2)观测站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3)观测站应设在易于安置接收设备的地方,且视野开阔。

在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大于10°~15°,以减弱对流层折射的影响;

(4)观测站应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并且便于用其它测量手段联测和扩展;

(5)对于基线较长的GPS网,还应考虑观测站附近具有良好的通讯设施(电话与电报、邮电)和电力供应,以供观测站之间的联络和设备用电;

(6)点位选定后(包括方位点),均应按规定绘制点位注记,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点位及点位略图,点位的交通情况以及选点情况等。

3).埋石说明

(1)首级网(D级GPS网)建立永久性的测量标志。

(2)标石是GPS点永久性的点位标志,标石中心应嵌入中心标志,中心标志代表三角点的中心位置。

(3)建造的觇标必须标形端正,标心和圆筒应与铅垂线平行,结构牢固;内架与基板结构密合;基面平整;内外架无接触。

觇标的圆筒中心、回光台中心、标石中心应位于同一铅垂线上,其最大偏离以标石中心的铅垂线为准,不得超过0.1m。

(4)应在橹柱的适当位置用色漆注明三角点的点名、等级、建造单位、建造年月;无外架的墩标,则用红漆写在仪器墩向南的侧面上。

(5)造标埋石时要将点之记的点位说明,标石断面图的相关高度和有关数据填注清楚。

4).标石材料:

标石应用混凝土灌制,或用相同规格的花岗石、青石等坚硬石料代替。

5).标石埋设要求:

(1)盐碱地区埋设混凝土标石,须加涂沥青,以防腐蚀。

(2)在泥土松软、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或沼泽地区埋设标石时,除应尽量选择好埋石地点以外,应在盘石下边浇灌混凝土底层。

(3)埋石时,须使各层标石的标志中心严格在同一铅垂线上,其偏差不大于3mm。

并用钢尺量取各层标石面间的垂直距离,填记于点之记的标石断面图中,结果取至厘米。

每个三角点均埋设混凝土标石。

标石尺寸为顶部1212厘米,底部为2020厘米,高60-80厘米。

如图2-1要求。

图2-1主要控制桩材料及规格尺寸单位:

cm

在本次实习中,由于经费和条件限制,控制点只好采用埋木桩,如图所示:

另附水准点标石如图2-2要求。

图2-2主要控制桩材料及规格尺寸单位:

cm

 

根据测区的地形情况和通视情况,遵循选点的要求以及网形结构,选择了十个控制点,构成网形结构见图3。

图3

3.1.2仪器:

科利达KTS-440R全站仪:

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5mm+2ppm,三脚架、对中杆、棱镜、卷尺等。

软件:

南方平差易2002

3.1.3水平角观测方法:

测回法;测回数:

4个。

导线测量表4-1

等级

型号

测角中误差(″)

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mm)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三等

2″级

1.8

20

1/150000

3.6

≤1/55000

3.2高程控制测量

3.2.1仪器、等级、方法

仪器:

DS1水准仪,双面水准尺一对,尺壂2个。

等级:

三等水准

方法:

双面尺法

3.2.2技术要求

三角高程测量表4-2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观测方式

垂直角观测

对向观测高差较差(mm)

附合或环形闭合差(mm)

测回数

指标差较差(″)

测回较差(″)

四等

10

对向观测

3

≤7″

≤7″

3.2.3注意事项:

①观测前应认真按要求检验水准仪和水准尺;

②仪器应安置在土质坚实处,并踩实三角架;

③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

④每次读数前要消除视差,只有当符合水准气泡居中后才能读数;

⑤每站应当场计算,检查符合要求后,才能通知观测者搬站。

3.2.4内业计算

(1)计算高差闭合差fh

(2)计算容许高差闭合差fh容

(3)闭合差调整

(4)计算改正后高差

(5)推算各待定点高程

3.2.5外业成果

见附表一

4地形图测量

比例尺:

1:

1000

4.1数据采集

采用全站仪(科利达KTS-440R全站仪:

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5mm+2ppm花杆:

2m)在野外进行数据采集

4.2成图系统

南方Cass7.0成图系统

4.3方法

1)采用全站仪配合电脑对界址点、地物点、碎部点进行测量并绘制草图。

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没有大于±10cm。

为了确保定向的准确,防止因输入的控制点座标或点号有误,或其他原因造成整站成果作废,已进行坐标检查和高程检查,距离和高程检查偏差大于3.0cm。

2)用全站仪施测界址点、地物点时,距离测量一次读数,。

3)地形图测绘的基本内容是“居民地、独立地物、垣栅、道路、水系、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各类控制点,地理名称注记等。

高程注记点每图幅格均注10个以上,高程已注到厘米。

等高线等高距间隔设置为0.5米,等高线已尽量修改为平滑曲线,图层为默认图层。

以上作业方法均参照《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制图规范

5设计曲线的测定

方法:

GPS-RTK法放样

5.1仪器的技术要求

华测X90D、X91型GPS卫星接收机,标称精度优于5mm+1

5.2放样的技术要求

1线路中线上,应设立线路起终点桩、千米桩、百米桩、平曲线控制桩、桥梁或隧道

轴线控制桩、转点桩和断链桩,并应根据竖曲线的变化适当加桩。

2线路中线桩的间距,直线部分不应大于50m,平曲线部分宜为20m。

当铁路曲线半径大于800m且地势平坦时,其中线桩间距可为40m。

当公路曲线半径为30~60m或缓和曲线长度为30~50m时,其中线桩间距不应大于10m;对于公路曲线半径小于30m、缓和曲线长度小于30m或回头曲线段,中线桩间距均不应大于5m。

3中线桩位测量误差,直线段不应超过表5的规定;曲线段不应超过表6的规定。

表5

线路名称

纵向误差(m)

横向误差(cm)

二级及以下公路

10

注:

S为转点桩至中线桩的距离(m)

表6(平原地区)

线路名称

纵向相对闭合差(m)

横向闭合差(cm)

二级及以下公路

1/1000

10

5.3数据处理

河右岸设计曲线及曲线上每隔20米一个桩点和曲线主点的平面坐标见表7。

表7

K0+000

8605.056

4529.800

K0+020

8605.351

4549.797

K0+040

8605.646

4569.795

ZH

8605.924

4588.598

K0+060

8605.942

4589.847

K0+080

8606.242

4609.845

K0+100

8606.569

4629.842

K0+120

8606.947

4649.839

HY

8607.104

4668.587

K0+140

8607.402

4669.834

K0+160

8607.953

4689.826

K0+180

8608.604

4709.815

K0+200

8609.355

4729.801

QZ

8610.018

4745.552

JD

8608.241

4745.63

K0+220

8610.206

4749.783

K0+240

8611.157

4769.761

K0+260

8612.208

4789.733

K0+280

8613.359

4809.7

YH

8614.209

4822.457

K0+300

8614.609

4829.661

K0+320

8615.949

4849.616

K0+340

8617.355

4869.566

K0+360

8618.801

4889.514

HZ

8619.799

4902.261

K0+380

8620.358

4909.407

K0+400

8621.92

4929.346

K0+420

8623.189

4949.308

K0+440

8624.562

4969.256

K0+460

8625.13

4989.246

JD2

8626.437

4993.567

QZ2

8625.148

4993.566

K0+480

8624.899

5009.244

K0+500

8623.868

5029.216

K0+520

8622.439

5049.265

K0+540

8621.03

5069.215

K0+560

8619.621

5089.166

K0+580

8618.213

5109.116

K0+600

8616.804

5129.066

K0+620

8615.396

5149.017

K0+640

8613.987

5168.967

K0+660

8612.696

5188.926

端点

8612.599

5190.306

河左岸坐标数据,见附表1

6断面测量绘制

6.1横断面

横断面图水平比例1:

500

制横断面图的方法一般都是先绘制出地面线,然后根据中桩填挖高度将地面线套入标准填挖方断面绘制成图。

三维坐标断面法测量数据根据记录形式不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①、用仪器记录:

数据传入电脑后转换为Excel格式,用公式((X1-X2)2+(Y1-Y2)2)^0.5计算出中桩到每个变坡点的距离,左边的距离设置为负数,右边的距离设置为正数,中桩距离为0,在数据后面一格里输入对应的高程,然后用公式(a1&”,”&b1)将该断面所有的点转换为“a,b”形式后,直接复制到AutoCAD图形界面点击多线段,回车后地面线就绘制完成,然后,标注桩号。

②、用表格记录:

可以记录为坐标和高程形式,也可以记录为距离和高程形式,如果用坐标记录时,将数据输入Excel表格进行处理后用AutoCAD绘图,用距离记录时可以直接将数据输入AutoCAD绘图。

6.2纵断面

⑴里程编排:

以中华南大桥作为0+000里程桩,自西向东依次间隔50米增加里程桩

⑵测量断面:

河底中心断面;左堤面断面;左堤顶断面;右堤面断面;右堤顶断面

以河岸左水位线为河底高程比例1:

100

7土方计算

7.1断面面积计算

①公式法:

断面形状一般为多边形,利用可编程计算器,根据公式

以式

(1)为数学模型,建立计算程序,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断面面积。

②cass中查询面积法:

利用面积查询命令,查询出填方面积、挖方面积并做记录。

7.2土方量计算

①总方量

根据计算出的各横断面面积,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出总的

土方量:

式中V为总土方量;S为公式一计算面积;S1为第一个横断面面积;Sn为最后一个

横断面面积;L为相邻断面问的距离。

②计算填方量

根据公式

(2)计算,其中S为各断面填方面积。

③计算挖方量

根据公式

(2)计算,其中S为各断面挖方面积。

④检核:

总方量绝对值理论上等于填挖放量之差绝对值。

数据见表

里程

河南岸填方量

河南岸挖方量

河北岸填方量

河北岸挖方量

0

0

6083.375

3237.875

2834.5

50

0

6999.875

3512.875

2466.375

100

0

6730.375

3542.5

2326.625

150

0

6642.375

3823.875

2023.5

200

0

6744.625

4081.75

1650.125

250

0

6804.5

4411.875

1339.875

300

0

7320.75

4919.125

1187.125

350

0

7703.25

5340

1277

400

0

7368.25

4911.75

1594.625

450

0

6396.125

4666.5

2053

500

10.625

5337.375

5030

2521

550

0

4204

4944

2619.625

600

25.125

3685.625

4807.625

2075.5

650

0

3692.625

5682.25

811.25

700

326.5

4939.375

5710

2803.625

750

 

8心得体会

这次实习应该是我们大学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实习,在这次实习中野外作业不是太辛苦因为我们主要用到的仪器是全站仪和GPS。

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是接触到了先进的仪器感受到事半功倍的效率。

我们组六个人正好每天三个人轮流干活,每次实习都会加强团队的感情!

这次实习让我比较系统的做了一次小工程项目,期间发现了自己薄弱的方面是对测绘软件应用的不熟练,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才得以顺利完成,以后自己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附表一:

点名

X(m)

Y(m)

H(m)

C1

8626.188

5232.687

48.183

C

8620.008

5400.004

50.000

D

8791.245

5399.998

50.139

C-1

8663.292

5328.642

44.788

D-1

8739.482

5330.898

44.829

D1

8638.848

5250.919

45.445

C10

8717.495

5185.474

45.146

D2

8644.615

5059.04

45.173

C9

8712.212

5007.87

45.096

C2

8624.923

5062.849

48.435

D9

8774.103

4995.993

48.962

C3

8612.245

4857.951

48.406

D8

8763.644

4843.651

48.944

D3

8640.967

4832.437

45.374

D4

8634.848

4673.279

45.248

C8

8709.126

4846.743

45.227

D5

8626.706

4563.012

45.128

C5

8605.717

4543.022

48.363

C7

8700.006

4707.181

45.196

D7

8756.432

4690.369

49.074

D6

8748.183

4566.454

49.018

C6

8692.36

4552.367

45.7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