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370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用.docx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用.docx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用

新建铁路德州至大家洼段综合Ⅰ标段

 

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写:

复核:

批准: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德大铁路综合Ⅰ标段项目部一分部

二○一○年六月

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中铁十局集团德大铁路综合I标段项目经理部一分部管段内的混凝土工程施工。

2、作业准备

⑴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相关技术问题,熟悉技术规范和标准。

⑵制定安全保证措施

⑶配置能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搅拌站设备,对现场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⑷生活、办公设施、施工场地已完成。

⑸混凝土加工厂已建立,并经验收合格后使用。

各种混凝土材料已进场并经验收合格,混凝土配合比已完成并已审批合格。

⑺根据气象条件、施工条件优化配合比设计。

3、技术要求

⑴混凝土强度、耐久性满足设计要求

⑵混凝土的初凝、终凝时间满足规范及施工要求。

⑶混凝土产量满足高峰期要求,有应急预案。

⑷混凝土搅拌材料计量准确,投料顺序合理。

⑸振捣密实,合理掌握浇筑厚度、布料间距振捣时间。

⑹及时养护,减少水分蒸发,确保实体质量。

4、施工程序与工艺

混凝土施工流程见“混凝土施工流程图”

 

 

混凝土施工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准备工作

混凝土工程开工前应做好施工环境调查,包括水源、水质、电力设施、交通条件等情况,都必须调查清楚。

根据混凝土结构物的形式和设计及规范要求等,结合现场条件,制定不同的养护方案。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养护方案,混凝土施工前组织材料和设备进场,同时安排好负责人员,制定养护制度和管理办法。

提前按养护方案敷设好有关线路,并检查是否畅通。

注意养护管线的标志和保护。

5.2混凝土的拌制

采用强制搅拌机搅拌,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

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矿物掺合料、搅拌均匀后加入所需水量,等砂浆充分搅拌后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投入外加剂,并搅拌均匀。

每阶段搅拌时间和总时间要符合《验标》要求。

5.3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运输采用专用运输车,必须在装料前确认罐内已清洁。

混凝土从搅拌结束到施工现场严格控制时间,严禁添加配合比外用水。

5.4混凝土浇筑、振捣

混凝土浇筑前清理模板内垃圾,保持模内清洁、无积水。

混凝土浇筑时,振捣方法应按样板构件试验确定振捣的方法和工艺进行,混凝土应能充满模板,达到流平、密实的程度。

采用振捣棒振捣时,混凝土振点应从中间向边缘分布,且振点均匀合理均匀。

混凝土浇筑采用纵向分段、斜向分层、一次成型的工艺。

保证混凝土密实。

浇筑过程中,设专人检查模型、附着式振动器和钢筋骨架,发现松动、变形、移位、跑浆及振动器故障将及时处理。

及时进行墩(台)顶、桥面板混凝土赶压、抹平,保证排水坡度和平整度。

5.5混凝土养护

5.5.1混凝土养护的作用

混凝土浇筑后,如气候炎热、空气干燥,不及时进行养护,混凝土中水分会蒸发过快,形成脱水现象,会使已形成凝胶体的水泥颗粒不能充分水化,不能转化为稳定的结晶,缺乏足够的粘结力,从而会在混凝土表面出现片状或粉状脱落。

此外,在混凝土尚未具备足够的强度时,水分过早的蒸发还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变形,出现干缩裂纹,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整体性。

所以混凝土浇筑后初期阶段的养护非常重要,混凝土终凝后应立即进行养护,干硬性混凝土应于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

5.5.2混凝土养护的一般要求

混凝土的养护包括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蓬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5.5.3混凝土自然养护

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致失水干燥。

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再继续保湿至规定龄期。

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覆。

包覆期间,包覆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

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保湿养护时间。

5.5.4混凝土养护时间

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时间可参照下表的规定执行。

混凝土类型

水胶比

大气潮湿(50%

无风,无阳光直射

大气干燥(RH<50%),

有风,或阳光直射

日平均气温

T(℃)

潮湿养护期限(d)

日平均气温T(℃)

潮湿养护期限(d)

胶凝材料中掺有矿物掺和料

≥0.45

5≤T<10

10≤T<20

20≤T

≥20

21

14

10

5≤T<10

10≤T<20

20≤T

 

28

21

14

≤0.45

5≤T<10

10≤T<20

20≤T

14

10

7

5≤T<10

10≤T<20

20≤T

21

14

10

胶凝材料中未掺矿物掺和料

≥0.45

5≤T<10

10≤T<20

20≤T

14

10

7

5≤T<10

10≤T<20

20≤T

21

14

10

≤0.45

5≤T<10

10≤T<20

20≤T

10

7

7

5≤T<10

10≤T<20

20≤T

14

10

7

注: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宜小于28d。

5.5.5混凝土养护温控要求

5.5.5.1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寒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5.5.5.2混凝土拆模后可能与流动水接触时,应在混凝土与流动的地表水或地下水接触前采取有效保温保湿养护措施养护,养护时间至少14d,且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75%以上的设计强度。

养护结束后应及时回填。

5.5.5.3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处理。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

此时,可在混凝土表面应喷涂养护液,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5.5.5.4对于严重腐蚀环境下采用大掺量粉煤灰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在完成规定的养护期限后,如条件许可,在上述养护措施基础上仍应进一步适当延长潮湿养护时间。

5.5.5.5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有代表性的结构进行温度监控,定时测定混凝土芯部温度、表层温度以及环境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参数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满足要求。

5.6混凝土拆模

5.6.1混凝土拆模时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②芯模或预留孔洞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和孔洞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

5.6.2混凝土的拆模时间除需考虑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满足第5.6.1条的规定外,还应考虑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度(由水泥水化热引起)不能过高,以免混凝土接触空气时降温过快而开裂,更不能在此时浇注凉水养护。

混凝土内部开始降温以前以及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时不得拆模。

一般情况下,结构或构件芯部混凝土与表层混凝土之间的温差、表层混凝土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大于15℃时不宜拆模。

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

在寒冷季节,若环境温度低于0℃时不宜拆模。

在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盖的拆模工艺。

5.6.3拆模宜按立模顺序逆向进行,不得损伤混凝土,并减少模板破损。

当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后,方可拆卸、吊运模板。

5.6.4拆除临时埋设于混凝土中的木塞和其它预埋部件时,不得损伤混凝土。

5.6.5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5.6.6拆模后的混凝土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100%的设计强度后,方可承受全部设计荷载。

5.7混凝土缺陷处理

5.7.1混凝土拆模后,如表面有粗糙、不平整、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或不良外观时,应认真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时报告监理和业主,不得自行处理。

5.7.2当混凝土表面缺陷经分析不危及到结构或构件的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能时,可采用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技术方案进行修补处理。

5.7.3混凝土表面缺陷修补后,修补或填充的混凝土应与本体混凝土表面紧密结合,在填充、养护和干燥后,所有填充物应坚固、无收缩开裂或产生鼓形区,表面平整且与相邻表面平齐,达到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相应等级及标准的要求。

修补后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应不低于本体混凝土。

5.7.4除监理工程师批准外,用模板成型的混凝土表面不允许粉刷。

5.8夏(热)期施工

5.8.1一般规定

5.8.1.1当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应符合夏(热)期施工的有关规定。

5.8.1.2除非本章另有规定,夏(热)期混凝土工程施工还应满足本作业指导书的其它相关规定。

5.8.2混凝土的配制、搅拌和运输

5.8.2.1原材料贮存、降温要求:

5.8.2.2水泥、砂、石的贮存仓、料堆等进行遮阳防晒处理,或在砂石料堆上喷水降温,以便降低原材料进入搅拌机的温度。

5.8.2.3用冷却装置冷却拌和水,并对水管及水箱加遮阳和隔热设施,也可在拌.水中加碎冰作为拌和水的一部分。

5.8.2.4泥进入搅拌机的温度不宜大于40℃。

5.8.2.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考虑坍落度损失。

混凝土中可掺加减水剂。

掺用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减少水泥用量。

5.8.2.6搅拌站料斗、储水器、皮带运输机、搅拌楼都要尽可能采取遮阳措施,尽量缩短搅拌时间。

应经常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以满足施工所必须的坍落度要求。

5.8.2.7混凝土宜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当掺用缓凝型减水剂时,可根据气温适当增加坍落度。

5.8.2.8宜尽可能在棚内或气温较低的晚上或夜间搅拌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满足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规定时,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高于30℃。

5.8.2.9宜采用混凝土运输搅拌车运输混凝土,混凝土运输容器应设防晒设施,尽量缩短运输时间。

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宜慢速搅拌混凝土,不得在运输过程加水搅拌。

5.8.3混凝土的浇筑

5.8.3.1夏(热)期浇筑混凝土前,应作好充分准备,备足施工设备,保证浇筑连续进行;混凝土从搅拌机到入模的传递时间及浇筑时间要尽量缩短,并尽快开始养护。

5.8.3.2混凝土浇筑宜选在一天温度较低的时间内进行。

5.8.3.3浇筑场地应遮荫,以降低模板、钢筋的温度;也可在模板、钢筋和地基上喷水以降温,但在浇筑时不能有附着水。

5.8.3.4应加快混凝土的修整速度,修整时可用喷雾器喷少量水防止表面裂纹,但不准直接往混凝土表面洒水。

5.8.3.5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或基底喷水润湿。

浇筑宜连续进行。

5.8.4凝土土的养护

5.8.4.1混凝土浇筑完后,表面应立即覆盖清洁的塑料膜,初凝后撤去塑料膜,用浸湿的粗麻布覆盖,并经常洒水,保持潮湿状态最少7d。

当条件许可时,也可采取在混凝土表面喷雾降温、湿润空气等养护措施,在模板底部采取预先冷却的技术措施等。

保湿养护期间,应采取遮阳和挡风措施,以控制温度和干热风的影响。

5.8.4.2混凝土拆模后的洒水养护宜用自动喷水系统和喷雾器,湿养护应不间断,不得形成干湿循环。

5.8.4.3大体积混凝土应提前养护,且养护时间不应少于28d。

5.8.5质量检验

5.8.5.1混凝土浇筑与养护时,环境温度每日检查4次,并做好检查记录;当温度超过热期规定的要求时,混凝土拌和时应采取有效降温、防晒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否则应停止施工。

5.8.5.2混凝土热期施工除应留标准条件下养护的试件外,还应制作相同数量的试件并将其置于与结构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养护,检查混凝土强度以指导施工。

5.8.5.3在混凝土浇筑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在最高气温条件下,混凝土分层浇筑的覆盖时间,施工时应严格控制,不得超过。

5.8.5.4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缓凝剂的掺量,并检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以防因缓凝剂掺量不准造成危害。

5.9泵送混凝土的特别规定

5.9.1泵送混凝土施工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加强组织和调度安排,确保连续均匀供料。

5.9.2混凝土泵的运输能力应与搅拌机械的供应能力相适应。

5.9.3混凝土泵的型号可根据工程情况、最大泵送距离、最大输出量等选定。

优先选用泵送能力强的大型泵送设备,以便尽量减小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

5.9.4混凝土泵的位置应靠近浇筑地点。

泵送下料口应能移动。

当泵送下料口固定时,固定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不大于3m。

不得用插入式振捣棒平拖混凝土或将下料口处堆积的混凝土推向远处。

5.9.5配置输送管时,应缩短管线长度,少用弯头。

输送管应平顺,内壁光滑,接口不得漏浆。

5.9.6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5m。

除出口处可采用软管外,输送管路的其它部位均不得采用软管。

输送管路应用支架、吊具等加以固定,不应与模板和钢筋接触。

5.9.7向下泵送混凝土时,管路与垂线的夹角不宜小于12°。

5.9.8混凝土宜在搅拌后60min内泵送完毕,且在1/2初凝时间内入泵,并在初凝前浇筑完毕。

在交通拥堵和气候炎热等情况下,应采取特殊措施,防止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过大。

5.9.9泵送混凝土前,应先用水泥浆或与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相同、但粗骨料减少50%的混凝土通过管道。

当用活塞泵泵送混凝土时,泵的受料斗内应具有足够的混凝土,并不得吸入空气。

5.9.10应保持连续泵送混凝土,必要时可降低泵送速度以维持泵送的连续性。

如停泵时间超过15min,应每隔4~5min开泵一次,正转和反转两个冲程,同时开动料斗搅拌器,防止料斗中混凝土离析。

如停泵超过45min,或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时,宜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清洗泵机。

5.9.11冬期施工时,应对输送管采取保温措施。

夏期施工时,应将输送管遮盖、洒水、垫高或涂成白色。

5.10其他规定

5.10.1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措施

对于一次性浇筑混凝土量大于100m3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均采取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措施,防止混凝土开裂。

温差控制原则

温差控制原则:

根据有关规范的规定,墩台身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温差不得超过15℃。

芯部温度不得大于65摄氏度

改善骨料级配、降低水灰比,掺入混合料、外加剂等方法,减少水泥用量。

选用低水化热水泥,降低混凝土内部热量;掺加缓凝剂,推迟水化热的峰值;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5.10.2防侵蚀措施

为确保混凝土不受侵蚀,施工时采用内掺外加剂的高效耐腐蚀防水混凝土,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小于S8。

耐腐蚀砼的配合比应根据环境水化验结果,胶凝材料、骨料特性、所采用的耐腐蚀剂的技术要求进行调整配置,并取样检验。

配制混凝土时,选用优质骨料和掺加高效减水剂及掺合料,控制水胶比≤0.35,按高性能混凝土设计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不透水性(即密实性)和整体性,也是防止混凝土不受侵蚀的重要措施。

5.10.3混凝土的接茬

1.混凝土浇筑接茬处容易成为结构上的薄弱环节以及耐久性、抗渗能力差的地方,因此一般接茬应设在剪力最小的部位,接茬面垂直于构件受压方向。

2.接茬面为水平面时,应对下层精心施工,使接茬面的质量良好。

水平接茬面处按设计埋设钢筋。

混凝土施工缝处浇筑新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前层混凝土的强度不得低于1.2Mpa。

②施工缝处的水泥砂浆薄膜、松动石子或松弱混凝土层应凿除,并应用水冲净、润湿,但不得存有积水。

③新混凝土浇筑前,宜在横向施工缝处先铺一层厚约15mm,并与混凝土灰浆比相同而水灰比略小的水泥砂浆(竖向施工缝处可刷一层水灰比为0.3的薄水泥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浇混凝土减少10%,然后再继续浇筑新层混凝土。

5.10.4钢筋混凝土施工中有关钢筋安装的规定

1.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的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中未注明保护层的厚度时,受力钢筋的净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0mm,亦应不大于50mm;对于厚度在300mm以内的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箍筋或不计算应力的次要钢筋,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对于环境介质有侵蚀性的工程或大体积基础工程,保护层厚度宜增加。

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可用小石子混凝土垫块支垫,其强度不应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

垫块应相互错开,分散布置,并不得横穿保护层的全部截面。

2.绑扎和焊接的钢筋笼,在运输、安装和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不得有变形、松焊和松脱的现象。

在钢筋的交叉点处,应用直径2.0mm的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形)方式扎结。

3.钢筋网宜先行预制,并应有足够的强度。

安装钢筋网时,应保证其在模板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扭曲,也不得变更保护层的规定厚度。

钢筋网在预制、安装就位后,应进行检查,并不得在上边行走和递送材料。

6、劳动组织

⑴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⑵各架子队作业队班组、各工种劳动力上场计划根据工程施工进度安排确定,分批组织进场。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调配施工人员,确保作业层、各工种之间相互协调,减少窝工和施工人员浪费现象。

主要施工人员配置见下表:

每个架子队人员配置表

序号

职务

人员数量

备注

1

施工负责人

1

2

技术负责人

1

3

质检工程师

1

4

专职安全员

2

5

技术人员

3-5

6

工班长

3-5

7

实验人员

2-3

8

调度

2

9

测量人员

2-3

10

机械工、普工

30-50

7、材料要求

⑴混凝土粗骨料采用碎石,细骨料为中砂,其均应符合设计级配要求;

⑵选用的水泥、粉煤灰及外加剂等原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⑶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设计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可能变化的环境条件等进行多级配合比设计。

⑷一般饮用水可用于混凝土施工和养护,对于非饮用水,应检验并符合要求后方可采用。

8、设备机具配置

混凝土工厂的产量应满足要求,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配置,振捣和养护设备根据实际情况配备。

9、质量控制与检验

采用强制性搅拌机、电子计量系统、含水率实时监测系统、高性能混凝土搅拌符合规范的规定。

运输道路平顺畅通,选用与生产、浇筑能力相匹配的专用混凝土运输车。

夏季对运输车采取隔热措施,冬季采取保温措施。

泵送混凝土时,输送管路起始水平管段长度不应小于15m。

除出口处可采用软管外,输送管路的其它部位均不得采用软管。

输送管路应用支架、吊具等加以固定,不应与模板和钢筋接触。

高温环境下,输送管路应分别用湿帘覆盖。

浇筑混凝土前,应针对工程特点、施工环境条件与施工条件事先设计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进展方向和浇筑厚度等;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事先确定的浇筑方案。

浇筑混凝土前,应仔细检查钢筋保护层垫块的位置、数量及其紧固程度,并指定专人作重复性检查,以提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尺寸的质量保证率。

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至少应为4个/m2,绑扎垫块和钢筋的铁丝头不得伸入保护层内。

混凝土入模前,应测定混凝土的温度、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指标;只有拌合物性能符合本技术条件要求的混凝土方可入模浇筑。

混凝土的浇筑应采用分层连续推进的方式进行,浇筑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

混凝土的一次摊铺厚度不宜大于600mm(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

浇筑竖向结构的混凝土前,底部应先浇入50~100mm厚的水泥砂浆(水灰比略小于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梁应采用快速、稳定、连续、可靠的浇筑方式一次浇筑成型。

保证每片梁的浇筑时间不超过6h,在预应力混凝土梁体浇筑过程中,应随机取样制作混凝土强度和弹模试件,试件制作数量应符合相关规定。

混凝土振捣应按事先规定的工艺和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及时均匀振捣密实,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或冒大气泡为准,一般不超过30s,避免过振。

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以防漏浆。

混凝土浇筑完后,仔细将混凝土表面压实抹平,抹面时严禁洒水。

混凝土振捣完毕,及时采取保湿措施对混凝土进行养护。

当新浇混凝土具有暴露面时,先将暴露面混凝土抹平,再用麻布将暴露面覆盖,并及时采取喷雾洒水等措施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7d以上。

当混凝土采用带模养护方式养护时,保证模板接缝处混凝土不失水干燥。

10、安全环保要求

10.1安全要求

养护用的管路和设备应经常检修,电路管理应符合用电规范要求。

养护人员高空作业要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养护用的支架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蓬帐搭设要规范合理。

人员上下支架或平台作业要谨慎小心,在保护好混凝土成品,保证养护措施实施的同时,加强个人安全防护工作。

10.2环境保护要求

⑴严格按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做好环保、水土保持工作。

⑵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措施:

保护当地自然植被,采取措施使地表植被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⑶合理规划施工用地,尽量控制或减少对土地资源不必要的破坏。

⑷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环境和文明施工宣传和教育,提高全员环保意识。

⑸竣工时按要求拆除施工临时设施,按环保要求做好恢复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