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234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财政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财政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财政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财政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

《财政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docx

财政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财政经济论文范文精选3篇

长期以来,关于政府财政与科技、教育之间的关系,在我国财政经济理论的研究中有失偏颇,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廓清。

本文从政府财政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政府财政与科技、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探讨振兴政府财政的可行途径。

一、政府财政:

科技、教育的主要“经济基础”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强有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是现代科技、教育进展的重要前提。

如何解决科技、教育进展所需的物质条件,换言之,是否应该由政府来承担促进科技进步和进展教育所需资源的供给责任,这决定于科技、教育事业活动的社会经济属性。

从公共财政原理上讲,由于科技、教育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的特征,因而科技、教育事业活动的所需投人不可能完全由市场来有效提供,即无法通过市场来完全有效解决进展科技和教育所需的物质基础问题。

因此,政府从财力和财政税收政策上给予支持,是科技、教育事业顺利进展的主要经济基础。

从科学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据有关专家估量,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发达GJ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至少有2/3是由于广泛采纳了新的科技成果的结果。

这一数字清楚地表明,一方面,在宏观上,科技对于经济增长有巨大作用;另一方面,在微观领域,科技能够给投资于科技的各微观主体带来巨额的利益。

这似乎已经表明,市场能够有效地解决科学技术进步问题。

然而进一步地分析却不难发现,虽然私人部门在现代科学技术进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政府仍然是推动一个GJ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第一,虽然科学技术可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制造巨额的物质财富,但现代科学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群体活动,在科技进展中的许多领域,私人部门往往不情愿参与或缺乏足够的投资积极性,从而需要政府财政扮演主要“角色”。

这突出表现在:

其一,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由于基础科学是应用科学研究的基础,没有扎实的基础科学作为前提,应用科学研究就难以为继。

因而基础科学研究是一国科技进展的“基石”。

但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无法直接转化为商品,可以说是一项很难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工作。

因而其进展所需人力物力和财力只能由政府财政来提供。

其二,对于社会经济进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应用科研项目,其往往是建立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之上,需要很多人的合作。

不但其开发周期长,需要巨额的投资,而且投资风险较大。

私人部门往往因考虑投资回报率和投资风险而不情愿涉足于此,因此,对于这类科学技术的进展,如果缺乏政府在财政与政策上的有力支持,私人部门虽有一定的积极性,也难于保证能有足够的投人。

第二,科学技术是一项智力活动成果,不仅其本身具有明显的公共物品特性,而且科技进步对公共物品和半公共物品的需求也将大大增加,如为科学技术进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就成为了当代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之所以如此,不仅是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很强的外溢效应,科学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收益与其成本往往难于直接对称起来;而且,从产权角度上讲,科学技术成果的产权很容易受到侵犯。

如果某个人通过学习或其它途径获得了同样的知识,他也同样会得到一样的技术和生产出同样的产品。

进展科技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很显然,优化这一外部环境的所需资金,只能由政府财政来解决。

因此,无论是从提高科学研究工作效率,还是从保护科技成果的产权方面来看,政府财政也是一国科技进展的重要经济基础。

从教育进展的角度来看,政府财政更是教育进展的经济基础。

这是因为,现有的理论研究已经证明,一方面,虽然教育不是纯粹的公共物品,但却具有极大的溢出效应,从而离不开政府财政的投资;另一方面,政府对教育这种“人力资本”的支出进行资助有利于改善社会公平。

不仅如此,从现代社会经济进展角度来看,政府财政作为教育进展的经济基础,除了改善公平和解决其外部效应外,还主要表现为在人类社会进展到今天,接受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公共需要。

因为,第一,现代社会已经开始进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掌握和创新是未来社会进展的决定性力量。

因而国民素养在一个GJ的社会经济进展中作用更为重要。

这就是说,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教育所提供的利益虽然可以内生化和私人化,但相对于社会经济进展来说,教育已不再简单地表现为一种个人需要,已经成为了与人类社会的进展与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必需的一种基本公共需要。

从而使得为教育进展提供资金成为了政府财政的一项基本职责。

第二,更进一步讲,从科技进步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方面来看,科学技术的进展是通过科学研究来实现的;而科学研究是一种智力活动,它是以掌握现有科学技术成果为前提条件的,掌握现有科学技术成果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教育。

这就是说,科技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辅相存的。

一个GJ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必须有一个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一个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必将带来其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毫无疑问,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和高度发达的教育体系,是一个GJ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必备条件和其是否进人知识经济社会的基本衡量标志。

因此,政府财政为教育进展提供资金支持也是现代社会经济进展的必定要求。

二、科技、教育:

现代社会政府财政的主要依托

政府财政进展史已经证明,政府财政总是根植于相应的经济基础的。

在不同的经济进展水平下,政府财政的经济基础,乃至财政制度安排和财政收支结构都是不同的。

人类社会的进展,总体上已经先后完成了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目前正向知识经济时代进展。

与此相适应,政府财政的经济基础也随着社会经济进展模式的演变而变化。

1、科技、教育将成为现代政府财政的主要依托是人类社会经济进展到今天的必定结果

自7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日渐成为经济进展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开始变成现实。

今天的世界,知识经济扑面而来,人类社会正经历着自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以来的第三次巨大转型。

世界的竞争已经成为以经济为基础,以科技特别是高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因此,调整政府财政经济进展思路,将振兴政府财政的思路建立在进展科技与教育的基础之上,是社会经济进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因为,这种从后工业社会逐步进展起来的知识经济,是一种明显区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这种区别突出表现在产业支柱的变化方面。

与以农业或工业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或工业经济不同,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消费)的经济。

其基本特征是其资源配置以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其生产是以将高科技作为其资源依托的高技术产业为支柱;其消费是以高技术产品和通过信息产生的新知识为主。

现代经济的这一进展趋势的财政意义在于:

从财政收人方面来看,现代科学与技术的融合必将催生高新技术与高新产品,这些高新技术和高新产品又会构筑“新型行业”和“支柱产业”,从而制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供充足的财源。

因而,建立起强大的系统化、高新化、高效化的科学研究体系,以保持科学技术的强有力的进展趋势,是实现现代政府财政良性循环的必定选择。

从财政支出方面来看,以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经济进展必须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和良好的科技进展环境。

由于人力资源和良好的科技进展环境的获得,是以加大对人的知识化投资,加快对人的知识化和以治理制度为主的科学研究环境建设为前提的。

因此,进展多结构、多层次、多形式、多方面、多阶段和多功能的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培养出一大批高度专业化的人才和治理有方的治理者,营造出一个科技进展所需的良好环境,就是现代政府财政以科技、教育为主要依托的重要表现。

这就如同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社会的政府财政是建立在农业和工业经济基础之上一样,现代政府财政也必定是以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其主要依托。

2、将科技、教育作为政府财政的主要依托已为我国正反两方面的进展经验所证明

我国正反两方面的经济进展经验已经证明,科学技术和教育是现代社会进展经济和健全政府财政的主要依托。

改革开放以前,在我国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过程中,虽然我国的科技、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其它进展ZG家一样,走的仍然是一种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甚至滥用的基础之上的工业化进展道路,而不是以科学技术和教育为基础来实现财政经济进展目标的。

在时期,还出现了轻视知识、排斥科技的严峻破坏科技教育的现象。

从而使我国的经济进展与建设既没有考虑到社会经济可持续进展的需要;也没有根据世界经济进展的总体形势,加大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投资为中心的新兴产业的进展力度和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其结果是我国的工业化程度虽然在不断提高,但经济运行中的科技含量并不高,与世界经济特别是先进GJ的经济进展之间的差距很大,从而使我国政府财政的经济基础相对比较脆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十分重视进展科技、教育,而且通过大量引进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工业,进展新兴产业。

这不仅为我国经济进展增强了后劲,也为财政收人的持续增长制造了条件。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工业总产值的巧%,新产品税利已占工业税利的10%。

1994年以来,我国财政每年新增财政收人在1000亿元以上,其中新兴产业和新产品开发所提供的税收占较大比重。

上述分析已经表明,从我国经济进展的历史经验看,科学技术和教育的进展对于政府财政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在世纪交替时期要完成由尚未完全工业化的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任务,使政府财政摆脱目前的困境局面,其基本途径就只能是进展科技、教育事业。

总之,我国财政经济的持续增长,离不开科技、教育事业的进展;科技、教育事业的进展,又离不开政府财力和财政税收政策的支持。

政府财政与科技教育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进展科技、教育事业,振兴政府财政

当前,我国虽然已经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进展战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科技、教育进展水平总体上还不高,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如据原电子工业部估量,在代表一个GJ科技进展水平之一的电子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方面,我国的集成电路的水平与世界水平相差15年,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技术出口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很低;在劳动力素养和科技及受教育水平上,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该年龄组的比重,现阶段约3%,而发达GJ这一比重高出我国10—20倍,美国达到80%,印度等进展ZG家也达到了30%,目前我国每万人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为巧0余人,而美国1988年就有200多人,日本1987年为700多人,联邦德国1987年为400多人;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我国也大大低于发达GJ,技术进步和创新对经济进展的贡献率仍然较低。

这些差距一方面说明我国通过进展科技、教育来促进财政经济的振兴尚有较大的空间;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它同时也说明了,我国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完成振兴政府财政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如何进展我国科技、教育事业,以达到振兴政府财政的目的,从财政角度来看,主要要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

1、加大政府财政对科技、教育投资的力度。

在科技、教育上,造成我国与世界发达GJ之间产生上述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投人严峻不足。

从科技投人方面来看,1993年,我国科技活动支出为563亿元RM币,其中用于研究与进展的支出为196亿元RM币,分别相当于GNP的1.79%和0.62%,而美国、日本和德国同年用于研究与进展的支出则分别达到了1.9%、3%和2.5%。

在教育投人方面,不但高等院校经费严峻不足,教师待遇普遍偏低,而且义务教育不义务。

因此,加大科技、教育的投人力度,充分发挥科技、教育在社会经济可持续进展中的作用,是实现振兴财政目标的重要保障。

2、加快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科技教育事业之间的财政关系。

在科技、教育上,造成我国与世界发达GJ之间产生上述差距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科技、教育体制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进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现行的科技、教育治理体制,计划经济的“色彩”仍然较浓,在组织、人事治理制度、运行机制和财政预算关系上,远没有形成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治理体制。

在组织和人事治理方面,尚存在严峻的条、块分割、部门壁垒、政出多门、各行其是、论资排辈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现象。

在运行机制方面,我国的科技、教育与生产、建设之间相互脱节,远未实现科技教育与经济的一体化,具体表现为企业、科研设计单位、高等院校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在政府与科技、教育事业之间的财政预算关系方面,目前仍然没有摆脱政府大包大揽的“政、企不分”和“政、事不分”的财政分配格局。

因此,在加大对科技、教育投人力度的同时,加快科技教育体制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科技教育事业之间的财政关系,也是实现振兴财目标的重要方面。

一、现行ZG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面对下行压力,我们坚持稳中求进,主动有为,统筹推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协同配合,做好政策储备,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营造良好进展环境,调动千千万万人的积极性,努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进展的预期目标。

目前,我国仍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其实质即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主要的政策措施包括:

增发长期建设国债、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税收调控功能、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以及扩大对中西部转移支付等等。

在积极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上个十年年均近10%的增速放缓到现在7%-7.5%左右的“新常态”。

劳动力价格上涨,投资回报率下降,财务成本抬高,实体经济盈利变弱等情况的出现,我们由此可以推断,ZG经济已经进入中期减速阶段。

随着我国税收政策的调整,政府税收收入逐步增长。

从1994年至20XX年,税收收入大幅度的提高。

政府增加税收的直接影响是减少居民用于消费的收入。

如果投资和政府支出保持不变,增加税收将起到减少总支出,抑制总需求,降低国民产出和就业水平的作用。

反之,减少税收将起到刺激总需求、提高国民产出和就业水平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不能过分的追求低赋税、高福利,这极有可能会导致更大的财政风险与经济进展的不可持续性。

二、ZG经济进展的新挑战

ZG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受到世界经济状况的影响和制约。

而目前,世界经济复苏并进入下一个快速扩张阶段仍需要经历较长时间。

与其他GJ相比,ZG经济虽然增长较快,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对ZG经济的影响仍然存在。

而且,我国仍是进展ZG家,经济的快速增长给社会进展带来好处,使RM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新问题,人口的老龄化、资源的逐渐匮乏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都是我国在经济进展的大方向下面临的新挑战。

因此,具体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进展之路。

1.政府提供优质服务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海恩里奇瓦格纳曾预言,政府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将增长。

社会越进步,经济越进展,民众对政府服务的需求就越多。

对于家庭来讲,政府应在收缴税收的同时,为其提供必要的服务。

政府的服务即为优质商品,当家庭收入每增加1%,家庭对政府支出需求的增长就要大于1%。

2.建立现代财政制度XX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出战略部署,提出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改革目标。

当前ZG经济社会进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几乎都需要以全面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方式来解决。

综上所述,我国改革开放后实施的财政政策在总体上是对经济进展有效的,然而我们必须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移到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健康、可持续性的经济进展目标上来,从而提升ZG在世界经济舞台中的竞争力。

大连海事大学

20XX年我国实现了从积极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的转变。

本文就两种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作用进行分析,并对今后财政政策的取向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展望。

[财政政策是通过税收和公共支出等手段来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进展等宏观经济目标的长期和短期财政战略,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功能可将财政政策划分为扩张性政策、紧缩性政策和中性政策。

一个GJ在一定经济进展阶段实施何种财政政策,要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相机抉择。

宏观经济运行千姿百态,但概括起来讲,也就是三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即“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总水平下降。

应对通货紧缩局面,应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第二种类型是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即“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上涨。

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

第三种类型就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基本平衡,但在结构上有矛盾,冷热并存,进展不均衡。

此时应采取稳健财政政策,即在总量上不做太大的动作,但在结构上有保有压,加强薄弱环节,压缩过热行业的投资。

我国自1998年以来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其实质就是一种扩张性财政政策。

20XX年根据我国国情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进展,从实际出发,我国实施了稳健的财政政策,现就两种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作用综述如下。

一、积极财政政策

1、实施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导致了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进而演变为全球经济衰退.造成世界经济普遍性的生产过剩和通货紧缩。

作为亚洲GJ最大贸易伙伴,亚洲金融危机无疑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冲击。

从当时国内经济情况看,物价水平持续下跌,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出现不足,居民收入增长放慢、失业压力增大;同时,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导致了我国出口不振.大大降低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经济进入了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进展阶段。

面对这种从未出现过的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XX、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果断地做出了实施以增发国债、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刺激消费、扩大出口为主要内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措施包括:

一是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二是调整税收政策,刺激需求增长。

三是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改善居民消费心理预期。

四是规范收费制度,减轻社会负担,推动扩大消费。

五是支持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优化。

2、积极作用

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近七年的时间里.在促进经济增长、调节供求关系和克服通货滞胀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促进经济平稳进展。

大规模的国债投资不仅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而且抑制了通货紧缩。

1998-20XX年间,国债建设资金年均拉动经济增长为1.5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GDP年均增长8.56%,物价水平总体稳定。

(2)优化经济结构。

积极财政政策着眼于短期需求治理和长期供给治理有机的结合,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同时,通过国债资金的直接投入、税收政策等措施,进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支持一些符合产业结构进展方向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

(3)增加就业。

七年来,国债资金支持的一大批新项目及其配套项目的建设共增加就业岗位700万-1000万个,对拉动相关产业进展起到了很好的刺激作用。

(4)促进区域经济均衡进展。

通过对中西部地区进行倾斜性财政资金安排,进行了诸如西电东送、青藏铁路、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六小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改善了这些地区的投资经营环境,加快了中西部地区的进展步伐,使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进展不平衡格局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总之,作为一项反周期宏观政策,积极财政政策基本上是恰当的,它对ZG经济社会相对平衡进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负面效应

但积极财政政策毕竟是宏观“反周期”操作,是适用于经济低迷阶段的一种政策。

从20XX年下半年起,我国经济开始逐步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呈现出加速进展的态势。

20XX年国民经济终于走过由相对低迷向稳定高涨的拐点,GDP增长速度跃为9%以上。

此时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是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倾向有所加剧,货币信贷增长偏快,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并带来煤、电、油、运和原材料的供应紧张局面。

二、稳健财政政策

1、实施背景

20XX年下半年以来,ZG经济开始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经济增长进入新一轮周期的上升阶段。

一是经济增长接近潜在水平。

20XX年GDP增长9.3%,20XX年增长9.5%,部分行业瓶颈约束或资源约束的出现,表明GDP增幅已接近潜在产出水平。

二是物价趋于上升。

20XX年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上涨1.2%和0.1%,20XX年则分别上涨3.9%和2.8%。

三是失业率升势趋缓。

20XX年全国城镇就业增加8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20XX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四是出现局部投资过热。

20XX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比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高了17.6%个百分点。

当年投资率上升到42.3%,比20XX年增加了3.1个百分点,接近于1993年经济严峻过热时的水平(当时投资率为43.5%)。

为此,GJ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货币手段(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提高利率等)和行政手段等,以逐步操纵经济局部过热的迹象。

虽然20XX年5~6月在宏观调控影响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但在20XX年7~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又出现明显的反弹迹象,增长率分别为31.4%、26.3%、27.9%、26.4%。

在国民经济已发生经济周期阶段转换和出现局部过热的形势下,如果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不利于操纵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和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同时,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也凸现出来。

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更加尖锐。

目前ZG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79%、42%、18%和7.3%,特别是20XX年ZGGDP占世界的4%,但消耗占世界的比重:

石油为7.4%,原煤为31%,铁矿石为30%,钢铁为27%,氧化铝为25%,水泥为40%,说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已成为宏观调控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是国内经济和社会结构性矛盾也比较突出。

投资占GDP的比重过高,消费需求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下降。

此外,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

近年来财政收入虽然大幅增长,但由于ZG转型期财政支付改革成本不断增加,支持经济进展的任务十分繁重,以及加强宏观调控的需要,因而伴随积极财政政策而来的公共风险也在加大,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增长很快。

由此可见,积极财政政策已完成其历史使命,财政政策的调整、转型势在必行。

2、可行性

稳健财政政策的实施有它的可行性。

表现在:

(1)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带动了投资、信贷增长偏快,结构性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势必影响到宏观经济的进展,如果继续实施这一政策,不仅不利于操纵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而且易于形成逆向调节;不仅不利于减缓通货膨胀的趋势,而且易于加剧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程度,加大经济健康运行的风险和阻力,对此,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已不合时宜,应当适时转向。

(2)从规避风险的迫切性看,也需要加快调整现行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主要是通过政府大量发行国债进行基础建设投资而实现的,一方面使得经济的增长过份依赖于国债的发行,另一方面,也使得国债的规模越来越大,到目前为止,仅长期建设国债累计额就达到了9100亿元之巨,而且ZY财政债务依存度偏高,经济中积存了大量的或有负债,增加了财政运行的压力。

(3)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使得我国经济已基本上走出通货紧缩期,进入新一轮的上升期,经济自主增长的能力明显增强,社会上已有大量的资金在涌动,人们的投资意识在逐渐增强,足以缓和由于政府减少投资而带来的对经济的波动。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