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教案20篇简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3048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音乐教案20篇简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班音乐教案20篇简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班音乐教案20篇简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班音乐教案20篇简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班音乐教案20篇简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音乐教案20篇简短.docx

《小班音乐教案20篇简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音乐教案20篇简短.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班音乐教案20篇简短.docx

小班音乐教案20篇简短

小班音乐教案20篇简短

《小班音乐教案20篇简短》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小班音乐教案20篇简短!

(1)小班音乐教案《粉刷匠》含反思

教学目标

1、热身音乐律动让小朋友愉快高兴的进入音乐氛围。

2、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3、培养幼儿亲自参与音乐表演,感受音乐的愉悦情绪。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

声势、乐器感受《粉刷匠》语词节奏

教具准备

1.CD:

《蛙蛙快乐颂》、《粉刷匠》、《律律动音乐》

2.乐器:

节奏棒

3.旧报纸做的刷子、画好的粉刷图片、彩色贴纸

教学内容

A.音乐热身律动:

《蛙蛙快乐颂》(5分)

1.主班老师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位置(地板上贴好的标记)

2.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带领小朋友随音乐一起做音乐律动

3.做完音乐律动后,主班老师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4.音乐提示:

刚开始,小朋友只要跟着音乐动起来就可以

B.音乐聆听游戏(10分)

1.唱名字

老师依次用强弱不同的声音叫小朋友的名字,请小朋友用动作或声音作出回

例如:

(老师)××××│×××(幼儿)做动作:

站起来、举手;

贝贝贝贝在哪里?

或者说“哎”“到”“这儿”等话回应

2.音乐问候

老师和小朋友拍手互相进行音乐问候

例如:

(老师)唱:

1234︱5-︱5432︱1-‖

小朋友们好小朋友们好

(小朋友)唱:

1234︱5-︱5432︱1-‖

老师好老师好

3.听《粉刷匠》伴奏音乐

①师:

老师的手真灵巧,喜欢跟着音乐跳。

小朋友认真听,认真看,老师的手跟着音乐怎么跳舞的?

一会儿老师请你们的小手跟着音乐一起跳舞。

②配班老师放音乐,主班老师手有节奏的做动作

③老师请小朋友一起跟音乐模仿做手的动作

④老师鼓励、表扬小朋友们的表现

附手的律动:

第一个乐句:

胸前拍手

第二个乐句:

前平举左右晃手

第三个乐句:

前平举双手交替上下做刷墙动作

第四个乐句:

伸出食指,双手分别交替点自己的鼻子

C.音乐语言游戏(10分)

1.猜谜语:

①师:

喜欢猜谜吗?

我说你们猜一猜,仔细听好了“两棵树,十个叉,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

(手)

②师:

说说你们的小手能干什么?

2.能干的小手:

①师:

下面看看老师的手能干什么?

(拍手、扫地、洗衣服、刷牙、洗脸、粉刷)

②师:

小朋友真聪明,一看就知道老师的手在做什么?

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3.音乐语词节奏

①师:

小朋友,老师把刚才粉刷墙壁的动作编成了一首动听的儿歌,你们仔细听(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的很漂亮。

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

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语词节奏型)××××│×××│××××│×-‖

②老师说一句,小朋友模仿说一句(边念边拍语词节奏)

③播放音乐,老师和小朋友拍手跟唱音乐语词

D.音乐节奏快车(20分)

1.声音配合动作节奏

(教师用旧报纸折成刷子在墙壁上做粉刷的动作)

①师:

小朋友,看看老师粉刷房子时的动作请你们给我的刷子配上声音,先瞧瞧Ⅹ老师(配班)是怎么给我的刷子配声音的?

(刷的长,配上唰-的节奏;刷的短,配上唰的;总的节奏型:

××××│×××│××××│×-‖)

唰唰唰唰唰唰唰唰唰唰唰唰

教学反思:

《粉刷匠》是一首风趣活泼的幼儿歌曲,并且孩子们也很喜欢。

在引题部分,我利用幼儿用书,让他们回想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油漆工人是如何工作的,并且让孩子们动手模仿日常生活中的油漆工人的工作,让他们充分表现自我。

在欣赏歌曲环节中,孩子们听得可仔细认真了,有些小朋友还随音乐跟唱起来,足见这首歌曲的魅力。

(2)小班音乐教案《夏天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三拍子的旋律,用愉快的情绪学唱三拍子歌曲,注意唱出强拍。

2.借助图谱来理解,记忆歌词。

3.能创编歌词,通过问答接唱的形式体验夏天的快乐。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谱一张,歌词图片若干。

2.多媒体课件、歌曲磁带。

3.已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幼儿已初步解了夏天的主要特征。

4.幼儿事先有对唱的经验。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

能看图谱,理解歌词内容,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通过不同的身体动作,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1.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谈话。

教师:

你们看到了些什么?

听到了什么?

(幼儿:

看到了荷花、荷叶、桃子、西瓜、青蛙、知了……)(幼儿:

听到青蛙的叫声,下雨打雷的声音,还有知了的叫声……)

2.教师:

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

夏天到了。

二.学唱新歌。

1.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歌曲。

2.出示相应的歌词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3.幼儿在琴声的伴奏下有节奏的念歌词。

4.幼儿熟悉旋律和歌词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唱歌曲。

三.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

1.鼓励幼儿用拍一下手和两下腿的动作来表现三拍子的节奏,感受强弱。

2.随歌曲旋律创编三拍子节奏动作。

(提示: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如:

拍一下手拍两下肩膀、拍一下手耸两下肩、拍一下手转两下手腕……)

3.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大家共同学习。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内容,扩展幼儿的经验。

教学反思:

《夏天到》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活泼欢快、内容形象生动,问答式的歌词描绘了一幅极富童趣的夏天场景。

歌词内容浅显易懂,音乐情绪活泼欢快,比较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适合小班幼儿演唱。

想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我采用游戏对唱的方式,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的方式,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让幼儿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以及三拍子的强弱节奏。

(3)小班音乐教案《我的朋友在哪里》含反思目标:

1.体验邀请和被邀请的快乐。

2.用可以让同伴愉快的动作有节奏地向朋友打招呼。

3.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准备:

请一个大班的幼儿戴上头饰,扮演小熊。

音乐磁带《一二三四五六七》

指导:

一、小熊做朋友。

1.小熊出场,(一副孤单单、愁眉苦脸地)唱: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

2.幼儿和小熊打招呼,告诉小熊:

“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3.小熊和幼儿根据歌词对话,小熊念上句,幼儿答下句,并用点头、挥手、拍肩等动作回应小熊。

4.有这么多朋友和小熊打招呼,小熊的心里觉得怎么样?

5.小熊高兴地告诉大家:

我找到了许多好朋友。

二、学唱找朋友的歌

1.教师边弹边唱,幼儿倾听全曲。

2.鼓励幼儿带着愉快啊的情绪齐唱两遍。

3.小熊和幼儿一起唱,边唱边做打招呼的动作。

4.启发幼儿运用不同的动作和表情表现“我在这里,我在这里”,要求有节奏,每两拍做一下动作。

三、邀请朋友跳个舞

1.(播放音乐磁带,小熊乐呵呵地邀请一个朋友跳舞)小熊是怎么请朋友跳舞的?

2.请一位幼儿做邀请者,有礼貌地请小熊跳舞,然后再去邀请其他幼儿一起跳舞。

教学反思

首先,本课的导入是先让幼儿跟着钢琴有节奏的做拍手律动,目的是稳定幼儿的注意力,然后以‘一只孤独的小鸭’展示给幼儿,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小鸭因为没有朋友,所以感到孤独,但大多数幼儿不能够说出‘孤独’回答的是:

“小鸭在洗澡”在这各方面是我的引导有误,应该让幼儿只观察小鸭的表情,前面出现的引导的话语有些多余,并没有达到想要的结果。

然后戴上小鸭头饰以‘孤独小鸭’的身份向幼儿表演找朋友的场景(请三位幼儿事先准备好一段:

在这里,在这里,你的朋友在这里)一边表演一边反复唱歌曲3~4遍。

目的是:

1、为学新歌《我的朋友在哪里》做好一个铺垫作用。

2、告诉幼儿找到了朋友的(跟好朋友在一起是最快乐的一件事)。

听课的反馈:

“这个环节设计很好,不仅让幼儿直观地看到怎样找朋友,还激起幼儿学习歌曲的积极性。

其次,我又以朋友的身份向幼儿发起找朋友的,这时幼儿在上一段的表演中已有一些学歌的基础,所以大部分的都能接上我的歌。

然后我再通过碟片让幼儿完整地学习歌曲3遍,幼儿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进行有节奏地打节拍。

在此环节中,老师们提出:

“教师应该一边弹琴一边教”然而我出于教师背对幼儿、怕幼儿乱的原因,所以我选择了前者。

当幼儿熟悉了歌曲之后,我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玩‘找朋友’的游戏。

目的是:

1、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歌曲。

2、锻炼幼儿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进行表演。

然后我再通过平时幼儿快快乐乐在一起的一些课件,勾起幼儿回忆与朋友在一起开心的片段,发起幼儿再次对找朋友的欲望。

(4)小班音乐教案《小燕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能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

能根据歌词的内容,创编有关小燕子的动作。

能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较为清楚的唱出歌词。

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之前活动中对春天和燕子的初步认识

物质准备:

小燕子的图片(头饰)、歌曲磁带、歌词配图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

教师:

小朋友,开动脑筋猜一猜什么动物白肚皮,黑衣裳,尾巴像把小剪刀,爱吃害虫保庄稼,我们大家都爱他?

2、教师出示小燕子的图片

小朋友,你们说它是谁啊?

春天到了,小燕子飞到了小

(二)班来做客,它还想教小朋友们唱一首歌,小朋友们要不要跟小燕子学本领?

播放音乐,请幼儿仔细听"大家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歌词里都出现了什么?

播放完毕教师进行提问,幼儿边说教师变按照幼儿说的把歌词的配图按歌词的顺序粘贴在黑板上。

遇到难点可再播放一次,帮助幼儿一起找出歌词演唱的内容。

在幼儿说出歌词的同时可以让大家共同想想歌词可以配上怎样的动作。

3、学唱歌曲,并可适当的加上创编的动作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边唱边指示歌词相应的图片。

(2)幼儿跟着伴奏学唱2~3遍,用图谱来提示幼儿来记忆歌词。

可以配上之前想好的动作,以便幼儿记忆,感受歌曲的优美。

4、幼儿完整地进行歌曲表演。

(1)教师应用图谱轻声地带幼儿完整地表演歌曲,并提示之前一起创编的一些动作,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歌曲表演。

(2)请幼儿完整的演唱《小燕子》,可以带上肢体的一些动作,感受音乐的柔美。

5、结束部分

小燕子的歌很好听,小燕子的舞也可好看啦,我们一起来跳一个小燕子的舞蹈吧。

(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边唱边跳,并引导幼儿用身体的其它部位舞蹈)

教学反思:

幼儿预期表现

能跟随音乐动起来,进入到情境中。

能将自己的已有经验,讲述燕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仔细观察图片。

(5)小班教案《大声和小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孩子能从给出的乐器(鼓和响板)的一表现中感知大声、小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引导幼儿总结出生活中的声音,哪些是大声发声,哪些是小声发声;

3、让孩子自己大声、小声说话,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何时应该大声说话,何时应该小声说话。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孩子从乐器中感知大、小声,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让孩子自己说出生活中的声音,哪些是大声、哪些是小声。

同时,在生活中何时应该小声说话,何时应该大声说话。

活动准备

两件乐器,鼓和响板各一个。

生活中各种声音的音乐,大声的,如小猫、小羊、电话铃声、下雨的声音等;大声的,如小狗、老虎、钢琴及打雷等声音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引入鼓和响板两个乐器,听两乐器发出的声音,并让孩子自己感知并总结出大声、小声。

1、小宝贝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乐器宝贝和我们做游戏。

现在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好吗?

2、分别介绍两个乐器的名称,外形及颜色;

3、敲击两个乐器,请孩子说出两乐器发出声音的区别,引导孩子说出大声、小声。

二、基本环节

1、在开始环节,孩子初步感知大声、小声的的基础上,播放课前收集的音乐。

多播放几遍,先让孩子说出在音乐中都听到了些什么声音?

2、在孩子说出听到的声音后,引导孩子进行模仿,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3、在孩子听到并模仿出各种声音后,引导孩子对音乐进行分类,哪些是大声发声的,哪些是小声发声的,进一步巩固孩子对大声和小声的感知。

4、引导孩子自由发言,说出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发声是大声或小声的,如小鸟、公鸡、火车、小汽车,敲击小碗和门发出的声音等等。

通过这个环节,孩子对大声、小声有了很明确的认知。

三、结束环节

带领孩子模仿在前一环节找到的日常中大声、小声的发声及身体模仿律动,进一步巩固大声、小声的感知。

四、延伸环节

引导孩子生活中何时该大声说话,何时该小声说话。

如上课回答老师问题时,在公共场合时,在医院时等等

教学反思

1、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孩子在轻松、好奇及愉快的状态下,通过感知日常声音,知道了大、小声的概念;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出日常声音中哪些是大声、哪些是小声。

2、通过对大、小声的教学,引导孩子的日常行为规范,告诉孩子在哪些场合应该大声、哪些场合应该小声。

3、教学中如果在让孩子进一步模仿公共场合场合中大声和小声如何说话的游戏,就更能使孩子对日常行为规范进行学习和巩固。

(6)小班教案《摇啊摇》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童谣内容,感受宁波童谣的有趣。

2、学习简单创编,体验游戏快乐。

3、感受外婆的爱,激发爱家人的情感。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在感受童谣的基础上,理解童谣意境。

【教学准备】

1、音乐课件《小宝宝睡着了》。

2、与内容相关的图片。

3、布娃娃和自制摇篮,小床。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说:

小宝宝们,你们每天睡觉都是谁哄你们睡觉的啊。

引导幼儿回忆自己的爸爸妈妈都是怎样哄自己的。

宝宝:

爸爸妈妈给我讲故事。

爸爸妈妈给我摇一摇。

给我唱歌。

老师:

原来爸爸妈妈都是这样哄你们睡觉的啊。

那现在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你们仔细听听啊,里面的娃娃是怎样被哄睡着的啊。

二、中间部分:

1、听听说说。

2、完整地听完歌曲。

师:

这首歌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啊。

(有个别小朋友说慢慢的,请这几个小朋友上来说说)

师:

听了这段音乐让你想干什么?

(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充分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想象。

3、第二次听赏音乐师:

原来这段音乐可以让你想到很多事情,其实他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

你想知道吗?

我们再来听一听。

天黑了,小宝宝要睡觉了,妈妈轻轻的唱着歌哄宝宝睡着了。

师:

这段音乐告诉了我们什么故事?

你想知道妈妈唱了一首什么歌吗?

我们再来听一听。

4、听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

1)听赏歌曲

师:

你听到妈妈唱了什么?

师:

睡觉的时候为什么要盖好小花被?

(盖好小花被会很暖和。

师:

睡觉的时候为什么两只小手要放好?

(两只小手放好会睡得很香。

师:

睡觉得时候还要做什么才能睡得香?

(盖好被子、小手放好、闭上眼睛就会进入甜甜的梦乡了。

2)再一次听赏歌曲。

5、律动:

摇啊摇

1、尝试用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a集体表演唱

师:

宝宝唱的真好听,我们来学一学爸妈哄宝宝睡觉。

(边清唱边律动)

师:

刚才有的宝宝没有睡着,让我们再哄一次。

王老师等会看看,谁的宝宝睡得最香?

(学个别幼儿好看的动作。

b个别表演

师:

请一个最像妈妈的宝宝来表演一下。

(让个别宝宝边唱边摇,动作轻轻的,引起其他幼儿的兴趣)

师:

哪个宝宝声音唱得最好听,就请哪个宝宝做妈妈。

三、结束部分:

(延伸活动)

师:

(播放公鸡叫声)天亮了!

宝宝起床了!

伸个懒腰,坐下来。

王老师这里还有一段音乐,请你听一听,和刚才的音乐一样吗?

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做什么?

(播放一段旋律欢快的音乐)它告诉了我们另一个故事,下次我们再来听听它说了什么故事。

摇啊摇(范唱+伴奏)歌词:

摇啊摇摇啊

摇我的娃娃要睡觉

小花被盖盖好

两只小手放好了

摇啊摇摇啊

摇我的娃娃睡着了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教师的语速可以放慢些;幼儿表述时犯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表演环节的表演次数过于繁多;引导的语言显得生硬,不够委婉;环节间的过渡不够自然;外婆的爱强调得不够。

(7)小班音乐教案《小手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小手变化的有趣。

2、能用手表现各种不同的物体和动作,尝试边唱边表演。

3、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伴奏

【活动过程】

1、“小鸡小鸡在哪里”师生对唱练声。

老师用手做小鸡(小猫、青蛙)状,引导幼儿唱歌练声。

2、教师表演,引发兴趣。

师:

我们的小手真能干,能变出不同的小动物来,看我的两只小手又做成了什么?

(教师表演“雨点状”)幼儿回答。

师:

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老师范唱)

3、学唱歌曲,感受小手变化的有趣。

师边做动作边问:

这是什么?

雨点从什么地方落下来的?

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演)雨点落下来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老师边唱边提问,引导幼儿来回答)

师:

你的小手会做雨点吗?

我们一起来试试。

(师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段,带领幼儿共同表演。

4、尝试用声音的响和轻来表现雨点的大小。

师:

雨点越下越大了。

我们唱的时候声音要怎样?

越下越小呢,怎么来唱?

5、大胆想象,创编歌词。

师:

除了歌曲里两只小手能变成雨点,还能变成什么呢?

师:

变出来的东西它是什么样子的?

师:

它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并边表演边唱)

6、完整欣赏小手歌。

师:

有一首歌曲就叫做“小手歌”歌里除了变成雨点还变成了许多其他的东西,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放音乐)

师:

你听到两只小手变成了什么?

(幼儿根据歌词回答)我们可以在区域游戏中在来表演。

【教学反思】

这首歌曲是建构式课程“多才多艺的手”中的一个活动,歌曲有五段,在建议栏中说到:

适合大班幼儿演唱,小班可以作为欣赏。

因此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把歌唱的重点放在歌曲的第一段上,这样比较的短小也降低了难度。

在活动中先从“小鸡小鸡在哪里?

”切入,一方面让幼儿来进行问答练声,另一方面也让幼儿逐步感知用小手改变不同的动作可以变出不同的小动物,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基础。

在学唱的环节中,我运用了先欣赏在记忆歌词的方法。

我觉得完整欣赏有助于让幼儿更好的感知旋律从中感受到歌曲的美。

再听过后利用唱着提问的方法,让幼儿对歌词和歌曲的旋律进行逐步分段的记忆和尝试,这样循序渐进的进行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歌曲学会了。

为了让幼儿能多多的唱几遍,我用了雨越下越大和越下越小的情境,让幼儿尝试控制自己的声音进行演唱。

这里我觉得有些困惑?

运用这样的策略能让幼儿提升歌唱的兴趣,但刚学不久就来尝试控制声音进行演唱,对小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有时会只顾大声和小声而忽略了歌唱时的音质了出现大喊的情况。

在创编环节中先让幼儿自己用小手变一变,这时我用了边唱边问的方法,幼儿能在回答后自然而然的吧歌词填出来了。

最后,我让幼儿完整的欣赏歌曲,一方面进一步的完整感知,另一方面为接下来的区域游戏打下基础,可以把这首可以延伸下去。

(8)小班教案《小精灵》含反思

活动目标:

学会跳小精灵的律动。

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已欣赏过动画《糖果仙子之舞》。

2、材料准备:

音乐CD《小精灵》、律动VCD《小精灵》、头饰小鸭、节奏卡(×-×-|××××|);自制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体态预备。

1、教师出示魔法棒,讲故事《小精灵之舞》导入。

教师:

“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非常美丽的仙女王国。

仙女王国里住着许多漂亮的小精灵。

小精灵们每天都会快乐的舞蹈。

有一天,仙女王国里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美丽的仙女用一根神奇的魔法棒一点,小精灵就会变出许多漂亮有趣的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自由律动做有趣的造型动作热身。

二、听辨旋律。

1、教师播放音乐CD《小精灵》,幼儿倾听音乐,想象并说说小精灵花园里的美丽景象。

教师:

“花园里可能有什么?

2、教师出示节奏卡,引导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感知节奏。

(用拍手、跺脚等多种方法感知。

三、肢体体验。

1、教师扮演仙女,用“魔法棒”将幼儿全部变成“鸭精灵”,并请幼儿随音乐表现小鸭的动作。

教师用照相机捕捉幼儿有创意的动作。

2、教师播放律动VCD《小精灵》,幼儿模仿律动动作。

(牵手转圈,小鸭走、互挠痒等等。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表现动作。

四、配乐表现。

教师播放音乐,并引导幼儿完整跳律动《小精灵》。

五、音乐游戏。

1、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戴上头饰进行表演,也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不同形式的表演。

2、全班幼儿做“小鸭精灵”的动作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小班音乐律动《小精灵》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活动。

根据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

我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活动很枯燥。

活动中,首先以一首欢快的曲子吸引幼儿,开始的导入部分很成功,一下子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为后面的活动做了成功的铺垫。

在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能大胆尝试模仿动作,乐意用身体摆出各种造型动作。

我觉得本次活动还是比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中我尝试把游戏化、情景化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孩子自主表达和表现。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浓,参与积极性也很高,通过律动游戏,体验到了韵律活动的乐趣。

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而且获得了活动的快乐。

但是活动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在创编动作时,虽然孩子们能创编出老师想要的动作,但有个别孩子还是比较茫然,想象力很有限,分析原因,我想这应该跟平时的经验积累有关,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多给孩子创造学习机会,给于孩子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获得学习的快乐。

(9)小班音乐教案《小枕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初步感受摇篮曲的优美舒缓,尝试用连贯的声音轻柔的动作表现歌曲。

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