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问题小现象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2834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问题小现象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问题小现象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问题小现象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问题小现象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问题小现象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问题小现象反思.docx

《小问题小现象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问题小现象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问题小现象反思.docx

小问题小现象反思

小问题小现象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教学反思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从教参的教学目标定位来看,应该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然而结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来看,两样都已初步的感受过,但又不是很深入,如:

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包括带括号的计算顺序都在平时的练习中曾经碰到过,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对于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了然于胸了)。

所以是不是把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作为重点来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怀疑过。

让我怀疑动摇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新课程一线教师都清楚现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

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知识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与我有这种相同想法的教师还真不少,认为还是有必要侧重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

学生错误:

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四则运算的顺序有错误。

差生理解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差生简单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

提高空间:

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

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

更容易接受。

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李兰艳

2013年5月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初步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在现实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及自己的方法,因此教材设计了在文具店买文具这一例题情景,来共同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购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自观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时我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弄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通过学习计算小数加法、小数减法,最后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中,我发现有具体实际意义的小数的加减法学生都能较快地根据实际意义来计算,由于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笔算来源于整数笔算的知识迁移,学生过渡不存在难度。

但是在练习中出现了整数与小数的加减法,这时学生对于“相同数位对齐”开始混乱了,尤其是整数找不到小数点,又无实际情境依托。

因此,我引导学生把小数放在具体情景中(以元为单位),给算式一个具体情境再讨论“相同单位对齐”,数位不同,空缺的数位也就是0,将其都转换成相同位数的小数,便于对齐相加减。

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

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怎样使学生的交流更有效等等,是我值得思考的地方。

 

 李兰艳

2013年4月

 

《小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

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2000-493

   2、引入: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

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

重点是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

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小数点对齐

(2)数位对齐(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

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

(价签上)

   4、小结: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4.7-0.50.56-0.451.2+0.81-0.4

   0.39+0.157.7+0.63.6-0.84.8-31.7-0.3

   2、算一算:

   10.52+3.4815.24-3.849.9+10.11100-0.27

   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

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要注意什么?

   

李兰艳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定律教学反思

李兰艳

已学内容:

加法运算定律,包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乘法运算定律,包括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反思内容:

学生对于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掌握较好,可运用这两个定律对一步加法和乘法进行验算。

基本能够灵活运用。

  然而对于加法、乘法结合律则运用不是很好,乘法分配律则更为糟糕。

细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学生现在只是能够认识,弄明白这三个运算定律,还不明白这几个运算定律的作用和意义。

(除了少部分思维敏捷的学生之外)第二,学生能正确的分析算式,并正确的运用运算定律,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提出了不少的考验,如42X25,运用运算定律计算这个算式,很生很多是把25分为20和5,这样即使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较之把42分成40和2相比,有很大的出入。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25X4得100这个重要的因素造成的。

这里简单的描述为数学“数感”吧,还有125和8得1000一样。

第三,有的学生甚至运用运算定律折腾了一番又回到了原来的算式。

  综上所述,解决办法只能是多讲多练,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在不断的重复练习过程中,体会应该如何运用运算定律,也就是如何做题。

其次,等待讲解了下节内容简便运算之后,我想学生会得到一个明确的回答,原来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运算过程变得简单,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运用了,而且会十分的感兴趣。

不知教材的这样安排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要是把简便运算分开安排在各个运算定律新授后,或许学生会更感兴趣,毕竟螺旋式的上升符合小学生的现有心理接受水平。

 

 

四年级(下)数学四则运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李兰艳

教学内容:

课本6-9页例3,课后“做一做”,练习1第3-9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掌握没有括号的乘除、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尝试自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尝试,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课前自学,预习要求

1、 看:

课本6-9页例3

2、 想:

图里有哪些信息?

什么是半价?

你是怎样列式的?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3、做:

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467-240+129        624÷3×2

 尝试做第7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学习例3

出示挂图

问:

图里有哪些信息?

什么是半价?

该怎样解答?

强调列综合算式

问:

你是怎样列式的?

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先算什么?

后算什么?

总结运算顺序:

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问:

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么?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答。

2、检查“做一做”

第1题:

学生说明运算顺序

第2题:

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时说明解题思路,并说明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学生先估算再笔算,培养学生估算意识。

2、练习一第5题:

先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脱式计算。

3、练习一第6、7题:

是例3的巩固练习,再审题的基础上,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4、第9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养鸭的指数是鸡的一半”这一条件,然后独立解答。

5、第10题:

解题思路是先求上、下两层相差多少本,再求上、下层各有多少本。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

(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1)24+24+24÷2                  

(2)24×2+24÷2     

=24+24+12                             =48+12        

   =48+12                               =60(元)        

   =60(元)                          

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案

李兰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教学过程:

一、铺垫埋伏

思考问题。

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

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二、新授

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

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

(1)(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

(2)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

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小组合作: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汇报。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

请学生验证。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

板书: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

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P36/做一做P38/5

在练习小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四年级下册《减法性质、除法性质》教案

李兰艳

教学目标:

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难点:

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购物:

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

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

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

汇报:

(1)1035-235-497

1035-497-235

(2)1035-(497+235)

(1)1035-497-203

1035-203-497

(2)1035-(497+203)

二、新授

板书:

1035-235-497

1035-(497+235)

1035-497-203

1035-(497+203)

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教师板书。

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

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

板书:

a-b-c=a-(b+c)

小练:

(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

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a+b+c=a+(b-c)

a×b×c=a×(b÷c)

a÷b÷c=a÷(b×c)

究竟哪个是对的呢?

请小组合作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

小组选择自己认为可能的规律进行验证。

最后验证出第三个是正确的。

小练:

(1)填空:

436-236-150=436-(□+□)

480-(268+132)=480〇268〇132

1000-159-□=1000〇(□+441)

□-(217+443)=895-□-□

16÷2÷4=16÷(□〇□)

210÷(7×6)=210〇(7〇6)

□÷(25×7)=350〇(□〇□)

(2)判断:

638-(438+57=638-438+57

901-109-91=901-(109+91)

113-36-64=133-(36+64)

3456-(481+519)=3456-481-519

35÷14=350÷2÷7

3000÷4÷25=3000÷(4+25)

三、巩固练习:

P39/做一做1、2

简算:

(1)1245-(245+673)

(2)1275-(164+36)

(3)480-82-18

(4)673-84-71-45

(5)81÷3÷3

(6)210÷(7×6)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和做题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小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及矫正策略的研究》课题总结

李兰艳

分析了本班学生的计算错误原因,采取针对性纠错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和正确率。

通过测试反馈,发现我班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正确率都比同年级其它班学生有所提高。

结合实际我的做法是:

先分析错误原因,再采取纠正措施。

一、分析原因:

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课题研究情况我认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方面的原因

概念不清,算理不明。

数学知识是建立在一系列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的。

学生只有正确掌握了与四则运算的有关概念,才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口算不熟,笔算不准口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开始阶段,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

                   

(二)学生心理方面原因

感知比较笼统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品质差。

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显形式简单,这样更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略、笼统、不够具体,再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又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

瞬时和短时记忆易出错。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储存、积累和更新都要依赖于记忆,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做保证。

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

情绪不稳定。

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

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三)习惯方面的原因

有的学生在计算时不认真审题,做完后不愿检验;书写时马马虎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6写得像0,5写得像8,把3写成8等,有的笔算不打草稿,无论数字大小,一律用心算,有的没有专用草稿本,乱打草稿。

这些不良习惯,也是导致计算结果出错的重要原因。

二、纠正措施: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是计算的关键

     有些计算错误是由于运算的基本概念和算理不清造成的,为防止学生出现算理方面、计算法则方面的错误。

教学时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加强算理计算的教学,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算理、计算法则,这是正确地进行计算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学生不能将基础知识掌握,灵活运用计算法则和计算技能,那么,学生的计算正确性就不能得到保证。

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学生必须掌握运算的顺序和简算方法,运算顺序搞错,那么计算结果也就错了。

再如教学多位数的乘法中,面对每次乘得的积的对位问题,有的学生只是记住了竖式的对位形式,可是遇到了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情况,错误率就会增加,因为学生的认知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对算理的理解也是模糊的。

针对基础知识出现的错误,平时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每天都让学生做十道用竖式计算并验算,对每位学生的计算我采取认真批改并加以评比。

贵在坚持,学生的计算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都提高了。

    

(二)加强口算训练是计算的基础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口算的基础,笔算就无从谈起。

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

计算一道笔算四则运算题,有时用两三个,多则用二十多个基本的口算,而这些基本口算中若有一个出现错误,那么整道笔算题就全错了。

我在一年级就开始注意训练20以内的加减口算,每位学生都必备一本口算题卡,在班内常常举行口算比赛。

对进位加、退位减,表内乘法和除法,更应让学生熟练计算,每天坚持3~5分钟口算训练,形式应灵活多样,并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逐步熟能生巧。

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

这种口算训练习惯我班从一年级坚持现在,通过坚持不懈口算训练,使学生形成熟练的口算技能技巧,达到正确、迅速、灵活的口算目的,学生的计算水平和正确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的保证

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

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平时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

认真核对数字和符号,计算题是由数字和运算符号组成的,比较单调。

计算过程中容易产生视觉感官的疲乏,相似的数字和符号容易混淆。

因此,抄题和每步计算时,都应当及时和原题或上一步算式进行核对,以免因为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而白忙一场。

 认真书写、审题和计算,特别演草本要认真书写。

作业、练习的书写一定要工整和规范,数字间要有一定的间隔,竖式要相同数位对齐,条理清楚。

计算时必须先审题,弄清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有没有简便的计算方法,然后再动笔计算。

养成自觉验算习惯,不仅可以看出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还能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使学生养成仔细、严格、认真的良好习惯。

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这样能保证计算的正确率高。

通过对本班四年级学生计算题失误成因的分析研究,采取对大量的错例分析,采取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减少、避免了计算中一些不必要的错误;通过研究学生在计算中的一些不良心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通过整个研究与实践,我总结了以上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有效教学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