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2799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docx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docx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

文言文苏武传教课稿

一、说教材

(一)知识和能力要求:

1.了解《汉书》传记体作品的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2.掌握文中的主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3.掌握并会翻译一般的文言句式;

4.培养阅读传记文言文的能力;

5.学习《汉书》精妙的艺术手法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苏武牧羊的历史感受苏武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

2.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来审视作品人物形象评价其积极意义;

3.在学习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思考和认识

二、说教法

过程和方法:

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2、质疑学习培养质疑能力

3、养成对文言字词句的质疑能力并初步解决问题

4、逐步培养对文章内容的探究质疑能力形成个性化阅读

5、计划用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组成积极的学习活动转变教师讲解、学生记录的教学模式

2.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质疑能力

3.学生小组合作深入文本对文本进行质疑激发学习的兴趣

4.教师对质疑辅导课堂上师生互动让课堂绽放出活力和生命力

第二课时教学理念:

1、这节课是学生小组之间开展交流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进程中来实现资源、知识的共享

提高学生的讲解、交流能力极大地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更突出他们是学习的主动者、主体者

2、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由讲师对各小组进行评价鼓励

3、结合背景材料深入理解人物特征(学生展示自己了解的材料教师适当补充)

4、让学生走进历史走进文本直面人物主动参与挖掘探究培养独立的鉴赏能力,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

5、以鉴赏为契机培养民族精神传成优秀的传统文化涵养个人素质.

第三课时教学理念:

1、加强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放课堂让现代视角与历史视角融合;

2、学生在古典文本的解读中注入现代的意识去体现出时代意识和创新精神;

3、让优秀的文化在新世纪绽放出光彩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2、疏通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

二、教学重点:

目标1

三、教学难点:

目标2

四、教学方法:

点拨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孔子云: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腰这是一个涉及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

(二)简介班固及《汉书》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模仿《史记》但略有变更全书有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起自汉高祖止于王莽记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间史实《汉书》评价历史人物往往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作为标准如对陈涉、项羽加以贬抑即是显例历来《汉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家刘知几说《汉书》“言皆精炼事甚该密”(《史通六家》)则是其特色

(三)苏武是汉朝史臣会到冰天雪地的北海牧羊呢?

苏武到底经历了些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

苏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同学们为打开心中的这些疑团请先阅读课文书下注释疏通大意有疑问处做好记号疏通文言知识结合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通假字】

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

通“汝”你

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

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

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

通“()”收藏

空自苦亡人之地亡:

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

通“现”显现

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

通“祀”祭祀

法令亡常亡:

通“无”没有

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

通“无”没有

武父子亡功德亡:

通“无”没有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

通“襟”衣襟决:

通“诀”诀别

始以疆壮出疆:

通“强”强壮

【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

相抵偿今义:

副词表程度

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

提拔今义:

业绩

位列将古义:

位;官位今义:

位置、地位

列:

一般的普通的今义:

排列

兄弟亲近古义:

亲近的侍臣今义:

动词靠近

我丈人行也古义:

老人长辈今义:

岳父

欲因此时降武古义:

趁这时今义:

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古义:

妹妹今义:

姐姐(妹妹)和弟弟

且陛下春秋高古义:

年纪今义:

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武等实在古义:

确实存在今义:

诚实、老实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

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

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若:

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

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

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

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

名词做动词拄着

(4)孺卿从祠河东后土祠:

名词做动词祭祀

(5)惠等哭舆归营舆:

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

名词做状语向上

【特殊句式】检查特殊句子的翻译

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女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四)文字疏通完毕请同学们思考:

1、课文记叙了苏武的几件事情?

表现了苏武的什么品性?

明确:

课文先后记叙了苏武的两次自刎、两次反劝降和北海牧羊几件事表现了苏武坚定的信念、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表现了苏武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大丈夫气节

2、课文可以分为那几个部分?

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依据?

明确:

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介绍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第二部分(3~8段)写苏武留胡十九年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的事迹;第三部分(9~10段)简介苏武被放回汉朝的经过划分依据:

时间顺序

(五)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六)布置作业

苏武的故事的确悲壮崇高令人感动回去后请大家用现代汉语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复述文段试分析传记中主要的人物性格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苏武的性格特征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

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二、教学重点:

目标1

三、教学难点:

目标2

四、教学过程:

(一)辨明传类准确解读

传记的类型很多有自传与他传有一人之独传与多人之合传有正规史传和文人写的别传、逸事等等

面对一篇传记我们首先要善于辨明其所属的类型这样才能求得准确的解读比如说自传是传主本人的文字具有自然、真切的特点我们可以沿着传主所叙之事直接窥知其思想、人格;他传是作者为别人写传其中必然融入作者的情感认知、价值企求、思想趣味要准确解读既需注意传主之事更要参透作者其人看其事是否其叙是否公正客观独传作为单个人的传记其人生经历有着怎样的特点前后所叙之事有着怎样的联系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予关注的;而合传一般是相关聚合或是相近聚合这就需要我们理清关系在近似中找出差别在比较中见出异趣正规史传往往是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表现人物而别传、逸事(如《段太尉逸事状》)往往并不重视人物全史而是从横截面取材为多对此我们也应有足够的认识

(二)出使背景:

汉匈战争

苏武到匈奴出使时正值汉匈战争最激烈的第一阶段刚刚结束新即位的匈奴单于想用缓兵之计改善与汉朝的关系争取时间巩固内部所以主动提出双方新的一轮攻势兵分两路主力由李广利率领出河西走廊直扑匈奴与西域的接合地带意图扫清匈奴对汉朝准备经营的西域地区之威胁;李广的孙子李陵率领步兵进入匈奴境内牵制单于主力这一战汉朝失败李广利先告败绩李陵也基本全军覆没本人投降成了匈奴的大将

(二)分析人物总结手法

1、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

2、教师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

明确:

①第5段卫律劝降苏武时“举剑拟之”“武不动”这“不动”两字充分显示了苏武视死如归的精神当卫律以富贵诱惑他时“武不应”“不应”二字体现了苏武“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质

②这部分写到苏武两次自杀第一次被“胜、惠共止之”;第二次写了众人的反应: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这两次自杀虽然未遂但可以看出苏武以死报国的决心刻画了他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坚强个性

③课文第6段写到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通过对艰苦考验的描写表现了苏武坚忍不拔、历久不变的爱国意志

3、学生讨论:

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

参考答案:

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4、学生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

(1)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2)学生分别总结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分组讨论、探究、总结)

卫律:

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他先是“威逼”苏武用杀死虞常的行为企图“杀鸡儆猴“结果吓倒了张胜却吓不倒苏武接着他又用死亡来威胁苏武投降谁知苏武毫无畏惧卫律见”威逼“不行于是就”利诱“想用荣华富贵来打动苏武的心谁知苏武不但不吃这一套还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通敌叛国的可耻行径卫律恼羞成怒悻悻离去

李陵:

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因此李陵对苏武的劝说不像卫律那样威逼利诱而是企图以情动人用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他先是说汉武帝年高而昏庸苏武的兄弟为国尽忠却枉死苏武自己也已是妻离子散而后他又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刚刚投降时的心情和调整过程李陵企图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肺腑之言打动苏武但苏武却始终忠贞如一不为所动李陵见状惭愧不已更加自责于自己的背叛祖国的行为痛哭而去

由此可见李陵从情感上是赞同甚至是崇拜苏武的宁死不屈只可惜他由于自己意志不坚已经投降了匈奴铸成大错所以他一直处在这种矛盾、痛苦的状态中李陵的矛盾、痛苦在苏武归汉之际表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他且饮且歌且歌且舞长歌当哭泪如雨下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的坚贞让他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叛国变节的可耻卑劣羞愧悲痛之情无以复加这就是李陵一个矛盾痛苦的悲剧人物

苏武:

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甚至是死亡的威胁苏武不但无所畏惧而且对盛气凌人的卫律反唇相讥义正词严地指责卫律的卖国行径用南越、大宛和朝鲜杀汉使而终遭汉朝惩罚的历史教训来警告卫律多行不义必自毙使得卫律的威风一下子就没了灰溜溜地走掉了在这场劝说的斗争中苏武取得了精神上的胜利

面对李陵切中要害的真挚劝说苏武的内心也一定翻腾着情感的浪花亲人的惨死、妻离子散也一定让苏武倍受痛苦的煎熬但为国效命的信念终于战胜了一切苏武向李陵再一次表明自己忠君爱国至死不渝的信念使得李陵羞愧而去

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

卫律:

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李陵:

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卖国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5、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1)、学生讨论、分析、总结

①张胜:

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

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②卫律:

卖国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

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③李陵:

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

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2)、教师小结: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三)学生总结文章塑人物的艺术手法

1、运用细节描写

2、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3、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

4、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

5、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着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四)课后思考:

试评论苏武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对苏武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进行讨论、评价

二、教学重点:

对苏武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进行讨论、评价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全面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体会到苏武的人格魅力但人无完人苏武的行为也未必完全是对的下面我们就对这个人物的功过和价值进行讨论

(二)、全班学生质疑解惑

①廉者不食嗟来之食苏武为何接受单于弟弟的馈赠为其矫正弓弩?

商议后明确:

白居易说“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不合义的要求君子决不轻生;非死不可时君子决不惜死苏武接受单于弟弟的馈赠这是“君子不轻其生”是活下去的需要而这时的坚强存活恰恰便是一种斗争方式这与廉者与宁可饿死也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不同

②李陵劝降时所说“陛下春秋高法令无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是实情苏武为何不接受?

商议后明确:

汉武帝晚年的确残忍班固继承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语带批判义正词严但苏武秉持至高无上的君臣之义坚定地对李陵说:

“臣事君犹子事父子为父死无所恨”这正是封建士子的道德原则是苏武尽忠于大汉帝国至死不渝的表现

③苏武的忠君是否带有愚的成分?

商议后明确:

苏武的忠君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对人民的身为汉使出使匈奴在遇到意外事件之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不能屈节辱命不能使人格、国格受辱而是为了大汉王朝的利益愿意赴汤蹈火如果他变节投降那么他个人虽安享富贵但国家与人民无疑会蒙受屈辱当然武帝的恩情也不能抵消其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苏武一味强调武帝对他们父子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之肝脑涂地也不免带有愚的成分

④苏武出使匈奴前曾许诺其妻“生当复归来死当长相思”“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为何还在匈奴娶妻生子?

商议后明确:

也许这是人性的弱点真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娶了与自己对立民族的妇女为妻确实有违当初诺言不过所生孩子名曰“通国”恐怕别有寄托吧同时“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又怎能苛责两千多年前的苏武?

(三)讨论问题:

前段时间国家教育部对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其中备受争议的是如下一段文字: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是国内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阋墙家里打架’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不宜有侵略和反侵略的提法…对于岳飞、文天祥这样的杰出人物我们虽然也肯定他们在反对民族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

按照教学大纲的说法苏武也就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教师提供参考观点

参考观点一:

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

但是苏武的忠诚里有没有愚忠的成分我认为还是有一些的比如:

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我认为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

参考观点二:

反驳岳飞是民族英雄的人一般是从民族英雄的定义出发然后导出结论的至于民族英雄的具体定义人民群众不关心但似乎专家的定义和广大群众的不一样是让专家修改定义还是人民改变认识向专家看齐值得探讨但是一般来讲在诸多英雄称号中诸如打虎英雄、抗洪英雄民族英雄的称号是最高的我想凡是对于民族、国家的独立、解放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并且具有巨大人格力量的人都应该称作民族英雄尤其是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爱国和献身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文化传承的关键内容民族英雄的英雄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甚至敌我双方所以康熙给袁崇焕平反乾隆给史可法立祠日本人给抗日英雄送葬因此有人所说的称岳飞为民族英雄不利于民族团结纯属无稽之谈、庸人自扰事实上好象也没有个少数民族对称岳飞为民族英雄提出过异议或觉得伤害了谁的民族感情金人的后代乾隆还拜谒过岳王庙呢

参考观点三:

如何描述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演变看起来容易、做好却很难既要反映当时历史情况又要反映中国地域和民族合并、共处、融合的演变也要照顾到少数民族和汉族的感情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更微妙的是太多去谈各民族间纷争的痛苦和少数民族被兼并的详情恰好启蒙了少数民族和族群(甚至包括中国南方和边远地区)被兼并的意识激发了他们对属于历史上外来民族(特别是汉族或北方民族)的怨恨导引少数民族和地方的分离倾向从历史的处理来看一个带积极性的做法是承认民族之间曾经出现过压迫或掠夺与反压迫或反掠夺的历史承认各民族有一些特有文化指出特有文化的有些方面丰富了中华民族但是更加强调民族合并、融合、共处、互助、互利、共同发展的历史更多去挖掘民族融合历史积极的方面和必要性老去挖历史伤疤只能让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兄弟民族间善意和兄弟情感淡漠互相指责相互的怨恨加深引起民族大家庭的分裂

如果说岳飞、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他们首先是汉族英雄在当时反抗外族压迫和掠夺时其事迹勇气令人敬佩在当今各民族共处和形成的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敌人入侵时可以发挥他们的精神但是在描述民族冲突和民族融合历史时有必要了解少数民族的感受方法应讲究需要微妙和成熟中华民族需要有理性包容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观也需要属于各民族的民族英雄

(四)延伸拓展

1、班固与司马迁史学思想与写作的区别《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其休例基本继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传班彪认为史记有两缺点:

一是务求多闻广载至于疏浅;二是思想未能统一以儒家经典上来另班固是奉诏修史直接受皇家意志的限制受家学和政治的影响《汉书》与《史记》有较大不同思想上《汉书》站在刘汉王朝的立场坚守儒家思想正统对一些人物的评价与《史记》有较大差别写作上《汉书》不象《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客观平实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这些地方都体现了班固正统严谨的史学思想和《汉书》的“官史”特色

2、《史记》成于一人之手《汉书》成于四人之手表、志由曹大家(即班昭班固之妹嫁给曹世叔“家”通“姑”)和马续补成;纪、传从昭帝到平帝有班彪的《后传》作底本而从高祖至武帝更多用《史记》的文字班固删润旧文正是所谓“述而不作”他删润的地方却颇有别裁决非率尔下笔(朱自清《经典常谈》)

(五)课后作业:

(任选一项)

1、搜集一些外交官(古今中外皆可)的资料为他们写一篇传记要求兼顾历史性和文学艺术性可适当运用《苏武传》里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字数在800字以上

2、《假如我是苏武》

假如你正在面对苏武所面对的局面作为汉使出使匈奴匈奴有骄横的单于你的一个糊涂的部下参与了匈奴亲王的谋反身为汉使的你会做?

你要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外交局面?

运用你的智慧结合你平时知道的历史和外交知识看你能否做一个比苏武更加出色的使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