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地理全国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236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题地理全国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题地理全国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题地理全国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题地理全国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题地理全国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题地理全国卷.docx

《高考题地理全国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题地理全国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题地理全国卷.docx

高考题地理全国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卷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选择题: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

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

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

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

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          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           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

A.产量大B.价格低

C.款式新D.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

该流域气候脚杆,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标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000毫米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B.洪积扇

C.河谷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养化加重D.湖水盐度增大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图3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学科.网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9.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10.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11.该地可能位于

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

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

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6分)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破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图6)。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6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破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6分)

 

43.[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

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存,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图7),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44.[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10分)

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

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

据此完成4~5题。

图2

4.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冰雪路面B.湿滑路面C.松软路面D.干燥路面

5.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6~8题。

6.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

7.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季风气候区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

10.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①降水较少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③河流较长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

二、非选择题:

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135分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

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企业。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

图6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

图6

(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8分)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6分)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4分)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6分)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白令海峡(图7)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

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

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

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

图7

(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8分)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4分)

(3)有人提议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

分析在白领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

(10分)

 

43.[地理——选修3:

旅游地理](10分)

茶马古道是以茶、马为主要商品,以马帮为主要运输方式的古代商道。

该商道分布在滇、川、藏等地区,沿途穿越高山、峡谷、密林。

暑期一群旅游爱好者计划沿茶马古道,靠站徒步古道游,体验马帮文化。

从文化体验角度,指出他们应做的前期准备。

44.[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10分)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地理部分)试题

全国卷3

第I卷

一、选择题:

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