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车维修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2363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踏板车维修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踏板车维修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踏板车维修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踏板车维修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踏板车维修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踏板车维修技术.docx

《踏板车维修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踏板车维修技术.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踏板车维修技术.docx

踏板车维修技术

摩托车发展史

发展概况:

①.1790年法国人西卜拉柯在玩具木马车上装了两个轮子,人骑在上面双脚踏地而走;

②.1839年柯米勒在前轮两侧装上了由摆杆挂着的脚蹬,人双脚放在上面可作短距离滑行;

③.1860年法国人米肖在自行车前轮轴上安装了带有曲柄脚蹬,用双脚驱动前轮转动;

④.1869年,米肖将一台小蒸汽机安装在自行车上,以蒸汽机的动力驱动自行车行使,这就是最早的机动两轮车;

⑤.1885年,德国人戴姆勒在对奥托1876年发明的汽油机进行改进的基础上,制成了单缸、风冷、排量为264ml,转速为700r/min,功率为0.37kw的汽油机,成功地装在两轮车上,时速达12km/h,并命名为"戴姆勒单轨号"。

它是现代摩托车的雏型,奠定了摩托车的发展基础。

⑥.1894年赫德卜拉德和乌苗制成了排量1488ml、功率1.8kw的双缸四冲程汽油机的两轮摩托车,该车无变速机构'亦无惯性轮,它是世界上第一种投入生产的摩托车。

⑦.19世纪未至20世纪初,摩托车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发动机的结构由单缸竖置发展到V型双缸,直立四缸,水平对置两缸等多种型式,前后轮装上了有缓冲装置的前*和后减震,防滑花纹的橡胶轮胎,轴传动等陆续制成。

⑧.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交战国纷纷在战场上大量采用摩托车,促进了摩托车生产技术的发展。

50年代的主要技术发展是:

装有液压减震的伸缩管式前*;摇臂后悬挂系统;采用减速齿轮箱,减轻车重,注意外形设计。

⑨.从60年代起摩托车工业的发展势头由欧洲移向日本。

日本摩托车工业在大力吸取欧洲摩托车技术的基础上,经历几次技术振兴,通过激烈的竞争,形成了当今垄断了市场本田、雅马哈、铃木及川崎四大公司,在产品性能,生产技术、产品开发等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了摩托车王国。

摩托车生产国家主要有:

日本、中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印度、捷克、奥地利等。

⑩.我国摩托车工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1951年试制成第一批"井岗山"牌摩托车,主要供部队使用。

1957年湘江机器厂和洪都机械厂共同制成"长江750"型摩托车。

1958年北京摩托厂又制成了250ml二冲程摩托车,此车后来移交上海摩托车车厂生产,命名为"幸福250",1964年济南轻骑摩托车总厂开始生产"轻骑15"型摩托车。

目前我国生产的各种排量摩托车和产量已居世界第一!

摩托车选购窍门

1.发动机:

发动机是摩托车的核心部分,发动机的寿命决定摩托车的寿命,发动机的性能决定摩托车的性能,发动机功率大,振动小,那么摩托车跑的就快,骑行舒适。

相同款式的摩托车价格差别最大的部件是发动机,选购摩托车时,不要只看款式,还要看发动机是否一样。

2.点火器:

点火器有很多种类型,价格差别也较大,四冲程发动机用的较多的是交流模拟电路CDI和直流电路CDI,现在先进的点火器是直流数字式全晶体管式点火器PEI。

好的点火器能提供发动机所需要的准确的点火提前角,防止发动机连杆曲轴的冲击,提高功率,降低油耗,减少振动,骑用舒适。

3.化油器:

化油器有柱塞式及真空膜片式,现在高档四冲程大多采用真空模片式。

真空膜片式化油器能根据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自动调整进气量,从而油耗低,变速圆滑,骑用舒适。

最新技术的真空膜片式化油器同时附带多功能结构。

如加速泵、惯性加浓系统、怠速系统、启动加浓系统、加热器等。

4.启动方式:

启动方式有脚启动和电启动,现在很多种车都同时带有电启动和脚启动,但侧重点不同,有的车电启动并不过关,加上电启动只是摆设,电启动是否可靠重要看电瓶及电机的质量,好的进口电机与一般国产电机价格差别近千元。

5.车体件用材料:

A塑料件:

车体塑件一般有ABS、PP等材料。

PP价格便宜,与ABS相比:

收缩率大,天气冷热,造成的塑料件变形大,强度低,韧性差,油漆附着性差。

ABS又可以分为进口及国产材料,进口ABS塑件永久不变形,耐冲击,油漆附着性强,不脱漆。

B油漆:

油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外观,选用好油漆,不论骑用多少年都不会变色、不脱漆、色正、漆膜细腻光泽。

C油箱用材:

油箱用材如果质量差、易生锈、易腐蚀漏油造成危险。

油箱用钢板注重防锈和不易腐蚀的特性很重要。

D配套件:

同样的部件,不同配套厂,质量差别很大,品牌车一般注重选用最好的配套厂,以保证配套件质量。

6.刹车系统:

摩托车刹车毂有鼓刹及液压刹车,就制动效果说,前制动比后制动效果好.所以现在较好的125,150排量车,都是前刹车用液刹车,后刹用鼓式刹车.刹车系统中刹车用磨擦材料很重要,一些国产磨擦件价格便宜.但使用中,一方面易磨损,另一方面易脱落,容易带来安全事故。

7.轮毂与轮胎:

轮毂有铸铝轮毂与辐条轮毂,铸铝轮毂刚性好,华丽美观,价格高,中高档摩托车多采用辐条轮毂.太子车一般采用辐条轮毂,轮胎的好坏外观不太容易区别,但轮胎的好坏价格可以差别几倍.好的轮胎耐磨,寿命长,质量均匀,高速行使平稳。

8.减震器:

中高档摩托车一般采用液压阴尼式减震器,减震器的行程及阻尼力的大小,是减震器性能的判断依据.踏板车单后减震好还是双后减好,主要是否提供好的减震效果及减震器的质量.例如QS150T采用单后减震配合超长轮距,提高了减震性能。

9.价格性能比:

俗语有:

一分钱一分货,选摩托车时,在根据自己的财力,关注价格的同时,还要注重品牌和性能、质量。

在商店里每辆车都光泽耀眼,于是选购了价格便宜的,但在使用过程中才真正体会到因图便宜而酿的苦果。

摩托选购窍门

(1)外观检查

摩托车喷漆是否光亮.均匀,漆质怎样;电镀件表面是否光亮,有无外露损坏或斑点,焊接件接口是否平滑;机加工件表面是否光滑;整车的所有零部件是否齐全无损;前,后减震器是否端正;车身是否正直;前,后轮是否嵯正,前后轮轴或轴承有无损坏;各种备件,随车工具,使用说明书,维护手册及合格证是否齐全.

(2)发动机检查

当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要求发动机能迅速可*地起动,在常温下,冷车起动时间应不多于15秒(不包括辅助时间),脚踩不超过3次.起动后,以中,低速运转30分钟,各处应不烫手,怠速运转稳定且无异常响声,负荷时,应能平运转,用转速表测量,最大运转速应能超过额定转速.当发动预热后,在发动机空转状态下,猛加油门,发动机转速应随之提高.

(3)试骑检查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车者除了按上述步骤进行检查之外,还应在道路上试骑一段距离,重点检查;变速器及传动机件的响声是否正常;发动机是否过热,动力传递是否平稳,可*;离全器分离是否彻底,无拖滞.结合是否平顺,可*;变速踏杆是否灵活,无卡滞及掉档现象;转向把操纵是束轻便,灵活,准确;制动是否可*,无异响;油门拉线及各种开关是否灵活有效;关闭电源开头后摩托车是否立即熄火,燃油箱及发动机是否有漏油,漏气现象;车辆在行驶时是否有过份颠簸现象.(4)性能测试

1>动力性能测试.在试骑过程中,突然加大油门,观察摩托车速度是否随之增大,驾驶员是否有明显的后仰的感觉.

2>制动性能测试.将车速稳定在20公里/小时,当前轮压测试线时,迅速将油门减到最小,同时作前,后轮紧急制动,目测其制动工距离是否超过4米,地面上是否有车轮拖印痕迹.发动机是否有漏油,漏气现象;车辆在行驶时是否有过份颠簸现象.

行车头盔的正确选择.

驾驶和乘坐摩托车必须戴安全头盔,这是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明确规定,也是保障摩托车驾乘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戴头盔,就应佩戴确实具有安全保护性能的头盔,因此,掌握一些安全头盔的知识,购买具有安全性的头盔,正确地使用和保养头盔是非常必要的。

一、安全头盔的构造

外壳头盔的外壳对头盔的安全性有重要作用,所以其材质的选择非常重要。

一般。

采用的材质是ABS、玻璃纤维。

好的头盔有用碳纤维制做的,只是价格昂贵。

缓冲层缓冲层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外来的冲击力。

试想一下,外壳坚硬的头盔如果没有缓冲层,当遇到外力冲击时,外力将通过坚硬的外壳直接作用于头部,使头部受到伤害。

所以缓冲层的厚度、材质的优劣决定了头盔的缓冲能力。

缓冲层主要采用发泡苯乙烯材料。

内衬层主要作用是增强佩戴时的舒适性,一般由柔软的绒布制成。

帽带帽带的作用在于将头盔牢固地固定于头部。

其结合的方式有:

卡樟式、环扣式、贴布式。

护颚护颚是全盔式头盔的一部分,即在鼻部以下多了保护嘴唇、下颚的部分,在受到冲击时,给予脸面以更多的防护。

全盔式头盔一般有。

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

护镜护镜能对眼部和脸部起到保护作用,其材质有塑料(如聚碳酸酯类树脂)及强化玻璃片(如PMMA树脂)等,其中强化玻璃片的防刮性能非常优异。

在此建议读者尽可能选择较好的材质制造的护镜,因为较差的材质受到撞击时容易破碎并会刺伤面部。

二、怎样选购安全头盔

头盔具有防风、挡雨、防虫、御寒等多种功能,但是最重要的功能是保证人身安全。

所以,选择头盔时一定要把头盔的安全性能作为考虑的重点。

购买头盔时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看头盔的安全标志。

国产头盔要看是否有生产许可证和是否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

进口的摩托车安全头盔都应有以下安全标志:

日本产品为TIS,美国产品为SNE,欧洲产品为ECE。

二是看头盔的强度。

在选购头盔时,可以把头盔翻过来拿在手中,在头盔的前、后和两侧分别用力向内按压,看看是否容易变形。

如果头盔容易变形或发软,当发生事故时会使头部受到冲击而起不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三是要试戴。

试戴时,重点是要感觉。

一是其形状与大小是否合适。

因为过紧会使头部有压迫感,甚至出现头晕而影响驾驶安全;太松了,头盔会晃动、脱落,稍微受到撞击,头盔就会离人而去,飞得老远。

最理想的感觉就是整个头部和内衬接触上了而面颊到下颊贴得又比较紧。

但绝不能对耳部有压迫感。

另外,对通风孔、帽带、护镜等也要进行检查。

至于头盔的款式和色彩等,考虑个人的爱好与谐调就可以了。

三、安全头盔的使用

1.不能使用已经受到较大冲击的头盔。

如果头盔以顶部朝上从摩托车的最高点掉下来,该头盔还可以继续使用,如果头盔以顶部朝下掉下来,该头盔就会受到严重损伤,不能再用了。

至于已经发生过事故的头盔更是不能使用了。

2.骑摩托车停驶后,不可把头盔放在后视镜上。

因为后视镜的镜角会使头盔内衬材料变形,而使该部位丧失缓冲作用,如果确实需要放在车上,最好利用车把与握把的未端挂好。

3.行驶中,一定要把头盔戴在头上。

如果确需把头盔放在车上行驶,只能放在后座上,并用网状物固定,也不可以在行驶中把头盔挂在肘部,这样做太危险。

4,有的摩托车备有头盔挂钩,这是在停车时使用的,行驶中挂有头盔会很不稳定,对头盔会造成损害。

5.有人在外出时,停车后摘下头盔当凳子坐:

,这样既有失大雅,也会对头盔造成不利影响。

6.有人爱在头盔上加装饰物,其实这不利于安全,尤其是在护镜上贴标签更会妨碍视线。

四、"安全头盔的维护与保养

1.头盔内部的清洁

当头盔长期使用后,其内部常会有污垢积存,并产生异味。

遇有此种情况,就应进行清洗。

使用的清洁剂以中性为好,使用洗发精则更好。

为避免清洁剂留下异味,应控制其使用量。

在刷洗头盔内部时,不要用力过大。

否则,会使缓冲材料变形,丧失其缓冲功能。

清洗干净后,用毛巾或纸巾拭去水分,并:

放在通风处自然风干,切忌使用吹风机等。

2.头盔表面的保养

较之头盔内部,头盔表面更易脏污,因此擦拭表面是经常做的工作。

遇有头盔有污迹时,首先用湿布将污渍擦净,然后用擦车用的水腊或上光腊搓擦,使头盔干净光亮。

也可用头盔专用亮光剂,其效果更好。

3.头盔护镜的保养

由于护镜是透明器件,擦拭时要格外小心。

清洗护镜时,以中性清洁剂加入水中,用手搓洗之后,再用自来水彻底清洗,然后用棉质软布或纸巾将水擦于。

最后在其外侧表面擦以水腊或防静电剂,这可以减少灰尘的附着和加快雨水的流淌。

护镜内侧,则应涂以防雾剂,这对晚间减少雾气附着有重要作用。

当然,在雨天放下护镜行驶时,也要注意呼吸方法,以减少在镜面上的雾气。

机油规格解释

机油瓶数字或是英文代号,代表机油黏度的分级、适用引擎种类以及机油适用的范围。

目前黏度分级是由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SAE制订一套机油黏度等级分类,而这一类分级只对黏度定义,并未对机油的特性做分类,如10W-40就是他们制定的,而美国石油协会API其所制订的规范则是机油所适用的范围,如机油瓶上的SJ字样就是他们定的,除了美国API的认证外,另有欧洲ACEA的认证,ACEA是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ssociationofEuropeanAutomotiveManufactures所提供针对汽、柴油车引擎机油的品质选用作业分类。

”A”开头表示针对汽油引擎机油的规范,目前分为A1、A2、A3&A5四个等级;”B”开头表示针对轻负荷柴油引擎机油的规范,目前分为B1、B2、B3、B4&B5五个等级;”E”开头表示针对重负荷柴油引擎机油的规范,目前分为E2、E3、E4&E5四个等级。

一般机油等级数值愈大表示黏度愈高,数值越小就表示机油越稀薄,至于黏度等级可分为两大类,分类如下:

复级指数:

机油瓶黏度数值上有加W者,W代表winter,也就是在一般在冬天低温下使用之意,它除了100℃温度要在某一数值之上,更加上低温时的黏度限制,即使在低温下也要有某一程度的流动性好保护引擎,如此数值越低则代表其低温时的流动性越佳,其低温的激活性越好,也就越不容易造成低温激活时的磨损。

单级指数:

瓶子黏度数值上没有加W者,其为一般温度使用,其定义只有在100℃的限制,没有规定低温的特性。

黏度的影响:

机油黏度对车子的影响,机油黏度若是太高,因为油膜太厚会使机油黏滞使得阻力增加,进而产生不良的影响,而这些包括:

1.车子较难激活与加速迟缓。

2.引擎动力输出减少,冷却效果变差。

3.车子变得较吃油,使得燃料浪费。

4.因为机油流动性差,不能快速到达汽缸,使得激活时的磨损增加。

反之,如果机油的黏度太低,则产生的影响包括:

1.引擎各机件消耗增加,因为无法充分润滑。

2.引擎的噪音变大。

SAE黏度适用范围

黏度等级可耐最低温度(℃)

20-9.5

30-1.1

404.4

0W-35

5W-30

10W-25

15W-20

20W-15

25W-10

API黏度适用范围

API:

SG

其中S表示Service的意思,同时也代表着此等级适用于汽油引擎,后面的G则表示此机油的等级,依次由最低级的A开始到现今最高级的M为止。

工作等级适用范围

SA轻负荷,中等速度,清洁环境,不加任何添加剂

SB有少量添加剂保护的温和状况,少量抗氧化剂,抗腐蚀剂

SC1964到1967年出场,未加装pvc系统的汽油引擎,提供高低温下的沉淀,磨损,生锈和腐蚀控制。

SD1968到1971年间出场,装有pvc系统的汽油引擎,提供比SC级更好的控制性能。

SE1972年以后出厂的汽油引擎,提供比SD级更好的控制性能,抗氧化,高温沉淀,生锈,腐蚀等性能。

SF1980年以后出厂的汽油引擎提供比SE级更好的控制性能,并加入了氧化稳定剂。

SG用于1989年以后之车型,对引擎内沉积物之控制、抗氧化性及减少引擎之摩损较

前等级为佳。

SH此标准制定于1992年,在挥发性,清净性、抗氧化性…等有更严苛的测试。

SJ制定于1996年,可用于目前或更早期汽油引擎车型,SJ级机油对低温流动性挥发性,过滤性,抗泡性,及高温抗氧化安定性等方面优于SH级机油,另一特点是减低对触煤的毒化。

SLSL性能新标准,制定于2001年7月,符合新引擎及旧款引擎使用,SL级能提供更高的高温清洁性及更低的机油耗损,并同时符合ILSACGF3的规格要求更具有省油(汽油)特性。

SM为目前最新标准,制定于2004年第四季,符合全系列引擎使用,SM级针对润滑油之抗氧化性,减少积碳产生以及优异之低温表现要求更高之机油耗损,并同时符合最新ILSACGF4的规格比SL之标准要求更具省燃费性。

机油的选择.

摩托车常用的机油主要是两类:

一是发动机油,一是齿轮油。

多数有级变束宾四冲程摩托车只用发动机油,而多数踏板式摩托车还需在变速箱中加齿轮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发动机油同齿轮油成分和作用不同,切不可随意互代。

发动机油有润滑、密封、散热、清洗四大功能。

正确选用发动机油是车辆保养的关键。

好的机油可以提高机体性能,节能降耗,延长寿命。

摩托车发动机有二冲程发动机和四冲程发动机之分,两者结构和工作状态不同,对机油要求也不同,应区别使用,不可互换或混用。

有些小包装摩托车专用机油上标2F和4T,即表示二冲程机油或四冲程机油。

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同汽车发动机结构基本相同,两者用油可以通用。

但摩托车发动机工作条件较差,因而用油级别应较高。

机油的级虽是按照美国石油学会(API)的标准划分的,用英文字母代表:

S表示汽油机油,A、B、C、D……代表油的级别,越往后级别越高。

选油的另一个参数是油的粘度,中原地区夏季一般用30机油,冬季一般用40机油。

现在的发展趋势是使用复合级机油,

二冲程汽机油,使用时与汽油混合燃烧后,同废气一起从排气管排出,因而要求残炭少、高温清洁性好,不能用其他油代替。

至于二冲程机油的质量分类,目前国际上没有完全统一,实际上一般采用日本汽车标准组织(JASO)的FA、FB、FC分类;我国分为ERA、ERB、ERC、ERD。

一般建议使用FC级油。

FC是半合成型机油,具有排烟少、清净性好的特点,是一种环保型低烟沿。

发动机机油5问.

一问:

润滑油的作用是什么?

1、润滑减磨:

防止机件干摩擦,减少摩擦阻力,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

2、冷却降温:

通过润滑油的循环带走热量防止烧结。

3、清洗清洁:

通过润滑油的流动冲洗零件工作表面摩擦产生的金属和其它脏物。

4、密封防漏:

减少气体的泄漏和外界的污染物进入。

5、防锈防蚀:

能吸咐在零件表面防止水、空气、酸性物质及害气体与零件的接触。

6、减震缓冲:

当发动机汽缸口压力急剧上升,突然加剧活塞、活塞销、连杆和曲轴轴承上的负荷很大,这个负荷经过轴承的传递润滑,使承受的冲击负荷起到缓冲的作用。

二问:

机油的型号是怎样定的?

如何选用?

每个润滑油的正规厂商一定会在产品外包装显著位置注明油品牌号,牌号是由一组数字及英文字母共同构成,如:

15W/40SG、5W/30SJ等。

牌号前的数字部分如:

15W/40、5W/30代表汽油机油的粘度等级,后面的字母部分如SG、SJ代表汽油机油的质量等级。

就是说,汽机油的粘度牌号由两部分构成,即粘度等级与质量等级,其中质量等级是标志汽机油质量高低的关键。

以15W/40SG为例:

15W40SG

低温性能黏度等级

质量等级是这样划分的:

根据世界通行的美国石油学会SPI的分类,将汽油机油定为以“S”为系列SA、SB、SC、SD、SF、SG、SH、SJ等多个等级,我国国家标准是等效采用此方法分类的。

质量按字母顺序依次提高,即目前SJ级润滑油是世界上级别最高、质量最好的汽油机油.

汽油机油的粘度等级的划分:

按照世界上公认的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的粘度等级,根据油品的高、低温流动性分为:

“W”系列和非“W”系列。

“W”系列主要以油品的低温性能来划分,“W”前面数字越小,表示低温性能越好,可在越寒冷的温度下使用。

如:

15W/40粘度等级兼顾了油品的高、低温性能,我们称它为多级油,可以冬、夏通用。

而非“W”系列是以油品的100℃的粘度大小来划分,数字越大代表粘度越高,只适用温度较高的地区。

在机油的特性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它的粘度。

机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对于那些低温时粘度小,高温时粘度大,能保证发动机在任何温度下都能正常润滑的机油,我们定义为多级机油。

三问:

矿物油与合成油到底有何不同?

各种用途的润滑油,是由不同等级粘度的基础油掺配以不同比例的几种添加剂调制而成。

而矿物油与合成油之最主要差别在于基础油不同。

矿物油的基础油是原油提炼过程中,在分馏出有用的轻物质(如航空用油、汽油等)之后,剩下来残留的塔底油再经提炼而成。

就本质而言,它是运用原油中较差的成份,原油中存有几千个不同的混合物分子组成,提炼技术即使再精进,亦无法将其中不良物、杂质去除殆尽。

反观合成油的基础油,系来自于原油中的瓦斯气或天然气所分散出来的乙烯、丙烯,再经聚合、催化等繁复的化学反应才炼制成大分子组成的基础液。

在本质上,它使用的是原油中较好的成份,加以化学反应并透过人为的控制下达到预期的分子形态,其分子排列整齐,抵抗外来变数的能力自然很强,因此合成油体质较好,其对热稳定、抗氧化反应、抗粘度变化的能力自然要比矿物油强的多。

除了上述之外,矿物油在提炼过程中因无法将所含的杂质完全除去,因此流动点较高,不适合寒带作业作用。

而合成油因不含杂质,其流动点可达零下50℃以下。

四问:

新机油的质量如何鉴别?

1.观察机油颜色

国产正牌散装机油多为浅蓝色,具有明亮的光泽,流动均匀。

凡是颜色不均、流动时带有异色线条者均为伪劣或变质机油,若使用此类机油,将严重损害发动机。

进口机油的颜色为金黄略带蓝色,晶莹透明,油桶制造精致,图案字码的边缘清晰、整齐,无漏色和重叠现象,否则为假货。

2.闻气味

合格的机油应无特别的气味,只略带芳香。

凡是对嗅觉刺激大且有异味的机油均为变质或劣质机油,绝对不可使用。

五问:

使用中的机油质量如何鉴别?

鉴别使用中机油的质量,是确定是否需要更换机油的依据。

1.搓捻鉴别

取出油底壳中的少许机油,放在手指上搓捻。

搓捻时,如有粘稠感觉,并有拉丝现象,说明机油未变质,仍可继续使用,否则应更换。

2.油尺鉴别

抽出机油标尺对着光亮处观察刻度线是否清晰,当透过油尺上的机油看不请刻线时,则说明机油过脏,需立即更换。

3.倾倒鉴别

取油底壳中的少量机油注入一容器内,然后从容器中慢慢倒出,观察油流的光泽和粘度。

若油流能保持细长且均匀,说明机油内没有胶质及杂质,还可使用一段时间,否则应更换。

4.油滴检查

在白纸上滴油底壳中的机油,若油滴中心黑点很大,呈黑褐色且均匀无颗粒,周围黄色浸润很小,说明机油变质。

若油滴中心黑点小而且颜色较浅,周围的黄色浸润痕迹较大,表明机油还可以使用。

以上检查均应在发动机停机后机油还未沉淀时进行,否则有可能得不到正确结论。

因为机油沉淀后,浮在上面的往往是好的机油,这样检查的只是表面现象,而变质机油或杂质存留在油底壳的底部,从而可能造成误检!

车子磨合期的保养.

新车或大修车使初期的正常磨合与磨合期的保养质量,直接影响到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和大修的里程间隔。

因此,新车或大修车以及装用大修发动机的摩托车,在使用初期,必须认真做好磨合与磨合期的保养工作。

一、新车的磨合里程

磨合里程,应按照随车使用维护说明书上的规定执行。

磨合期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0-500公里,第二阶段为500-1500公里。

二、磨合期的行驶速度

由于车速越高,发动机和传动机件的负荷越大,所以新车或大修车在磨合期内必须严格控制行驶速度。

我们以125系列摩托车为列,其新车磨合期限速规定为:

在磨合期的第一阶段各档位车速分别应控制在20km/h、25km/h、35km/h、40km/h、45km/h内;

在磨合期的第二阶段各档位车速分别应控制在25km/h、30km/h、40km/h、45km/h、50km/h.

三、磨合期使用注意事项

1、经常检查各连接部位的坚固情装情况,出现松动应及时拧紧。

2、经常检查发动机、变速箱及制动装置是否过热,润滑部位是否加足润滑油。

若有过热现象,应找出原因,及时排除。

3、经常检查链条的松紧度及制动器握把或踏板、离合器握把、油门转把的自由选种,必要时应进行调整。

4、摩托车在磨合期内,一定要使发动机充分预热后再起步行驶;开始行驶时,要用低速档行驶1-2千米后再转入高速档行驶。

5、为了减少振动和冲击负荷,应选择平坦、良好的路面行驶。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