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份合集安徽省池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2330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71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5份合集安徽省池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精选5份合集安徽省池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精选5份合集安徽省池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精选5份合集安徽省池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精选5份合集安徽省池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5份合集安徽省池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

《精选5份合集安徽省池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5份合集安徽省池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5份合集安徽省池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docx

精选5份合集安徽省池州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科学家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具有相当稳定性的同位素,它的位置在第7周期IVA族,称为类铅。

关于它的性质,预测错误的是

A.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B.它的金属性比铅强

C.它具有+2、+4价D.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2.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蒸馏石油

B.除去甲烷中少量乙烯

C.验证化学能转变电能

D.制取乙酸乙酯

3.下列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

A.FB.NaC.KD.Cl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将22.4LHCl配成1L溶液,c(H+)为1mol/L

B.2L2mol/L的盐酸,c(H+)为2mol/L

C.从100mL2mol/L的盐酸取出10mL,c(H+)为0.2mol/L

D.1mol/L的盐酸中所含Cl-数目为NA

5.实验室用海带提取碘的操作过程中,所选仪器错误的是

选项

操作

所选仪器

A

称取3g左右的干海带

托盘天平

B

灼烧干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

烧杯

C

过滤煮沸后的海带灰与水的混合液

漏斗

D

用四氯化碳从氧化后的海带灰浸取液中提取碘

分液漏斗

A.AB.BC.CD.D

6.天然气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方式为

A.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热能转化为化学能D.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7.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

A.l0gH2和l0gO2B.9gH2O和0.5molBr2

C.224mLH2(标准状况)和0.1molN2D.5.6LN2(标准状况)和22gCO2

8.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

C.形成化学键时吸收热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

9.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7周期IIA族元素,下列关于镭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化合物中呈+2价B.单质能与水反应放出H2

C.它的氢氧化物为强碱D.镭元素的金属性比钡元素的弱

10.下列关于煤和石油的加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的干馏B.煤的汽化和液化

C.石油的分馏D.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11.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都生成+2价的硫酸盐,其产生氢气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甲>乙>丙

B.反应结束消耗硫酸的质量一定相同

C.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甲>乙>丙

D.甲先反应完,乙最后反应完

1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凡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B.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C.所有的有机化合物都容易燃烧

D.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13.元素符号、反应方程式、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等通常叫做化学用语。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错误的是()

A.次氯酸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O—18的原子符号:

D.CO2分子的结构式:

O=C=O

14.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1molCH4分子中共价键总数为4NA

B.18 g D2O中含有的质子数目为10NA

C.标准状况下,5.6 LCCl4含有的分子数为0.25NA

D.28gN2和1molCH2=CH2所含电子数都是14NA

15.如图是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为负极,其附近的溶液变蓝,溶液中有Cu2+产生

B.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

C.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将改变

D.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LED灯将不会发光

16.在一个不导热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CO(g)和H2O(g),一定条件下使反应CO(g)+H2O(g)

CO2(g)+H2(g)达到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反应物浓度:

A点小于C点

B.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C.C点时反应进行的程度最大

D.Δt1=Δt2时,生成H2的物质的量:

AB段小于BC段

17.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②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的过程

③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④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均为(C6H10O5)n,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⑤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是否有葡萄糖,可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并加热,观察现象

⑥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A.②⑥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⑤⑥

18.A、B为短周期元素,二者可以组合成多种中学生所熟知的化合物。

在这些化合物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A∶B=1∶2。

已知A的原子序数为n,B的原子序数是①n+2②n+3③n+4④n+5⑤n+8⑥n-5⑦n-7⑧n-8中的几种,其中不符合题目要求的是

A.①④B.②⑧C.③⑤D.⑥⑦

19.(6分)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合成纤维B.天然橡胶C.塑料D.合成橡胶

20.(6分)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a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B.SiO2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光导纤维

C.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D.CaO能与水反应,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1.5mol氧分子中含有_________个氧分子,__________mol氧原子,质量为_________g,_________个氧原子,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L。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室温下将40g已磨成粉末的Ba(OH)2•8H2O和20gNH4Cl置于250mL锥形瓶中,迅速搅拌将固体药品混合均匀,20s后用带有玻璃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瓶口,玻璃管口悬挂一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如图所示。

试回答:

(1)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的变化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作出相关解释_______。

(2)若将锥形瓶中的Ba(OH)2•8H2O和NH4Cl换成__________,也可出现装置内温度降低的现象。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已知乙烯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下列转化,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物质C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分别写出②、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能完成本实验的装置是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试管B内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

(1)请用下列4种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O2②NH4NO3③K2O2④NH3,既有离子键又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2)氯化铝的物理性质非常特殊,如:

氯化铝的熔点为190℃(2.02×105Pa),但在180℃就开始升华。

据此判断,氯化铝是___________(填“共价化合物”或“离子化合物”),设计实验证明你的判断正确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3)现有a~g7种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元素的原子间反应最容易形成离子键的是___________。

A.c和fB.b和gC.d和gD.b和e

②d与g元素形成的分子中所有原子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4)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与C,B与D分别是同主族元素,已知B、D两元素间可形成DB2和DB3两种化合物,两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6;又如A、C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是B、D两元素原子序数之和的1/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由B、C两种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

1的化合物的电子式:

________,其晶体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____。

②A2B与A2D的沸点:

A2B________A2D(填“高于”或“低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③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物质X,与盐酸反应能够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写出X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碳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在第7周期IVA族。

A.它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A正确;

B.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故它的金属性比铅强,B正确;

C.该元素在第7周期IVA族,它具有+2、+4价,C正确;

D.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减弱,碳酸为弱酸,故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不可能是强酸,D错误。

答案选D。

2.C

【解析】

A.蒸馏石油实验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该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附近,冷却水的流向也错误,故A错误;B.乙烯能够被高锰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用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甲烷中少量乙烯,会引入新杂质,故B错误;C.由图可知,构成原电池,可验证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C正确;D.制取乙酸乙酯实验中收集乙酸乙酯蒸汽的导管口应该在液面上方,防止倒吸,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装置的作用、混合物分离提纯、原电池、性质实验、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

本题的易错点为B,除去甲烷中少量乙烯,应该选用溴水。

3.C

【解析】分析: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据此解答。

详解:

F、Cl是非金属,Na和K均是第ⅠA元素,K位于Na的下一周期,金属性强于钠,所以金属性最强的是K。

答案选C。

4.B

【解析】

【详解】

A.缺条件,不能判断气体HCl的物质的量,因此也就不能计算c(H+);A错误;

B.HCl是一元强酸,所以c(H+)=c(HCl)=2mol/L,B正确;

C.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的浓度与取用的溶液的体积无关,所以c(H+)=2mol/L,C错误;

D.只有浓度,没有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微粒的物质的量及数目,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5.B

【解析】

A.粗略称量干海带可用托盘天平,选项A正确;B.灼烧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而加热液体可用蒸发皿,选项B错误;C.过滤煮沸后的海带灰水混合液可用漏斗分离,选项C正确;D.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常见物质的分离操作方法和使用的仪器,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可用托盘天平粗略称量干海带,灼烧固体应在坩埚中进行,用漏斗过滤浊液,萃取后的液体混合物用分液的方法分离,以此解答该题。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天然气燃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CO2、H2O,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因此该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方式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选项是A。

7.B

【解析】

【详解】

A.10gH2的物质的量=

=5mol,10gO2的物质的量=

=

mol,二者物质的量不相等,含有的分子数目不相等,选项A错误;

B.9gH2O的物质的量=

=0.5mol,与0.5molBr2的物质的量相等,含有的分子数目相等,故B正确;

C.224mLH2(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

=0.01mol,与0.1molN2的物质的量不相等,二者含有的分子数目不相等,选项C错误;

D.未指明氮气所处的状态,气体摩尔体积不一定是22.4L/mol,物质的量不一定是0.5mol,二者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根据N=nNA可知,二者含有分子数目不一定相等,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常用化学计量的有关计算,注意对公式的理解与灵活运用,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与对象,易错点为选项B:

根据n=

计算水的物质的量,根据N=nNA可知,物质的量越大,含有分子数目越大。

8.A

【解析】

燃烧属于放热反应,A正确;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B错误;形成化学键时释放能量,C错误;任何化学反应均伴随能量变化,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不同,D错误;正确选项A。

点睛: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旧键断裂,新键生成;旧键断裂时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时要放出热量。

9.D

【解析】

【分析】

【详解】

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IIA族元素,与Mg、Ca等金属位于同一主族,性质相似。

A项,第IIA族元素最外层有2个电子,化合价为+2价,A正确;

B项,镭单质性质活泼,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B正确;

C项,氢氧化镭碱性强于氢氧化钡,而氢氧化钡是强碱,故C正确;

D项,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金属性越强,故D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周期律的综合应用,注意根据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推断元素可能具有的性质,同主族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具有相似性,电子层逐渐增多,具有递变性。

10.C

【解析】分析:

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

B.煤经过气化生成水煤气,液化生成甲醇,由水煤气加工得到液态烃和甲醇;

C.石油的分馏是控制各物质沸点的不同来实现物质的分离的方法;

D.石油的催裂化和裂解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

详解:

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煤经过气化生成水煤气,液化生成甲醇,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由水煤气加工得到液态烃和甲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石油的分馏是控制各物质沸点的不同来实现物质的分离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石油的催裂化和裂解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1.D

【解析】

【分析】

据相同时间内产生氢气较多(即反应剧烈)的金属活动性较强,结合产生氢气的关系图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根据一定质量的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的质量,结合三种金属的化合价及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大小,判断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详解】

A、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当三种金属都在发生反应时,相同时间内甲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丙,丙大于乙,可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是甲>丙>乙,A错误;

B、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则消耗硫酸的质量:

甲>乙>丙,B错误;

C、三种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三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甲>乙>丙;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丙>乙>甲,C错误;

D、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可知甲先反应完,乙最后反应完,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对于活泼金属,活动性越强的金属与酸反应越剧烈,即反应放出氢气的速度越快;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12.D

【解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例如,碳酸钙中含有碳元素,它是无机物,故A错误;B.易溶于汽油、酒精、苯等有机溶剂的物质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溴单质易溶于有机溶剂,但溴是无机物,故B错误;C.多数有机物容易燃烧,有的不容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容易燃烧,可做灭火剂,故C错误;D.分子中碳原子越多,同分异构体越多,一种分子可能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则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故D正确;故选D。

1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为H—O—Cl,H原子与氧原子成键,故A错误;

B.S2-的结构示意图为

,B正确;

C.O—18的原子的质量数为18、质子数为8,符号为

,C正确;

D.CO2分子是直线形分子,碳与氧之间形成双键,故结构式为O=C=O,D正确。

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方法中错误的是A,本题选A。

14.A

【解析】

【分析】

【详解】

A、CH4中C形成4个共价键,因此1mol甲烷中含有共价键物质的量为4mol,故A正确;

B、1molD2O中含有质子物质的量为10mol,D2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1,18gD2O的物质的量为0.9mol,所以18gD2O中含有质子物质的量为9mol,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CCl4不是气体,不能直接用22.4L·mol-1,故C错误;

D、28gN2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N2中含有电子物质的量为2×7×1mol=14mol,1mol乙烯中含有电子物质的量为2×6+4×1=16mol,故D错误。

15.B

【解析】

【分析】

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铜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进行分析;

【详解】

A、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反应式为2H++2e-=H2↑,有气泡冒出,Cu不参与反应,溶液不变蓝,故A错误;

B、该装置为原电池,将太阳能→电能,灯泡发光,电能→光能,故B正确;

C、锌片换成铁片,铁比铜活泼,铁作负极,电流方向不改变,故C错误;

D、柠檬汁中含有电解质,根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稀硫酸换成柠檬汁,LED灯发光,故D错误;

答案选B。

16.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一个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由于容器恒容,因此压强不影响反应速率,所以在本题中只考虑温度和浓度的影响.结合图象可知反应速率先增大再减小,因为只要开始反应,反应物浓度就要降低,反应速率应该降低,但此时正反应却是升高的,这说明此时温度的影响是主要的,由于容器是绝热的,因此只能是放热反应,从而导致容器内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详解】

A.A到C时正反应速率增加,反应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减小,所以反应物浓度:

A点大于C点,故A错误;

B.从A到C正反应速率增大,之后正反应速率减小,说明反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B错误;

C.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其实质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C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显然还在改变,故一定未达平衡,故C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越快,生成氢气的产率将逐渐增大,△t1=△t2时,H2的产率:

AB段小于BC段,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7.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聚乙烯塑料中不含碳碳双键,所以不能发生加成反应,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氧化反应,错误;②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的过程,正确;③多糖、含有酯基的物质、含有肽键的物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油脂中含有酯基、蛋白质中含有肽键,淀粉属于多糖,所以淀粉、油脂、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正确;④淀粉和纤维素尽管都可用(C6H10O5)n这一通式表示,但两者的n的数值并不相等,故两者不是同分异构体。

错误;⑤欲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是否有葡萄糖,应该先加碱溶液中和酸后再加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错误;⑥饱和油脂的皂化反应属于酯化反应,是取代反应的一种,正确。

故选A。

18.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知,A、B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AB2或B2A;当化学式为AB2时,如果B的化合价为-1价,A为+2价,则A、B分别为第ⅡA族、第ⅦA族,如果B的化合价为-2价,A为4+价,则A、B分别为第IVA族、第ⅥA族,还有可能是A、B两种元素处于同一主族,都是第VIA族;当化学式为B2A时,如果A为-2价,则B为+1价,A、B分别为第VIA族、第ⅠA族,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B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为AB2或B2A;当化学式为AB2时,如果B的化合价为-1价,A为+2价,则A、B分别为第ⅡA族、第ⅦA族,如果A和B处于同一周期,则B的原子序数是n+5,如果A和B处于不同周期,则B的原子序数是n-3或n+13;

如果B的化合价为-2价,A为+4价,则A、B分别为第IVA族、第ⅥA族,如果A和B处于同一周期,则B的原子序数是n+2,如果A和B处于不同周期,则B的原子序数是n-6或n+10;

还有可能是A、B两种元素处于同一主族,都是第VIA族,则B的原子序数是n-8;

当化学式为B2A时,如果A为-2价,则B为+1价,A、B分别为第VIA族、第ⅠA族,A和B处于同一周期,则B的原子序数是n-5,如果A和B处于不同周期,则B的原子序数是n+3或n-7;

所以不符合题目要求的是n+4和n+8。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为高频考点,难度较大,先根据元素化合价判断所处主族,可能构成的化学式,从而确定B的原子序数,另外本题也可以通过举例排除法进行筛选。

19.B

【解析】有机合成材料是指人工利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主要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

A、合成纤维是有机合成材料,故A错误;B、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材料,故B正确;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C错误;D、合成橡胶属于合成材料,故D错误;故选B

20.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项,NaHCO3能与HCl反应,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NaHCO3用于制胃酸中和剂与NaHCO3受热易分解没有对应关系;

B项,SiO2传导光的能力非常强,用于制光导纤维,SiO2用于制光导纤维与SiO2熔点高硬度大没有对应关系;

C项,Al2O3的熔点很高,用作耐高温材料,Al2O3用作耐高温材料与Al2O3是两性氧化物没有对应关系;

D项,CaO能与水反应,用于食品干燥剂,CaO用于食品干燥剂与CaO与水反应有对应关系;答案选D。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9.03×10233481.806×102433.6

【解析】

【详解】

1.5mol氧分子中含有分子数为:

1.5mol×6.02×

=9.03×1023;氧原子为双原子分子,所以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为:

1.5mol×2=3mol;氧原子个数为:

3NA或1.806×1024;质量为:

1.5mol×32g/mol=48g;标况下体积为:

1.5mol×22.4L/mol=33.6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