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2264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9.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docx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docx

十年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总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

专题20苏(俄)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考点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考点二:

“斯大林模式”

考点三: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一、选择题

1.(2019年全国卷ⅡT35)下表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

吨)

类别

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1970年实际产量

1.45亿

1.15亿

3.9亿

3.35亿

2500万

1230万

蔬菜与瓜类

4700万

1300万

表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数据可知,苏联制定的煤钢等产量的目标基本上得以实现,但是以肉、蔬菜和瓜类为代表的民生指标却远远未达到,这说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已经积重难返,轻、重、农比例严重失调,A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未体现经济政策的连续性,B选项排除。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的发展重点是在工业方面,C选项排除。

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2.(2018年江苏卷T18)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

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苏联“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这就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方的经济自主权,故C项正确;此时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其主要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根本上突破”一说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的信息,故B项错误;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3.(2017年全国卷ⅠT34)

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答案】D

4.(2017年全国卷ⅢT34)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

这一措施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的“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可知,这种做法使集体农庄农民的生活得到相应的保障,旨在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故A项正确。

5.(2017年海南卷T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

这一时期是

A.二月革命时期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D.德军入侵时期

【答案】B

【解析】材料信息“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苏俄国内战争时期,故B正确。

6.(2016年全国卷IIT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

我们从中学到什么?

》。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答案】B

【解析】当时的苏联是被外国资本主义封锁,所以受到经济危机打击基本上没有,A排除;本题题干中提到了苏联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在苏联主要是实行重工业,因此农业发展并不是美国人所关注的,排除C,选择B。

D选项包含的范围过大,一五计划只在重工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成就

7.(2016年江苏卷T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

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

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

【答案】C

【解析】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不符,故排除;B项的表述无法反映题目中“一五”计划初期,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的现象,故排除;题目中随着苏联“一五”计划的深入,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的现象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的史实,故C项的表述正确;D项的表述与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史实不符,故排除。

考点: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特点

8.(2016年浙江卷T2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

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

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

【答案】C

考点: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

9.(2015年全国卷IIT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

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A

10.(2015年江苏卷T19)“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

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

”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答案】B

11.(2015年山东卷T21)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考点】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斯大林模式”

【答案】A

【解析】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A项正确;1929至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工业总产值不可能呈现完全上升趋势,故B项错误;苏联在1929至1938年期间通过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大力发展了工业,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应该呈现上升趋势,而不是没有任何变化,故C项错误;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

12.(2014年全国卷ⅠT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

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旨在考查学生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题目中的信息“由德国公司负责”可知苏联在工业化初期采取了新经济政策中国家资本主义的做法,故本题应选D项;苏联在工业化建设时期,拥有雄厚的技术基础,且通过农业集体化解决了工业化所取的原料和资金等问题,故A、C两项的表述错误;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按照国家计划”不符,故排除。

13.(2014年安徽卷T20)列宁指出:

“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

”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答案】B

【解析】本题以列宁论述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史料并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当时苏俄实行的是余粮收集制,并不是农业税,故A项错误;C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当时已打败国内外敌人,故不符合当时的史实,予以排除;材料中说明苏俄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通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制过渡到共产主义,这是严重脱离现实的表现,故选B项。

14.(2014年大纲卷T21)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  )

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

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

【答案】C

【解析】本题以斯大林的讲话为切入点,考查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提取、解读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说明苏联要进行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建设,只有C项可以反映这一主题,故答案为C项。

苏联的“一五”计划开始于1928年,排除A项;B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15.(2014年江苏卷T1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

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20—1921

1921—1922

1922—1923

1923—1924

平均税款

(卢布)

10.30

6.11

3.98

3.06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新经济政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读取表格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根据表格中时间1921年以及表格中税款的下降,说明苏俄当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该政策规定以粮食税代替过去的余粮收集制,故本题选B项。

A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C项说法错误;D项属于“斯大林模式”的内容。

16.(2014年福建卷T22)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

这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

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本题以苏联政府在某一时期提高谷物收购价格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A项是1927年斯大林采取的措施,排除;B项是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排除;当时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农产品价格与世界市场几乎没有联系,C项错误;赫鲁晓夫上台后,以农业改革为重点,试图通过提高谷物收购价格来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项正确。

故选D项。

17.(2013年全国卷ⅠT33)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

“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

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

”这一论断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答案】D

【解析】1952年正是斯大林执政的后期,这时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已经产生严重后果,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所以A项表述是错误的;从1928年起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已经迅速实现了工业化,所以B项错误;在斯大林时期农业改革尚未进行,C项错误;马林科夫在报告中的论断明显是要掩饰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掩盖农业方面出现的问题,维护斯大林模式,所以D项正确。

18.(2012年江苏卷T17)列宁指出:

“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开春以来”,说明此时苏俄正在推行新经济政策;再根据材料“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即可明确这一政策的特点是采用市场关系来调节生产,故D项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