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打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2184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0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打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打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打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打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打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打印.docx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打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打印.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打印.docx

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打印

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

1、现在已被人类认识的生物有200多万种,而且还有许多未知种类。

生物可以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

2、生物的生命现象:

举例记忆

①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生命现象),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同时不断排除体内废物。

植物:

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微生物:

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

生物都要不断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

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

落叶。

②生长发育,由小长大。

③繁殖后代。

④遗传和变异现象。

⑤应激性

⑥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⑦适应并影响环境。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

1.生物圈的范围:

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海平面上下10千米

绝大多数生物生存范围:

陆地以上和海洋表面以下各约100米

2.生物的生存基本条件:

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稳定的营养供给。

3.栖息地:

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林地、草地、岩岸、沙滩、淡水溪涧

环境因素(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决定栖息地特征;

人口数量剧增,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威胁生物生存的关键因素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

1.探究过程P10-11巴斯德实验背诵记忆

①提出问题:

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是肉汤本身产生的,还是来自空气?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②作出假设:

微生物来自空气。

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前提:

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

③制定计划:

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步骤,材料、器具)

对照实验,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表达交流

2.探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区别记忆

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1、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

P15图

2、显微镜使用:

1)对光:

①粗调、上升镜筒②低倍镜(转换器)③大光圈(遮光器)④左眼目镜,反光镜

2)安放装片:

压片夹、观察对象对准通光孔中心

3)观察:

①降镜筒(侧面注视物镜,粗准焦螺旋、物镜接近装片2mm)、

②升镜筒(左眼目镜,粗准焦螺旋、发现物象),

③换高倍物镜,细准焦螺旋

注意:

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旋转180°)。

②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③看到物象在视野偏左上,怎样移到中心?

往哪偏,往哪移

4)整理和存放

3、其他研究工具:

刀片、放大镜、烧杯、酒精灯、滴管、试管、培养皿、镊子、载玻片

取拿显微镜时应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安放时,应放在试验台略偏左的地方;

镜臂朝向自己;镜座距身前的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

4、与视野明暗程度有关的结构:

反光镜、镜头、光圈;通光孔无关。

5、观察显微镜内的物象时,应用左眼观察,右眼也要睁开。

6、若目镜和物镜被弄湿或弄脏,应用擦镜纸轻轻擦拭干净。

7、判断污点的位置:

先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也随着移动,则污点在标本上;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在镜头上。

再转动转换器,若污点消失,则污点在原来的物镜上;若污点仍在,则污点在目镜上。

8、①②③④⑤⑥

如上图,细胞数目最多的组合,即放大倍数最小组合是:

①④⑥

9、由甲转为乙,正确调节顺序:

①向左下方移动装片②转动转换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视野变暗)

③调节反光镜或遮光器(调亮)④转动细准焦螺旋,更清晰

第二章观察生物结构第一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植物细胞: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动物细胞: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细菌细胞: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荚膜、鞭毛、纤毛

真菌细胞: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2、功能:

①细胞质:

不停流动,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

②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生命活动受遗传物质控制)

③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场所,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细胞里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线粒体

④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⑤细胞膜:

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上,不易被观察到。

(如果汤汁、洗菜水变色,首先被破坏的是细胞膜,叶绿体叶绿素才会溶出)

⑥线粒体:

呼吸作用的场所,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⑦液泡:

内含细胞液,溶解多种物质(西瓜汁,番茄汁是什么,存在的位置)

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

擦(纱布)→滴(清水)→取(镊子)→展(薄而透明)→盖(一侧,缓缓,防气泡)→染(碘液,滴一侧,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浸润标本全部)

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擦、滴(生理盐水0.9%)、取(牙签)、涂(薄而透明)、盖、染(碘液)。

第二节细胞分裂与分化

1、细胞分裂:

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过程:

细胞核分成两个→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数目计算:

繁殖N代细胞数=原细胞数×2N。

结果:

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裂和生长使生物体由小长大

2、细胞分化(遗传物质作用)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的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结果:

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构成复杂生物体。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3、植物组织: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动物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4、癌细胞:

不断分裂不分化

第三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结构层次

植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人体、动物体: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动物体

2、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

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P37笔记

3、哺乳动物八大系统:

呼吸、运动、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生殖系统

4、细胞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单细胞生物,如:

衣藻、草履虫、变形虫等。

由多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多细胞生物,如:

玉米、熊猫、人等。

P27草履虫实验

12、绘制生物图应用铅笔,较暗部分应用细点来表示,一般在图的右侧引出水平指示线。

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一节绿色植物的主要类群

1、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绝大多数生物所需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同时,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和氧的平衡,促进生物圈中水的循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大都为单细胞个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低等植物,孢子繁殖。

藻类植物的细胞内含有叶绿素、藻红素等多种色素,因而植物体会呈现多种色彩。

大气中的氧气90%来源于藻类植物。

作用:

食品、提取药物、用于养殖、食品原料、日用品原料、工业材料。

石莼、马尾藻、鹿角菜、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水绵等。

3、

苔藓植物开始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假根起固着作用。

对二氧化硫敏感,可以作用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地钱、墙藓、葫芦藓等。

4、蕨类植物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有真正的根、茎、叶,而且还分化出了输导组织,体形较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较强,孢子繁殖。

在食品、医药、农业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蕨、满江红、卷柏、桫椤等。

5、种子植物:

依靠种子繁殖后代,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有种子无果实,种子裸露。

高大乔木、根特别发达,适于干旱环境。

松、衫、柏、银杏等。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有真正的花和果实,种子外有果皮包被,是生物圈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适应性最强,种类最多,分布极为广泛。

人类所吃的蔬菜、水果、粮食大多为被子植物。

第二节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

水分以气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

散失约97%水分,自身生命活动利用约3%.

影响因素:

光照强度、环境温度、土壤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空气湿度。

(成正比反比?

意义:

①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②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

③能使植物体有效散热,提高大气湿度,促进水循环。

2、探究蒸腾作用强弱与叶片面积关系实验,背诵记忆

①提出问题:

蒸腾作用强弱与叶片面积有关系吗?

②作出假设:

叶片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

③对照组:

A与C;

④实验变量:

叶片面积大小;

⑤实验现象:

A塑料袋内壁出现小水珠,C无明显变化;

⑥实验结论(两个):

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大小有关,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蒸腾作用产生水分。

⑦请你以光照强度、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状况为变量设计蒸腾作用影响因素的对照实验。

⑧装置B错在何处?

把土壤也罩在塑料袋中,土壤水分也能蒸发在塑料袋内壁形成水珠,不能说明袋上的水珠完全是由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散发出来的。

3、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P49背诵记忆

①制作临时切片的步骤:

取展→捏紧两并排刀片,迅速切割→放入清水→毛笔蘸,最薄→吸

②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

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

③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

④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

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反之,气孔就关闭。

4、夏季移栽植物,提高成活率方法:

①去掉部分枝叶②傍晚或阴天移栽③植物体的根多带些湿土④移栽以后要遮阴

5、切忌夏天中午给萎蔫的花卉浇水。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叶绿体

1、光合作用公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2、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P55背诵记忆

实验步骤(8步):

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酒精脱色→清洗→染色→清洗→观察

如上图,该实验的正确步骤是:

1→2→3→7→4→6→4→5

①暗处理目的:

让叶片内原有淀粉运走耗尽;

②为何将叶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作对照;见光部分:

对照组。

遮光部分:

实验组;

③为何要脱去叶绿素?

叶绿素呈绿色,如不脱去,不容易观察到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现象;

④为何用酒精而不是水脱色?

叶绿素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⑤酒精的作用:

脱去叶绿素;

⑥为何隔水加热酒精而不直接用火加热酒精?

酒精易挥发、易燃烧,防止发生危险;

⑦脱至什么颜色后停止加热?

黄白色;

⑧实验现象:

叶片的见光部分遇碘液变蓝,遮光部分遇碘液后不变蓝。

原因:

遮光部分不进行光合作用,不产生淀粉。

⑨实验结论(两个):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⑩此实验用到的两种实验方法:

一种是验证实验,利用的是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特性,实验结论: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另一种是对照实验,形成对照的部分:

遮光部分与见光部分;变量:

光;实验结论:

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3、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P55背诵记忆

①此装置须放在有光的环境中;

②实验现象:

试管内有气泡产生且水位下降,烧杯内水位有所上升

③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试管内,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细木条复燃。

④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⑤该实验中用什么方法收集氧气?

排水法

⑥该实验中用什么方法验证氧气?

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试管内,看是否复燃。

⑦请问右图装置能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实验吗?

为什么?

答:

4、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背诵记忆

①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氢氧化钠溶液

②作出假设: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③实验变量:

二氧化碳;

④实验步骤:

暗处理→光照→两装置分别取一片叶,脱色→清洗→染色→清洗→观察

⑤实验现象:

乙装置叶片变蓝,甲装置叶片不变蓝。

⑥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⑦若把乙装置内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并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

5、光合作用的效率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

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方法有:

间作套种、合理密植,延长光照时间,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

6、P59巩固提高第1题,第3题背诵记忆

第三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公式: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意义: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如对无机盐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

应用:

①田间松土,及时排涝,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

②低温储存水果蔬菜、粮食晒干储存,是为了减弱呼吸作用。

③抑制生物的呼吸作用能够延长保质期;

④适当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能够积累更多的有机物,可提高产量;

⑤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区别重点记忆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场所

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所有的活细胞

条件

有光

有光、无光都可进行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

产物

有机物和氧

二氧化碳和水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联系

①如果没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呼吸作用就无法进行,因为呼吸作用所分解的有机物正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②如果没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无法进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原料的吸收和产物的运输所需要的能量都是呼吸作用所释放出来的;

③二者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关系。

3、外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外界条件

影响

生产措施

温度

随温度升高而加强,过高又减弱

储藏蔬菜、水果、粮食时保持低温

水分

随植物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强

粮食在入仓以前一定要晒干

氧气

一定浓度内随氧浓度增加而加强

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含氧量(如充加氮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浓度大时,受到抑制

充加二氧化碳延长水果、蔬菜的储藏时间

4、P60观察种子呼吸现象实验,背诵记忆

①步骤2现象:

甲、乙温度计示数上升,丙、丁温度计无明显变化;

实验结论1: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

②步骤3现象:

甲蜡烛熄灭,丙蜡烛继续燃烧,然后再熄灭;

实验结论2: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③步骤4现象:

乙保温杯内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丁不能;

实验结论3:

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④该实验设计利用保温杯好处:

便于观察比较,减少实验环节。

5、P63巩固提高第3题,背诵记忆

6、常见与二氧化碳有关的三种液体的作用:

①澄清石灰水:

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氢氧化钠溶液NaOH: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③碳酸氢钠溶液NaHCO3:

释放二氧化碳。

第五节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绿色植物是所有生物生存的基础。

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绿色植物起着非常重要的能量转化作用。

2、绿色植物是

(1)绿色的“能量转化器”: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2)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①光合作用维持碳-氧平衡;

②吸收SO2有毒气体;③分泌抗生素杀菌。

④阻滞和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放射性污染物;

(3)天然的“蓄水池”:

①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

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③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促进水循环。

绿色植物的其他作用:

防风固沙、减少噪音、为动物提供栖息场所。

其它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从而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动物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无脊椎动物(自上而下分别由低级到高级)总结:

 

腔肠动物

身体由两层细胞构成,圆筒状,有口无肛门

水螅、桃花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虫

蠕虫动

扁形动物

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

线形动物

身体细长如线,两头尖,有口有肛门

秀丽隐杆线虫、蛔虫

环节动物

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节构成

蚯蚓、沙蚕、水蛭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贝壳

蜗牛、河蚌、乌贼、宝贝、章鱼、鲍鱼

节肢动物

身体分部,头和触角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蝗虫(所有昆虫),蜈蚣,蜘蛛,虾、蟹

2、环节动物-蚯蚓的环带与繁殖有关,运动器官:

刚毛;呼吸器官:

湿润的体壁;

3、节肢动物:

自然界分布最广泛,原因是分部分节和具有外骨骼

体表有外骨骼的作用:

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节肢动物-蝗虫的呼吸器官:

气管;气体交换的门户:

气门

第二节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1、脊椎动物(自上而下分别由低级到高级)总结:

变温动物

鱼类

生活在水中,梭型,大多有鳞片,腮呼吸,鳍游泳

带鱼,鲨鱼、鲳鱼、四大家鱼

两栖类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生活在水陆,用肺呼吸,皮肤裸露且湿润辅助呼吸

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

爬行类

皮肤干燥厚实,体表有角质的鳞或甲,肺呼吸,陆地产卵,有坚硬的卵壳

乌龟、鳄鱼、避役、蛇、甲鱼

恒温动物

鸟类

被覆羽毛,角质的喙,身体流线型,前肢变成翼,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短,减轻体重

带鸟字旁

哺乳类

体表被毛,牙齿分化,大脑发达,体内有膈、用肺呼吸,胎生哺乳

海豚,鲸鱼、蝙蝠、美人鱼

2、

(1)鱼类-侧线:

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的作用;

-提供前进动力的部位:

躯干部和臀部的摆动;

-臀鳍:

提供前进动力,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

(2)鱼类适于水生生活的特点:

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鳞片,用腮呼吸,用鳍游泳。

(3)四大家鱼:

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3、

(1)鸟类-双重呼吸:

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经过肺,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

-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

呼吸器官:

肺。

气体交换的部位:

气囊的作用:

辅助进行双重呼吸,调节身体密度,散热降温。

(2)鸟类消化系统:

无牙齿,坚硬的角质喙→咽→食管→嗉囊:

暂时贮存和软化食物→腺胃:

浸泡、消化食物→肌胃(砂囊):

充分研磨和初步消化→小肠:

进一步消化→未消化残渣进入大肠形成粪便→极短的直肠→泄殖腔:

排粪、排尿。

(3)鸟类适于飞行的主要特点:

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阻力;②前肢变成翼,胸肌发达;

③体表被覆羽毛,保温;④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既轻便又牢固;

⑤双重呼吸,氧气供应充足;⑥消化能力强,直肠极短,不存粪便减轻体重。

注:

有角质喙和鸟是恒温动物不是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

(4)企鹅、喜鹊、鸵鸟、海鸥、丹顶鹤、白天鹅等都属于鸟类。

4、

(1)哺乳动物-体表被毛,保温,对维持体温的恒定具有重要意义;

-牙齿分化,食性复杂;门齿(切断)、臼齿(磨碎)、犬齿(撕裂,草食性动物退化)

-大脑发达,对外界刺激及时作出反应,适应较为复杂的生活环境;

-胎生哺乳,保证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是哺乳动物典型的特征;

-体内有膈;用肺呼吸;

-体温恒定。

(2)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但不是最广泛的动物。

注:

“动物越高等,分布越广泛”说法错误,节肢动物分布最广泛。

(3)猪、牛、羊、猫、狗、北极熊、骆驼、海豚、蝙蝠、鼠、美人鱼、鲸鱼等都属于哺乳动物。

第三节动物的运动

1、运动基础:

运动中,骨连结中的关节起支点作用,骨是杠杆,骨骼肌是动力。

骨连接的三种形式:

不活动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活动的连接叫关节,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与关节牢固性有关的结构:

韧带和关节囊;

与关节灵活性有关的结构:

关节软骨和关节腔里的滑液。

脱臼:

关节头从关节窝内脱出

2、骨骼肌:

至少跨越1个关节,连在2块骨上,是器官

肌腱:

附着、固定(结缔组织)

收缩

肌腹:

收缩、动力(肌肉组织)

3、运动的实现:

神经刺激→骨骼肌骨(绕关节运动)

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兴奋刺激,收缩产生拉力,牵动骨围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运动。

(神经系统支配,运动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辅助完成)

①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收缩;

4、②手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③做屈肘运动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④做伸肘运动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1、从获得途径来看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从现象来看分为觅食、攻击、防御、繁殖、迁徙等行为。

先天性行为:

生下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如蜘蛛织网、候鸟迁徙等。

学习行为:

通过后天生活经验、学习获得的,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

区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获得途径

生来就有

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

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适应环境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能否遗传

不能

进化趋势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占全部行为的比例越大

举例

蜘蛛结网、飞蛾扑火、金雀喂鱼、鸟类迁徙、飞鸽传信、鸿雁传书、乌贼放墨、鲫鱼觅食

蚯蚓走迷宫、山雀偷喝牛奶、小狗算题、老马识途、黑熊表演、小明考试、惊弓之鸟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其学习行为越复杂。

2、社会行为:

营群体生活的动物,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组织、分工、等级)

通讯:

声音、形体姿态、动作、气味、分泌物。

蚂蚁、蜜蜂、狼、猴、象、狒狒等具有社会行为。

第五节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能够①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②维持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的相对稳定;

帮助传播种子,帮助传粉;

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虫灾害。

2、动物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①提供肉、蛋、奶、毛皮等②作为中药材③供人们观赏④作为工业原料

⑤仿生学:

模仿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抗荷服—长颈鹿血液循环系统,日光灯—萤火虫冷光,雷达—蝙蝠超声波,

薄壳建筑—乌龟背甲,振动陀螺仪—苍蝇的平衡棒,直升飞机—蜻蜓,

血液透析机—肾脏功能,响尾蛇导弹—蛇类感知热量来源

⑥基因工程⑦生物制药

注—“生物反应器”是一台机器的话,动物就是具备这台机器的车间,如乳房生物反应器。

—生物防治:

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等。

是降低杂草和害虫等有害生物种群密度的一种方法。

如生物农药防治,生物天敌防治,昆虫激素防治等。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1、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

病毒形体极其微小,通常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微生物,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组成。

营养方式:

异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衍;

繁殖方式:

自我复制。

分为三类:

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

病毒侵入人体后,往往会导致疾病发生。

2、细菌是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类微生物。

借助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菌。

细菌的基本形态为: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细菌都是单细胞结构,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但都没有成形细胞核,属原核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