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2143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docx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docx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目 录

  一、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主要目标

  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三)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四)改善重点区域基础设施

  五、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一)优化发展能源及化学工业

  

(二)集约发展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业

  (三)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

  (四)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五)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

  (六)加快发展旅游产业

  六、引导重点区域加快发展

  

(一)推进重点经济区率先发展

  

(二)鼓励城市圈集聚发展

  (三)引导资源富集地区集约发展

  (四)推动重点边境口岸城镇跨越发展

  (五)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七、坚持抓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一)巩固发展生态保护和建设成果

  

(二)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三)强化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四)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八、着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

  

(一)优先发展教育

  

(二)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三)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四)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五)提高人民生活保障水平

  九、切实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优化人才开发体制环境

  

(二)加大高层次人才开发力度

  (三)强化农村和社区人才队伍建设

  (四)鼓励支持人才交流和合理流动

  (五)加强各类人才培训

  十、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一)促进东中西区域协调互动

  

(二)正确引导外商投资方向

  (三)构筑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平台

  (四)用好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

  (五)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十一、建立健全西部大开发保障机制

  

(一)国家政策扶持机制

  

(二)金融服务支持机制

  (三)企业发展激励机制

  (四)资源合理开发机制

  (五)政府协调服务机制

  (六)规划有效实施机制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一、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

  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可喜成效,重点城市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社会事业薄弱环节得到加强,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加快。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东中西互动,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0至2005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7%。

累计新开工70个重大建设工程,投资总规模约1万亿元。

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853公里),新增铁路营运里程近5000公里,新增电力装机4552万千瓦,新增民航运输机场10个,青藏铁路、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等重大建设工程相继建成。

宁夏沙坡头、广西百色、四川紫坪铺等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塔里木河、黑河等专项治理工程进展顺利。

西部地区累计治理水土流失1600万公顷,实施生态自然修复面积2800万公顷,累计完成退耕地还林526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765万公顷,退牧还草1933万公顷,易地扶贫搬迁120万人。

油路到县、送电到乡、广播电视到村、村村通电话、农村能源、人畜饮水、节水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两基”攻坚计划全面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

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逐步增强。

人才开发工作得到加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是“十五”时期,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效益最好,综合实力提高最为显著,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和良好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面临难得的机遇。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指明了方向,有利于西部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将继续加大建设资金投入、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扶持力度,有利于加强西部地区薄弱环节,改善基本公共服务。

三是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有利于推进西部地区能源矿产等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四是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不断完善,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五是改革向纵深推进,加快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利于西部地区以改革促发展,增强动力和活力。

六是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实施,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有利于西部地区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与周边国家、地区经贸合作的领域和空间。

  西部地区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发展差距还在扩大。

基础设施依然滞后,尤其是西南地区交通条件亟待改善,西北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

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占国土面积比重高,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健全。

自我发展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条不长,影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农”问题和城乡就业矛盾尤为突出,扶贫开发工作十分艰巨。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偏低,人才不足和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西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分散,承担着守土戍边的重任,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行政成本很高。

改革攻坚难度大,国有企业改革滞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仅占全国的3%左右,发展观念和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实施西部大开发在资金投入、人才开发、法制保障等方面的长效机制还不完善。

  西部大开发事关全局,任重道远。

必须充分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抓住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进,艰苦奋斗,将西部大开发不断推向前进。

 

专栏1 “十五”西部地区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2000年2005年“十五”年均增长(%)

西部全国西部全国西部全国

年末总人口(亿人)3.6212.673.6013.06[-0.6][3.1]

耕地保有量(万公顷)484612824450312208[-7.1][-4.8]

GDP(亿元)16655972093349319778911.311.9

人均GDP(元)4624776691801538614.714.7

进出口贸易总额(亿美元)17247434511421921.324.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549062808783104939.910.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16902250237932557.17.7

铁路营业里程(公里)22109586562759475438[24.8][28.6]

公路里程(公里)55387414026987803391930543[40.9][37.6]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367716314105304100523.420.2

民航运输机场数量(个)5812166142[13.8][17.4]

固定电话用户(万户)26231448370303504521.819.3

移动电话用户(万户)1382845380123934142.136.0

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万人)18347369235485815.13.1

医疗机构床位数(万张)83.0317.787.7335.1[5.7][5.5]

注:

1、表中“西部”一栏为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加总量,为保证数据可比性,“全国”一栏为全国各省区市加总量,故表中数据与统计局发布的全国数据不同

2、[]内为“十五”期间累计增幅

3、绝对数为当年价,除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三项指标外其他指标增长率均为可比价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发展质量,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物质文化水平,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

  --坚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突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在发展中逐步解决西部地区面临的重大矛盾和问题。

着力转变增长方式,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调整结构,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西部地区切实步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

  --坚持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科技教育发展。

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继续开工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和项目;巩固成果、稳步推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更加重视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坚持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突出重点地区优先开发、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发挥资源和劳动力等优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整体技术水平、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实力。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重点经济带、重点城市率先发展、集聚发展。

加快培育和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的特色优势产业。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

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稳定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加快特殊困难地区人口脱贫致富步伐。

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合理引导人口有序转移,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

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

  --坚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突出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把公共财政配置重点转到为全体人民提供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大力提高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更加注重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和人才开发等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更加注重稳定扩大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公共安全。

  --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突出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

加大国有经济改革力度,大力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加快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创造有利于加强东中西部区域合作和发展对外经济贸易的良好发展环境。

  

(二)主要目标。

  “十一五”西部大开发总的目标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

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全国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6%以上,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问题。

  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

交通通信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0万公里,建设农村通乡沥青(水泥)路11万公里;铁路路网总规模达到35000公里;重点大中型机场的扩建、迁建和一批支线机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邮政和电信业务进一步改善,大部分地区实现普遍服务。

水资源开发和节约利用取得成效,一批水资源开发和配置重点工程开工建设,节水农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单位面积灌溉用水量大幅度减少,灌溉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

新增农村水电装机1100万千瓦。

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基本遏制。

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下降2%,治理“三化”草原1.1亿公顷,国家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

  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

重点经济带的集聚效应得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明显提高,重要资源富集区建成一批优势资源开发及加工基地,重点边境城镇地区开发开放,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能源及化学工业、优质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重大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和旅游等六大产业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建成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基地。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

“两基”攻坚计划全面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实现通广播电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缓解,适宜地区户用沼气普及率明显提高,农村电网改造的续建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所有乡镇通沥青(水泥)路以及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基本实现通公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覆盖全体农民,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省会城市和有条件的地级城市建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城乡居民人均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与东中部地区的差距逐步缩小。

  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全面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加快中低产农田改造和基本口粮田建设,稳定提高一批重点区域性商品粮基地产量。

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有条件的地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

加强农田水利和牧区水利建设,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7万公顷,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促进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重点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稳定发展生猪和禽蛋生产,大力发展奶业和牛羊肉、优质细毛羊生产以及地方特色畜牧业。

加强地方特色产品原产地保护。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率超过30%。

加快建设和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配套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实施力度。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

推进农业高技术产业化,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

继续实施星火计划,加强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和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0%左右。

商品良种覆盖率平均增长15个百分点左右。

  

(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解决重点区域饮水安全问题。

加快建设通乡通村道路。

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等清洁生活能源,启动农村水电增收解困工程。

完善农村电网,大力推进无电地区电力建设。

改善边远地区邮政网络设施,实施“金农”工程,建设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城乡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向基层地区延伸。

加强村庄规划,改善环境卫生及村容村貌,加大对古镇、古村以及有特色的农村建筑风貌的保护力度。

  (三)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完善扶农支农惠农政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确保各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逐年增长。

  拓展农业增收渠道。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中心,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鼓励优势农产品出口。

支持发展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及其贸易。

  努力增加非农产业收入。

加快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大力支持发展产业集中、人口聚集的县域经济。

加强城乡规划、城镇管理、就业服务等工作,鼓励和支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有序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和劳务输出,增加农民务工收入。

探索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四)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继续增加扶贫投入,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和政策措施,加快开发式扶贫步伐,提高扶贫效率。

积极推进产业化扶贫。

继续实行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东西协作扶贫、科技和智力扶贫、国际交流与合作扶贫等方式。

对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实行易地扶贫。

加强对边远高寒山区、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三峡库区等地区特殊困难人口的社会救助。

继续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在扶贫开发、农业开发的项目和政策上,向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户倾斜。

专栏2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十大重点工程

基本口粮田建设工程——重点在退耕还林地区改造和建设基本口粮田1500万亩。

原则上保证西南地区退耕农户人均基本口粮田不少于0.5亩、西北地区2亩以上,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商品粮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四川成都平原、陕西关中地区、宁夏沿黄地区、内蒙古河套地区、甘肃河西走廊,以及广西北部和东南部、重庆西部、云南东中部、贵州中部和东北部坝地、西藏一江两河中游河谷地、新疆北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垦区等区域性商品粮基地。

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优质棉、糖料、油菜、烟叶、优质水果、花卉、蚕茧、茶叶、优质马铃薯、畜产品、中(民族)草药材、天然橡胶等生产基地。

节水示范工程——加快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灌溉、微灌、滴灌等先进节水技术,鼓励和支持购买节水灌溉设备、建设地头水柜等小型集雨蓄水设施。

继续推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区实施节水增效示范工程。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居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以及部分严重缺水地区的饮水安全和困难问题。

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建设通乡(镇)沥青(水泥)路11万公里,加快建制村公路建设。

农村能源工程——加快发展农村沼气,加强省柴节煤炉灶(炕)、薪炭林建设,适当发展生物质能,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

利用电网延伸、风力发电、小水电和微水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基本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

建设绿色能源示范县。

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工程——对基本失去生存条件地区的农牧民,国家优先安排资金,进行易地扶贫搬迁。

加强游牧民定居点建设。

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支持重点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区。

农民创业促进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加强农民创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咨询、融资担保等服务,引导和支持农民创办企业。

  四、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任务。

抓好在建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开展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坚持每年新开工一批重点工程,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综合效益。

  

(一)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重点抓好通道建设,构建联通东西、纵贯南北、对接城乡的大通道、大网络。

公路建设,继续实施国家高速公路网西部路段项目,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西部地区路段和西部开发8条干线公路,加快推进"油路到乡"和"公路到村"建设工程。

铁路建设,组织实施一批通达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通道、西北与西南地区通道和沿边境对外国际运输通道以及大型铁路枢纽建设等重大工程,扩大路网覆盖面,完善路网结构。

民航建设,优化民用机场布局,提高机场密度,以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改善边远地区交通条件和加强国防交通为重点,新建和扩建一批机场。

内河航运建设,加快航道治理和渠化,建设一批重要港口,改善航运条件。

完善广西沿海港口设施。

加强油气干线管网和配套设施规划建设,建成西油东送成品油管道,适时建设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和陆路进口油气管道。

专栏3 主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公路——北京至昆明、包头至茂名、青岛至银川、上海至西安、上海至重庆、上海至昆明、福州至银川、广州至昆明等国家高速公路网西部路段;通达重要口岸公路、进藏公路改造;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部分路段。

铁路——太原至中卫(银川)、兰州至重庆、临河至策克、贵阳至广州、西安至平凉、重庆至利川、奎屯至北屯、大理至瑞丽、中吉乌铁路,青藏铁路延伸线,吐鲁番至库尔勒扩能,乌鲁木齐西至精河、西宁至格尔木、包头至西安、遂宁至重庆增二线。

机场——改扩建成都、西安、乌鲁木齐、西宁、重庆、贵阳、兰州等机场,迁建昆明机场,新建康定、阿尔山、玉树等小型机场。

内河航运——加快实施泸州至重庆、宜宾至泸州、水富至宜宾等长江干流中上游航道治理工程,以及西江水系航道建设和嘉陵江、右江渠化;重点建设重庆、泸州、贵港等港口码头设施。

  

(二)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开工建设一批水资源开发、调配的重点项目。

继续做好亭子口水利枢纽和沙坡头灌区、升钟灌区、桂中治旱等大型灌溉工程的前期工作,条件成熟的适时开工。

加快农村中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工程建设。

稳定提高严重缺水地区供水保障水平,优先解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问题。

进一步加强重要河段、重要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搞好山洪灾害防治。

继续推进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工作。

专栏4主要水利建设工程

重大水利枢纽工程——云南青山嘴、甘肃九甸峡、新疆喀腊塑克等。

大型灌区改造工程——四川都江堰、内蒙古河套、宁夏青铜峡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青海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新疆恰甫其海等水库配套灌区和牧区水利建设。

水库工程——云南“润滇”、重庆“泽渝”、四川“兴蜀”、贵州“滋黔”。

  (三)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西部农村和边远地区的网络覆盖率,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和医疗等信息综合应用。

加强重点城市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建设,逐步开展下一代互联网建设。

利用国家公共通信资源,形成中央到西部省区市统一的电子政务传输骨干网。

扶持面向企业、行业和区域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

推动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建设。

继续提高西部地区的电话、电视普及率。

  (四)改善重点区域基础设施。

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继续建设一批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大气污染防治等项目。

改造城市供排水、供热和燃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地下管网。

加快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设施。

加快优势能源、矿产资源开采加工重点地区供排水、环保以及对外通道建设步伐。

建设和完善重点边境口岸地区基础设施。

  五、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立足比较优势,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升竞争能力,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逐步形成若干特色资源加工基地和优势产业发展基地。

  

(一)优化发展能源及化学工业。

充分利用西部地区水能资源、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优势,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促进集中布局,提高优势资源加工增值比重,加快建设若干国家重要的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工业开发、接续基地和重要能源化工产品加工基地。

  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稳步推进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合理布局并加快建设煤电一体化重大项目。

加强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加快煤层气开发利用,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煤制油、甲醇、二甲醚等项目试点,择点建设煤化工基地。

  积极发展电力,有序开发水电,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