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范本45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2056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5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范本4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范本4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范本4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范本4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范本4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范本45页.docx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范本4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范本45页.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范本45页.docx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范本45页

飞雪路、奋斗路、青山路、自强路建设工程

BNJ150107-01SG

施工投标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招标单位:

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投标单位:

南京大陶路桥建设限责任公司

编制日期:

二0一五年五月二十六日

 

目录1

一、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1、土方工程

2、道路工程

(1)、12%灰土底基层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3)、沥青混凝土面层

(4)、路缘石安装

(5)、人行道铺设

3、排水工程

二、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质量责任制

2、人力资源管理

3、建立材料进场检验管理制度

4、技术管理保证措施

5、施工保证措施

6、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7、竣工服务承诺制度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一、土方工程

1、概述

1.1工程情况

飞雪路西起铁路用地外侧,东至燕新路,道路全长568.366m;

奋斗路西起寅春路,东至燕新路,道路全长403.789m;

青山路西起创新路,东至燕新路,道路全长545.008m;

自强路西起燕中路,东至青山路,道路全长776.23m。

道路路基一般设计如下:

1.2工程主要特点

(1)周边单位及居民多,施工组织及平面布置有一定的难度,需加强管理的计划性和严密性。

(2)土石方工程数量较大,渣土外运等。

1.3参照标准

本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参照标准如下:

(但不限于此)

①、《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②、《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③、《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

④、《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

⑤、《公路土工合成材料试验规程》JTGE50-2006

2、工程施工顺序:

2.1原则:

围挡施工,先地下后地上,先基础后上部结构,先基层后面层,先点面、后成线成片。

2.2、质量控制要求:

(1)对于各类分项工程施工,首先做到领会设计意图,把握施工要点,这样才能保证质量、避免不必要麻烦。

(2)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各类规范,分项检查、执行“三检制”:

即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

(3)质量控制的因素和过程:

根据影响施工的主要五个因素4MIE即:

人员、材料、机械、施工方法、施工环境,在施工中应紧紧围绕五个影响因素,采用因素分析图法,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控制,并贯穿于整个项目施工工序、分项全过程。

3、填筑材料

不应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冻土、有机土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

对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可溶盐含量大于5%、700℃有机质烧失量大于8%的土,未经技术处理不得用作路基填料。

填方中使用房渣土、工业废渣等需要经过试验,确认可靠并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同意后方可使用。

不同性质的土应分类、分层填筑,不得混填,填土中大于10cm的土块应打碎或剔除。

路堤填方材料强度

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分层压实。

由于本道路建成初期为保障房施工的交通要道,重车较多,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路基压实度及路基填料要求见下表:

路基填料的最小强度、最大粒径及路基压实度(重型压实标准)要求表

项目分类

路面底面以下深度

(m)

填料最小强度

(CBR)(%)

填料最大粒径

(mm)

压实度

(%)

填方

路基

上路床

0~0.4

5

100

≥94

下路床

0.4~0.8

3

100

≥94

上路堤

0.8~1.5

3

150

≥92

下路堤

1.5以下

2

150

≥90

零填及

挖方路基

上路床

0~0.8

5

100

≥94

人行道路基的压实度应不小于90%(重型压实标准)

管道沟槽部分:

管道沟槽部分填土,在车行道上,用粗砂回填至管顶50cm,灌水拍实(具体参见排水施工图说明。

管顶50cm以上部分薄填轻夯填土,压实度应≥90%,路基范围内的压实要求参照路基压实度要求。

4、施工方案

4.1、路基工程施工

1)、施工要求

(1)首先清除全线路表耕植土及松软土层30cm深,清除杂草、树根、腐植物及其他杂物,清除的表土作为绿化土或弃土。

压实沉降按10cm计。

(2)低填段:

当填土高度h<H<h+100cm时,车行道应在保证80cm路床和20cm压实过渡层填筑高度后,基底换填40cm6%灰土处理,压实度不小于90%。

人行道自原地面(或结构层底)向下换填20cm6%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0%,分层回填素土至结构层底。

(3)高填段:

当填土高度H≥h+100cm时,车行道清表后,基底换填40cm6%灰处理,压实度不小于90%,其上回填20cm6%灰土,压实度不小于92%。

再分层回填6%灰土碾压至路床底;人行道自原地面向下换填20cm6%灰处理后,压实度不小于90%,分层回填素土至结构层底。

(3)挖方段:

车行道应反开挖至路床底20cm,基底换填20cm6%灰处理,压实度不小于90%,人行道自结构层底向下换填20cm6%灰处理,压实度不小于90%。

6.路床处理:

(4)挖、填方80cm路床均采用6%灰土压实回填,压实度不小于94%,路基中部填土压实度不小于92%。

土方利用:

土方开挖采用“纵向开挖法”,分层呈台阶式开挖,本桩利用方采用推土机推送,运距利用方及弃方采用挖掘机及装载机装料,自卸车运输至填筑场地或指定弃土场。

回填应分层填筑,推土机推平,压路机碾压。

2)、施工注意要点

(1)、施工时应进一步核实查明地质、路基基底、水文条件等情况,若发现设计中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为保证路基边坡的强度和稳定,施工时需要两侧各超宽50cm填土压实,严禁出现贴坡现象。

(2)、施工前应复核道路中心线坐标及道路实施起终点位置现状标高,与设计一致时方可施工,如有误差请及时联系设计人员,以便调整。

(3)、施工时必须做好施工场地内的排水工作,必须将地面积水排出路幅范围以外,将路基土疏干,以确保路基的稳定,可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排水方式。

(4)、路槽的施工应与地下管线的施工密切配合。

管线施工应按由深及浅的顺序施工,以避免管线敷设时的二次开挖。

在现状道路位置施工时应先探明地下管线情况,以免破坏。

(5)、路基范围内的淤泥、杂草、树根及表层耕植土必须全部清除。

(6)、农田与老房基与原地面等软弱土相接处应铺设土工格栅过渡。

(7)、局部地面坡度较陡的路段,在清除耕植土后,路基的纵横向均应将陡坡挖成台阶,每级台阶宽度不小于2.0m,且台阶面应做成向内倾斜5%。

(8)、路基填土必须分层压实,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得大于20cm。

(9)、新老搭接处路面部分将老路部分路面挖除,挖成台阶状,每级台阶宽度不小于0.5米,台阶内倾坡度5%。

新老搭接处在路面面层下铺设一层聚酯玻纤布(纵向拉伸强度不小于8KN/m,横向拉伸强度不小于5KN/m),基层和底基层底部各铺一层土工格栅(纵横向抗拉强度均不小于50kN/m)。

聚酯玻纤布和土工格栅宽度1米,搭接长度0.5米。

铺设施工应符合《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3)特殊路基设计

(1)台后路基处理:

桥头路基近桥台处采用透水性材料“级配碎石+中粗砂(比例40:

60)”填筑,同时为防止桥台处的差异沉降,减轻桥头跳车现象,桥台后设置8m长钢筋混凝土搭板。

桥台后0~30m范围内采用一般路基处理。

(2)沟浜回填处理:

沟浜回填采用5%石灰土,详见施工图。

须对河浜进行筑坝、抽水、清淤,应将淤泥全部清除至原状土。

填浜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排出积水,严禁水中作业。

回填材料最小强度和路基压实度应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

原地面以上应按照路基一般设计要求填筑路基至路床顶。

 

4)道路路基施工工艺流程

开挖临时排水沟

测量放样

场地清理及暗塘处理

石灰土分层填筑

原土碾压、处理

分层碾压

检验压实度

交验

 

二、道路工程

1)道路结构层:

(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

8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C

0.6cm乳化沥青稀浆封层

32cm水泥稳定碎石

20cm石灰土(石灰掺量12%)

结构层总厚度为64cm。

(2)人行道结构:

6cm舒布洛克砖

3cm水泥砂浆

10cmC15水泥混凝土

15cm级配碎石

结构总厚度为34cm。

 

(2)路缘石

路缘石分为立缘石和平缘石,立缘石、平缘石均采用C30预制水泥混凝土,人行道外侧采用混凝土条石护边。

1、石灰土底基层

1)材料要求

石灰土底基层宜采用磨细生石灰粉。

石灰的技术指标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规定。

应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如存放时间较长时,应覆盖防潮。

宜选用塑性指数15~20的粘性土,其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7.5mm,硫酸盐含量不应超过0.8%,有机质含量不应超过10%。

凡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用于石灰土施工。

2)混合料组成设计

石灰土底基层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按照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配合比。

石灰土底基层的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应不小于0.8MPa,石灰掺量为12%。

3)施工要求

(1)一般规定

①石灰土底基层宜在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

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

石灰土层宜经历半月以上温暖和热的气候养生。

应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石灰土结构层的施工。

②铺筑石灰土底基层前,应检查下卧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

③石灰土应采用集中拌和法拌制混合料,宜采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

④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1~2%)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设计要求的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压实度。

⑤石灰土底基层应选用适宜的压实机械进行碾压,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

⑥石灰土底基层宜在当天碾压完成,碾压完成后必须保湿养生,不使表面干燥,也不应过分潮湿。

⑦石灰土底基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2).施工要求

石灰土底基层应采用集中厂拌法拌制混合料,宜采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

混合料的拌和、运输、摊铺、压实成型、接缝等,可参照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要求执行。

(3).养生和交通管制

①石灰土在养生期间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应过湿或忽干忽湿。

养生期不宜少于7d。

每次洒水后,应用两轮压路机将表层压实。

②在养生期间未采用覆盖措施的石灰土层上,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在采用覆盖措施的石灰土层上,不能封闭交通的,应限制车速不得超过30km/h,禁止重型卡车通行。

4)质量要求

石灰土底基层施工质量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规定。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材料要求

(1)集料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用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不大于31.5mm,压碎值不大于28%,粗集料中针片状含量应不大于18%(宜不大于15%)。

1号料和2号料应采用碱性集料,且0.075mm筛孔的通过率应不大于1.5%;3号料中0.075mm筛孔的通过率应不大于3%;4号料中0.075mm筛孔的通过率应不大于18%。

碎石中粒径小于0.6mm的颗粒必须进行液限和塑性指数试验,要求液限小于28%,塑性指数小于9。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集料级配范围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级配

级配范围

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

31.5

19

9.5

4.75

2.36

0.6

0.075

骨架密实型

100

68~86

38~58

22~32

16~28

8~15

0~5

(2)水泥

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水泥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3)水

凡是饮用水(含牲畜饮用水)均可用于水泥稳定碎石的施工。

2)混合料组成设计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按照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配合比。

水泥稳定碎石应控制水泥掺量,水泥掺量宜控制在3~4.5%之内,最大不超过5%,水泥掺量通过试验确定,保证强度要求,避免开裂。

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规定。

为保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抗裂能力,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应尽量作到:

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基础上限制水泥用量;在减少含泥量的同时,限制细料、粉料用量,合成矿料级配中粒径0.075mm以下颗粒含量应控制在3%以下;根据施工时气候条件限制含水量,含水量不宜超过最佳含水量1%。

3)施工要求

(1)一般规定

a.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宜在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但亦应避免在高温季节施工。

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

b.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前,应检查下卧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

c.水泥稳定碎石应使用连续式拌和机集中厂拌,使用大型运输车运送至现场。

应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摊铺机呈梯队进行摊铺作业,不得使用平地机进行摊铺。

d.在雨季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应特别注意气候变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

降雨时应停止施工,但已经摊铺的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

e.应严格控制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一致。

f.应在混合料处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量(气候炎热干燥时,基层混合料可大1~2%)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设计要求的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的压实度。

g.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选用适宜的压实机械进行碾压,以达到设计要求的压实度。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每层的压实厚度,应不小于15cm,并不大于20cm。

h.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严禁用薄层贴补法进行找平。

i.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必须保湿养生,不使基层表面干燥,也不应忽干忽湿。

j.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上未铺封层或面层时,除施工车辆可慢速(不超过30km/h)通行外,禁止一切机动车辆通行。

k.基层分两层施工时,在铺筑上层前,应在下层顶面先撒薄层水泥或水泥净浆。

(2)铺筑试验段

在基层正式开工之前,宜铺筑试验段。

通过铺筑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段,确定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材料的松铺系数。

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

a.摊铺机械和摊铺方法;

b.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c.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d.密实度的检查方法,初定每一作业段的最小检查数量。

e.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4)拌和和运输

(1)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采用连续式拌和机集中厂拌,应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的规定。

(2)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送到铺筑现场。

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减少水分损失。

5)摊铺和压实

(1)应采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稳定土摊铺机摊铺混合料。

(2)拌和机与摊铺机的生产能力应互相匹配。

摊铺机宜连续摊铺,拌和机的产量应能够满足连续摊铺的需要。

(3)在摊铺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该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4)宜先用轻型两轮压路机跟在摊铺机后及时进行碾压,后用重型振动压路机、三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继续碾压密实。

6)接缝

(1)横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a.用摊铺机摊铺混合料时,不宜中断,如因故中断时间超过2h,应设置横向接缝,摊铺机应驶离混合料末端;

b.人工将末端含水量合适的混合料弄整齐,紧靠混合料放两根方木,方木的高度应与混合料的压实厚度相同;整平紧靠方木的混合料;

c.方木的另一侧用砂砾或碎石回填约3m,其高度应高出方木几厘米;

d.将混合料碾压密实;

e.在重新开始摊铺混合料之前,将砂砾或碎石和方木除去,并将下承层顶面清扫干净;

f.摊铺机返回到已压实层的末端,重型开始摊铺混合料;

g.如摊铺中断后,未按上述方法处理横向接缝,而中断时间已超过2h,则应将摊铺机附近及其下面未经压实的混合料铲除,并将已碾压密实且高程和平整度符合要求末端挖成与路中心线垂直并垂直向下的断面,然后在摊铺新的混合料。

(2)应避免纵向接缝。

基层应分两幅摊铺,宜采用两台摊铺机一前一后相隔5~10m同步向前摊铺混合料,并一起进行碾压。

(3)在不能避免纵向接缝的情况下,纵缝必须垂直相接,严禁斜接,并符合下列规定:

a.在前一幅摊铺时,在靠中央的一侧用方木或钢模板做支撑,方木或钢模板的高度应与稳定碎石层的压实厚度相同;

b.养生结束后,在摊铺另一幅之前,拆除方木或钢模板。

7)养生及交通管制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分两层用摊铺机铺筑时,下层分段摊铺和碾压密实后,在不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宜立即摊铺上层,否则在下层顶面应撒少量水泥或水泥浆。

(2)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生。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可结合喷洒透层油养生,基层的养生期不宜少于7d。

(4)养生期结束,应先清扫基层,并铺设稀浆封层后,铺筑沥青面层。

8)质量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的规定。

3、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

1)、材料要求

(1)粗集料

①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

②粗集料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要求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的碎石。

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

③粗集料的质量

普通沥青混凝土粗集料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上面层密级配混合料

下面层密级配混合料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20

24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28

30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60

2.50

T0304

吸水率,不大于(%)

2.0

2.0

T0304

坚固性,不大于(%)

12

12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混合料),不大于(%)

10

10

T0312

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

不大于(%)

1号料

1.0

1.0

T0310

2号料

3号料

软石含量,不大于(%)

3

3

T0320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应选用玄武岩或辉绿岩等硬质集料,粒径应大于2.36mm;粗集料应坚硬、洁净、干燥、无风化、表面粗糙、近似立方体。

应使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的碎石,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的含量。

粗集料的质量还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细集料

密级配混合料应选用石灰岩粉碎的机制砂。

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的颗粒级配,不得使用天然砂和山场下脚料。

细集料的规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的规格

规格

公称粒径

(mm)

水洗法通过各筛孔的质量百分率(%)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S16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细集料的质量应符合下表规定。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60

T0328

坚固性(>0.3mm部分),不大于(%)

12

T0340

砂当量,不小于(%)

60

T0334

水洗法小于0.075mm颗粒含量,不大于(%)

12.5

T0333

亚甲蓝值,不大于(g/kg)

25

T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s)

30

T0345

(3)填料

矿粉必须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

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的从矿粉仓流出,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用矿粉技术要求

指标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普通密级配混合料

表观密度,不小于(t/m3)

2.50

T0352

含水量,不大于(%)

1

T0103烘干法

粒度范围<0.6mm(%)

<0.15mm(%)

<0.075mm(%)

100

90~100

85~100

T0351

外观

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

<1

T0353

塑性指数(%)

<4

T0354

加热安定性

实测记录

T0355

(4)沥青

①沥青路面中、下面层均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

②运到现场的每批沥青都应附有制造厂的证明和出厂试验报告,并说明装运数量、装运日期、订货数量等。

③道路石油沥青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道路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指标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0.1mm)

60~70

T0604

针入度指数PI

-1.5~+1.0

T0604

软化点(R&B),不小于(℃)

47

T0606

60℃动力粘度,不小于(Pa·s)

200

T0620

10℃延度,不小于(cm)

20

T0605

15℃延度,不小于(cm)

100

T0605

蜡含量(蒸馏法),不大于(%)

2.0

T0615

闪点,不小于(℃)

260

T0611

溶解度,不小于(%)

99.5

T0607

密度(15℃),不小于(g/cm3)

1.01

T0603

TFOT(或RTFOT)

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不大于(%)

±0.6

T0610或T0609

残留针入度比(25℃),不小于(%)

65

T0604

残留延度(10℃),不小于(cm)

6

T0605

注:

①试验方法按照现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规定的方法执行。

用于仲裁试验求取PI时的5个温度的针入度关系的相关系数不得小于0.997。

②经建设单位同意,表中PI值、60℃动力粘度、10℃延度可作为选择性指标,也可不作为施工质量检验指标。

③老化试验以TFOT为准,也可以RTFOT代替。

沥青的SHRP使用性能等级应达到PG64-22。

④承包人应于施工开始前28d将拟用的沥青样品和上述证明及试验报告提交监理工程师检验、批准。

除监理工程师另有指示外,承包人不得在施工中以其它沥青替代。

⑤进场沥青每批都应重新进行取样和试验。

取样和试验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规定。

⑥不同生产厂家、不同标号的沥青必须分开存放,不得混杂,并应有防水措施。

2)、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1)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①各层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标准应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的规定,并满足下表的要求。

②应按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三阶段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与检验应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附录B规定的方法进行。

③应在28d前向监理工程师提交拟用的沥青混合料级配、沥青结合料用量及沥青混合料稳定度、流值、空隙率、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等各项技术指标作出书面详细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