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精品教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2050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打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精品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打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精品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打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精品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打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精品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打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精品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打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精品教育.docx

《打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精品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打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精品教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打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精品教育.docx

打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精品教育

打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精品教育

深圳市草埔小学“十三五”发展规划

(2016——2020)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圳市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2015-2020)》,《深圳市罗湖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落实《罗湖区教育“十三五”发展规划》,推行新素质教育,打造“精品教育”,更好地满足辖区内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校情分析

一、学校概况

深圳市草埔小学建于1935年,是深圳市建校历史较为悠久的学校之一。

学校占地面积5930.5平方米,建筑面积7600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1393人。

学校拥有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78位教职工平均年龄36.5岁,中共党员32人,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学历59人,大专学历14人,其中,高级教师5人,一级教师42人,罗湖区督学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学校地处清水河腹地——城中村,地缘偏僻、周边环境相对复杂,生源大多来自外来工家庭,学生家庭经济普遍较为困难,学生家长受教育程度很低,学生家庭教育严重滞后,学生普遍有文明有限、自信缺乏、活泼不够、文艺不足等“弱势”之处。

学校的发展长期举步维艰,曾是罗湖区一所边弱学校。

在“十二五”发展期间,深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草埔小学进行了办学水平评估。

评估组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业绩,认为“一所年近八旬的老校终于穿越历史烟云,一洗基础薄弱、发展滞后的旧貌,重新焕发现代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的时代光彩”,认为“草埔小学的办学水平大为提升,从历史遗留的洼地登上了发达地区现代教育的平台,成为特区插花地段的义务教育绿洲”,并提出“草埔小学的发展模式给边弱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个案”。

二、校情诊断

(一)优势

1.领导班子团结勤奋,教师队伍和谐善良,学生群体朴素纯真,奠定了学校发展的基石。

2.学校管理基础良好,教育教学质量逐年稳步提高,办学口碑越来越好,各级政府给予学校特别关爱,为学校创造了快速发展的条件。

3.家长比较支持学校的办学思路和举措,家庭教育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4.学校确立了科学的课程观,学校是首批罗湖区通识课程研发试点学校之一,是深圳市学生综合素养培养试点学校,开发了《社会与生活》等多层次的校本课程,学生社团活动课程精彩纷呈,“嘉年华”系列活动课程独具特色,在区内均有较大的影响力。

(二)劣势

1.学校地处原特区二线关口的“插花地”,在城中村章輋村、鹤围村、吓围新村以及清水河村交汇处,靠近物流区、仓库区,周边环境复杂;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社区人员不良行为随处可见;学生学前教育基础薄弱,家庭教育滞后,校外教育资源不足。

2.校园占地面积小,招生压力大,属于超规模办学,给教育的优质化办学带来不小的压力和困难。

同时,学生活动场地受限,安全管理难度大。

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缺少名师及学科领军人物的引领,也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4.学校虽然为学生开设一些社团活动课程供学生选择,但学生参加艺体类社团的比例仍然偏低,在区级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奖学生较少,家庭因素不同程度制约学生阅读与演讲能力的培养,与“新素质教育”相匹配的课程格局尚未完全形成。

(三)机遇

1.《深圳市罗湖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重新设计了具有创新前瞻的发展理念,以及系统科学的顶层设计。

所提出的罗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基本原则、改革项目,以及路径和要求,对学校的高质量办学和高标准发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组建教育集团,草埔小学作为集团成员,可以充分利用区内名校和名校长的品牌效应与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学校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

3.办学水平评估组对草埔小学的办学方向和思路进行了精准的把脉,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意见,为学校稳步向优质、现代学校转变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建议。

(四)挑战

1.学校管理规范和有序,但受限于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治理庸散和激励先进的长效机制尚未全面形成,对学校实行科学化与精细化的高要求管理带来困难和挑战。

2.由于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差,家长受教育程度低,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开展“互联网+”教学模式,对教师全面开展家校网络化互动,实施“课堂”翻转教学等方面存在困难和挑战。

3.面对公办学校学位紧缺的形势,社区居民千方百计把子女送到草埔小学就读,可见,家长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视和对优质学位的需求空前高涨,这一切给学校提升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第二部分办学思想

一、办学理念:

“以生为本,整体成长”

以生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我们的办学及教育行为要按照儿童身心成长规律,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

整体成长:

我们的办学要实现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促进学校办学质量和口碑的提升;要促进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和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不让一个人掉队”;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升家庭教育的效能,实现学校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全面提升。

二、办学思路:

“特别的教育给特别的学生”

一方面,针对低收入打工者子女受城中村恶劣环境、家庭教育滞后等因素影响,而更容易导致文明有限、自信缺乏、活泼不够、文艺不足和处于“弱势”的特别之处,对上述方面施予特别的强化教育;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发展基础,在促进学生“整体成长”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和最近发展。

通过“补短板,促优长”,努力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公平教育观。

三、发展定位

(一)学校发展。

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把草埔小学办成一所校园环境优美,管理科学精细,教育质量上乘、文化底蕴深厚、师生幸福快乐的优质化精品学校。

具体目标:

1.实施“美丽校园”和“智慧校园”工程,持续改善办学条件,打造清新雅致及智慧的学习环境。

2.编制科学合理的草埔小学章程,形成“严谨规范、刚柔相济、科学精细”的内部管理机制。

3.紧扣德育和教学两大中心工作,实施课堂教学与课程建设改革,实施“四大行动”,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断完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发展学生特长和培育品牌特色。

4.创新团队建设策略,构建富有实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实施名师工程,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5.着力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确立共同的核心文化价值,让“自强博爱、与人为善”的学校精神深入人心,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和教育质量,提高学校美誉度。

(二)教师发展。

总体目标:

建设一支胸怀远大、师德高尚、理念适时、业务过硬、学生喜欢的优秀团队。

具体目标:

胸怀远大:

有奉献教育的理想信念,具有高尚的教育情怀,有健康的价值追求,用实际行动去完成个人职业规划,实现教育梦想。

教师的职业规划达100%。

师德高尚:

对教师职业有一种敬畏感和归宿感,有良好的专业态度,在不断创造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珍视所有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努力尝试照顾每个孩子的发展需要。

教师家长满意度达85%以上。

理念适时:

有正确的学生观,认同孩子是发展中的人,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有正确的教育观,认同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长,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正确的教学观,认同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自主、合作、探究。

95%以上教师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

业务过硬:

能够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独立设计教学,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熟练驾驭课堂教学,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深受学生喜欢。

教师课堂教学优良率达85%。

学生喜欢:

能够多与学生沟通,充分关心和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始终把“做学生喜欢的教师”作为教师的重要追求。

学生基本满意率达100%。

四、育人目标

总体目标: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让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品行端正、情趣丰富、乐学精思、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公民。

具体目标:

身心健康:

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把增强学生的体质放在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注重培养学生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都能成为健康人,做一个阳光少年,学生体质检测优良率达60%以上。

品行端正:

通过班风校风建设,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创设道德情景,培养学生道德选择和道德体验能力;通过系列化的德育活动设计,发展学生道德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都举止文明,知书达理,做一个品行优秀的人,操行评定优良率达95%以上。

情趣丰富:

注重保持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使学生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喜欢想象,喜欢探究;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让学生做一个有情感有温度的人,懂得感恩和奉献,社团选修课程参与率100%。

乐学精思:

通过转变教学方式,以生为本,以学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让学生乐学善学,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等,学科水平检测平均合格率为90%。

全面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在“以生为本,整体成长”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培养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第三部分分项发展规划

一、德育规划——构建凸显个性化的有效德育体系

(一)德育理念:

“尊道贵德,和谐共生”。

尊道贵德:

人之根本,以德为先,教育之本,育德为先。

尊崇规律,立德树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是草埔人实现“精品教育”的首要追求,是草埔人共同的价值认同。

和谐共生:

以德促智,以智养德,以人育人,德智共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师生、家长共同成长。

(二)工作目标:

1.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注重过程教育和体验,全体师生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合格公民素养。

2.构建全程、全员、全方位的有效校本德育体系,德育实践活动具有针对性、体验性和实效性,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和运作机制建设日趋完善。

3.从办学理念出发,以“好习惯教育”为抓手,以“学校、家长、社区”为网络,以班风考评、草埔之星、草埔形象少年评选为导向,培养文明的文化人。

4.根据培养社会主义价值观和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求出发,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好习惯教育、心理健康等校本课程。

(三)主要举措:

1.大力拓展德育渠道。

以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少先队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为平台落实德育工作,抓实德育课堂,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突出学生的德育体验;加强警校共建,丰富共建内涵,提高共建实效;重视家校互动,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

2.深入开展德育文化活动。

围绕德育目标,努力培育德育文化,以文化德育的独特视角,打造“主题活动文化”、“阅读文化”、“节日文化”、“美育文化”、“典礼文化”、“环境文化”、“嘉年华文化”、“课堂文化”等一系列德育文化活动来教育和引领学生。

3.深入开展好习惯教育。

根据本校学生成长环境复杂,更容易滋生不良行为的实际,我们要始终把学生的好习惯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方面,我们以“好习惯教育”校本课程为依托,突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化训练;另一方面,我们要实施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建立和推行以“事事有要求,事事有人管”为特征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出台《草埔小学班风量化考评制度》和《草埔小学学生操行评定规定》,实施班风考评与班主任工作评价、绩效挂钩,形成了好习惯教育的长效机制。

4.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学习活动,开展演讲、书法比赛活动以及小手拉大手活动,辐射家庭和社区,让“社会主义价值观”深入人心。

5.开展“文明小存折”成就“文明之星”活动。

活动通过争章夺星的游戏规则,引导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让每一位学生通过“存储”平时的点滴文明行为和学习收获,学期末对被评为星级的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并利用学校星光大道平台进行宣传,起到示范和榜样的作用。

6.深入开展家长培训。

根据学生家庭教育相对比较滞后,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非常迷茫的现状,本着“以生为本、整体成长”的办学理念,把家长的成长和学生家庭的和谐纳入学校发展关注的范畴。

我们要充分整合学校、家长委员会及社会力量,成立了草埔小学“幸福家庭”服务中心,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家长培训机制,开发家长系列培训课程,对家长进行系统的培训与辅导,提升家庭教育效能。

(四)达成标志:

1.“好习惯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文明有礼,习惯良好,品行端正。

2.学生自主管理机制促进学生“自主、自觉、自律”的习惯养成,并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3.学生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明小存折”的实施为学生“文明有礼、好学进取”提供有效动力,激发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

4.学科教学更加注重德育渗透,学校各项德育文化活动基本形成常态化,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效果明显。

5.“学校、家长、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更加完善,家校关系更加融合,学校家委会工作更加出色。

6.草埔小学“幸福家庭”服务中心每年按计划开展家长培训活动,家长参训率达80%以上,确实能为家庭教育提供帮助。

二、课程规划——优化基于学生多元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工作目标:

1.结合本校的本学理念、和学生培养目标,合理构建富有草埔小学特色的课程图谱。

2.提升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开发基于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体系,优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结构。

完善学校课程管理机制,保障课程实施效果。

3.利用家庭、社区、社会优质校外课程资源,丰富学校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4.探索并建设基于提高家庭教育效能的家长培训课程,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丰富办学内涵。

(二)主要举措:

1.按照基础课程占70%,拓展课程占20%,特色课程占10%的结构比例构建草埔小学课程图谱,形成修养、人文、语言、益智、阅读、科技、实践、艺术、健体、生活、通识等课程模块。

并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2.开发实施通识课程。

为了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成长所需,弥补国家课程的缺失,关注地方实际和本土特色,借鉴香港的经验,积极开发和实施通识课程,着力提升学生对影响个人、社会、国家、世界等现实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提升其生存和生活的基本技能,提升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3.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针对学生家庭经济收入普遍偏低,家庭基本没有藏书,没有读书氛围,学生表达能力不强,自信心不足的现状,学校开发并实施“阅读与演讲”校本课程,确定各年级的阅读目标,充分利用图书室藏书资源,确定各年级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开展“慧心读世界﹒妙语话精彩”活动,通过上读书指导课,举办“图书分享会”,成立“演讲社团”活动,构筑校园阅读文化,让缺书缺少阅读的草埔孩子们爱上阅读,培养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4.开发实施选修课程。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我们要开发和实施选修课程,充分挖掘校内外师资,开设了篮球、田径、舞狮、武术、羽毛球、乒乓球、棋类、书法、绘画、剪纸、声乐、二胡、琵琶、电子琴、芭蕾舞、现代舞、街舞、表演、健美操、机器人、电脑制作、科技实验等系列选修课程,以适应学生在体艺和科技等方面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学生社团活动。

5.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课程,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合作、质疑、批判等能力。

6.与“幸福公益基金组织”开展深度合作,开发并实施幸福家庭培训课程,提高家长培训的实效性。

(三)达成标志

1.学校课程设置以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核心,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学校课程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体现全面性、针对性、多元性和开放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国家基础课程全面实施,地方和校本课程有效补充。

2.《社会与生活》通识课程的研发取得阶段成果,完成教材和教学指引的开发,并进入课堂实施阶段,学生生活和身心等综合素养有一定程度的提升,95%以上学生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真正发挥地方课程的功效。

3.“语文+阅读与演讲”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和实践取得成效,校园阅读文化浓厚,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显著提高。

4.校本社团选修课程丰富,结构合理,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至少参加1门社团选修课程。

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满意率达90%以上。

5.幸福家庭培训课程能基本满足家长的需求,家长积极主动参与课程学习,培训效果显著。

三、教学规划——打造基于提升质量的优质课堂教学格局

(一)教学理念:

“以学定教,自主合作”。

以学定教:

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

自主合作:

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习得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卓有成效地学习,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和合作融通的学习品质。

(二)工作目标:

1.进行“生本、学本、习本”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通过课改,促进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实现教师角色的变革。

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2.深入开展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实现学生学习与评价个性化、可视化。

3.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完善教学质量检测监控体系,规范备课、教学、作业、辅导、考试、评价等教学环节,引导教师了解学生,钻研教材,遵循规律,不断反思,改进方法,追求有效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主要举措:

1.坚持“生本、学本、习本”的教学理念和“先学后教、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制定《草埔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聘请专家指导,鼓励教研组和教师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开展研课磨课,教学比赛,总结提炼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开展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研究,通过各种培训和教学实践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开发微课,组织骨干教师参加NOC比赛等。

3.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实行教学质量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严把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核等教学常规环节的质量,“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同时,学校要建立学困生教学关怀机制,情系学生,关爱学困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四)达成标志:

1.“先学后教,自主合作”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课堂教学能体现“生本、学本、习本”的基本理念和“先学后教”的基本原则。

学生的学习质量、效率和效果有极大的提升。

教师的课改热情高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能获得好的成绩,学校涌现一批课改名师。

2.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研究成果丰富,师生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信息技术应用变成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化方式。

3.学校对教学质量过程监控有效,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学生参与区学科抽样性检测成绩稳步上升。

四、教育科研——开展助推课程改革与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科研行动

(一)工作目标:

1.立足学校实情,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实施“科研兴校”策略,以丰富学校办学内涵为中心,扎实推进办学思路,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2.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实施“科研促改”策略,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推进通识课程、特色校本课程的研发和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3.聚焦课堂教学实践,实施“科研促优”策略,以小课题研究为抓手,进行“基本式+变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逐步形成课前自学与课中探究、独立思考与交流互动、小组合作与个人展示、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统一的课堂教学格局。

4.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实施“科研助长”策略,以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为内驱力,扎实开展校本研修,让教师在研究的状态中工作,在研究的氛围中成长。

(二)主要举措:

1.形成由龙头课题——子课题——小课题组成的学校课题结构,以区级重点课题“基于提升学生阅读与演讲能力的实践研究”作为学校的统领课题,六个子课题作为具体研究项目,分三期组织教师申报和开展罗湖区“智慧课堂”小课题研究工作,将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转化为课题,以微型课题的形式开展研究,注重问题的落实和解决实现全员参与,全学科覆盖。

2.进一步健全三级课题管理制度,加强对各类课题研究的指导、跟踪和检查;加强课题成果的评选和交流,建立教科研考核奖励制度,将教科研研究成果纳入职称评定标准中,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逐步增加课题研究的经费和奖励资金,用于奖励教科研突出个人,奖励课题立项、论文发表和成果奖励,保证课题经费专款专用。

3.加强校本研修,实行研训一体化,一方面狠抓常规教研,做到常规教研活动制度化,内容主题化、形式多样化、确实提高常规教研的实效性;一方面要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策略,尽可能创造机会让更多的教师参加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方法。

4.健全教育科研网络,形成学校教科室——教研组——研究团队——研究者的教育科研网络,做到分工明确,组织有序、协同合作。

(三)达成标志:

1.未来三年,学校在科研的推动下,各方面的工作业绩有明显的提升。

课程建设成果显著,开发出1至2门好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得到创新,课堂教学能体现“生本、学本、习本”的基本理念和“先学后教”的基本原则,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必要的学科素养得到培养。

2.在未来三年内,区级重点课题“基于提升学生阅读与演讲能力的实践研究”和区级小课题能顺利结题并获奖,优秀研究成果丰富,并能在市、区内推广和应用。

3.学校科研氛围浓厚,教师的科研意识强烈,90%的任课教师承担了校级以上课题研究,98%以上课题顺利结题。

其中30%以上的研究和创新成果得到分享和推广。

4.学校教育科研制度健全,学校确保每年至少有8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教育科研。

五、师资队伍——构筑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多元发展平台

(一)工作目标: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价值追求和浓厚的教育情怀,具备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品质。

2.学校制定科学完善的教师发展机制,制定梯队教师培养计划,加大班主任队伍、学科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有目的培养熟悉STEM/STEAM理念,胜任STEM/STEAM教育教学的学科教师,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建立富有实效的教师研修机制,提高教师自我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青年教师的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研究水平,科研能力、课程构建能力以及信息化应用水平均有长足的进步。

4.加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名师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大科学教师培养。

5.建立以发展性为原则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开展系列具有激励和导向功能的评选活动,树立标杆,激发活力,引导教师锐意进取,岗位建功。

(二)主要举措:

1.加强师德修炼。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系列活动,实行师德承诺制度,建立师德师风考核机制。

引导教师做一个作风正派,敬业精业,承担责任,勤于钻研,锐意创新的教育工作者。

2.建立“发展型”、“成熟型”、“引领型”三级教师培养梯队,并制定出相应的培养目标和措施,通过搭建“学习培训、教学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比赛活动”四大平台强化专业素质,使各梯队的中青年教师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设立“青年教师工作室”。

学校本着“分类推进,分步实施,青年为主,共同成长”的校本培训原则,有计划、有意识、有步骤地推进青年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设立“青年教师工作室”,并以“工作室”为主阵地,引导青年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书。

4.采取“内培外引”的策略,加大名师队伍的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