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周高考语文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2039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周高考语文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九周高考语文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九周高考语文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九周高考语文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九周高考语文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周高考语文复习.docx

《第九周高考语文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周高考语文复习.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周高考语文复习.docx

第九周高考语文复习

第九周(2013年8月26日—9月1日)

周一字音

16、侧①cè侧目

②zè同“仄”

③zhāi侧歪

17、查①chá查办

②zhā山查姓查

18、裳①cháng裳裙

②shang衣裳

19、倘①cháng倘佯(徜徉)

②tǎng倘若倘来之物

20、绰①chāo绰起一根木棍

②chuò 阔绰绰号风姿绰约绰绰有余

 ③chuo   宽绰

21、剿①chāo 剿说剿(抄)袭

②jiǎo围剿剿匪剿灭土匪

22、朝①cháo朝向朝贡改朝换代

②zhāo朝阳朝乾夕惕

23、嘲①cháo  嘲讽嘲笑

 ②zhāo  嘲哳

24、车①chē车马车辆

②jū(象棋子名称)

25、称①chèn 称职称身对称称心如意 

 ②chēng 称颂称赞称便称呼称道自称俗称称好俯首称臣称兄道弟把这袋米称一称

③chèng同“秤”

26、澄①chéng  (书)澄澈湖水澄清澄清问题澄清是非澄清事实江澄如练这个问题需要澄清

②dèng  (口)澄沙澄清(使液体变清)把浑水澄清这水不澄清了不能喝把药澄清了再喝

27、盛①chéng盛饭盛满

②shèng茂盛旺盛盛世盛情难却盛气凌人

28、乘①chéng乘机乘便乘车乘法乘势乘虚而入乘人之危

②shèng史乘野乘千乘之国

29、匙①chí汤匙

②shì钥匙

30、冲①chōng 冲出冲击冲撞冲突冲犯冲洗冲销冲茶要冲冲淡冲锋冲动冲帐首当其冲冲锋陷阵冲入云霄

②chòng   冲床冲压冲子冲南有冲劲儿

31、重①chóng重新重复

②zhòng重要重量

32、种①chóng姓种 

      ②zhǒng  种类  种族  种群点种(种子)种子选手

 ③zhòng  耕种  种植  点种(播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33、仇①chóu仇人

②qiú姓仇

34、臭①chòu 臭氧臭名臭骂臭味相投遗臭万年

②xiù铜臭乳臭未干无色无臭

35、处①chǔ(动作义)处罚 处置处理处方相处处女地处女作处变不惊处之泰然穴居野处处心积虑

②chù (名词义)处所处处住处妙处长处公证处办事处

周二熟语

41、不打不相识:

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42、不到黄河心不死:

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的境地不肯死心。

43、不得已而为之: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44、不登大雅之堂:

大雅:

高贵典雅。

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

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

45、不费吹灰之力:

形容事情做起来非常容易,不花一点力气。

46、不分(问)青红皂白:

皂:

黑色。

比喻不分黑白,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47、不敢越雷池一步:

越:

跨过;雷池:

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

原指不要越过雷池。

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48、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49、不见棺材不落泪:

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50、不看(念)僧面看(念)佛面:

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周三标点病句

(四)冒号:

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总括语的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运用冒号时要注意其提示范围。

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

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局长苏金生在9月1日举行的互联网大会上表示:

政府已经意识到互联网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将采取措施,突破资源约束,加强配置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提示下文)

他不爱学习,喜欢体育,人缘挺好;我知道的就这些。

(总结上文时相当于破折号)

桃花开了,红的像火;梨花开了,白的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总括上文)

1.用在书信、发言稿开头的称呼语后面,有引起他人注意的意思;用在某某说之后,表示下面是引用的话。

同志们,朋友们:

现在开会了……

2.用在总括性话话的后面,表示后面有分项说明或表示冒号前面的话引起后面的话。

纺线有几种姿势:

可以坐着破蒲团纺,可以坐着矮凳纺,也可以把纺车垫得高高的纺。

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

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任弼时一生有三怕:

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烦人,三怕用钱多。

原来鲁镇是僻静的地方,还有些古风:

不上一更,大家都关门睡觉。

3.用在“问、答、说、想、是、证明、宣布、认为、发现、表明、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提示的话的末尾,提起下文,表示后面有要说的话、所想的内容或所作的分析。

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他十分惊讶地说:

“啊,原来是你!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性的话。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

在螳螂的世界里,有一种奇特的想象是:

“结婚”就意味着雄螳螂的走向死亡。

外文图书展销会

日期:

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时间:

上午8时至下午4时

地点:

北京朝阳区工体东路16号北京展览馆

主办单位:

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

5.分项或从几个方面分述之后,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面,表示总结上文。

三宝走了,三毛走了,小刘走了:

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云。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平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考,是老师的法宝,分,是学生的命根:

师生之间的“斗智斗勇”可谓由来已久。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运用冒号时应注意

1.冒号的提示作用要发挥到句子末尾,也就是说,冒号要管到句末,不能只管到句中,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

如果要管几句话或一段话,一般要用序次语或引号标明。

如果一个句号前的内容不全是冒号提示的,则这个冒号用得不正确。

  ……必须重申党的纪律:

(一)个人服从集体;

(二)少数服从多数;(三)下级服从上级;(四)全党服从中央。

  他接着说:

“最近这儿连降暴雨。

老妈已到北京去了。

晓红上了高中。

  记者在北京一些小学采访,不少老师反映:

这一两年,小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反映出的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差,自理能力低,不珍惜劳动成果等问题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存在。

(冒号所管的内容为“这……等问题”,没有管到句末,且只做主语,所以应将冒号改为“的”。

记者在一些家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

孩子作业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作业到深夜,这些情况在全国多处学校都存在。

(冒号只管到‘做作业到深夜’,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

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走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句中冒号只提示到了“歧途”,不包括后边,所以用错了。

应把“歧途”后面的逗号改为句号。

毛泽东有两句诗: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

其实不然。

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

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我们并不讳言:

前两年,我们的确有过相当困难的时期,但是这种情况改变的很快。

这种惊人的事实证明:

人如果老想着钱,看不到敌人的腐蚀进攻,就会进入歧途,可见这些事实是可以作为活教材的。

(以上两句冒号未管到句终应改为逗号)

2.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没有特别提示的必要就不要用冒号。

他表示:

一定要来参加会议。

(冒号应该删去)

比赛的结果出人预料:

老年队竟打败了青年队。

(冒号应该改为逗号)

当学术委员宣布:

张毅同志获得博士学位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因停顿较短和不能管到句末,故将冒号去掉)

本市文坛三位女杰:

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

《风暴》《建国大业》《惊天动地》《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冒号应去掉)

民主生活会上,大家给他提意见、批评他:

老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观念。

他在给我的留言上写着: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十个大字。

3、转述的不能用冒号,因为人称发生了变化。

老师说,他今天不舒服,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他说,他明年一定还来这儿。

李雨说,他不同意这种观点。

4、如果后文不是引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邓小平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某某说”、“某某想”后常用冒号,但有时不想强调提示语,或不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不用冒号。

放在所说话中间不能用冒号,放在所说话的后边用句号。

他说今天不回家了。

    

“这个问题,”李明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

”  

“落后就要挨打。

”邓小平告诫我们说。

  

“还愣着干嘛?

”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

“学习就怕‘认真’二字,”张老师说:

“‘态度决定一切’,确实很有道理。

”“这样做对不对?

我看,”刘师傅说:

“不对。

“大桥就要通车了。

”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以上两句同一人话语未完不能用冒号,应改为逗号)

6、“如”之前不能用冒号。

7、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老师说了一声:

“下课!

”就走了。

(句中停顿短暂,冒号前后没有提示被提示的关系,应将冒号去掉。

爸爸连头也没抬,说了声“放那儿吧”,就又钻到图纸里面去了。

校牌上写着: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

8.冒号还可表总结。

不过,若被总结的若干句之间已用了句号,就不能用冒号来总结上文,因为这很容易被误解为是对最后一个句号以内的总结。

在用冒号领起下文时也要注意,如果被领起的内容超出下面一个句号以外,最好改用句号。

9.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

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

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

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

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

网友给我发邮件说:

近来网上有三多:

绯闻多、脏话多、病毒多。

10、部分引用(引文不独立)前不能用冒号。

老舍先生曾称赞《燕山夜话》中的杂文:

“别开生面,独具一格”,足见它在当时的独创性。

11、冒号不能与“即”“也就是”一类的词语同时使用。

我们的任务是:

即在每一时刻,都要保卫这座大桥的安全。

(冒号与“即”重复,应改为逗号。

周四断句翻译

二、虚词断句法

文言文中,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感情,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和应该断句的地方。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

断句也就准确迅速了。

①常用在句首的发语词有:

盍、夫、今夫、且夫、若夫、盖、焉、唯(惟)、凡、斯等等。

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②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有:

其、苟、故、是故、故夫、是以、则、然、然则、然而、继而、于是、乃夫、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无论、至若、至于、或、况、而况、且、等等。

在前面大多可点断。

③常用在句首的时间词有:

初、今、方今、乃今(乃今而后、而今而后)、有顷(顷之、顷间)、是时、昔者、日者、向者、向之、未几、斯须、须臾、既、既而、已而、俄而(俄顷)等等。

前面应当断开,后面有时也可断开。

④常用在句首的副词有:

窃、私、请、敬、何其、何必、何乃、未必、无乃.、大抵等等。

前面可断开。

⑤常用在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有嘻、嗟夫、嗟乎、呜呼、呜呼哀哉、等等,前后都可断句;

⑥句尾词:

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乎、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

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⑦以、于、为、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⑧表示疑问反问语气的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岂、岂非、岂唯(岂独、岂特)、得无(得毋)、何为(何谓、胡为、曷为、奚为)、何以、何不(胡不)、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反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利用虚词标志断句时必须注意灵活性。

   1.“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时不能点断。

例如: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中,“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就不能断句。

   2.“也”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例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是说也,人常疑之。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表示并列关系,所连接的并列短语共同作句子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则往往要在其前面断开。

例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独以钟名,何哉?

”“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4.“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有时还可作名词,这两种情况都不能点断。

例如:

“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周五诗歌鉴赏

(三)鸟兽类

1.杜鹃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子规鸟即杜鹃鸟。

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宋人贺铸《忆秦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

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2.燕子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他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欧阳修《采桑子》: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晏殊《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诗经·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晏几道《临江仙》: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殊《破阵子》:

“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等。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刘禹锡《乌衣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晏殊《浣溪沙》: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张炎《高阳台》: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唐代郭绍兰《寄夫》: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冯延巳·《蝶恋花》: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

”张可久·《塞鸿秋·春情》:

“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

”曹雪芹《红楼梦》:

“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等,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

3.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4.寒蝉

寒蝉(秋蝉)是悲凉的同义词。

唐人骆宾王《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宋人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头,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5.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6.梦蝶

《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

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

胡(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

”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

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如陆游《冬夜》诗云:

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7.双鲤

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

“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

“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8.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

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

“(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驾归。

”菰(gū)菜羹:

菰菜、莼(chún)羹。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例如:

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

“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9.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

《诗·小雅·鸿雁》曰: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此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

“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

“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10.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

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南唐中主李有诗: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商隐诗云: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1.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陆游《秋思》“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

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山醉亦休。

”同样含有飘零之意。

12.乌鸦

乌鸦因形象不美,叫声难听,常用以描写荒凉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

李白《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李白《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李商隐《隋宫》: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陈英《山坡羊》: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

”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13.哀猿

源于大自然对人的影响而积淀下来,内涵是哀愁凄厉。

这种悲愁常与思乡、怀人或迁谪的痛苦相联系。

如杜甫《九日》:

“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国霜前白雁来。

”王昌龄《卢溪别人》: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愁猿。

”刘禹锡《竹枝词》: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孟浩然《登万岁楼》:

“天寒雁度堪垂泪,日落猿啼欲断肠。

14.黄莺

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

周六小作文

类型4图画类

典例1仔细观察下面的一幅图片,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这就是在大西北那些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生长的胡杨树”为开头,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体现了大语文观和新课标的精神。

考生解答此题,一是要认真观察画面,审读画面的过程就是对画中人、景、物等信息点的认知过程。

这是对画面信息的初步感知阶段。

二是要借助画面所提供的情境,发挥合理的想象,丰富画面信息。

这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阶段。

三是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图画寓意的过程。

答题指津示例(这就是在大西北那些环境最恶劣的地方生长的胡杨树。

)放眼望去,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曲,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

有的虽然肢断骨折,匍匐在地,却依然挣扎着,试图挺起不屈的脊梁。

面对胡杨林,你会想起历尽艰辛的玄奘大师,骁勇善战的霍去病,刚正不阿的林则徐,你还会想起那些正在大西北同恶劣环境抗争的祖国的建设者。

这时,你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心灵的洗礼,你会顿悟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你会为胡杨林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技巧点拨

图画类小作文的答题技巧

1.认真看图,读懂画意。

图画类小作文与其他材料的小作文一样,都对考生进行了适当的限制,因此,考生要观察并判断图画的含意、目的、价值取向。

具体来说:

第一,要阅读图画的标题。

标题或者就是图画的主题,或者对主题起提示作用。

第二,要看清图画的内容。

首先,要看清图画是单幅的还是多幅的,如果是单幅的,则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看清图画的内容;如果是多幅的,则除了看清单幅图画的内容之外,还要把握多幅图画之间的联系。

其次,要看图画中的形象(人或物)是什么,各形象处于什么状态(静态或动态)。

第三,要品味图画中的文字。

图画中的文字往往是其点睛之笔,有些是画面与内涵的联系点,有些就是写作立意的基点。

第四,要揣摩图画的夸张之处。

有些图画属于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加以夸张变形,以引起读者共鸣。

夸张之处往往是漫画的弦外之音,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2.扣准角度,辨明褒贬。

图画是作者用图画的语言来表达对真善美的歌颂、对假恶丑的鞭挞,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

因此,考生在写作图画类小作文时,要理解画中的人、物、景、情,把握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