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复习计划及策略32715131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1921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复习计划及策略3271513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三复习计划及策略3271513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三复习计划及策略3271513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三复习计划及策略3271513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三复习计划及策略3271513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复习计划及策略327151317.docx

《初三复习计划及策略3271513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复习计划及策略327151317.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复习计划及策略327151317.docx

初三复习计划及策略327151317

中考复习计划及策略

语文(2012年)

王冬云

中考复习指导需要科学和理性的态度和方法。

复习策略

初三语文总复习应该以《语文课程标准》、《大连市初中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为依据,认真研究大连市2012中考《考试说明》,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复习计划,阶段推进,精化细节,步步为营,进行多轮(以三轮为主)复习,每轮复习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具体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更要研究学生及学生复习中出现的情况,根据学情及时调整复习步骤,使学生在初三语文总复习中,知识与能力优化组合,全面提升语文素养,中考语文取得理想成绩。

复习原则:

1.精细化。

要制定科学精细的复习计划与策略,来克服复习中的粗线条和随意性。

每个学校都要有阶段性的复习计划,周复习计划,甚至日复习计划。

计划包括的内容有:

时间、内容、方法、预期结果、反馈结果、调整策略。

2.高效化。

要做到高效省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分析学情。

按照学生语文学习的成绩把学生分为几类(以三类分法居多)。

可根据学生三年级几次大型考试的成绩,辅之以典型中考试卷的测试成绩,来给学生分类(结果只限于教师和学生本人知道,不宜公布)。

(附:

大连市北三市中考试卷之成绩)。

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第二,分析提炼考点。

这是语文教师做好中考复习的基本功。

做到这一点,才能眼中有方向,心中有尺度。

教师应对近几年大连市中考语文试题里所表现出来的学生所需应对的能力以及各种文体的考点进行分析和提炼,对不同题型、不同答题要求以及各种文体考点进行分析和提炼,对出题规律包括扣分因素进行分析和提炼。

(附:

能力点及考点)

例:

现代文阅读能力点。

1.文体辨识能力。

体裁、表达方式、基本写法等。

2.文意把握能力。

内容、大意、中心句、感情倾向、对象特点、人物形象等。

3.思路分析能力。

层次、结构及思路、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等。

4.要点概括句能力。

整体、要点、写法、思路、层义、段义、形象、表达规律等。

5.语言品味能力。

词、句、段的意思及作用。

6.文学欣赏能力。

作品的感情倾向、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7.感受评价能力。

内容和表达的心得、看法、疑问、体会、感受、评价、联想、想象等。

8.阐释解说能力。

答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的阐释解说能力。

记叙文考点。

1.正确识别和找出记叙的要素。

2.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及作者的感情态度。

4.划分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5.品析段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6.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7.对作品的表达技巧、表现方法进行赏析,对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进行品味。

8.概括任务的性格特点。

9.结合实际,表达阅读作品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

说明文考点。

1.判断文中的说明方法。

2.分析全文的结构特点,划分段落层次。

3.分析全文的顺序特点。

4.把握全文或文段的中心句、关键句。

5.对文段的内容进行概括。

6.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准确的概括。

7.对文中的语言进行欣赏品味。

8.根据文章内容对某种陌生的内容进行诠释。

9.能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解说。

议论文考点。

1.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

2.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

3.论证方法的辨析、理解。

4.论证过程的清理、概括。

5.文或段的结构或者思路的梳理与辨识。

6.文或段的大意的概括。

7.文或段的思想内容的分析。

8.文中词、句含义的体味、理解。

9.根据文章的内容发表感想,或者联系生活实际表达感受。

第三,精选复习内容。

根据不同阶段的复习要求,精心挑选复习材料。

第一阶段,以教材的重难点内容作为复习的主要内容,适当进行课内外考点的衔接;第二阶段,专项复习中典型材料的选择,以中考试卷、中考模拟试卷、市区有质量的考卷、其他地区的典型试题为主要内容;第三阶段,12年模拟卷及其他地区模拟卷。

第四,选择训练方法。

训、练要适度,单靠一方面不行。

靠大量做题,无边无际的题海战术,只会事倍功半。

当然,事无巨细、不分重点,反复讲解,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讲解切忌炒冷饭。

第五,注意及时反馈。

每一阶段的复习任务完成后,都要辅之以及时的检测。

对检测结果的反馈甚至比检测更重要。

建议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份复习档案,记录其成绩提高的状况。

复习建议

1、明确目标,用好教材、备好教学案。

全体备课组教师认真学习、研究《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同时,在语文复习中立足课本,按《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适量的练习;不断由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备好各轮复习的教学案,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2、关注全体,共同提高。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新课改全面施行的形势下,我校教师应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因此,在复习中我们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力求使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3、注重基础,强化技能。

针对学业考试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答题技巧,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限时作文”的训练和指导上,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4、团结协作,资源共享。

同组教师将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经验交流与资料共享,发扬团队协作精神,争取共同进步,提高复习效率。

5、研究现阶段学生最欠缺什么知识与能力,最需要提高哪方面的语文素养,区分出主要差异与次要差异,有选择、有重点地突破性分层教学。

复习计划(示例)

 

其一:

复习计划

复习过程

采取措施

复习原则

1、分册复习

(3月中旬—4月中旬)

全面复习课内篇目和相

关知识;

2、分专题复习

(4月中旬——5月初);

3、模拟冲刺

(5月初——6月)

4、梳理调整

(考前一周)

1、参考上学期期中与期末考试师生的试卷分析,归纳出最欠缺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并形成书面材料。

2、依据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强弱,将全年级学生分为ABC三档(目的在于因材施教),并依此将上述书面材料分为ABC三类。

3、备课组老师分类研究出A层学生的语文学习最欠缺什么,B层学生的语文学习最欠缺什么,C层学生的语文学习最欠缺什么,全体学生共同欠缺什么,从而基本确定本学期教学要突破的重点与难点。

4、有选择地分层(三层)考2011年的中考试卷,并按照评分标准,认真批阅。

5、就2011年的中考试卷考试得失,分类问卷调查(可从审题能力、语言表达、知识积累、综合探究、信息筛选、语段概括等方面),并汇总统计各类学生缺什么知识与能力。

6、备课组教师认真分析本次2011年中考试卷考试情况,结合问卷调查,最终确定,本学期教学与复习应突破的几大重点与难点。

7、针对学生实际,采取课内校内为主体,稳扎稳打,讲练同步,递进复习的具体措施

1、三位一体:

遵循学校“学、思、练、自、合、探”的六字学法原则,将学生分成ABC三个不同层次,1好带2中夹1差,四人一个小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普遍培养:

遵循六字教学法中的“精、实、细、全”的原则,教师分工,分册、分课整理教学案,根据学生情况,布置超市作业。

3.重点选择:

遵循六字教学法中的“严、勤”的原则,全面批改,认真筛选,抓出重点——学优生和学困生,个别辅导

各层次存在问题分析

存在主要问题

A

B

C

重点复习阶段

基础

书写不规范

1

字词拼音不能准确书写

1

文学常识掌握不准确

1

病句类型判断修改不准确

2

背诵默写准确率低

1

文言实虚词掌握不准

1

文言句式

1

阅读

概括能力不足

123

分析能力不足

123

语言表述不准确不完整、

23

作文

审题不清、立意混乱

1

题材雷同

1

文体不明

1

结构混乱

1

言之无物,内容空洞

2

缺少真情实感,无病呻吟

3

语言干涩无味

3

四、具体复习内容

第一轮复习:

分册复习抓B层,提C层,捎A层

时间

项目

侧重点

具体内容

具体措施

 

3.25—

4.25

基础知识

①课文中的字、词、句,理解记忆。

③古诗文的相关知识与背记。

⑤课后附录的古诗词、名著和语法知识的熟悉与掌握。

⑥课文中的补白。

⑦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

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复习顺序是:

6、5册,一周一册;此后是1、2、3、4的顺序。

2、1共一周;4、3各一周。

教师备好教学案

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现代文阅读

了解各类文章的文体知识(落实到一至六册课本中的重点篇目、重点语段的阅读和理解。

利用教材重点课文指导方法ABC,

精选课外阅读辅助练习AB,

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答题规律及方法并学以致用A

作文

通过作文题目分析训练,培养学生正确审题的能力

①从题目出发,我要写什么

②从自己出发,我能写什么

③从社会出发,我想写什么

通过中考作文题的审题练习,培养学生正确审题的能力,并能选择正确合理的立意,通过对课内、课外阅读文段及范文的分析,学习确定自己文章结构的方法

第二阶段

专题复习强化AB,简化C

时间

侧重点

具体内容

具体措施

 

4.26

5.25

 

基础知识

1、正确运用句式,根据语境进行造句、仿写、续写、扩写、缩写、对对联等,做到语言准确、简明、连贯、流畅。

2、辨识、修改常见的语病。

3、理解并灵活运用古诗文的精彩语句以及其他古诗词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考纲要求篇目)填空4、信息、材料题

5、根据情境,准确、得体地进行语言交际;根据活动情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

6、文言词语的灵活运用

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分四大类进行专题复习。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专题。

(二)阅读专题。

1.现代文阅读专题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2.古诗文阅读专题 (课内讲读文言文及课外文言文)

 (三)作文指导与训练专题。

(四)名著导读(考纲要求篇目)

教师备好教学案,以练为主、讲练结合:

——知识梳理与强调

——例题分析与讲解

——巩固练习与检测

——查漏补缺与反馈。

现代文阅读

淡化文体,精选课外材料作为复习资料,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发现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讲练。

1、准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说清行文思路

2、分析字句段的含义、作用

3、尽量做到语言表述准确完整。

4、解题方法指导:

整体阅读——了解内容——领会主题——仔细审题——明确考点——筛选信息——找准语句——组织语言——落笔答题——回顾检查。

1、利用教材重点课文回顾阅读知识,明确阅读考点,指导阅读方法。

2、精选课外阅读辅助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答题规律及方法,对不同题型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与讲解,引导学生自己设题、做答案。

在抓好审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立意、选材、结构、在抓好审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立意、选材、结构、语言

在抓好审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立意、选材、结构、语言

1、储备素材

2、介绍写作方法、形式技巧

3、专题辅导

3、集中训练

第三阶段

模拟冲刺

此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开始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培养综合能力。

通过让学生做模拟试卷,营造考试情境,检测所学,提高心理素质。

教师要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精心讲评,注重方法和技巧。

时间

范围

侧重点

具体措施

6月

综合复习

重点题型强化训练

总结上两轮复习情况,分析学生现状,找出知识弱点,归纳重点题型,强化训练。

A层狠抓阅读语言规范性、作文语言的丰富性

B层强化阅读答题语言的规范性、作文的选材独特性

C层再次强化基础知识,同时侧重阅读题中的写作手法及作用的指导,加强作文审题的准确性、选材立意的正确性

其二:

初三语文总复习全程计划表

第一轮复习(四周半,其中含“5·1”假期)

4月9日—4月16日

1、总复习摸底考试,进行学情调查;

2、进行第一板块“语言积累与运用”复习(专题复习)

①专题1:

复习现代汉语的字音、字形、字义

②专题2:

复习文学、文化常识(全程)

③专题3:

改病句、语言运用题训练

④专题4: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全程)

3、作文复习(全程):

材料积累(素材、语言材料)

①关于字音、字形的中考题组,积累错题。

②检查课标、教材要求背诵的诗文。

③作文升格训练

(一)作文材料积累。

④总复习摸底调查考试试卷评讲,帮助学生查找问题,确定复习目标。

⑤练习与检测:

字音、字形、默写、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小考检测,及时反馈。

4月19日—4月30日

1、进行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复习:

依据考试说明,运用教材(专题复习,全程)

①专题1:

巩固教材课文知识

②专题2:

正确积累使用文言实词虚词

③专题3:

运用所积累的文言文知识进行翻译、理解、初步赏析课内、外文言文文段

④专题4:

课外古诗词赏析

2、考试:

区质量检测

3、作文复习:

审题、立意强化训练,作文修改

①《课标》、《学业质量标准》、《考试说明》关于古诗文知识点的归类、梳理。

②课标、教材重点篇章复习与练习

③继续检查古诗文的背诵默写

④易混淆的词语辨析、常见常错的问题,并在笔记本上积累错题。

⑤区检测卷评讲:

分析答卷失误、规律。

⑥作文升格训练

(二)审题、立意。

5月4日—5月14日

1、进行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复习:

依据课标及考试说明,运用教材及课外阅读材料(专题复习)

①专题1:

教材文体知识及课后习题问题复习归类、梳理

②专题2:

文章整体感知

③专题3:

文中重要词语、语句或局部的理解及赏析

④专题4:

问题探究

⑤专题5:

读写结合

2、考试:

市模拟考试

3、作文复习:

语言、文面强化训练,作文修改

①教材文体知识、语文知识,必须以教材为“根本”加以归类、归纳,提炼。

②每一专题的练习题必须有“梯度”。

③所选课外阅读材料要文质兼美,且有时代感召力。

④试卷中易错题必须在笔记本上积累、改正。

⑤市模拟卷评讲:

分析答卷失误、规律。

⑥作文升格训练(三)语言、文面。

第二轮复习(四周)

5月17日—6月11日

1、根据第一轮专题复习及市、区考试检测学生存在的问题“弱项”,进行专项复习

2、强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用简洁准确语言表达的答题能力

3、综合练习与检测结合,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

4、作文复习:

命题、半命题、话题及材料作文题型训练,作文修改

①专项复习要关注学生个体问题;

②综合练习题量要适当,不能题量过大,以免造成学生“消化不良”;

③试卷评讲:

重在指导答题方法

④作文升格训练(四):

各种题型的训练,迁移能力的提升强化是重点,其他能力还须进一步打造。

⑤练习检测:

默写、语言知识、文学常识等识记强化不能放松。

第三轮复习(两周)

6月14日—6月24日

1、查漏补缺,专项强化;

2、回归教材,强化基础;

3、“模拟”综合练习,增强考生应试实战能力;

4、考前指导,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①查漏补缺,因人、因题而异;

②关注课外积累及文学名著阅读积累(全程)

③回归错题本、教材,消除所有“漏洞”,增强考生信心;

④“模拟”卷评讲:

指导答题方法

⑤作文升格:

迁移实战演练

⑥考前练习:

默写、语言积累专项强化卷要有针对性。

一案四用:

教案,预习案、课堂练习、课后复习

九下第三单元复习教学案

学习目标:

教学方式:

教师

学生

课前

布置预习

预习、自学练习

课上

指导、统一意见

讨论并给出一致意见

利用学案检测

检测练习

课后

批改评价

改正反馈

1、掌握九下第三单元基础知识,复习重点文章阅读要点。

2、掌握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学会赏析重点段落及句子。

3、培养学生明确复习目标,掌握复习方法,正确复习的能力。

重点:

掌握概括文章主旨的方法,学会赏析重点段落及句子

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课外阅读题

一、生字

云翳  羞怯 惊骇 休憩  骄奢枭鸟 荫庇 芳馨 

朔风丛莽佝偻倒坍萌庇引颈受戮踝骨虬须

周道如砥浩瀚 鼎盛 窥测 沙砾 愤懑吝啬

徘徊 沉湎 无垠孱弱 陷阱 瞭望 瞻望  忙碌

攫取 充沛  鲑鱼  停滞臆测 馈赠 

二、文学常识填空

(1)《谈生命》作者,原名,是家。

(2)《那树》作者,当代作家。

(3)张抗抗的《》,选自《文汇报》。

张抗抗是。

(4)勃兰兑斯的《人生》选自《》。

作者是,(国籍)文学评论家。

三、课内阅读训练

(一)谈生命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表述自己对生命的看法?

2、本文全文只有一段组成,根据文意,可以把本文划分成几个层次?

3、本文开头第一句话中“生命是什么”和“生命像什么”有什么不同?

4、生命和“一江春水”“一棵小树”有什么关系?

5、如何理解“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

6、最后一段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7、全文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感情基调是什么?

 

(二)那树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如何划分本文的层次结构?

3、作者在文章中写到“柏油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一排一排挨过”,作者这样写,意在表达什么?

4、从作者描写工人伐树的句子中,你体会到怎样的思想感情?

5、怎样理解文中所写的蚂蚁国的故事?

6、对文中那树有怎样的价值和品格,作者和交通专家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态度,你是怎么看的?

7、在人类文明迅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8、文章有哪些你欣赏的写作手法?

试举一例具体分析。

(三)地下森林断想

1、概括本文的主旨

2、理清结构层次

3、试着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

4、全文九个问句,各有什么意味?

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5、为什么行文结束才正式对地下森林作正面描写?

6、本文具有什么写作特色

(四)人生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如何划分本文的层次结构。

3、作者描述这些人群,肯定或赞扬了什么精神?

4、作者把人生比作攀高塔,你认为这个比喻是否恰切?

为什么?

5、挖掘坑道、征服广阔领域、在工场劳作的三种人各是什么样的人?

同学们希望自己成为哪一类人呢?

6、写作特色

总结:

散文类型文章行文思路的概括方法

散文文章结构特点与文章主旨的关系

散文综合写作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四、课外阅读练习

叶子时期的梅

晨 义

   ①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

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

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

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

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②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

我后悔当初没有在梅的枝子上留下刻痕,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

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

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

我是多么无知。

   

   ③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

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

不然,我就不必再费周折。

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驻足的行迹。

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

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

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

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④可爱的你呀,藏在自己的叶子里。

但我还是找出了你。

花朵是你的脸吗?

叶子是你的衣裳吗?

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⑤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

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

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

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⑥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⑦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

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

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

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

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

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⑧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

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绝不是这样!

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

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

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

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

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⑨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

我喜欢这种隐藏。

   ⑩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询问:

“你认识它吗?

   ⑾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

“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   (选自《名作欣赏}2007年第l2期)

阅读超市作业

ABC层必做题:

1.这篇文章的思路,概括起来说是由       梅到       梅。

(请在横线上各填一个字)(2分)

2.参照下面示例,品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

(3分)

示例:

第①段画线句把在废墟中凌寒怒放的梅比作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突出了梅花的光彩夺目,抒发了作者赞叹之情。

品析:

                                                       

3.文中第⑧段说:

“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

”这里的“长久”和“佳美”分别体现在哪里?

请联系上下文回答。

(4分)

长久:

                                                               

佳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