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定理想信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1919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坚定理想信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坚定理想信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坚定理想信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坚定理想信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坚定理想信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坚定理想信念.docx

《1坚定理想信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坚定理想信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坚定理想信念.docx

1坚定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问题,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这是一个高大上的问题,又是一个我们每天学习生活工作中不断面临的实际问题,这是一个持续得到高度重视和关注的问题,也是持续难以解决和需要持续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所以我今天谈三个问题。

一是为何耻谈理想信念

谈到理想,有人治之以鼻,有人以淡漠态度对之。

甚至“耻言理想、蔑视道德、躲避崇高、拒斥传统、不要规则”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现象。

究其原因:

一是在一段时期内理想主义传统发生了巨大的偏差,演变成狂热的脱离实际的浪漫主义,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灾难。

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出现了政治上的功利主义、经济上的拜金主义、生活上的享乐主义、文化上的虚无主义。

这些是理想信念丧失和混乱的直接体现。

我最不喜欢的就是一种,原来演相声、小品一上来就说恭喜发财,这就是一种社会导向的问题。

甚至恭喜你发财成为歌曲广为流唱,我感到的是一种价值的低落。

三是对理想信念的误解。

有些人一谈到理想,就认为是遥远的高大上的东西。

我生活困难还谈什么理想就是这种误解的直接反映。

有一些人往往把理想信念与实效功利简单地对立起来,认为能够马上变现的才是理想,不能马上变现的理想毫无用处。

其结果必然是信念的丧失。

二是理想信念是什么?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合理期望和改变现实的活动目标,理想因其远大而成为理想,因其实现艰难而变得崇高,它是人的行动指南、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起着方向性、定位性和动力性的作用。

毛泽东: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在这里把理想信念看做一种精神力量。

习近平: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提,民族就有希望。

”他在这里把理想看做是目标和信念。

人的理想信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生活理想、社会理想与终极理想。

生活理想是个人对现实生活的期望与生涯设计,是具体的和现实的。

“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

我的理想总是充满着生活和泥土气息。

我从来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奥斯特洛夫斯基

社会理想是个人或群体对社会未来发展的期望与设计,必须超越个人与当下的现实。

我们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梦,就是社会理想。

终极理想是人们对社会发展的最高目的的追求与对人生意义的最本质性的理解,属于人生基本信念范畴。

摆脱物支配人,实现人支配物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终极理想。

这一结构特征决定了理想信念追求的不同境界。

生活理想与社会理想是可以拿来用的,在一定时限内是可以实现的。

而终极理想或最高理想,不是拿来用的,也不是很快就能实现的。

终极理想主要解决的是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基本支撑问题及精神支柱问题。

三、理想信念有什么用

爱因斯坦说过:

“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它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不是活在物质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与信念之中。

对于人的生命而言,要生活下去,只需要每餐一碗饭,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怎样才能活得有滋有味呢?

那就是靠精神,在精神世界里,必须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理想和信念像熊熊燃烧的烈火使她才走出黑暗,走出死寂,理想和信念像巨大的羽翼,帮助她飞上云天。

理想信念使贫困的人变成富翁,使黑暗中的人看见光明,使绝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梦想变成现实。

一是委身价值,确定生活方向。

美国学者宾克莱在《理想的冲突》中提出“一个人在对他能够委身的价值进行探索时,要遇到许多竞相争取他信从的理想,他若要使这种探索得到满足,就必须对各种理想所有了解。

”“一个人除非对供他选择的种种生活方向所有了解,否则,他不能理智地委身于一种生活方式。

二是胸怀开阔,能够拨云见日。

有的年青同志刚刚参加工作时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信心,但一遇到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往往怨天尤人,意志消沉,甚至会一蹶不振;有的不能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或者一时遭人误解和受到不公正对待,就会轻易改变自己的人生目标,放弃自己当初的理想;有的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或者经受不住各种诱惑,个人价值观念就会发生重大转折;等等。

如何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逆境和挫折,做到历经磨难而矢志不渝,屡受挫折而愈挫愈勇,这是对青年干部的现实考验。

古人有一句名言:

“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

青年干部只有始终坚持正确的人生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管东西南北风”,乐观顽强,知难而进,视逆境为熔炉,把挫折当动力,才能最终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如果不能正确地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不能经常地反省和检查自己,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和诱惑,那么就会在人生道路上举旗不定,在东摇西摆中丧失应有的立场。

理想信念是青年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坚定理想信念是一辈子的事情。

广大青年干部既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又要把理想抱负与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结合起来;既要对党的事业充满信心,又要对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有充分的估计和思想准备;既要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又要正视工作中的困难和曲折,自觉磨练从容稳健、乐观自信的意志品格,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为自己描绘更加美好壮丽的人生。

三是

四、如何坚定理想信念

一是直面现实问题。

别虚掷你的一寸光阴吧,别去听无聊的话,别试图补救无望的过失,别在愚昧、平庸和猥琐的事上消磨你的生命,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病态的目标和虚假的理想。

生活吧!

过属于你的奇妙的生活!

点滴都别浪费。

 ——奥斯卡·王尔德

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

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加里宁

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

二是要正确对待一时的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顺境逆境都成为人生的财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

三是要时常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不断培养高洁的操行和纯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二是深刻体验生活。

三是读点有用书籍。

四是勇于努力付出。

每个青年当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努力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青年们富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的志向抱负,既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又是新时代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

理想与现实之间,动机与行为之间,总有一道阴影。

 ——爱略特

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

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马克思

青春应该怎样度过?

有的如同烈火,永远照耀别人。

有的却像荧光,甚至也照不亮自己!

不同的生活理想,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一个人在战斗中站的位置。

 ——吴运铎

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只有同这个世界结合起来,我们的理想才能结出果实;脱离这个世界,理想就不结果实。

——罗素

是否具有理想信念是有客观标准的,而这一客观标准主要就是指勤勉的工作、实实在在的行动。

对青年而言,认真地学习,勤勉地工作,实实在在的行动就是理想目标明确、理想信念坚定的具体体现。

因此新时代青年既要“顶天”,又要“立地”,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

习近平同志认为:

“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

我们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建设的战略任务,保持全党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人为什么要有理想信念

  张传开(未定稿)

  人为什么需要树立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于人、于政党、于社会、于民族而言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人离开理想信念是否就无法存活?

没有理想信念,人将会变得怎样?

社会将会变得怎样?

  人之为人的标志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有吃穿住行这样的物质需要,也有社会属性,还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

一个人如果没有充实的精神生活,那么物质生活再奢华、再丰裕,也无法感受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而理想信念正是人最内在的精神需求,是人之为人的标志。

  人类是天生的“人类中心主义者”:

人的一切活动均指向人自身,或者说,以人为价值和意义之源。

表面来看,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似乎只是为了人能够“活着”,即生存。

但是,动物也“活着”,动物的一切活动也是围绕着生存展开的。

如果认为衣食住行等活动仅仅是为了生存,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或者说是吃喝玩乐,这就把人等同了动物。

而人显然又超越了动物,人也不甘于混同于动物。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虽然当人不具备生存的条件时,人会为了能够活下去追求这些条件。

但是,当人在物质上富有时,人并不会感到满足,他会觉得生活乏味。

  “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统一的……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

”人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物,正是意识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人的意识不仅表现于认识外界,还在于认识自身。

人的活动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自觉的活动,是一种自己可以控制和支配的活动。

由于人的活动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这就使得人不像动物那样,只在肉体需要的支配下活动;使人不像动物那样,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一类的尺度进行活动,而是懂得按照自己给自己划定的尺度来进行活动,按照美的尺度来生产。

也就是说,由于有了意识,人的活动就成了一种可以自己选择的活动,成了一种全面的活动、自由的活动。

自由的首要含义就是选择,而人的意识则提供了这种选择的能力和空间。

  人有选择的能力,这种能力要发挥出来,变为现实,还必须有可选择的“对象”,或者说,还必须为人提供选择的空间,而意识恰恰为人制造了这样的空间。

意识做到这一点,是经由语言这个中介实现的。

语言和意识不仅能够反映和表达现实的事物或事物的现实性,而且还可以表达或反映“非现实”的事物或事物的“非现实性”。

把那些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非现实”的事物或事物的“非现实性”按照一定的原则匹配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可能性世界或可能性空间。

这里的可能性空间并不是人的虚构,而是有其客观性,实际是现实或现存事物中内在包含着的可能。

对于动物来说,这些可能并不“存在”或者说是关闭着的,但由于有了意识和语言,它们对人敞开了,正是语言为人打开了一个可能性世界,使人由实然世界突入了可能性之域。

  而理想正是人通过意识和语言所展示的可能性空间。

理想就是一种可能,就是一种长远的、能够包容人的整个生命历程的、未来可以实现的可能性空间。

由于动物没有意识和语言,动物因而也就没有了理想信念。

概而言之,一方面因为人有意识、有语言,才使理想信念有了存在的可能;另一方面,正是因为人类有理想信念,才使得人类有别于动物,因此理想信念也成为人类所独有的标志。

  为生活提供支撑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甚至可以说,不确定性主宰着整个现实世界。

在现实世界中,人们总会感觉到,当做出一种行为之后,可能会出现多种可能情况,而且每种情况都有成功与失败的可能。

因此,行为者往往受到不确定性的支配,从而在行动过程中不能确切知道时间或行动变化的结果。

  现实世界之所以充满不确定性,首先源于客观事物本身。

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这些都说明同一个道理,那就是,现实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过程中,其间充满着各种偶然和不确定性。

其次源于人的能力的有限性。

世界的发展变化是自在的,人的需求也是不断增长的,但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却是有限的,面对纷纭变幻的大千世界,人往往感到无能为力、无所适从,人并不能完全认识事物,也不能完全把握事物,从而使自己陷入不确定性中。

  面对一个复杂的、变换的、陌生的、强大的世界,人时时感到自己的弱小、无力,感到人生的无常,感到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因此就会感觉到忧虑和恐惧。

为了消除忧虑和恐惧,人就试图抓住什么、依靠什么,试图找到一个支撑和支点。

所以追求确定性反映了人性的一种普遍要求,一种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探寻如何实现对现实和未来的掌控,即如何将不确定性变得确定。

古代的哲学家在生灭变化的世界之外,又设定了一个永恒的、不变不动的本质世界,他们这样做其实就是在追求确定性;近代的哲学家把世界简化为几个力学规则,同样也是在追求确定性。

  在一定意义上,追求确定性即是追求绝对。

那个客观存在的、可以作为人们认识目标和标准的对象就是绝对,是排除一切主观性才能获得的绝对真理。

对绝对真理的盲目崇拜,导致权威主义的出现:

既然存有绝对真理,而又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获悉绝对真理,那么只有那些“大通”之人才可以获得,这种“大通”之人(有时候是自封的,有时候是被授予的),变成为权威和绝对真理的化身,成为人们顶礼膜拜的对象。

自古以来,宗教首领和统治阶级不是引导人们去发现真理,而是以救世主的身份向人们宣扬真理,要人们无条件地接受真理。

这样,绝对主义的真理观就将这部分握有“真理”的人神化了,他们有权发出声音,别人只能随声附和,只能顶礼膜拜。

广大的普通民众不再有理想、有激情,而仅仅成为一种附属品。

这种所谓的“绝对真理”,事实上不过是统治者禁锢人民思想,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思想工具罢了。

不是人类从实践中得来的“终极奥义”,经不起历史的考验,所以,当这种权威被破除以后,人类又重新陷入对不确定性的焦虑之中。

  权威主义的破灭、上帝的死亡并不意味着人追寻确定性之路的中断,人类还有其他的替代品,那就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一种确定性,就是人的支撑。

探寻世界的确定性,就必须重新发现理想信念的意义。

换句话说,人类可以通过重塑理想信念,达到在现实社会追求确定性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是波浪式前进的,道路是光明的,前途是曲折的。

人类社会就是一个不断探寻未知世界的过程,即使遭遇挫折,但是只要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够实现自身。

  不仅如此,理想信念还为人提供选择的标准。

人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可能性的世界里,时时刻刻都要面对各种可能性,面对如此宽广的可能性空间,每个人都有许多选择,而人的活动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是人在诸多可能之中选择了其中一种,并将其付诸实践。

问题是,人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呢?

选择就要有依据和标准,没有依据和标准,人是无法进行选择的,否则在面对各种可能性的时候,就会陷入茫然失措中。

人的活动的意识性使人不仅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且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

  理想信念就为人们提供这样一个标准,并且这个标准是统一的、根本的。

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不同的、具体的可能性,每天都必须进行很多选择,这包括衣食住行以及人际交往等各个方面,例如,应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准备什么样的晚饭,度过一个什么样的周末等等,并且在解决这些日常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些具体的标准。

不过,虽然我们每天的选择都会有所不同,但透过这些表面的差异不难发现,我们每天的选择都具有连续性或继承性,在没有特殊情况出现的前提下,我们每天都会做出相似的选择:

对“穿”讲究的人会为自己准备许多精美的衣服,对“吃”讲究的人会为自己准备丰盛的晚餐,对“玩”讲究的人会为自己计划充实的周末。

这就意味着,在不同选择背后,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根本的标准,并且左右、支配着我们日常的每一个选择。

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人生的转折点,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这种抉择可能是会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和生命的轨迹的,在这样的时刻,面临这样的抉择,具体的生活标准显然无法成为我们选择的依据,必须要有一个涉及对整个人生的观念才能作为依据。

这就说明,人应该有一个价值和意义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在人进行选择的时候为人提供统一的、根本的标准。

而如果缺少了这样一个精神世界,人就会焦虑、空虚,就会茫然不知所措。

能够为人的选择提供根本标准的价值意义世界实际就是一个可能性世界,是融注了人的情感和需要的理想世界。

这个理想世界对人的意义非凡,既为人提供了选择的根本标准,又把人统一为真正的自我。

意识的本质在于自我意识,而自我必须是一个统一体,必须是一个前后贯穿的存在,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我就不成其为我,没有统一性人就找不到自我。

而理想信念则从根本上把人统一了起来,通过提供一种根本的价值和意义把人的活动统一为一个整体,使人的每一次选择都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让生命变得丰满

  理想信念到底有什么用处呢?

它不可食用、不可御寒,不能帮我们找一个优厚的工作,领一份体面的薪水,甚至一些有理想的人,在生活中会比没有理想的人感受到更多的困境和压力。

但是理想就像花的香、月的光,没有香的花固然还是一朵花,没有光的月也还是一个星球,但是却失去了他们最初的韵味。

同样,没有理想的人,也只不过是直立行走的动物,没有理想的生活,只能是鲁迅先生所谓的“苟活”,人生也就失去了它的趣味和意义。

  对个人来讲,理想信念为人提供了生活的方向、动力和希望,使人产生了主动的、积极的、支撑自己不断前进的力量。

在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人可能都已经将被动生活变成了生活的一种行为无意识,很多人像牛一个被各种各样的事情牵着鼻子走,每天沉浸于冗长的电视剧抑或是互联网上的花边新闻中,湮没于日常的吃喝玩乐、闲谈杂聊之中,沉湎于琐碎的、具体的日常事务中无法自拔,以至于我们忘记了自己是谁,我们的路在何方,我们生命的价值在哪里。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就讲道: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之所以如此,就在于没有确立远大的理想,没有坚守内心的信念,因此生活在无所事事、茫然无序之中,得过且过,浑浑噩噩、一事无成。

人生有限,如何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呢?

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了值得去奋斗、去坚守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积极主动地面对生活,才能调动自己的一切情感,挖掘自己的一切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

  对国家和社会来讲,共同的理想信念可以起到增强民族凝聚力作用,从而为社会进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邓小平曾经说过: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

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

共同理想信念能够引导人们团结起来,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这就是理想信念的凝聚和激励作用。

在革命时期,许多仁人志士就是在救国救民这一信念的指引下,前仆后继,投入到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去。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爆发出了感天动地、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令世人所钦佩。

在当前,共产主义理想就如同一块磁石,将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共同投入到民族复兴的现代化建设中去。

  可见,理想信念是人生之必须,也是社会、民族之必须。

一个民族必须有信仰,因为它可以凝聚人心、释放力量;一个社会也必须有理想,因为它可以带来稳定,可以造就繁荣;一个人必须有信念,因为它可以让生活变得充实,让生命充满活力。

正是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所以自古以来,很多思想家和领袖人物设计了种种的“理想世界”:

理想国、大同世界、乌托邦等等。

因为他们深知,人不能没有理想。

史立兹曾经说过:

理想如晨星,我们永远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理想就像天上的一颗明星,不断去接近它,就会使生命超越芸芸众生,茫茫尘世,获得更高远的境界。

有理想并为了理想而不懈努力的人,他们成就了自己丰厚的生命,同时又创造出了人类灿烂的文明。

  没有了理想,是可怕的,这个后果的严重性,也许不是数年之内可以看到的,但是久而久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会庸俗、堕落、失去上进之心,失去自我提升和改造的能力,也就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远。

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我们每一个人,如果想获得自我提升,就需要有对未知探索的精神,有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真善美的追求,这是一个长期而且艰难的过程,只有以理想为指引,以信念为支柱,我们才能在这条漫长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让精神世界更加充实

  理想和信念决定了人的生活状态,没有理想信念的人,难以拒绝庸俗与堕落;没有理想的国家和民族,难以焕发出希望之光。

没有了理想,人类社会也就只剩下物质生活了,没有对精神的追求,没有了对知识的敬畏,就失去了原本的高贵。

而当人失去了理想光芒照耀、失去思考能力之后,人也就难以称之为人了。

  孔子对没有理想信念的读书人尤其是年轻人,曾经有所定义: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那样,怎样才算是“及义”呢?

孔子的意思,不外乎是谈学问、谈理想。

然而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聚在一起谈时尚、谈异性、谈交际、谈房产股票、谈香车豪宅。

这一切主体,应该都在“言不及义”的范畴中,谈学问已经少之又少,而谈理想的人几乎已然没有了。

如果有人谈论理想信念,就会被看作不合时宜、不识时务。

  弗洛姆有一句名言: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主要的目标之一乃是为了让自己诞生。

”人生应该有更多精神层面的追求,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生命更充实而丰盈。

人的生命是神圣的、庄严的。

莎士比亚在他不朽的《哈姆雷特》中就借王子之口对人类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赞颂: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之灵长!

”而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在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之外,需在一片精神的园地,才能使生命之树常青。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云: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年轻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如果年轻人没有了精神追求,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讲,则是一件非常危险、非常可怕的事情。

  与在战争年代出生的那一代人不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没有了生存的艰难,在经济发展的大前提下,人们成长和生活环境就有了很大改善。

这也导致心理承受力相对不强,尤其是年轻一代,是在周围人羡慕的目光中成长起来的,美好前程在其看来都是唾手可得的,因此都会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盲目的自信。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基本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五种需求是由低到高依次渐进的,是一个“有相对优势关系的等级体系”。

“人几乎很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得到了满足,另一个欲望就立刻产生了。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以及社会的长足进步来看,可以说当前人们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以及归属和爱的需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因此就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感,尤其是年轻人,在还没有感受到社会压力之前,也有一种急于向他人证明自己的愿望。

而当遭遇到现实中的种种挫折与困境之后,才发现所面对的情况与自己的理想差距太远,内心的急切、社会经验的缺乏,再加上客观存在的困难,往往会导致巨大的挫败感。

因此,年轻人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坚持自己的理想,敢于直面现实中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如果将人的心灵划分成理智因素和情感因素的话,意志应该属于情感性的成分。

用现代心理学的解释,意志是人在面对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

在洛克的《人类理解论》中,洛克认为“所谓意志即是指人心有能力来指导人的各种动作官能,使之趋向于运动或减弱。

”人的意志力减弱,就意味着人对自身控制力的减弱。

对于年轻人来讲,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持续遭到失败的打击,却不能及时将这种苦感自然消除的话,那么就必然会在精神状态上产生消极影响,通常就表现为精神状态的消沉和低迷。

同时,信念与意志力密切相关。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对某种理论、思想或者理想进行甄别选择之后,在后天的实践中意识、情感与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