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施工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1909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量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测量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测量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测量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测量施工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测量施工专项方案.docx

《测量施工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施工专项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施工专项方案.docx

测量施工专项方案

中房新天地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月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编制依据2

三、施工准备3

四、起始依据校测4

五、场区控制网的测设5

六、建筑物定位与基础施工测量6

七、正负零以上施工测量7

八、室内外装饰与安装测量8

九、验线工作9

十、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10

十一、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11

十二、仪器管理12

十三、安全文明施工13

十四、成品保护14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南宁市西乡塘区西宁路与西庄路交汇处。

总建筑面积130599㎡,本工程为地下1~2层,地上5栋33层住宅楼,其中2#、3#、5#楼为地下1层,1#、6#、楼为地下2层、并设人防区。

本工程分为2期,一期为3#楼、5#楼,建筑总高度为99.9米,二期为1#、2#、6#楼。

结构类型为框剪结构,基础分为静压桩与独立基础。

二、编制依据

1、南宁市中房.新天地《3#楼施工定位图》、《5#楼施工定位图》、《混凝土底板垫层底标高图》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BJ01-21-95

4、《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01

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三、施工准备

1、仪器配置:

详见测量设备一览表

2、人员配置:

我司现场配置一名测量员负责现场测量工作,公司配置两名测量员适时对项目测量进行监控以及支援,另劳务队队伍,配置一名测量员,一名配合人员。

3、控制基点坐标移交:

根据甲方提供的三个坐标控制基点:

A、B、C。

采用南方测绘NTS-312B全站仪,对三个基点坐标数据以及高程数据进行复核,无误后,方可向甲方签收移交坐标数据。

点号

X(M)

Y(M)

Z(M)

A

2527303.610

522899.624

80.939

B

2527093.780

522885.183

78.908

C

2526946.741

522913.926

77.565

4、确定本建筑物与用地红线的关系:

根据甲方提供的三个坐标控制基点,结合本建筑物总平面图,在现场定出本建筑外墙轴线与红线关系,是否与结构平面定位图相符,相符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5、资料准备:

资料准备:

对甲方提供的基准点,经现场复核后作好记录,并保留相应资料建立技术档案。

技术资料准备:

准备相关的技术规程和报验、审查文件。

技术交底:

对测量员进行技术交底,对作业人员进行安装进度交底,并办理书面交底记录。

四、起始依据校测

4.1、根据甲方提供的A、B、C坐标原点,校测甲方提供的平面及高程控制点,允许误差:

角度±60″;边长1/2500;点位相对误差5cm。

现场实测误差:

角度-2″;边长6mm,精度为1/25000,精度合格。

4.2水准点的要求及校核:

用附合测法进行校测,允许误差为±10mm

,现场水准点两点理论高差为2.031米,实测高差为2.029,误差分别为2mm,精度合格。

五、场区控制网的测设

5.1由于甲方提供的控制点距场区较远,施工区域面积大,因此采用支导线的测设方法在场区测设导线网,并校核。

满足测角中误差±10″、边长相对中误差±1/20000、导线全长方位角相对闭合差±20″

以支导线点为各楼座的定位依据。

5.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本工程采用平行于建筑物外轮廓的矩形控制网,根据基础图及土方开挖方案确定边坡开挖系数、工作面,确定建筑平面控制网位置,绘制平面控制网图(见附图一)。

控制网中应包括作为定位依据的起始点与起始边、建筑物主点与主轴线,并将控制桩引测到能长期保留且不易破坏的地方,作为基础放线的依据;测设控制网的技术指标应满足现行规范DBJ01-21-95中测角中误差±20″、边长相对中误差1/15000的规定;根据施工需要将建筑物外部控制转移至内部时,内部点宜设置在测量预埋标志上,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定并验线合格后,根据定位桩进行引桩,作为控制轴线的依据,引桩误差应小于控制桩的测量误差。

5.3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应采用附合测法,本工程要求在建筑物附近设置不少于两个高程控制点;高程控1制点应选在土质稳定、便于施测使用,并易于长期保留的地方,控制点的埋设深度应不小于800mm,高程控制点的测设技术指标应符合±6mm√n的要求。

测设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所用的经纬仪、水准仪、钢尺都应检校合格,钢尺量距时尺身要铅直,拉力要标准,并进行尺长、温度、高差三项改正。

六、建筑物定位与基础施工测量

6.1建筑物定位:

3#楼定位,根据支导线点A1点、A2点、A3点作为3#的定位依据。

计算出A2点与楼座四角坐标值,安置仪器于A2点,用极坐标法按计算出的坐标值定出楼座四角,并进行引桩;5#楼定位,根据支导线点A1点、A2点、A3点作为5#的定位依据。

计算出A3点与楼座四角坐标值,安置仪器于C3点,用极坐标法按计算出的坐标值定出楼座四角,并进行引桩。

引桩误差应小于定位误差。

(见附图一)

6.2测设基槽开挖线:

根据定位图及挖土方案,场地地面自然高程与设计高程分别测设出基槽下口线和基槽上口线的位置桩,沿位置桩撒出基槽上口与下口灰线,灰线偏差±50mm。

基槽开挖过程中进行现场监测,以确保边坡正确,基槽开挖接近槽底时,应根据轴线控制桩及水准点及时测设基槽下口位置和3m×3m的方格高程点,用以控制基槽下口位置与槽底标高,允许误差为±10mm,开挖过程中应及时放出集水坑电梯井位置,进行人工开挖。

6.3桩基施工测量:

根据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将建筑物外轮廓线投测到基槽底,确定槽底位置正确,验槽合格后,根据桩位图放出桩基位置,桩基允许误差符合规范要求。

桩基竣工后对桩基进行复测。

合格后申报相关部门验收。

6.4垫层放线:

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以建筑物平面控制网为准,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无误后,方可用经纬仪直接投测各轴线。

并在垫层上对其边长、夹角、对角线进行校核,合格后以它为依据放出垫层边界线(包括防水导墙及防水层厚度),同时根据基槽底水准点抄测出垫层标高控制线,控制桩间距应根据刮杠长度进行布设,严格控制垫层标高。

垫层施工完毕后及时做好防水层,防水保护层施工前应用1:

3水泥砂浆贴出灰饼,灰饼标高为地板下皮标高。

当保护层强度达到1.2Mpa以后,进行撂底,本工程长度小于40m,撂底允许误差±10mm,将经纬仪安置在基槽边上的轴线控制装上,向垫层上投测主轴线,投测前应检查控制桩是否正确、有无碰动,投测时调平水准管,分别用盘左、盘右将主轴线投测到垫层上,然后在垫层上对主轴线进行校核。

轴线的对角线允许误差为边长的√2倍,外廓轴线夹角的允许误差为±60″。

校核合格后依据主轴线用墨线加密细部轴线,最后根据各轴线弹出施工所需要的墙边线、集水坑、门窗洞口线等,并用红油漆画出各个节点,将主轴线引测到防水导墙上,以便于钢筋的绑扎。

垫层放线完成自检合格后申请监理验线。

6.5底板及墙体放线:

底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应在钢筋上投测出几条主轴线,以便调整钢筋,钢筋验收完毕后,及时在钢筋上抄测出底板的建筑50cm水平控制线,作为浇注底板砼时标高的控制依据。

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及时放出底板线(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后),同垫层放线步骤。

并弹出墙体模板的控制线,对钢筋上的50线进行复测。

墙体混凝土浇注前,应在钢筋上抄测出建筑50cm水平线,墙体脱模后由原始水准点抄测出墙体建筑50cm线,作为顶板支模的水平控制线。

各部位放线允许误差表:

项目

允许误差(mm)

外括主轴线-长度(L)

L≤30mm

5

30m<L≤60m

±10

60m<L≤90m

±15

90m<L

±20

细部轴线

±2

承重墙、梁、柱边线

±3

非承重墙边线

±3

门窗洞口线

±3

七、正负零以上施工测量

7.1首层底板放线:

施工进行到±0时,应对各控制轴线进行校核,确保无误后方可将轴线投测到首层底板上,并根据控制轴线放出各墙边线、模板控制线、门窗洞口线等,自检合格后申请验线。

首层验线合格后将控制轴线引测至结构外立面上,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基准。

首层墙体脱模后根据控制线在结构外立面上弹出建筑物各大角轴线、窗口两侧边线,作为首层以上各大角及洞口支模校核的基准。

7.2轴线的竖向传递及标准层放线:

轴线的竖向传递,以建筑物轴线控制桩为测站,以首层轴线为基准,向上层投测,轴线竖向投测每层误差应小于3mm,首层轴线至顶层轴线误差应小于20mm。

控制轴线投测到施工层后,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测设细部轴线,然后据此测出墙、梁、门窗洞口、模板控制线,各部位的放线允许误差应小于±2mm。

本工程的轴线竖向传递采用内控法,以首层轴线为基准,用激光铅垂仪向上逐层传递。

轴线传递前应根据流水段分别在各层楼板上预留200×200的放线投测洞,各楼层留洞位置应准确,上下贯通。

轴线传递时,将激光铅垂仪安置在首层的传递点上,将接受靶安置在施工层上,用铅垂仪分别90°、180°、270°、360°向上投点,并取中定点作为轴线点,各轴线点依次传递完成后,将经纬仪安置在施工层的轴线点上,以另外一个轴线点为后视点挑出各轴线控制线,在施工层上闭合校核后加密细部轴线。

经纬仪挑直线时注意事项:

a、精密调平度盘水准管,以保证竖向铅直,严格校正仪器,特别是横轴垂直竖轴的校核;b、投测时应盘左、盘右取中,以抵消视准轴不垂直横轴、横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影响。

7.3标高的竖向传递:

首层墙体脱模后,及时测设建筑物高程控制网,结合原则控制网的测设,根据本工程甲方提供的水准点,在建筑物四角测设统一的首层建筑100cm水平线,作为高程竖向传递的依据。

标高的竖向传递应用钢尺从首层起始标高线竖向量取,当高度超过100m时,应在100m以内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每栋建筑物应由三处分别向上传递。

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应小于±3mm。

标高竖向传递应注意事项:

a、各传递点的位置应满足上下贯通;b、所用钢尺检定合格,量距时尺身要铅直,拉力要标准,并应进行尺长、温度改正;c、必须以首层的起始高程线为准直接量至施工层,以防止误差积累。

施工层抄平之前,先校核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误差小于3mm时,以其平均值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内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一次精密定平,水平线标高的允许误差应小于±3mm,自检合格后申请验线。

结构施工中测设的标高线均以墨线标定,线迹应清晰准确,墨线宽度小于1mm,弹线要绷紧。

抄测水平线标高时,相邻测点间距应小于3m,门窗洞口两侧、拐角处均设点,一面墙至少要抄测3个点。

钢筋上水平线的抄测同基础施工,但应注意墙体水平线与钢筋水平线相互校核。

7.4电梯井施工测量:

在结构施工中应从电梯井底层开始,以结构控制线为准,及时量测每层电梯井净空尺寸。

八、室内外装饰与安装测量

在装饰与设备安装施工测量前,除应熟悉设计图纸、验算有关测量数据外,还应核对图上的高程与现场是否相符,对所用测量控制点及成果进行检查校核。

在结构施工中英按装修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时将装修工程所需的控制点、线弹划在地面、墙面、梁、顶板、门窗洞口处。

装饰工程与设备安装工程所测设的水平线、铅垂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水平线每3m两端高差小于±1mm,同一条水平线的标高允许误差±3mm,在不便于用水准仪的地方可用水准管找平;b、室外铅垂线使用经纬仪投测时,两次投测结果较差应小于±2mm。

特殊情况:

倾角超过40°时可采用弯管目镜;c、室内铅垂线可用线坠或经纬仪投测,其精度应高于1/3000。

装饰与设备安装施工测量控制应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

九、验线工作

验线工作应建立在自检基础上,有测量负责人申报工地质检员,各专业工长共同验线,验线合格后由质检员申报监理验线,并填写测量资料。

验线工作应遵守以下基本准则:

9.1验线工作应主动。

9.2验线的依据应原始、正确、有效。

9.3仪器与钢尺必须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校核、检定。

9.4验线的精度要符合规范要求。

9.5必须独立验线,验线工作尽量与放线工作不相关。

9.6验线部位应是关键环节,主要包括:

9.6.1定位依据桩及定位条件。

9.6.2场区高程控制网及±0.000高程。

9.6.3控制网及定位放线的薄弱部位。

9.7验线的方法与误差处理。

9.7.1场区平面控制网与建筑物定位,应在平差计算中评定其最弱部位的精度,并实地检测,精度不符合要求时重测。

9.7.2细部测量可用不低于原测量放线的精度进行检测,验线成果与放线成果之差略小于1/√2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优良;两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2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两者之差大于√2限差时,则不予验收。

十、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

3#楼为地上33层超高层建筑、5#楼为地上33层超高层建筑,按照DBJ01-21-95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及JGJ/T8-97建筑变形测量规程规定3#、5#楼须进行沉降观测。

基准点的埋设应坚实稳固。

观测点的布置,以能全面反应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进行布置,观测从垫层施工后开始进行,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

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时各测一次。

如果遇到施工过程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观测时,仪器避免安置在有空压机、搅拌机、卷扬机等有震动影响的范围内,塔式起重机附近不宜设站。

每次观测记载施工进度、增加荷载量等各种影响沉降变化和异常的情况。

每次观测后,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

沉降观测的停止以建筑物沉降进入稳定阶段为准(沉降速度小于0.1—0.4㎜/d)。

变形观测主要以外墙主轴线,用经纬仪精密定平后观察倾斜值。

沉降观测的要点要三固定(既仪器、人员、及观测线路固定)要求精度高,观测时间性强,并且观测成果要真实可靠,资料完整。

本工程中沉降观测由甲方聘请第三方有资质的专业监测机构进行。

十一、测量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成立测量放线及验线小组,统一由项目部技术主任领导。

测量放线小组不少于5人,并由取得上岗证的人员负责放线小组的工作,每次放线自检合格后签认自检单,申报监理验线签认,再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

十二、仪器管理

测量仪器及附属工具的配备与日常维护、使用由项目部技术组统一管理。

仪器的使用要做到“三防一护”。

主要仪器及设备的清单如下表:

名称

型号

数量

备注

全站仪

NTS-312B

1台

经纬仪

TDJ6

1台

水准仪

S3E

1台

塔尺

5m

1把

铝合金

钢卷尺

50m

2把

弹簧秤

10N

4支

温度计

100

4支

激光铅直仪

苏光JC—100A

1台

线坠

0.5kg

2个

注:

以上设备会定期进行检查。

十三、安全文明施工

13.1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系好安全带。

13.2在“四口五临边”施测时,拉尺人员注意防止退入洞口、临边造成事故,对临边作业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工作。

13.3对施测中的障碍物倒运应轻拿轻放,禁止野蛮施工。

13.4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13.5严禁酒后进行定位放线、抄平等施测作业。

十四、成品保护

14.1定位桩的保护:

桩周边砌砖,中间用混凝土填实。

14.2桩位应设明显标志,避免车辆碰撞。

14.3水准点应设置在永久、牢固的地方,防止车辆碾压。

14.4施测用的墨汁、油漆应及时收回,防止闲杂人员乱写乱画。

14.5对测量用线点位应做好标识,避免误用点位。

附图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