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心理学》课程学习报告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1886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心理学》课程学习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全心理学》课程学习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全心理学》课程学习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全心理学》课程学习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全心理学》课程学习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心理学》课程学习报告1.docx

《《安全心理学》课程学习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心理学》课程学习报告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心理学》课程学习报告1.docx

《安全心理学》课程学习报告1

运用安全心理学原理提高安全管理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对事故预防的意义,提出应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规律和方法去解决劳动生产过程中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的安全问题,从安全心里学的角度研究人在安全管理和劳动生产过程中各种与事故有关的心理现象,研究人对安全的认识,人的情感以及事故关系,探讨事故发生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和心理状态,使人们对人的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解释,并应用心理学的知识克服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从心里学的角度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从而提高安全管理,预防和防止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

安全心理学;原理;预防;安全管理

0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产单位必须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减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我国安全事故大多是人为事故,与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低有极大的关系,也与不重视人、不尊重人、不了解人的心理行为特点有着非常大的联系。

但是,我们以往培养的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基本上不接触安全心理学的知识,也就不太了解运用这些知识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

因此,使得这些学生在日后的实际的安全管理工作中,难以很好地解决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类事故以及隐患。

而脱离了人的因素的安全管理由于存在巨大缺陷,就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

[1]

安全心理学是以生产劳动中的人为对象,从保证生产安全、防止事故、减少人身伤害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安全心理学是安全科学技术的32个分支学科之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行,安全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也日趋广泛。

[2]

1安全心理学研究对象[3]

安全心理学是研究人在劳动过程中伴随生产工具、机器设备、工作环境、作业人员之间关系而产生的安全需要、安全意识及其反应行动等心理活动的一门科学,研究劳动中意外事故发生的心理规律并为防止事故发生提供科学依据的工业心理学领域。

安全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安全心理学研究的领域首先致力于个人素质与安全的关系,主要包括个人的身心素质与职业、工作要求相匹配的研究。

(2)安全心理学研究的第二个领域是年龄层次的变化、性别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因素造成的对从业人员的安全需要和态度的差异。

(3)安全心理学研究的第三个领域是事故发生中的心理因素分析。

事故的种类多种多样,事故产生的原因也复杂多变,然而操作者的心理因素在事故发生的一刹那始终起着一个重要的中间机制的作用。

2人的心理活动对工作的影响

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了他的个人感觉、知觉、记忆、情绪、情感、意志、注意、需要、动机、兴趣、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问题。

而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归根到底都是为如何预防事故来进行的,人的行为过失以及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都可直接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思想、行为发生倾向造成的,而这种倾向最根本的原因则是人的心理活动所产生的。

人是机器的操作者、设备的主人,所以人在生产中是最重要的。

人的一切语言、行动受心理支配,因此,提高工作现场的安全水平关键在人,在于人处于不同情况下的心理活动与自我认识。

安全心理学特别强调人的行为规律是受制于人的心理活动的。

这就是说,人的心理在波动、异常时会导致生产工作的不稳定性,而良好的安全心理活动可以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为提高安全效果提供稳定可靠的素质。

这就告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使职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个稳定的心理活动,我们的安全生产局面在某种程度上就会趋于稳定。

[4]

3安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意义[5]

要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在所有可分析的因素中,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

因为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只有把人的工作做好了,才能从根本上为生产安全提供可靠的保证。

因此,认识人,研究人,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规律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以研究人在安全生产中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为目的和任务的安全心理学,其重要意义也恰恰就在这里。

具体地说,我们研究安全心理学的意义在于:

(1)可以为工程技术设计部门提供心理学依据使机器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更符合人的心理特性和行为规律;

(2)可以为生产所处的自然环境的改善和改造提供指导,使之更能发挥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可使安全管理部门制订更加合理和科学的安全法规、条例、制度等,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可以为提高职工安全教育的效果提供更具说服力的理论、方法和手段,有助于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5)可以为人们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提供深层次的解释,从而帮助人们找到预防事故的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

4安全心理学对事故的预防

在生产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事故的两个直接原因。

但人的不安全行为占主导地位,而人的行为与心理因素有关。

4.1人的不安全行为与安全事故的成因

  职工心理状态影响安全生产行为,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有以下几种表现:

  

(1)怕麻烦,贪图一时的方便而不顾后果,冒险违章作业;

  

(2)明知故犯,存在侥幸心理;

  (3)办事凭经验,逞能、出风头,自行其是。

  此外,还有受各种激情影响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造成判断失误,骄傲自大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爱面子、自尊心强,从众心理以及逆反心理或赌气做事等职工心理状态不稳定的现象。

[6]

4.2运用安全心理学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

  通过上述分析,要想不发生或减少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关键是要控制和约束人的不安全行为。

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防止和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

应扎实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关心职工疾苦,及时掌握职工的心理状态,消除不良刺激,促使职工心理因素向良性转化,从而达到控制不安全行为,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7]

4.2.1运用激励机制和激励手段

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的,要激发和鼓励他们的上进心,必须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才能让职工全身心地做好本职工作。

如何正确选用激励方式,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掌握信息,了解情况,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正确选择激励手段,一般来说,正面表扬或奖励容易调动积极性。

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惩罚、批评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应以教育说理为主,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同时,要为被激励者排忧解难,改善不良的心理反映,诱导高尚的动机,引导他们产生积极的行为。

实践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表扬、奖励一个单位或一个人就能鼓舞一大片人;惩处、通报一个单位或事故,能以儆效尤,教育一大片人。

再则奖惩激励要及时。

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利益主体的互相转化,对个人、整体都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心理反映。

因此,激励手段要及时。

不要等问题积累成堆了或产生不良后果后才着手处理。

4.2.2运用自我调节机制

正确运用自我调节机制自我调节就是要自我控制,从而做到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保证安全生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精神状态与工作效率成正比。

但是,精神状态与安全状态不一定是正比的关系。

精神状态的高潮期或低潮期属情绪不稳定时期,最容易发生差错或失误,属事故多发期。

精神状态的组中值是精神稳定期,这时能力发挥稳定,工作起来有条不紊,不易发生事故。

据此,要努力提高职工的个人修养,学会自我调节精神状态,要有自制力。

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最容易冲动,要告诫自己保持冷静、淡然的心态,记取乐极生悲的教训。

而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气馁,要有广阔的胸怀,要想得开,宠辱不惊,努力摆脱激情的不利影响。

在工作压力大或精神状态欠佳的时候,要合理安排工作,劳逸结合,业余时间多参加文娱、体育健身活动,忘却烦恼,或找知心朋友、同事、领导倾诉,沟通思想释放压力,自我调节紧张状态,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

4.2.3运用相互调节、制约机制

运用相互调节、制约机制相互调节、制约就是要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制约、共同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人际关系之间的相互理解、默契和支持,会对双方心理状态产生重大的影响。

稳定的心理状态与人的安全行为紧密相关,因此,相互调节、制约对安全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互调节、制约有群众调节和制约,领导调节和制约,组织调节和制约。

4.2.3.1群众调节和制约

群众调节和制约,就是人与人之间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相互提醒。

在同事遇到危险的紧要关头,要敢于挺身而出,理智地防止事态进一步发生和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因一句话、一挥手而避免和防止了事故发生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

4.2.3.2领导调节和制约

领导调节和制约,就是要求领导个人,一方面要以身作则,遵纪守法率先垂范,决不违章指挥;一方面要敢抓敢管,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坚决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一个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

要真正落实行政一把手就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只有把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安全生产具体工作者及职工的积极性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安全工作合力,实现齐抓共管的局面。

4.2.3.3组织调节和制约

组织调节和制约,就是单位要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增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尤其是安全心理素质和自我保安能力的提高。

4.2.4调整安全心理状态[8]

一个人对环境因素或外界信息刺激的处理程度,决定了人的行为性质,这与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各级领导、安全技术人员、特别是操作者要学习安全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活动规律,在事故发生前调节和控制操作者的心理和行为,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这无疑会对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作用。

如何调整劳动工作者的心理状态保障安全生产?

  

(1)运用人体生物节律的科学原理,事前预测分析人的智力、体力、情绪变化周期,控制临界期和低潮期,因人、因事、因时地做好政治思想工作,调节心理状态,掌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

  

(2)努力改善生产施工环境,尽可能消除如黑暗、潮湿、闷热、噪音、有害物质等恶劣环境对操作者的心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干扰,使操作者身心愉快地去工作。

  (3)要加强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经常和职工交流思想,了解掌握思想动态,教育职工热爱本职工作,进而随时掌握职工心理因素的变化状况、排除外界的不良刺激。

  (4)要切实关心职工生活,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使操作者注意力集中,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保证安全生产。

  (5)要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加班加点、超时疲劳工作。

人在疲劳状态下,易引起心理活动变化,注意力不集中,感觉机能会弱化,操作准确度下降,灵敏度降低,反应迟钝,造成动作不协调、判断失误等,从而引发事故。

5提高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各级管理者的头等大事,是政治、是大局、是责任。

作为生产单位主要领导,安全工作是毫不容辞使命,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

[9]

5.1分析员工的不安全心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5.1.1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

分析几年来我们身边所发生一些事故,有哪起事故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呢?

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意识又是人的心理反应。

因此,事故与人的心理意识和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人有什么样的心理都会在行动中体现。

如果每个人都以正常的心理,在主观意识和思想上重视安全,熟悉本岗位的操作技能,明确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和事故危害,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六条禁令”,坚持日常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就能有效地控制、减少、甚至是杜绝事故的发生。

[10]

5.1.2分析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11]

5.1.2.1侥幸心理。

侥幸心理是支持违章作业的主要心理原因。

有这种心态的人,不是不懂安全操作规程,缺乏安全知识,也不是技术水平的,大多数是“明知故犯”。

在他们看来,“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

在现场作业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不使用专用工具,就近随意取物代替,该办理工作许可证而不办,觉得麻烦,就不用办理了等。

抱着这种心理意识工作的,危险性很大。

麻痹大意是造成违章和事故的主要心理因素之一。

这种人,在行为上多表现为操作时不认真,马马虎虎,大大咧咧,明知安全工作的重要,但时间久了,安全就只挂在嘴边,而心里却放松了警惕,觉得无所谓。

5.1.2.2惰性心理。

很多人在工作中总想省点事,偷点懒,为了贪图安逸,而忽视了安全。

对现场操作中的小缺陷、小隐患视而不见,唯恐让自己去处理,现场检查不认真,纯粹是“走过场”,这种现象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

5.1.2.3逞能心理和从众心理。

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往往会头脑发热,不遵守客观规律,不讲科学态度,干一些愚蠢和冒险的事。

还有一些人,看见别人违章作业,或者看见别人那样做,明知不对,自己偏要照着做。

例如,在防爆区打手机,劳保护具穿戴不齐全,随意穿行工作区域等,这种心理是形成习惯性违章的主要原因之一。

情绪波动,思想不集中。

这种人往往受到社会、家庭、人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要么烦躁不安,思想分散,顾此失彼手忙脚乱;要么喜悦、兴奋、得意忘形。

这两者都会严重影响工作中的注意力和规章制度的执行。

5.1.3控制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行为。

及时对员工的不安全心理及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能有效的预防和避免“三违”。

5.1.3.1从安全意识和个人修养上加强员工的心理诱导。

坚持不懈的开展技能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岗位安全知识教育、化学危险品知识教育;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规程的教育;以及关键装置、岗位、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检查教育、事故案例教育、法律法规和标准教育、反事故预案的教育等。

5.1.3.2从职业道德事业心和前途上进行心理诱导。

对员工而言要做到四懂三会,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应知应会,做到安全操作。

用美好的愿望鼓舞员工,用良好的道德培养员工,用先进的机制激发员工,用前途的美景鼓励员工,用安全生产奖励嘉奖员工,使员工自觉的遵守纪律,积极敬业。

5.1.3.3在行为的准则上加以诱导、在健全的制度下进行约束。

要求管理者到操作每位员工学习法律法规,制定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签订安全生产合同和HSE承诺书,并经常组织反事故演练和应急预演等。

5.1.3.4在工作行为上加以控制。

加强检查考核,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日查、月查、季度安全检查、专业性安全检查,同时注意员工情绪在工作上的反应,及时纠正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和违规的不良习惯。

5.2刚柔并济抓管理,发挥管理层高效[12]

5.2.1安全管理是一项事关企业全局的大事。

每个企业都制定了不少的规章制度和处罚条例,并且在安全工作中起到很大作用。

但安全管理不能只刚不柔,或只柔不刚,必须双管齐下,即一方面要靠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严厉考核和奖罚,进行所谓的刚性管理;另一方面还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情感关怀进行各种思想和心理教育及训练,进行所谓的柔性疏导。

多年的安全管理和教育,使大家的安全意识大大提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方向发展。

近几年安全事故的减少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但发展的水平不平衡,在某些单位和某些群体发展不平衡,主要反映在是管理和教育,员工的素质和责任感,素质高的接受事物快,认识明确,观念转念的快,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就强。

5.2.2安全是一种文化,得学习教育。

当人们的思想和意识达不到某个境界的时候,还得采取行之有效方法,保证生产安全的顺利进行。

分析我们安全现状安全管理必须采取:

由上至下的一种纵向深入和由外到内的一种递增强化。

一级向一级加压传递。

最终的落脚点是生产前沿阵地——班组。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也是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班组成员大多数处于生产第一线,接触危险、危害的概率最高,抓好班组的安全管理是第一道防线,就可能从源头上预防甚至切断事故的发生,至关重要。

为此安全工作必须从基层最小单元—班组抓起,抓出成效。

进一步深化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夯实基础工作,规范管理。

在班组必须做到“五个字”:

安全意识要“强”。

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明确教育在班组工作中的重要性,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执行制度要“硬”。

制度是执行规程的保证,抓执行制度要一丝不苟,不讲私情。

对违章违纪的员工要严格管理,严厉处罚;考核制度要“严”。

安全学习要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

对规定制度,操作规程,规范动作,坚决执行,在操作上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

对每项工作必须按规定、及时、准确、标准完成;工作方法要“新”。

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各种舆论一起上,上下齐动员,形式多样,花样翻新,不能老一套;工作要“细”。

安全工作涉及到企业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那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行,所以要把安全生产贯彻与生产的全过程,并且要做细致工作。

5.2.3管理“人是关键,人最重要”。

“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无时无刻不贯穿着现代安全管理的始终。

现代员工对企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仅满足于保证吃饱穿暖物质要求,同时还要求企业对自己要有尊重、理解、信任,把自己当成是企业的主人。

这就要求企业对员工要及时的进行情感投资,让员工从心里感受到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

5.2.4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

对正确的安全行为要给予大力支持,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

从正面激活员工的安全意识,让员工在愉快的情绪中强化安全意识,自觉遵章守纪,做好安全。

如举行各种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运动会、安全演讲等等活动,对成绩突出者给予奖励,从而激发员工对安全工作的参与热情。

对发现安全重大隐患,预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员工要进行重奖,以调动员工认真巡检,增强安全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对stop卡填写和合理化建议有价值地加奖,对阻止重大事故发生者重奖。

5.2.4充分发挥各级管理者的作用。

当路线确定以后,各项目标的实现,干部起决定因素,安全工作也是如此,安全制度的落实、违章的查处、隐患的整理、都要管理者督促完成,所以企业的各级领导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将给员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很重要。

然而在我们管理层无知、无畏、视而不见的现象依然存在,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安全检查查不出问题,甚至视而不见,专业人员一检查问题百出,这充分说明在管理层安全意识淡薄。

为此加强管理层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是燃眉之急,在职工培训期间首先培训干部,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带领员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给员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但良好安全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培养才行。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手段,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员工的良好安全意识,然后再不断的巩固和提高,根治安全意识的各种“隐患”。

6结语

安全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全过程进行控制,从设计者、管理者、操作者,三个层面都进到责任受控,把住源头,加强管理,就将为我们的企业围起三层的安全防护网。

运用安全心理学分析工作者的安全心理与安全行为,从而提高管理措施,对事故预防有着积极的作用,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赵晓宏.安全心理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安全与健康论文.

【2】栗继祖.安全心理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3】刘爱华.安全心理学专论PPT.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4】陈明利.浅谈企业生产中人员的安全心理问题.安全生产与监督论文.2006(01).

【5】南五平.安全心理学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电力安全技术论文.

【6】叶龙,李森.安全行为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7】孙斌,田水承,李树刚,常心坦.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的研究及解决对策.陕西煤炭.

【8】邵辉,王凯全.安全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邵辉,王凯全.全心理学.化工工业出版社.

【10】吴辉.安全行为与安全心理.现代班组2007年06期论文.

【11】张展.安全心理的作用.劳动保护论文.2006年06期.

【12】刘祜.浅谈安全管理与人的心理.科技与经济论文.2006年第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