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102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91841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102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红楼梦》102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红楼梦》102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红楼梦》102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红楼梦》102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楼梦》1028.docx

《《红楼梦》102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1028.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红楼梦》1028.docx

《红楼梦》1028

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行走

——“《红楼梦》选读”教学设计

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吴欣歆

“《红楼梦》选读”是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一种,教材选取《红楼梦》的部分章节编为十二课,分为四个单元。

每课包括“提示”“正文”“鉴赏与探究”“链接资料”四个部分,每个单元后有一个助读。

编者在前言中介绍了编写宗旨:

帮助同学们较深入地了解这部名著,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进而把握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这一编写宗旨体现了语文版教材选修与必修的对应衔接。

学情分析

为了在教学设计中更好地体现编写者的意图,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语文版必修教材中的小说单元:

模块

单元

篇目或内容

单元链接

学习要点

必修一

第三单元

成长如蜕

《铸剑》鲁迅

《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

《黑珍珠》奥台尔

《不会变形的金刚》毕淑敏

《小说陈言》

(汪曾祺)

梳理情节结构

分析提炼主题

必修二

探究性学习

走近小说人物

感受人物形象

必修三

第三单元

熟悉的陌生人

《邻居们》老舍

《山地回忆》孙犁

《宝黛初会》曹雪芹

《巨翅老人》马尔克斯

《语言要和人物贴近》(汪曾祺)

鉴赏语言描写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教材的设置思路:

小说——小说人物——小说人物的语言。

围绕小说阅读的核心问题,切角逐渐缩小,逐步引领学生从感性的认识走向理性的分析。

完成必修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应该能够对小说产生“亲近”的渴望,有一点鉴赏小说人物的意识,也积累了一些阅读经验:

1.作为文化的载体,小说能够反映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

2.小说的情节是虚构的,情节设置常常跌宕起伏;

3.小说人物性格鲜明,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语言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之一,要从不同角度分析鉴赏小说的语言描写。

有了这样的学习基础,进入选修模块的学习后,学生会有意识地运用在必修阶段积累的知识、方法去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

编者在教学目标里强调“较深入”“独特的”“加深”,清晰地指明了学生从必修走向选修后的发展方向——在学习《宝黛初会》的基础上“较深入”地阅读《红楼梦》,感受这部名著人物、情节、环境的精妙;在了解小说一般特点的基础上探究《红楼梦》的“独特”之处;在初步了解《红楼梦》文化意义的基础上,“加深”对《红楼梦》文化价值的感受和认识。

“《红楼梦》选读”的内容安排,仍然是以小说人物为核心的:

单元

篇目

助读

第一单元

全书的总说

《石头撰书》《护官符》《大观园》

真事隐去,假语存焉

——虚构、典型化

第二单元

宝玉与黛玉

《行为偏僻性乖张》

《宝黛之恋》(上)(下)

取材现实,再现生活

——题材、场景

第三单元

几个热门人物

薛宝钗王熙凤刘姥姥

如实描写,并无讳饰

——人物形象

第四单元

精彩配角缤纷诗苑

晴雯湘云与妙玉香菱学诗

成竹在胸,整体布局

——结构,谶语

附录

《红楼梦》续作与原著的落差

红学小词典

体验与探究

我为红楼人物“画像”

教材第一单元的设置意图很明显——帮助学生了解《红楼梦》的整体架构,这是深入阅读的基础。

其他三个单元都是围绕小说人物设置的——主要人物、热门人物、精彩配角,从中可以到看《红楼梦》人物刻画的主要手法和主要特点。

小说人物作为鉴赏小说的一个点,深入下去可以涉及小说的情节、环境、结构、主题等等,可以带动小说鉴赏的其他方面。

根据教材设置的特点和必修与选修课程的对应关系,综合考虑学生的阅读发展状况,我确定了下面的教学目标:

1.泛读选文,走近“红楼文化”。

2.自读选文,关注《红楼梦》独特的语言。

3.品读选文,感受《红楼梦》独特的人物语言。

下面呈现的是“《红楼梦》选读”的导读讲座和第一单元的教学流程。

导读讲座:

走近《红楼梦》,走近“红楼文化”

【内容概要】

1.《红楼梦》人名趣谈。

《红楼梦》,“一姓一名皆具精意”,全书写了975个人,其中有姓有名的732个。

这700多个人名,个个有讲究,个个凝结着作者的心血。

其中有谐音命名:

贾雨村(假语存)、甄士隐(真事隐)、霍启(祸起)、冯渊(逢冤)、秦可卿(情可亲)、秦钟(情种),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有寓意命名:

四春的丫环名字分别是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即“琴、棋、书、画”;有的名字源自诗词:

“迎春”出自刘庭芳《春日》诗“寄语同心伴,迎春且簿装”,“探春”出自郑谷《巴江》诗“朝醉暮醉雪开霁,一枝两枝梅探春”,“惜春”出自韩偓《春尽》诗“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有的名字能够烘托主人的身份:

如贾母的丫环叫琥珀、珍珠、翡翠、玻璃,借用这些奇珍异宝的名字来炫耀这位尊荣豪奢的老祖宗的特殊地位与身份;有的名字意在揭示主人性格:

李纨出身金陵名宦之家,青春丧偶,清心寡欲,性格恬淡平和,无欲无求,她的丫环名为素云、碧月,与其“竹篱茅舍自甘心”的人生相吻合;有的名字暗寓主人命运:

黛玉的丫环一名紫鹃,一名雪雁,雪雁乃寒冬离群之孤雁,象征着黛玉父母早逝,抛别故乡,终身凄凉,紫鹃之名源自“杜鹃啼血”的典故,暗示黛玉一生忧思缠绵、悲啼不已,乃至泪尽而亡。

2.《红楼梦》诗词赏析。

赏析《红楼梦》诗词的角度很多,炼字之妙、意境之美、寓意之深……比如说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中林黛玉做的《唐多令》和薛宝钗做的《临江仙》中都出现了“东风”,但寓意并不相同:

【唐多令】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

一团团,逐对成球。

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叹今生,谁拾谁收?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围蝶阵乱纷纷。

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

韶华休笑本无根。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同用了“东风”,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林黛玉的词中包含着对贾府家长的不满——林家将我交给你们,但你们对我的终身大事却没做好安排;薛宝钗则表现出对环境的满意,还希望借助外界的主导力量使自己梦想成真。

我们再来看看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黛玉抽的签:

只见上面画着一支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东风”有时在诗词中借指家长(陆游《钗头凤》),这两处“东风”联系起来,暗寓着黛玉的苦恼和命运。

3.《红楼梦》人物判词解析。

《红楼梦》的人物判词多用典故、修辞手法来暗示人物的命运。

如林黛玉、薛宝钗的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停机德”出自战国时燕国乐羊子妻停下机子不织布来劝勉丈夫求取功名的故事。

那些符合封建道德标准的女人后来被称为具有“停机德”,这里是赞叹宝钗。

“咏絮才”指女子咏诗的才华,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有“咏絮才”,这里喻指黛玉应受到怜惜。

“玉带林中挂”,倒过来读即是“林黛玉”。

美好的一条封建官僚的腰带,沦落到挂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视,命运凄惨的写照。

“金簪雪里埋”,是指薛宝钗如图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不得其所,暗示薛宝钗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

再如王熙凤的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偏从末世来”指的是凤姐这么一个能干的女强人生于末世的不幸,“凡鸟”是繁体里的“凤”字,暗指王熙凤。

“一从二令三人木”指的是丈夫贾琏对凤姐的态度变化。

新婚后先“从”,对她百依百顺,样样都听她的;“二令”解为“冷”,指的是丈夫对她的渐渐冷淡和开始对她发号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弃的命运。

“哭向金陵事更哀”就是她被休弃后哭着回娘家的悲惨写照。

4.章必功的“红楼趣谈”。

大观园里有三个“宝”——贾宝玉、薛宝钗、薛宝琴,又有三块“玉”——贾宝玉、林黛玉、妙玉,“三宝”和“三玉”对称鲜明,绝非偶然巧合。

“三宝”联系的是婚姻,而“三玉”联系的是爱情。

贾宝玉和薛宝钗是“金玉良缘”,婚姻关系确然;贾宝玉和林黛玉是“木石前盟”,爱情关系确然。

需要说明的是薛宝琴和妙玉。

在《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里,贾母说宝琴月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还细问她的年庚八字及家内景况。

薛姨妈明白贾母想把宝琴许配给宝玉,只好半吐半露告诉贾母:

“可惜这孩子没福……那年在这里,把她许了梅翰林的儿子……”这个情节表明贾府当权派选择“宝二奶奶”的标准是类同宝琴。

也就是说,选中了薛宝琴,即否定了林黛玉,肯定了薛宝钗。

宝琴、宝钗,从表面上看,一个年轻心热,天真活泼;一个端正凝重,圆滑世故;似乎差距很大,但究其思想性格,两人大同小异,都是合格的封建淑女。

只不过由于阅历的深浅,宝钗是一位已经成熟的封建淑女,宝琴是一位尚未成熟但必将成熟的封建淑女而已。

而妙玉对宝玉的感情,可以映称出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三宝”、“三玉”的人名构思,深厚蕴藉,举类迩而见义远,称文小而其旨大。

它的对称,是婚姻和爱情的对称,是“至贵”和“至坚”的对称。

【推荐阅读】

1.蒋和森《论林黛玉与民族文学》

2.余英时《论〈红楼梦〉所反映的满汉混合型文化》

3.刘梦溪《论〈红楼梦〉与民族文化传统》

【作业设计】

从“红楼文化”的角度搜集并整理资料,具体内容可以自己确定,也可以在下面列出的专题中选择。

1.《红楼梦》人名的“玄机”

提示:

《红楼梦》的人名与人物命运和情节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护官符》中的“冯渊”,是“逢冤”的谐音,他买了英莲,打算三日后再娶过门,谁料遭遇薛蟠,“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名副其实地“逢冤”;英莲,是“应怜”的谐音,她出身富贵却遭拐骗,遇到冯渊又被拐子转手薛蟠,薛蟠不学无术,英莲虽无衣食之忧,但得不到精神上的慰藉,后来还被薛蟠的妻子夏金桂折磨摧残,命运多舛,“真应可怜”。

课文中的其他人名也有类似的“玄机”,你是否有所发现?

2.《红楼梦》回目用词之妙

提示:

课文来自《红楼梦》不同的回目,这些回目在用词上各有精妙之处,例如:

(1)《补裘》选自第五十二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在回目中作者精选字眼来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以“俏”来表现平儿相貌美丽大方,以“勇”来揭示晴雯的敢作敢为。

再如,《试探》选自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慈姨妈爱语慰痴颦”,作者选用“慧”、“忙”、“慈”和“痴”四个字,分别形容紫鹃、宝玉、薛姨妈和黛玉四人的性格特征。

俞平伯先生在《读〈红楼梦〉随笔》中具体论述分析了以“忙”来形容宝玉性格的精妙之处:

“宝玉为什么叫‘忙玉’?

奇怪得很。

怕是错字罢,我说,非但不错,而且很好。

这字是有来历的,见第三十七回宝钗给下的考语:

你的号早有了,‘无事忙’三个字恰当得很。

宝玉这位‘富贵闲人’,是位‘无事忙’,每天为大观园中的女子‘忙忙碌碌’。

可见用‘忙’来形容宝玉是很传神的。

”而黛玉对宝玉,一往情深,谓之“痴颦”,也非常精当。

(2)《扑蝶》选自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其中“杨妃”和“飞燕”分别暗指薛宝钗和林黛玉。

钗黛二人都极其美丽,但各有特点,宝钗丰满似唐代杨贵妃,黛玉清瘦似汉代赵飞燕,回目用词准确地表现出了钗黛的形体特征,能唤起读者种种美好的联想。

再如《香菱学诗》选自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其中以“琉璃世界”比喻雪后景色,诗情画意,意境优美,让人充满遐想。

(3)《护官符》选自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葫芦僧”本是苏州葫芦庙里的一个小和尚,后在贾雨村门下作门子;金元戏曲方言中有“葫芦提”一词,意为糊里糊涂,黑白不分——借助寺庙名和方言衍生出来的“葫芦案”,意在指斥官府的惧势枉法,断案糊涂。

这一回目与“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异曲同工。

查找课文所在章节的回目,你从这些回目中能体会到哪些精妙之处呢?

3.《红楼梦》中诗文、韵文与情节的关系

提示:

课文中出现的诗文、韵文大多有暗示情节发展、解释人物命运的作用,例如贾雨村在《石头撰书》中的《对月》《诗联》和《对月寄怀》,对《红楼梦》全书结构的拓展非常重要。

贾雨村通过甄士隐的关系,得到了婚姻和仕途上的种种机遇,他的发迹过程串连了四大家族波澜壮阔的政治活动和社会行为。

林黛玉的诗则是其悲剧命运的写照,它们记录了黛玉一生悲酸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她压抑悲愤的心理变化,预示了她的悲惨结局。

《葬花》中的《葬花吟》,黛玉以暮春落花自况,谴责境遇,表露心迹,宣泄愤恨:

其中有惋惜,如“花谢花飞飞满天。

红销香断有谁怜?

”;有谴责,如“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有伤感,如“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有憧憬,如“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有疑虑,如“天尽头,何处有芳丘?

”;有自诩,如“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有绝望,如“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整首诗声声无奈,字字泣血,句句哀鸿。

课文中还有很多诗文和韵文,你能在书中找到它们暗示的情节或人物命运吗?

【设计意图】

在必修阶段阅读《宝黛初会》的时候,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常识性内容,如作者、作品成书时代、作品主要情节、作品主题等等。

选修阶段再一次接近《红楼梦》,学生渴望了解更多的内容,因此,小讲座的内容是“扩大”了的常识介绍,从“文学常识”的范畴扩大到“文化常识”的范畴,力图让学生更多地发现《红楼梦》的文化价值,引起学生深入解读、品读鉴赏的热情。

《红楼梦》广泛接受了中华民族的文学、文化传统,中国古典文艺的各种形式、各种风格,在这里都得到了运用。

在描绘社会生活并揭示其深刻矛盾的同时,《红楼梦》还展示了绚丽多彩的民间世俗文化,衣饰、饮食、礼仪、风俗、娱乐等无所不包。

讲座内容突出强调了这一点,引导学生继续就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去搜索、发现、整理。

讲座内容与作业设计相呼应,共同“搭建”起学生的“红楼文化”意识,为深入阅读、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的讲座在“面”上铺开,学生的搜集在某个“点”上深入,教师引领学生行走于文本之中,行走于文本的语言之中,发现《红楼梦》的文化意蕴,为鉴赏小说语言奠定基础。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选定讲座内容,请几位学生准备,教师指导学生讲;也可以征求学生意见,按照学生的需要选择内容自己来讲。

第一单元教学流程

一、学生自主阅读三篇选文,完成课后的【鉴赏与探究】。

本单元的三篇选文,《石头撰书》暗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对全书的情节发展有象征意义;《护官符》展示了全书主要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大观园》突出显现了小说情节发展的环境特点以及环境与人物的对应关系。

人物形象是在情节中逐渐丰满起来的,单个人物是在群像中慢慢凸显出来的,人物性格的变化是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因此,第一单元既是“全书的总说”,也是鉴赏探究人物的基础。

完成课后【鉴赏与探究】的过程就是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在全书的情节、人物、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这个环节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要求学生完成【鉴赏与探究】的题目,并以书面作业的形式上交。

学生作业的问题主要在于忽略文本理解的过程,直接呈现阅读感受。

例如《石头撰书》课后的【鉴赏与探究】四:

朗读“好了歌”及甄士隐作的解注。

你如何理解、评价它的思想内涵?

这个题目包含三个要求:

朗读、理解、评价。

三个要求是“递进”关系,很多学生草草朗读、“扫”一眼注释就动笔评价,评价没有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的指导要突出探究的过程,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好了歌》的味道;然后带着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字;最后提出下面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出评价:

1.《好了歌》和甄士隐解注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2.注释提供了脂批点出的歌词与情节的对应,你怎样看这种对应关系?

3.有人说《好了歌》和甄士隐的解注表达了作者的宿命观点,你怎么理解?

另外,【鉴赏与探究】中的问题非常强调“你的”,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要么只说自己的,要么没有自己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之后,还要指导学生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个环节是深入阅读、探究的基础,一定要做扎实。

二、课堂展示、交流【鉴赏与探究】作业。

这个环节有可以有两种操作方法:

(一)教师在学生作业中挑出有讨论价值的观点,归纳成几个讨论问题,课堂上逐一讨论。

(二)教师将学生分组,组内交流作业后推选出一到两份优秀作业在全班展示,分析优点、缺点,提出可以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第一种方法课堂的可控性比较强,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来组织讨论,讨论更有针对性;第二种方法更强调课堂上学生的“生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

每个学生的视角不同,阅读的关注点也不同,独立完成作业后的展示与交流让学生在碰撞中得到更丰富的信息、产生新的问题。

这些信息、问题为学生品读人物语言时能够有所发现奠定了基础。

因为在第一个环节中已经解决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这个环节的重心是“展示”与“分享”,利用优秀作业激发学生继续阅读、思考、探究。

三、教师讲析,明确阅读方向,提供阅读路径,引导学生发现《红楼梦》语言的独特之处。

脂批中多次用极其赞赏的笔调写到“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意在表现《红楼梦》上下勾连,彼此呼应,实现了宏大繁复艺术结构的完整统一;时断时续,首尾相连,增强故事情节的有机性;前引后应,暗示人物命运或事件发展的方向。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体现在《红楼梦》的结构上,也体现在其语言运用上,《红楼梦》很多叙述、描写语言,很多人名、回目名称的设计都看似漫不经心,其实颇有深意,或者暗示着人物的命运、或者勾连着作品的情节,或者呼应着作品的主题……这就是《红楼梦》语言的独特之处。

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布置下面的学习任务:

1.寻找作品中人名与情节的对应关系。

2.寻找叙述语言与作品情节的对应关系。

3.寻找描写语言与作品情节、主题的呼应。

学生在走进作品之初,没有“寻找”的意识,教师可以用提供示例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寻找”“发现”,“发现”的成就感能够促进学生更深入地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有更多的“发现”,循环往复,学生阅读作品的兴趣就被激活了。

教师可以提供类似下面的例子为学生阅读提供路径,引领学生行走于作品之中:

1.《石头撰书》中石头向僧人说道:

“适闻二位谈那人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

……如蒙发一点善心,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

”这段叙事与全文的情节有什么关系?

2.“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你觉得第一单元的课文中哪些情节是“荒唐”的?

他的“痴”在哪些情节中有所表现?

3.《石头撰书》中出现的“甄士隐”和“贾雨村”,其名字谐音为“真事隐”“假语存”,阅读《护官符》一文,说说哪些“真事”被隐去,哪些“假语”被留存?

4.《大观园》中宝玉共撰写了四副对联,结合课文注释,说说这四副对联表现了宝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学习任务”也是学生的阅读方向,程度好一些的学生有了方向就可以“上路”,程度差一些的还需要“路径”。

教师提供的示例就是学生在文本中行走的“路径”,帮助学生知道要“读什么”“找什么”。

有了方向和路径,学生的阅读类似于在文本中“漫游”,随时随地都是“风景”,每人所得并不相同。

学生边走边看边发现,一步步地向文本更深处走去。

这个流程的设计意图就在于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度阅读文本,而对文本的深度阅读是分析人物、感受人物语言的基础。

这个环节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阅读发现”写成短文上交,短文题目要能够展现“阅读发现”的“焦点”。

虽然有方向和路径的引领,学生还是会走“偏”,“为了发现而去发现”,找到一些没有深意的语言去“附会”,例如“薛蟠”的名字,有学生认为作者用“蟠”表现薛蟠歪曲的见解、扭曲的性格,把薛蟠的“胡闹”都理解成人性的扭曲。

还有的学生将宝玉的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理解成“宝玉一生的写照”,说他穷其一生沉溺于“豆蔻年华”的小女儿之中。

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完全理解词句的意义,也没有仔细推敲小说情节之间的关联,将“主观臆断”当成了“阅读发现”。

发现这种现象教师要及时“叫停”,带领学生重新阅读文本、深入理解,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阅读路径,例如对“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的理解要放在大观园具体的景致之中——“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以前几处清雅不同”,宝玉的上联意思是吟成像杜牧那样的豆蔻诗后,才思还是很旺,下联意思是人在花气中睡梦也香甜,用“梦也香”来强化景致的美妙。

上联的作用是引出下联,语意重点在下联。

学生的“偏”大多是因为对文本的理解不准确、不深入,“纠偏”的最佳方法就是回到文本之中。

四、课堂交流展示学生的“阅读发现”,探讨“阅读发现”的价值。

这个环节可以有两种方式:

(一)教师阅读学生作业后选出精彩的“共享”,师生共同点评,探讨其价值。

(二)分组交流,推选出优秀作业,从“发现价值”的角度撰写推荐词,派代表在全班展示,师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再讨论。

第一种方法便于教师指导学生深度阅读、纠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第二种方法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讨论的针对性需要教师的调控。

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阅读发现的方法,例如,关注谐音词,《红楼梦》中常利用谐音双关来暗示人物命运、情节发展;关注诗文中的“言外之意”,探究诗文的意义指向;在一组诗文或对联中建立联系,发现其中的隐含意味等等。

教师还可以借助学生对同一个“点”的不同解读来帮助学生判断什么样的“阅读发现”是有价值的,例如对宝玉对联的理解:

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

学生分析一

这个对联暗示两个人的命运,一是元妃如“好云”庇护着贾府的“采芹人”,二是后来在此居住的李纨培养了贾兰这个“采芹人”,而“新涨绿添”表现了环境的美好,“浣葛”赞扬了元妃和李纨的德行。

学生分析二

“新涨绿添”表现了大观园景致的美好,这里写尽美好,来衬托后来的衰败不堪,暗示贾府现在正是势力最盛的时候。

分析一抓住了环境与人物、情节的关系,“点”出了对联内容与人物命运的关联。

分析二则脱离语境,过于主观。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对展示交流的“阅读发现”提出质疑,这是因为他们对全书内容还不够熟悉,每个人的“阅读发现”涉及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回目,彼此之间的“交集”比较少。

这是教师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全书的契机,例如宝玉在大观园中的对联,与元妃省亲时要众姐妹做的诗词是联系在一起的,各个诗句的内容互为关照,表现宝黛钗三人纠结的关系,暗示人物命运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某位学生的“阅读发现”引导全班学生共同关注,更全面、更深入地阅读《红楼梦》,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五、学生自主寻找线索探究《红楼梦》人物语言的独特之处。

陈寅恪说《红楼梦》的人物语言是曹雪芹“借别人的嘴巴讲自己的话”,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人物语言体现着作者思想、观点,呼应着人物的命运、作品的情节。

前面的阅读、探究、展示、交流都是学生探究人物语言独特之处的基础:

(一)泛读后完成【鉴赏与探究】,学生已经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单元选文的内容。

(二)探究作品语言的独特为探究人物语言的独特奠定了方法基础。

(三)展示、交流、讨论“阅读发现”,帮助学生明确了什么样的“发现”更有价值。

有了这些基础,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红楼梦》人物语言的独特之处。

这个流程可以根据教学时间的安排或者逐篇阅读,或者让学生自由选择篇目阅读,要求学生阅读后自主选定探究问题、完成探究并用短文的形式呈现结果(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在实际操作中,程度好一些的学生能够很快上手,在文本中捕捉到线索,确定探究问题。

程度差一些的学生可能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探究题目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例如:

1.“假语”因何而存——浅析贾雨村与门子的对话

2.从“连这不知,怎能做得长远”说开去

3.“压服口声”的技巧

4.“清客”言谈——大观园环境与“人境”的反映

5.疯话?

谶语?

——一僧一道的语言分析

学生上交探究成果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