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18054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docx

《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docx

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

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

科技部门户网站2006年01月12日来源:

科技日报

———访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研究组副组长王元

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就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使得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通行为,最终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记者:

这次规划明确提出,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请您谈谈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

  王元: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世界各主要国家在这一趋势下的战略选择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

  首先,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面对这一态势,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做出了基本相同的战略选择。

一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二是把科技投资作为战略性投资,三是超前部署和发展战略技术及产业。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而我国特定的国情和需求,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记者:

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我国走这条路具备哪些条件?

  王元:

简要地说,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就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使得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通行为,最终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我国已经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定基础和能力。

研究表明,我国虽然处在人均GDP1000美元的时期,但科技创新综合指标已相当于人均GDP5000—6000美元国家的水平。

比如,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年,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二,这是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最大优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大多数国家不具备的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这是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础;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优势,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辩证思维、集体主义精神和丰厚的传统文化积累,为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还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内在规律和要求,“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日益深入人心。

  记者:

目前我国科技发展中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的发展思路有什么转变?

  王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主要表现为,一是关键技术自给率低,二是发明专利少,三是科学研究质量不高,四是尖子人才匮乏,五是科技投入不足。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我国创新能力不足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制约。

  为此,我们的科技发展思路要有大的转变。

在发展路径上,从跟踪模仿为主向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在创新方式上,从注重单项技术的研究开发向加强以重大产品和新兴产业为中心的集成创新转变;在创新体制上,从以科研院所改革为突破口向整体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转变;在发展部署上,从以研究开发为主向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并重转变;在国际合作上,从一般性科技交流向全方位、主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转变。

(人民日报)

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是我国的战略选择

--------------------------------------------------------------------------------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2005年11月29日13:

07

  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寻求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

一些国家主要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增加国民财富,如中东产油国家;一些国家主要依附于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和技术,如一些拉美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

国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如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

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一些具体指标,如R&D/GDP指标大都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都在30%以下;这些国家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总量的97%。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芬兰、韩国等国家在10―15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综合国际上2003年有关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结果,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从综合能力评价的指标看,主要差距表现为:

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科学研究质量不高;尖子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不足。

在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势激烈的形势下,我国创新能力不足将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制约。

  我国尽管与创新型国家还存在着差距,但是特定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根本转变;使得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全社会的普遍行为;最终依靠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意味着我国必须保持从改革开放以来到2020年的连续40年7%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

如果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没有根本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仍保持目前39%的水平,要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就要求投资率达到52%的特高水平,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即使投资率可以保持近年40%左右的高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也必须达到60%,即在目前水平上提高20个百分点,才能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目标。

  第二,人口众多和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我国人口众多,要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庞大劳动力就业、城市人口迅速膨胀、社会老龄化、公共卫生与健康等一系列重大需求。

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日益严峻和紧迫的重大瓶颈约束。

据统计,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水资源仅为1/4。

2004年,由于我国对铁矿石需求的急剧增加,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了71.5%;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我国平均每吨原油进口价格比上年上涨58.9美元,全年多支付外汇达70多亿美元。

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率为33%,每创造1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煤、电等能源是世界平均值的3―4倍、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路子已经难以为继。

世界各国经验表明,依靠科学技术是解决这些瓶颈约束的根本途径。

我们必须在发展路径方面做出抉择,必须在发展思路方面进行重大调整。

  第三,保障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

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面临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许多新的问题。

实践表明,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如果我们不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在世界竞争格局中把握机遇,甚至有可能丧失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主动权。

  第四,我国已经具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定基础和能力。

研究表明,我国虽然处在人均GDP1000美元的时期,但是科技创新综合指标已相当于人均GDP5000―6000美元国家的水平。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3200万人,研发人员总数达105万人年,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这是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我国独具的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最大优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已经建立了大多数国家不具备的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这是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重要基础;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研究开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国具有独特的传统文化优势,中华民族重视教育、辩证思维、集体主义精神和丰厚的传统文化积累,为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的路径选择。

 记者:

科技投入不足被认为是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之一。

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

  白春礼:

必须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的确是我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能回避的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已确定,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5%以上,这意味着,2020年,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年投入总量将超过9000亿元,投入水平将位居世界前列。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促进科技进步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力度激励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

  记者:

与美国、日本、芬兰等创新型国家相比,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我国的最大差距是什么?

  白春礼:

最大的差距是缺少风险投资和中介机制。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型中小企业在技术转化中处于重要地位,而这些企业最有价值的资源是创意、知识,最缺少的是实现技术创新目标的资金,这就需要风险投资和中介机制的大力支持。

专家一致认为,美国硅谷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因为有世界上最完备的风险投资机制,有上千家风险投资公司和2000多家中介服务机构。

在这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必须着力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和中介组织。

罗东元代表说,技术制造业流行一种说法:

“三流企业卖劳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标准。

”关税壁垒逐渐被扫除之后,技术标准便成为一些国家垄断和控制国际市场、保护和发展本国市场的手段之一。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郭洪认为,掌握标准就意味着拿到了市场的“准入证”,其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

数字显示,在全世界1.6万项国际标准中,99.8%是由国外机构制定,中国参与制定的不足千分之二。

郭洪说,由于起步晚、技术积累薄弱,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初期大量采用国外标准和国际标准,大大加快了民族产业的发展速度。

但支撑产业核心技术的标准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水平,使我国信息产业在战略路径上跟踪模仿,依附性较强。

  

  宁夏代表马金虎呼吁,我国应尽快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首先,制定技术标准应突出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政府部门和企业应在标准战略的研究上多下些功夫,真正研发出拥有若干项核心专利技术,并通过标准制定强化其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其次,制定技术标准应在注重企业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兼顾产业化规模和市场认可度。

广东代表陈勇认为,政府管理的好处是影响大,可以让标准带有普遍性,推广力度较大。

但是,由政府制定标准又存在较大的弊端,比如政府对市场需求的反应不如企业灵敏,往往会导致标准被企业真正接受的程度不高,这使得我国目前很多已有标准执行的效果并不好,缺乏真正的市场应用。

  

  此外,制定技术标准应建立在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平台上,减少政府干预和暗箱操作。

政府在制定技术标准中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制定游戏规则、监督企业行为,并协调各方实现强强联合。

 

技术标准在企业竞争战略中的作用

慧聪网2005年3月8日8时18分信息来源:

标准网

  1背景

技术标准,即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企业技术标准是对企业生产产品、提供服务所使用的技术方法、方案、路线的一种约束,是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活动的基本依据。

企业技术标准战略就是企业按顾客导向的战略逻辑,以顾客价值最大化作为战略使命,以使企业技术成为产业的主流标准、惟一标准和持续标准为战略目标,通过控制产业标准和取得市场广泛认同获取竞争优势,从而赢得竞争、甚至超越竞争的一种企业战略。

  企业竞争战略,主要是指企业产品或服务参与市场竞争的方向、目标、方针及策略。

当今世界上最著名和最有影响的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家,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通过分析企业所在行业“5种竞争力量”(供应商、客户、替代品、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的环境结构,提出了企业竞争的3种通用战略——专一化、差异化和成本最低。

随着今年6月迈克尔·波特的中国之行,在对企业竞争战略并不陌生的国内企业中更是掀起了一股“战略潮”。

  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对竞争战略的真谛并不了解,特别是对技术标准在企业竞争战略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所知甚少。

在企业倾力关注或津津乐道于渠道布局与整合、广告大战、事件营销、组合营销的时候,却忽视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企业的技术标准竞争。

营销可以兴业,技术却是立业之本。

忽视技术标准的作用或技术标准竞争意识不强的企业,只能是昙花一现。

曾勇夺央视“标王”而扬名天下的秦池和爱多,随后却是命运多舛;曾以产品定位创新而创造神话的恒基伟业,如今同样陷入困境而苦求转型;而在改革开放中率先导入CI战略、当年创下10亿元销售额惊人业绩的太阳神,如今已是难觅其芳踪。

这些曾经红极一时的企业的衰败虽有各自不同的原因,但过于沉迷营销,忽视技术标准在企业竞争战略中的作用,却是不争的事实。

  本文拟通过在不同竞争战略中实施技术标准的企业个案,对技术标准在企业竞争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2技术标准在企业竞争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及案例分析

  2.1技术标准——专一化追求的最高形态

  专一化,是指企业在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获得竞争优势。

按照波特的企业竞争战略理论,专一化的结果是公司或者通过满足特殊对象的需要而实现了差别化,或者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二者兼得。

这样,公司就使其赢利的潜力超过产业的普遍水平。

实施专一化战略的关键,是企业必须对自身的现有资源、潜在优势和市场变化趋势进行精确的分析和判断,并且一旦作出决定,需要的就是坚持不懈、忍耐和孜孜以求。

  追求成为专一化服务(产品)技术标准的制定者或引导者,用技术标准控制整个供应链,是专一化战略在技术上的最高形态,表现为拥有广泛用户认可和领先优势的技术标准,如微软的视窗。

专一化战略的实质,就是集中企业的人财物所有资源,对有限的产品和目标市场进行精耕细作,力争从竞争中获得最大优势形成垄断。

而技术标准竞争强调的正是在技术上的精耕细作,是专一化竞争的战术至高点。

  案例一:

WPSOffice挟标准再战江湖——专一化回归令金山重新赢得微软尊重“金山WPS”、“金山毒霸”、“金山词霸”和“金山快译”在中国电脑市场早已家喻户晓,然而与微软相比又是那么微不足道(2002年整个金山的年度销售约1000万美元,不足微软当年283.7亿美元收入的一个零头)。

可是金山拥有一件令微软头痛、同时也让中国同行颇为自豪的竞争武器——金山办公软件,两者的明争暗斗由来已久,且跌宕起伏。

  在微软进入国内市场的初期,金山的文字处理和办公软件WPS曾擎民族软件大旗、独步天下,在1994年以前占据国内95%以上的办公软件市场,成为文字处理系统的“事实标准”,令微软这位蓝色巨人——桀骜不驯、常以技术掼压竞争对手迫其屈服的全球软件制造商,也不得不屈尊抛出合作之“绣球”。

然而,金山却故步自封,不但没有及时完成从文字处理系统到信息办公平台的技术飞跃,在技术标准战略上更是坐失良机,失去了一次从“事实标准”向“国家标准”迈进、用技术标准垄断中国市场的绝好机会。

可精明的微软OFFICE却挟视窗的垄断优势长驱直入,从1994年进入中国至1996年仅仅两年的时间,OFFICE就将WPS打到几乎销声匿迹的地步,并取代金山WPS成为中国办公软件市场的“事实标准”。

不得不另辟蹊径寻求多元化发展的金山,尽管在文字处理到信息安全、实用工具甚至游戏娱乐等多元化的发展上取得了令国内同行称羡的成绩,但在总体发展上却是步履缓慢,特别是在办公系统上的缓步前进甚至裹足不前,令金山逐渐失去了与微软博弈的制胜法宝。

在此后一段时间里,金山虽说在潜意识里始终摆脱不了挑战微软的情结,但此时的微软对金山已是不屑一顾了。

  至此,金山才如梦方醒,开始重新发力办公软件市场。

经过近5年的努力,在技术上大胆“兼容微软”。

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PSOffice金山办公组合,第一次全面实现现代企业级办公所必需的6大模块和信息办公平台的技术飞跃。

从2001年5月正式推出WPSOffice金山办公组合,WPS开始了被微软逼退出市场后的第一次全面反击。

2002年,金山WPSOffice已经占据国内办公软件市场的36.4l%,成为最具竞争力的国产办公软件。

在办公软件上的专一化回归,令金山重新赢得了微软的尊重。

2.2技术标准——差异化竞争中的核心战术

  差异化战略是将产品或服务差异化,使之具有独特性。

按照波特理论,企业战略的本质是通过差异化形成被市场接受的竞争优势,差异化战略可以成功地建立起防御阵地来对付5种竞争力量,为企业赢得高于行业平均收益的利润。

差异化战略追求标新立异、特立独行,即以差异化的产品、运用差异化的营销模式,在差异化的市场上获取“差异化的利润”。

实施差异化战略有许多方式:

名牌形象设计,独特的技术性能、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方面。

随着全球分工越来越细化和价值链竞争的不断深入。

企业越来越没有必要也越来越没有可能固守“大而全”和“小而全”的生产经营方式,企业应将产品供应链分解成诸如融资、R&D、会计、培训、零部件生产、分销、售后服务、信息处理等环节,并将资源集中于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最具竞争力的某个环节,通过创新使产品、市场、管理和组织具有差异性,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

目前,中国本土企业在产品外观、性能特点、组装加工和营销等中低端环节的差异性竞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许多产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甚至是“所向无敌”的。

但从总体上看,研发等附加值最高的“脑袋产业”集中于发达国家,而加工制造等较低附加值的“躯体产业”则集中于发展中国家。

我们在技术上的差异化竞争还未真正到来。

在中国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的今天,各类产业(无论是成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面临着技术进步的艰巨任务。

从以营销差异化为主走向追求技术逐步升级的差异化,把产业发展的基点放在技术创新上,特别是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拥有核心技术,向高层次、高技术价值链推进,应是下一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惟一方向。

案例二:

技术标准战略缺失——恒基伟业陷入困境

  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当初作为管理个人信息如通讯录、记事和备忘、日程安排、便笺、计算器、录音和辞典等功能的个人电子记事本,最早出现在欧洲、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市场,但由于目标消费者主要定位于学生和科技工作者,市场反应并不理想。

可是,恒基伟业却发现了PDA在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商机,并将PDA定位于商务人士,在第一年就创造了100万台、超过7亿元的销售收入,用“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也不能少”掀起了中国PDA市场的第一个高潮。

恒基伟业成功地运用目标市场细分与定位的差异化竞争战略,实现了市场和品牌的全面超越,成为商界的一个神话。

  可以说,对PDA产品目标市场的差异化定位,是恒基伟业当初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遗憾的是,过于自信和沉迷于差异化竞争战略,而忽视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竞争又使恒基伟业逐渐失去了优势。

虽然恒基伟业在随后的市场竞争中开始认识到技术竞争的重要性,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开发,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却停留在产品新功能特点的修修补补上,而不是对用户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做大胆的反映,从技术标准竞争的战略高度来保持企业的持续竞争力,反而试水房地产和手机。

恒基伟业在战略方向上的游移不定和执行乏力,特别是企业技术标准战略的缺位,是最终导致企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

3成本最低——标准化管理的综合体现之一

  当别的公司在竞争中失去利润时,这个公司依然可以获利,这就是成本最低优势。

要使成本最低就要提高效率,而提高效率正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最终目的。

  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产品制造成本(如原材料与能源、设备损耗、工人工资和固定折旧等)、管理成本和产品交易成本(仓储、流通和交换等)等构成。

技术竞争和标准化管理,不仅使产品成本因制造与管理过程中如流程最佳、合格率最高、材料最省或能耗最低等效果得以降低;而且,由于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对品牌美誉、忠诚度的提升,使得产品交易成本也降至最低;同时,用户因产品的高质量而被锁定,进一步减少了来自竞争者的威胁。

所以说,标准化效益的一个综合体现就是成本最低,不但产品的综合成本最低,而且保证企业的利润更加持续与稳定。

案例三:

低成本×技术标准——小产品成就大事业

 指甲钳虽小,技术标准竞争同样不凡。

据报道,在1998年以前,国内生产的指甲钳存在“咬”人问题,市场上不“咬”人的指甲钳均为韩国产品,以致于朱总理在那一年要求轻工总会过问一下国产小五金产品质量问题。

此信息公开见报后,国内小五金企业成千上万,可谁也没掂量出该信息背后所隐藏的巨大商机。

惟独中山聚龙公司闻讯而动,并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作为指甲钳专业生产企业,中山聚龙成立伊始就制定了只做指甲钳单一产品,从技术上做大做强的企业竞争战略。

为此,在详细了解国内指甲钳市场后。

为掌握最新技术,公司老总远赴国外考察指甲钳产品的先进工艺技术,并以1000多万元的代价成为国际著名指甲钳品牌韩国“777”的经销商,在产品研发上采取“松散型合作”模式创新技术。

针对指甲钳“咬”人的问题,从指甲钳的口距、硬度、锋利与耐用度等刀口关键技术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和技术创新,将传统的挤压型改为剪切型,彻底解决了“咬”手问题。

  中山聚龙正是在执行高于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的基础上,运用本土优势,开发出较低成本的系列指甲钳,及时导人品牌战略,在国内外市场攻城掠地。

2002年公司销售额超过2亿元,不但成为“中国指甲钳第一品牌”,在国际上更是咄咄逼人。

4实施企业竞争战略和技术标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企业竞争战略及其手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竞争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竞争的环境和格局在不断变化,企业竞争战略及其手段也要不断创新。

一般地说,中小企业的竞争战略强调比较优势,宜实施差异化战略及市场细分战略;大型企业多追求多元化发展。

因此,专一化、差异化和成本最低并不是企业赢得竞争的全部,如既有多元化经营十分成功的著名跨国公司GE、也有在专一化上越做越强的格力集团。

即便是这三种战略,不同的企业也有不同的竞争手段和实现途径。

同样,企业技术标准竞争虽以成为产业主流标准为最高目标,但具体到每一个企业,也应结合市场环境、行业技术竞争现状与发展趋势及自身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技术标准竞争策略,并注意技术标准与企业竞争战略的一致性。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变化无常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2)技术标准、市场营销、机制与制度创新和品牌战略,都是专一化、差异化和成本最低的企业竞争战略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战术手段。

它们的侧重点虽有不同,要求的条件也不尽一致,但目标是一致的,即建立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

因此,企业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和有机结合,其中技术标准竞争是战术至高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