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912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5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5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5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5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5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5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

《25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5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5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docx

25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

25竖向构件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标准

25.1一般规定

25.1.1适用范围:

本章适用于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及砖混结构的混凝土墙和柱的施工,本工艺不适用于标准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有抗渗、抗冻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的施工。

如25.1.2重点控制:

保护层厚度、炭化深度、强度。

25.2施工准备

25.2.1技术准备

(1)图纸会审已经完成。

(2)已编制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经审批。

(3)已根据工程实际作好技术交底工作。

(4)现场搅拌混凝土应有具有试验资质的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并根据现场材料的含水率调整施工配合比。

预拌混凝土应有出厂合格证。

(5)确定混凝土的搅拌能力是否满足连续浇筑。

(6)作好试块的留置计划和制作准备工作。

(7)作好开盘鉴定和混凝土浇筑申请。

(8)办完钢筋、模板验收手续。

25.2.2材料准备

(1)水泥:

普通混凝土应根据工程设计的要求、施工工艺的需要选用适当品种和强度等级的水泥,普通混凝土宜按《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标准的规定选用。

(2)砂:

粗砂或中砂,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子5%。

混凝土等于及高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3%。

(3)石子:

中卵石(碎石),粒径5~40mm;或细卵石(碎石),粒径5~20mm,当混凝土为C30以下时,含泥量不大于2%,混凝土等于及高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1%。

当混凝土为C60及以上时,应对碎石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

(4)水:

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

(5)外加剂: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粉煤灰,其次是硅灰和磨细矿渣粉,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的技术要求,其掺量及品种经试验确定后,方可使用。

25.2.3主要机具

(1)机械设备:

混凝土搅拌机、拉铲、抓斗、皮带输送机、推土机、装载机、散装水泥储存罐、振动筛、水泵、插入式振捣棒、翻斗车、提升机、塔吊或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或布料机、客货两用电梯或龙门架等。

(2)主要工具:

磅秤、水箱、胶皮管、手推车、串桶、溜槽、混凝土吊斗、贮料斗、大小平锹、铁板、抹子、铁插尺、对讲机、坍落度筒等。

25.2.4作业条件

(1)进场所有的原材料经见证取样试验检验,并符合配合比通知单提出的要求。

(2)试验室已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并进行开盘鉴定。

(3)混凝土搅拌机、振捣器、磅秤等,经检查、维修。

计量器具在定期校核有效期内。

(4)注意检查支铁、垫块,以保证保护层厚度。

核实墙内预埋件、预留孔洞、水电预埋管线、盒(槽)的位置、数量及固定情况。

(5)检查模板下口、洞口及角模处拼接是否严密,边角柱加固是否可靠,各种连接件是否牢固。

(6)检查并清理模板内残留杂物,用水冲净。

外砖内模的砖墙及木模,常温时应浇水湿润。

(7)检查电源、线路,并做好夜间施工照明的准备。

25.3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进场时应进行复验。

混凝土材料的主要技术标准是:

强度和耐久性,施工时必须保证。

施工时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通过有资质的试验室控制配合比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拌和物的基本性能可以用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坍落度来测定。

25.4施工工艺、技术及质量控制

25.4.1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振捣→养护

25.4.2操作工艺

(1)混凝土搅拌:

采用现场搅拌或使用预拌混凝土配合比。

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应按要求提供混凝土的配合比、合格证,作好混凝土的进场检验和试验工作,并应按规定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作好记录。

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搅拌混凝土前使搅拌机加水空转数分钟,将积水倒净,使搅拌机充分润滑。

搅拌第一盘时考虑到筒壁上的砂浆损失,石子用量应按配合比规定减半。

搅拌好的混凝土要作到基本卸尽,在全部混凝土卸出之前不得在投入拌和料,更不得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做法。

混凝土搅拌中严格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未经试验人员同意不得随意加减用水量。

加料顺序宜为,石子、外加剂、水泥、砂或石子、水泥、砂、外加剂。

各种材料计量准确,计量精度:

水泥、水、掺和料、外加剂为±2%,骨料为±3%。

雨期应经常测定砂、石含水率,以保证水胶比准确。

(2)混凝土运输:

混凝土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延续时间尽量缩短,根据气温宜控制在l~2h之内。

当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应充分搅拌后再卸车,不允许任意加水,混凝土发生离析时,浇筑前应二次搅拌,已初凝的混凝土不应使用。

(3)混凝土浇筑、振捣:

1)柱或墙体浇筑混凝土前,在底部接槎处先浇筑50mm厚与柱或墙体混凝土成份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

用铁锹均匀入模,不应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内。

每层浇筑高度控制在500mm左右进行分层浇筑、振捣。

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

墙体连续进行浇筑,间隔时间不超过2h。

墙体混凝土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1/3区段。

当采用平模时或留在内纵横墙的交界处,墙应留垂直缝。

接槎处应振捣密实。

浇筑时随时清理落地灰。

2)洞口浇筑时,使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对称均匀,振捣棒距洞边30mm以上,宜从两侧同时振捣,防止洞口变形。

大洞口下部模板应设排汽口。

3)外砖内模、外板内模大角及山墙构造柱应分层浇筑,每层不超过500mm,内外墙交界处加强振捣,保证密实。

外砖内模应采取加固措施,防止外墙鼓胀。

4)作业时振捣器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应超过棒长的2/3~3/4,振捣器各插点应均匀,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25倍,一般应小于500mm,振捣时要作到快插慢拔,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落为达到要求,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外墙板空腔防水构造等,发现有变形、移位,各有关工种相互配合进行处理。

5)混凝土上口找平:

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毕,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用木抹子按预定标高线,将表面找平。

6)拆模:

常温时混凝土强度大于1MPa,冬期时掺防冻剂,使混凝土强度达到4MPa时拆模,保证拆模时混凝土不粘模、不掉角、不裂缝,及时修整表面、边角。

(4)混凝土养护:

常温养护时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湿润状态。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不透水、气的塑料薄膜覆盖养护。

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薄膜布养护时,可采用喷涂薄膜养生液,防止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的方法养护。

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当采用其他品种水泥时,混凝土的养护应根据所采用水泥的技术性能确定。

(5)混凝土冬期施工措施

冬期浇筑混凝土时最常用的方法是冷混凝土法、综合蓄热法、外部加热法。

冬期施工的混凝土的配制应有具有资质的试验室提供的冬期施工配合比,同时选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外加剂。

冬期配制混凝土时,应优先采用加热水的方法,水及骨料的加热温度应根据热工计算确定,水泥不得直接加热,宜在使用前运到暖棚内存放。

冬期施工混凝土在浇筑前,应清除干净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运输和浇筑混凝土的容器应有保温措施。

冬期施工的模板和混凝土表面应用塑料薄膜和草袋等保温材料覆盖保温,不得浇水养护。

对掺防冻剂的混凝土养护时,在负温严禁浇水且表面必须覆盖。

同时混凝土的初期养护温度不得低于防冻剂的规定温度,达不到规定温度时,应立即采取保温措施。

采用防冻剂的混凝土,当温度降到防冻剂的规定温度以下时,其强度不应小于4N/mm2。

冬期施工的混凝土拆模后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15℃时,表面应覆盖养护,使其缓慢冷却。

冬期注意检查外加剂掺量,测量水及骨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入模温度,骨料必须清洁,不含有冰雪等冻结物,混凝土搅拌时间比常温延长50%。

25.4.3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混凝土炭化深度大:

严格执行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养护时间满足要求;严格按照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和规范要求分层进行浇筑、振捣密实,在混凝土墙体振捣时振捣棒插棒间距不大于500mm。

(2)墙体烂根:

模板安装后在每边模板下口外侧用水泥砂浆封严,保证模板下口严密。

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先均匀浇筑5cm厚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

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混凝土离析,底部振捣应认真操作。

(3)洞口移位变形:

浇筑时防止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洞口两侧混凝土应对称、均匀进行浇筑、振捣。

模板穿墙螺栓应紧固可靠。

(4)外砖墙歪闪:

外砖内模墙体施工时,砖墙可预先留洞,用方木,花蓝螺栓将砖墙从外面与大模板拉牢,振捣时振捣棒不碰砖墙。

洞口模应有足够刚度。

(5)墙面气泡过多:

采用高频振捣棒,每层混凝土均要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6)混凝土与模板粘连:

注意清理模板,拆模不能过早,隔离剂涂刷均匀。

25.5质量标准

      25.5.1 主控项目

(1)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m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 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施工记录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2)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其混凝土试件应在浇筑地点随机取样。

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留置组数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检验方法:

检查试件抗渗试验报告。

(3)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4)现浇结构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

混凝土设备基础不应有影响结构性能和设备安装的尺寸偏差。

对超过尺寸允许偏差且影响结构性能和安装、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由施工单位提出技术处理方案,并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

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量测,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5)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偏差应符合表 25.5.1 的规定。

表 25.5.1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

 水泥、掺合料

              ±2%

  粗、细骨料

              ±3%

  水、外加剂

              ±2%

检查数量:

每工作班抽查不应少于一次。

检验方法:

复称。

(6)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技术方案中施工缝的要求进行处理。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施工记录。

 25.5.2一般项目

(1)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宜有一般缺陷。

对已经出现的一般缺陷,应由施工单位按技术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重新检查验收。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技术处理方案。

(2)现浇结构拆模后,应由监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并应及时按施工技术方案对缺陷进行处理。

(3)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

施工缝的处理应按施工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