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我的叔叔于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90304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课我的叔叔于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九课我的叔叔于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九课我的叔叔于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九课我的叔叔于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九课我的叔叔于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课我的叔叔于勒.docx

《第九课我的叔叔于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课我的叔叔于勒.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课我的叔叔于勒.docx

第九课我的叔叔于勒

09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的:

1.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以金钱为中心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理解小说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3.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描写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小说巧妙的构思、曲折的情节。

(2)学习用语言、行动、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用故事引入

福楼拜有个学生从小就喜欢写作,一次,他把自己准备写的短篇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

那是什么故事,全是坐在屋里编的。

福楼拜听后说:

“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去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

”这个学生聪明而听话,他知道福楼拜是教他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社会,打好观察这个写作的基本功。

于是他天天出外观察,大约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他锻炼出了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把握事物的特点和本质。

后来这个学生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一生写了300多篇小说。

这个人是谁呢?

(就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

)好了,让我们走近莫泊桑,走进他的故事。

二、作者简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主义作家,代表作有《羊脂球》《俊友》《项链》等。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一生写了300多篇小说。

著名的短篇小说有:

《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

二、正课

1.导入:

课文中的干勒叔叔是菲利普的亲弟弟,为什么有时菲利普盼他回家望眼欲穿.有时候如遇瘟神躲之不及。

课文为我们揭示了什么?

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课文。

2.速读课文,思考:

●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哪几个?

扫读课文,把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找出来。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小子、家伙、这个贼、讨饭的、流氓。

●学生们分组讨论发言:

小说前前后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对于勒不同的称呼?

●教师指名回答故事内容后小结。

 因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有钱-------------无钱)

3.把握情节:

按情节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故事的开端。

盼望于勒。

第二部分(从“父亲的弟弟于勒叔叔”到“覆盖着的岛上的风俗习惯”)故事的发展。

夸赞于勒。

第三部分(从“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到“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故事的高潮。

巧遇于勒。

第四部分(从“在我们面前”到完)故事的结局。

躲避于勒。

4.提问:

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不是于勒。

虽然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于勤这个人物也贯穿了小说的始终,但判定作品中某一人物是否主人公,关键应看这一人物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小说的故事情节虽然都是紧紧地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但是于勤只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

作者设置他是为了组织材料,结构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并不是靠他来揭示主题。

而菲利普夫妇的活动是围绕于勒的命运展开的,于勒的命运不同,菲利普夫妇对他的态度也不同。

他们态度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金钱,金钱的得失与有无,决定了他们对于勒的亲疏好恶,决定了他们虚荣、自私、唯利是图、冷酷的形象跃然纸上。

作者还通过菲利普夫妇最终抛弃于勒的结局,形象地揭露了拜金主义者六亲不认、丧失人性的丑恶灵魂。

可见,菲利普夫妇是小说主题的承载者,他们才是小说的主人公。

5.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

小说主要描述了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含蓄地批判了拜金主义者丧失人性的丑恶灵魂。

四、小结

本文的情节内容取材于法国一个普通小市民的日常家庭生活,作者从平凡琐屑的生活中截取了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小中见大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人际关系。

同时,小说情节安排巧妙,大起大落的结构艺术,值得我们品味,欣赏和借鉴。

第二课时

一、预习

再次阅读课文,分析菲利普夫妇的形象。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解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并分析欣赏了小说巧妙的情节结构。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分析和欣赏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高超艺术。

三、正课

1.提问:

菲利普夫妇对于勤的态度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

(1)以前,于勒行为不正,糟蹋钱,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兄嫂应得的那一部分。

菲利普夫妇骂他是“坏蛋”“流氓”“无赖”,看他是“全家的恐怖”“一文不值”,把他打发到美洲去。

(2)接到于勒的信,得知于勒在美洲发了财,并写信说愿意与兄嫂共享,一起快乐的过日子时,菲利普夫妇则称他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有办法的人”,把他看作是“全家惟一的希望”,把于勒的信当作家里的福音书。

而且每星期日,都要带领全家人衣冠整齐地海边栈桥去散步,盼望着能迎到于勒的归来,获得意外的惊喜。

更可笑的是他们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3)当他们在船上遇到衣服槛楼的老水手于勒时,他们对于勒避之唯恐不及,骂于勒是“贼”“流氓”“讨饭的”,生怕“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3.填写人物感情起伏变化表(师生商议,一个小点各用一个字来概括)

于勒经济菲利普夫妇态度菲利普夫妇行动

吃光遗产大大占用恨(恐怖)赶

赚了点钱做大买卖赞(希望)盼

衣衫褴褛狼狈不堪恨(恐怖)躲

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反复无常的态度,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钱”。

2.提问:

菲利普夫妇是一对什么样的人?

从课文的哪里可以看出。

讨论并归纳:

(1)菲利普一家生活很桔据,可是每星期日,一家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

表现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的性格。

(2)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回家,拟定了上干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表现菲利普夫妇贪婪、自私的思想性格。

(3)菲利普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他也故作高雅,请女儿女婿吃牡蛎,表现他的爱慕虚荣。

(4)写菲利普见到于勒时的神态:

“不安”“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神色张皇”“结结巴巴”“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异常的神态,语无伦次的话,生动的刻画了人物内心的恐慌。

表现菲利普自私、冷酷无情的性格。

(5)当母亲得知卖牡蛎的老水手就是于勤时“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话。

当菲利普向船长证实他确是于勒时,母亲赶紧对他说:

“你先坐下吧!

别叫他们看出来。

”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

“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重新回来拖累我们。

”“咱们到那头去,注意别叫那人挨近我们”。

当得知我付小费给于勒时,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

“你简直是疯了!

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

”这些语言、神态描写表现母亲势利、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

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爱慕虚荣、冷酷自私、贪婪、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

3.提问:

菲利普夫妇的性格同是爱慕虚荣、冷酷自私、唯利是图,但他们两人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讨论并归纳:

(l)在吃牡蛎这件事上,菲利普爱虚荣,请大家吃牡蛎,而菲利普太太却很不痛快地说:

“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

”“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这句话里,既有对自己的爱惜,又有对别人的关心;既有对孩子的疼爱,又有对孩子的管束。

、其实她的真实心理却是顾全面子、节省开支。

在吃牡蛎这件事上,菲利普显得虚荣、冲动,他的太太则显得小气、精明。

(2)当菲利普确认这个穷困潦倒的水手就是于勒时,他惊恐万状,不知所措,而他的太太则很快镇定下来,沉着冷酷地做了一步步安排。

先打发丈夫“去跟船长打听一下”,以进一步证实是否是于勒;嘱咐丈夫“多加小心”,防止于勤“又回来吃咱们”;告诫丈夫“别叫他们看出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最后决定“回来的时候改乘玛洛船”,避免再遇到于勒。

在遇到于勤这件事上,菲利普显得惊慌失措、没有主意,而他太太则临乱不慌,精明强悍。

总之,作者通过人物的神态举止及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既写出了菲利普夫妇的共性,又写出了个性,这是很值得我们欣赏和借鉴的。

4.小说中的于勒是个怎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

青年时的于勒是个浪荡子。

他“行为不正,糟蹋钱”,“把自己应得的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之后,还大大占用了我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

到美洲后,他赚了点钱,并且希望能够赔偿我父亲的损失,似有浪子回头的样子。

但他“阔绰了一个时期”后又沦落了,穷困到有家难归有国难回的地步。

总之,他不是个正派人,但年轻时的错误导致他晚年的穷困潦倒,却也让人同情。

5.小说中的若瑟夫,作为一个孩子,目睹了父母对叔叔于勤的冷酷无情,他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

当他知道那个又老又穷的水手就是叔叔于勒时,他在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并给了于勒10个铜子的小费。

这表现出若瑟夫对于勤叔叔深切的同情,对父母六亲不认的困惑、苦闷和不满。

6.提问:

这篇小说从一个孩子的眼光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

(l)从“我”的角度来观察,叙述“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这就使故事显得更真实、亲切,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2)通过一个未被“金钱’贴污过的小孩的眼光,便于揭露丑恶的现实。

(3)用第一人称来写,给讲故事的方式提供更多的自由。

7.提问:

人物的塑造,不但要通过故事情节的安排,还要通过环境描写。

试找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讨论并归纳:

(1)我们去哲尔赛旅行,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的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方。

”这里的自然景色描写烘托出人物欢快的心情。

(2)巧遇于勒后,“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这里的自然景色描写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与刚上船时的欢快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四、小结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课文通过人物语言、行为、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文章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勤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刻画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里,贫穷则兄不认弟的触目惊心的惨象,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入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的主题思想。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

五.作业课后理解探究二三学练优

板书:

情节的构成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盼)(赞)(遇)(躲)

教学反思:

作为讽刺文学中的名篇,本文在构思上很有特色。

对人物的描写也可说是栩栩如生。

要读懂很容易,对人物认识也不存在问题,难在如何理解作品主题。

对此,我并不贴标签式的教学,而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去思考,认识,以此明确人与人之间该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