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育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9955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语文教育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育学复习题.docx

《小学语文教育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育学复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育学复习题.docx

小学语文教育学复习题

小学语文教育学复习题(1-9)

[日期:

2009-04-29]

来源:

 作者:

[字体:

大中小]

小学语文教育学复习题

                        第一章  小学语文课程

   (-)填空题

     1.  1923年颁布的我国第一个《小学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中的《国语课程纲要》明确规定“国语”一科包括:

语言、读文、作文、写字四项。

     2.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的最大特点是把“阅读”和“汉语”分而教之,总的倾向是重知识轻能力。

   3.1963年颁发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读写,强调能力的培养。

   4.1992年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很重要的一点是把语文课外活动提到了应有的高度。

  5.1986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正式颁发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小学语文课程逐步走向现代化。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课程的概念以及新旧课程概念的不同内涵?

    课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概念。

新旧课程概念内涵的主要不同在于以往的课程概念指“旨在保障青少年一代健全发展,由学校所实施的施加教育影响的计划”;而新的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它主要涉及到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学活动和教育评价,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

   网络: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

广义上是指为了实现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上是指某一门学科。

“学生学习的全部学科称为课程”。

     2.新的课程观与以往的课程观比较,在哪些方面有较重大的突破?

       第一,拓宽了课程的领域。

学校的课程不仅指以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的学科领域,也包括以保障儿童的人格与能力的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外领域。

   第二,全面地认识了课程的教育功能。

不仅认识了显露课程(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的作用,而且认识了隐蔽课程(暗默的教学,价值、规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3.课程设置主要涉及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学校寻求达到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能够提供哪些教育经验使学校有可能达到这些目的;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确认自己是否正在接近这些目标。

     4.怎样理解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确定的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

      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了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基础学科,不仅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并提出了发展智力的问题。

这种基础工具性决定了小学语文学科对于实现小学培养目标具有密切而重要的关系,决定了它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是小学课程中课时最多、教学时间最长的学科。

   课程标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5.建国后,对小学语文课程的认识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规定的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什么?

       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中体现出的,认为小学语文课程应以思想教育和传授书本知识为主要教学目的。

   第二个阶段是1963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和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中表现的,以培养读写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

   第三个阶段是1986年国家教委正式颁发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1992年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规定的全面完成教育、教养和发展的任务。

   第四阶段是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6.如何理解当代美、俄、英、德、日五国小学语文课程的异同?

      内涵相近,课程属性不同。

对课程重要性认识相近,对语文课程性质认识有不同;在基础教育中地位相当,课程内容结构不同。

 (三)典型题例分析

     例:

新的课程观与以往的课程观比较,在哪些方面有较重大的突破?

     新的课程概念与以往的课程概念相比,在下边两个方面有了突破:

   第一,拓宽了课程的领域。

学校的课程不仅指以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的学科领域,也包括以保障儿童的人格与能力的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学科外领域

   第二,全面地认识了课程的教育功能。

   不仅认识了显露课程(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的作用,而且认识了隐蔽课程(暗默的教学,价值、规范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材

       

   (-)填空题

      1.建国后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套小学语文教材是《国语》。

       2.建国后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识字量最大的一套是1963年版的教材。

      3.港台小学语文教材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的共同特点是重视词语 和句子的运用训练。

       4.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5.确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完整,其次要明确、具体。

      6.确定教学目标主要依据大纲的分年级要求,课文特点和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以及学生实际。

     7.语文教学方法常用的有讲读法、讲述法、朗读法、引读法、练习法等。

     8.教学难点指的是课文内容方面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和语文知识和训练方面学生难以掌握的关节点。

     9.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的现行全国通用小学语文教材是以训练项目为核心组成一组组课文,每组课文的结构包括单元导读 课例 词语盘点 语文园地。

      

(二)简答题

     1.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精神编写的现行全国通用教材有哪些结构特点?

    体现时代精神,重视思想性;改进总体设计,实现语文基本练的整体优化;重视发展语言,发挥汉语拼音帮助阅读的功能,改革低年级教材;对高年级教材以训练项目为核心,重视训练过程,注重能力培养;注意培养自学能力。

     2.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指分析教材要有整体观念。

这里包含三个层次。

    第一,把全套教材看成一个整体。

    第二,把一册课本看成一个整体。

    第三,每一篇课文也应看成是一个整体。

     3.简要回答应如何理解分析语文教材的目的性原则。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征,在分析教材时,应科学地确定目的。

首先,要定位于“语文”学科;其次,对于学科知识要控制在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合适的深浅度上。

     4.小学语文教材的科学性原则含义是什么?

      指分析教材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

     5.简述处理小学语文教材的程序。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步骤;编制反馈练习。

     6.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教学的目的要求;教材特点;内容特点;结构特点和学生实际。

     7.设计补充练习应注意哪些方面?

       讲求实效,因人制宜;授之以法,举一反三;形式多样,激发兴趣;听说读写,全面兼顾。

      (三)典型题例分析

       例1.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整体性原则。

       首先,要把全套教材看作一个整体;其次,把一册课本看作一个整体;再次,把每一篇课文看作一个整体。

这里讲的“课文”不仅仅指课文正文,还包括课文注解、课后练习、插图等。

整体性原则,即从全套教材——整册教材——单篇课文,去把握各自有关内容和与之相联系的内容,从而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例2.教学难点指的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

       [分析]在此题中,要紧紧把握住“教学难点”一定是指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较困难的地方,从这里出发,应该很容易作出正确填空。

第三章   小学语文学习的基本理论

      1.我国传统的语文学习的基本理论。

      孔子的学习理论:

学与习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与问结合,虚心笃实的学习态度。

孔子总结的学习经验:

勤学、多思、好问、虚心。

孟子的学习理论:

自求自得,专心有恒,循序渐进。

先秦诸子与《学记》所阐述的观点:

学习是实践活动,要善于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朱熹的六条读书法: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静虑,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提出的语文学习理论:

识字解字分阶段进行,读书要“取其多、取其热、取其解”,先放后收的作文训练方法。

王筠总结的阅读方法:

札录法、粘贴法、连号法、圈抹法、眉批法。

      2.我国传统语文学习理论对今天的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

       

(1)重视诵读。

(2)学与习相结合。

(3)学习语文要循序渐进。

    3.叶圣陶语文学习理论对传统语文学习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1)提出精读略读的教学理论。

(2)明确“语文”学科的概念和内涵。

(3)强调“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

(4)提出“教材无非是例子”的论断。

    

(一)填空题

     1.孔子的学习理论主要反映在记录他和弟子言论的《论语》一书中。

他最早将学与习联系起来。

     2.孟子的学习见解主要体现在他和门人所著的散文集《孟子》中。

他特别强调学习应自求自得  专心有恒 循序渐进。

      3.先秦儒家典籍《礼记》中的《学记》堪称我国古代最早的教育专著。

在“教”与“学”两方面,此书比较侧重于从“教”的方面进行阐述。

       4.朱熹是我国南宋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对读书的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些论述被他的学生汇集成有名的“朱子读书法”六条。

    

     5.清代末年教育家王筠撰写了语文教学专论《教童子法》。

他提出的两种识字方法是分类识字法和分包识字法。

  

   6.叶圣陶主张“精读”重在教方法规律 ,“略读”重在举一反三。

  7.叶圣陶界定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是听、说、读、写并重,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8.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的理论。

他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包括习得、保持、再现三个阶段。

 

   9.我国心理学家燕国才认为,“智力”由观察力、 记忆力、 想象力、 思维力、 注意力五种基本心理因素组成。

   10.燕国才教授提出的构成“非认知因素”的五种基本心理因素是动机、 兴趣、情感、 意志、 性格。

    

(二)简答题

   1.举例谈谈孔子的语文学习理论。

       孔子的语文学习理论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学与习结合,学与思结合,学与问结合,以及虚心笃学的学习态度。

   2.简述《学记》中的关于学习的观点。

        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

要善于学习。

对学习应持正确的态度。

   3.“朱子读书法”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静虑;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4.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提出了哪些语文教学理论?

        识字解字分阶段进行;读书要“取其多、取其熟、取其解”;先放后收的作文训练方法。

   5.王筠总结的语文阅读方法是什么?

         札录法;粘贴法;连号法、圈抹法;眉批法。

   6.传统语文学习理论中主要有哪些观点对今天的语文教学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为什么?

       重视诵读;学与习结合;学习语文要循序渐进。

提示:

(从儿童年龄特点和语文学科规律来谈原因。

   7.叶圣陶语文学习理论对传统语文学习理论有哪些继承与发展?

        提出精读、略读的教学理论。

明确语文学科的概念和内涵。

强调“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

提出了“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的论断。

   8.简要谈谈你对“教是为了不教”观点的理解。

      传统教学观是知识型教学,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叶老观点的核心是把教学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这个充满辩证思想的观点是对我国传统教学理论的重大发展。

   9.叶圣陶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结合实际谈谈这种例子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课文是教授生字、词、句、篇知识,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技巧的例子;课文是学生学习阅读知识和技巧,培养阅读能力的例子。

(结合实际从略)

  10.请简要描述运用“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

    带着问题意识观察具体事实;树立假设;上升为概念;转化成能力。

  11.简述小学语文教学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从语言文字训练、思想品德教育和智能发展三个方面对小学生语文教学提出了要求。

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要求,语文教学对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要使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得到发展,同时应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智力诸方面同步发展,在思想、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方面都得到发展。

  12.简述皮亚杰关于教育发展性的观点。

     认为教育具有发展性,但是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认知结构,要充分调动儿童的主动性。

  13.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小学语文教学应从哪些方面去发展学生的智力?

    从培养智力的五方面组成因素入手,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结合实际从略)。

 14.非认知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有何作用?

       转化为学习动机;帮助确定学习目标;维持学习恒心;调节学习行为;强化学习情绪。

 15.如何理解小学语文学习与非认知因素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兴趣,兴趣产生动机,决定学习的目的和态度。

重视愉快的情感体验,保持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情绪状态,促进和优化智力活动。

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保证智力持续发展。

(三)典型题例分析

   例1.举例谈谈孔子的语文学习理论。

  〔分析〕孔子的语文学习理论概括起来就是:

“勤学、多思、好问、虚心”。

此题要求举例,因此需举出孔子的有关言论。

    

(1)学与习结合。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与“习”是获得知识、技能、形成德行并达到熟练巩固的两种不同方式。

学了以后必须经常练习、温习,才能使所学的东西纯熟巩固,因而内心感到快乐。

还要“温故而知新”,在温习旧知识的过程中去探求新知识。

  

(2)学与思结合。

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与思不可割裂,学是基础,但不思则茫然无所获。

  (3)学与问结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4)虚心笃实的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例2.简述叶圣陶语文学习理论对传统语文学习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分析〕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是在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理论的基础上,批判、摈弃了不合理的弊端而建立起来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1.提出精读略读的教学理论。

叶圣陶主张“精读”重在教方法规律,“略读”重在举一反三,运用推广“精读”中学到的方法规律。

   2.明确“语文”学科的概念和内涵。

对于“语文”学科的内涵,叶圣陶有一段权威的解释(见教材p72)。

       3.强调“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观点。

叶老在三四十年代就反对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知识型教学;60年代又非常明确地提出了“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的著名论点;70代末他再次强调“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用不着‘教’。

”把“不需要教”作为“教”的总目标提出来,其核心就是把教学目标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转向学习能力培养。

这是对我国传统教育理论的重大发展。

   4.提出“教材无非是例子”的论断。

叶老认为: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断……”。

语文教材的例子属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课文是教授学生字、词、句、篇知识,帮助学生学习语言表达方法技巧的“例子”。

2)课文是学生学习阅读知识和技巧,培养阅读能力的“例子”。

第四章   小学语文学习的效率

 

   (-)填空题

   1.正确的学习方法具有如下特征:

科学性、目的性、程序性、功效性、 迁移性。

   2.适用于各科的学习方法一般有模仿学习法、抽象概括学习法、 解决问题学习法、 逻辑推理学习法 、总结提高学习法。

   3.习惯的五种基本特性是自然性、 稳定性、 习得性、 两重性、差异性。

  4.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应该注意阐明意义,反复教育; 点滴抓起,逐步积累; 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言传身教,表扬激励。

   5.在心理学中,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6.布鲁纳从学习内容的角度将迁移分为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

加涅从迁移的水平角度将迁移分为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7.有效学习主要依赖学生对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 和质量。

   8.反馈的作用在于控制和调节。

    

(二)简答题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过程?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启发学生自己寻找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学习方法的交流;示范展示良好的学习过程。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应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

     认真读书的习惯;勤于动笔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

   3.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

     深入领会教学目标,明确学习迁移的方何。

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完成知识的纵向迁移。

重视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横向迁移。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重视迁移效果。

   4.结合教学实践简述反馈原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如何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及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师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正确胜评价,使学生调节自己的学习。

    (三)典型题例分析

       例1.简述正确的学习方法往往具有哪些特征。

     〔分析〕把握要点,注意举例

     答题要点如下:

     第一,科学性。

指符合思维规律。

正确的学习方法应当符合思维规律,能简化人们的思维过程,从而简化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目的性。

任何学习方法都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是实现一定学习目的的手段。

因此,要根据目标选择具体的学习方法,什么样的问题就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来解决。

   第三,程序性。

学习方法总是体现为一定的步骤,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第四,功效性。

学习方法是否正确,检验的标志就是运用以后的实际效果。

正确的学习方法必然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第五,迁移性。

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在不同条件下有效地重复使用,并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指导作用。

   例2.简述学习习惯的基本特性。

   【分析】把握要点、记清概念,阐述精练。

     一是自然性。

习惯一经形成,人的某些条件反射就会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地发生。

在刺激物方向、位置强弱的作用下,机体就会产生相应或相似的操作运动。

这种运动是随意的,它是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的,把意志努力和注意控制到最低度。

“习惯成自然”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二是稳定性。

所谓习惯,就是人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动作的特征倾向。

其动作过程的倾向程序。

采用相似或相同的方式方法、呈现出过程方法的稳定性。

从心理机制来说,这些行为方式实际上是某种暂时神经联系得到了强化,是趋于稳定了的条件反射。

习惯一经形成,要想破除或改变它就相当困难。

   三是习得性。

一般来说,习惯的稳定性如何,跟重复或练习的次数成正比(也不排除兴趣。

能力等因素有一定的影响)。

绝大多数习惯都是多次重复的结果。

   四是两重性。

习惯有好有坏。

因此,习惯的好坏对人们学习乃至一生的影响决不能低估。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是差异性。

不同的人在习惯的不同方面会表现出某种差异。

包括在习惯的具体表现方式方法和细节上的差异;习惯的牢固程度的差异;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育目标

    (-)填空题

    1.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小学语文教育目标的规定包括了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美育目标三方面内容。

   2.美国的克拉斯沃尔把教育目标分为抽象水平的目标、比较具体的目标、 操作水平的目标三个层次。

   3.小学语文能力培养目标实际上就是指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

   4.大纲规定的“陶冶爱美的情趣”指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二)简答题

   1.小学语文德育目标中“五爱”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

   2.小学语文知识目标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汉语拼音;字、词;标点符号;工具书使用常识;文化常识。

   3.小学语文美育能力培养目标的内涵是什么?

   指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也就是指审美感受能力培养目标和审美创造能力培养目标。

         第六章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填空题

     1.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 教学结果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

     2.构成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空间要素是教师、 学生、 教材。

     3.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 与学生现实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4.在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中,“最优”的重要标准一是效果 ,二是时间。

5.“五环节”阅读教学模式中五个环节指的是定向、 准备、 开展、 练习、测评。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它不同于我国传统的课外活动,也不等同于杜威倡导的“活动中心课程”,它是在学科类课程之外,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多种活动内容的课程。

它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创造性、趣味性。

     2.在赫尔巴特教学过程四段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段式”语文教学过程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预习——复习旧课,预习新课;提示——提出教学要求,明确教学重点;比较——将新旧课文进行比较;概括——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应用——做造句和短文练习等。

     3.如何认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

     “最优的”并不等于是“理想的”,关键要看以什么标准,在什么条件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