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99265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

《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x

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大中小

资料图

  新华网北京7月31日电(记者吴晶、孟娜、刘奕湛)历经近两年制定过程,《》29日正式公布。

正式文本对征求意见稿400多处的细致修改,再度让人们读出了民意的力量、改革的决心。

  育人为本:

把学生“健康”放在首位

  《教育规划纲要》在谈到“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时,提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健康成长”取代了征求意见稿中的“成长成才”;在谈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改革措施时,增加了“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参与《教育规划纲要》制定工作的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指出,这些改动突出体现了“育人为本”的理念,也十分针对我国青少年成长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降,令人担忧。

最近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表明,学生肥胖人数在过去5年内迅速增加,四分之一的城市男生是“胖墩”;眼睛近视比例,初中生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

这些都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

  据了解,2006年,我国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2007年又启动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力争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

  “把学生健康放在首位,充分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方针,下一步需要我们制定具体措施加以落实。

”谈松华说。

  改革创新:

“学校去行政化”力度加大

  针对社会热议的“学校去行政化”问题,征求意见稿提出要“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

正式文本删去了“逐步”二字,在谈松华看来,此举“格外彰显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存在很多不同意见,但是取消行政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谈松华说:

“取消"逐步"二字意味着改革现在就提上日程,但做到这点还需要一个过程。

  据了解,不久前发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谈松华指出,《教育规划纲要》的正式文本在提到“高校去行政化”时,增加了“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这样的前提条件,“这样就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衔接起来、一致起来,共同指导并推进改革。

  此外,正式文本在“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中,增加了“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

  “这一修改将改变目前政府审批导致专业设置"一窝蜂"的现象,有利于学校发展特色专业,告别千校一面。

”谈松华说。

  促进公平:

从高考到就业的制度保障

  除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外,《教育规划纲要》在高考、就业这两个关系教育公平的重要问题上也作出了更加详尽的修改。

  在“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的措施中,正式文本较征求意见稿增加了“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在高等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中,把征求意见稿中的“推进创业教育”丰富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

  谈松华说,目前考试加分问题由于没有严格规范在各地出现一些混乱情况,《教育规划纲要》加上这一内容,既是对高考加分的规范,也是对所有考生的公平。

  “《教育规划纲要》对创业教育的丰富体现了我们日益国际化的教育发展眼光。

”他说:

“过去我们的学校不重视创业教育,国外所有大学都设有就业指导中心。

相信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这套体系也会建立起来。

解读

  

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根据纲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在2012年达到4%。

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纲要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任务一一进行阐述。

具体目标包括: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

  同时,我国将开展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纲要中特别提出,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

这是针对我国近年来不断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和治安事件提出的重要举措。

  针对许多学校没有安保的情况,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认为,教改纲要专门提及校园安全,很必要也很及时。

前一段时间发生了几起校园突发事件后,学校安全已上升到国家高度。

但学校安全管理应是一个长期的战略措施。

据王大伟了解,目前边远地区学校的保安和警察在减少。

  王大伟认为,目前校园安全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学校安全应由一个相对固定的、权威的部门负责。

其次,尽快组织编写全国统一的校园安全教材,将校园安全纳入教育学研究领域。

不过,最重要的是,使学校安全预案真正发挥效用。

  症状1:

入园难入园贵:

药方:

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学前教育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改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

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近年来,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日益突出。

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74%。

对此,纲要提出,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

  根据纲要,我国将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

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

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发展学前教育。

  症状2:

孩子书包太沉药方:

开展课业负担监测

  孩子的书包为何这么沉?

面对家长日益高涨的减负呼声,教改纲要将通过“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等方式减负。

  在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

为此,纲要明确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在具体操作上,纲要要求:

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针对升学压力导致课业负担加重的深层次原因,纲要也提出改革措施:

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

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

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同时,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减少作业量和考试次数。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好。

严格执行课程方案,不得增加课时和提高难度。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要想切实减轻应试教育造成的学生负担,还要推行对学生的综合、动态的多元评价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对此也作出专门的改革部署。

  症状3:

一考定终身药方:

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教改纲要指出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纲要提出:

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指出,要强调主体多元,方式多样,形成更加公开、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平台,面向社会多样化学习需求打开多扇门窗,让不同的人有多重选择,给有创新专长的学生以更多选择机会。

  纲要提出,逐步实施高校分类入学考试。

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以统一入学考试为基本方式,结合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针对近年来频发的高考招生舞弊事件和高考加分混乱现象,纲要提出,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公开招生章程和政策、招生程序和结果。

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

强化考试安全责任,加强诚信制度建设,坚决防范和严查考试招生舞弊。

  症状4:

高分低能药方:

强化考查实践能力

  应试教育造成我国大批学生“高分低能”,已是不争的事实。

2005年,11名内地高考“状元”在面试环节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港大提出的理由是不愿录取“书呆子”。

  教改纲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

  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纲要提出:

注重学思结合。

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

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因材施教。

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加速推进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改革重要内容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覆盖全国所有小学和初中。

除广西、青海外,其余省份都进行了高中课程改革。

  但是,高考传导的升学压力依然阻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改革以高考为代表的人才评价制度势在必行。

纲要提出,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

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症状5:

农民工子弟就学难药方:

当地教育当地升学

  教改纲要提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是城镇化加速过程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政府推进教育公平面临的巨大挑战。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范先佐说,这项政策对每一个进城务工人员都是一个暖心的信息。

要落实好这项政策,还需制定相关措施,鼓励城乡中小学降低入学门槛,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

  2009年,全国997.1万名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中,已有4/5在公办学校就读。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学习问题,纲要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

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学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症状6:

政府管得过宽药方:

取消高校行政级别

  “政府管得过宽、学校被管得过死”是教育改革面临的一大问题。

教改纲要提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

  纲要在多个方面保证办学自主权,包括:

自主开展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制定学校规划并组织实施,自主设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机构,自主确定内部收入分配,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管理和使用学校财产和经费。

  长期以来,行政部门对高校管理得过多过细,导致高校行政化趋重。

为克服高校行政化倾向,纲要提出要“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接受师生员工和社会的监督。

  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认为:

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就是按照教学规律办学,引导学校依法办学。

高校必须以教授为主导,改变当前依靠行政权力治校的局面。

  纲要还针对学术环境和学术质量提出改革思路——确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高等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发布制度。

主要亮点

  学前一年毛入园率将达95%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

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近年来,学前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日益突出。

2009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学率仅为50.9%,学前一年毛入园率为74%。

投入不足、资源短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长期制约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针对这些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补助。

  

教育改革

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在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实现哪些目标?

《教育规划纲要》首先提出“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目标,具体包括: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率达到20%,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以制度保证中小学生减负

  孩子的书包为何这么沉?

面对家长日益高涨的减负呼声,规划纲要将通过“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等方式,为中小学生减负。

  在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复杂,涉及考试制度、学校管理、用人制度、家长观念以及传统文化消极影响等多个因素。

为此,《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在具体操作上,《教育规划纲要》要求:

调整教材内容,科学设计课程难度。

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

  针对升学压力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加重的深层次原因,《教育规划纲要》也提出改革措施:

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下达升学指标。

规范各种社会补习机构和教辅市场。

各种等级考试和竞赛成绩不得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与升学的依据。

[3]

专家说法

  对比征求意见稿改动少

  规划纲要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表示,对比今年年初公布的纲要征求意见稿,正式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改动的地方很少,只是在一些问题表述上做了一些调整。

因为纲要征求意见稿在正式公布前已经过了近两年的讨论,反复研讨,也公开征求过社会各界的意见,符合民主决策的程序,如果与正式公布版本差异过大反而不正常。

  要正确理解学生的负担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指出,学生“减负”的关键是要对学生的负担正确理解。

造成负担的确与目前的考试制度有关,但也与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有很大关系。

如果考试和学习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学生负担就会很重。

如果学习内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就不会感到负担很重。

  强化学前教育是大亮点

  规划纲要宏观课题组成员、北师大教育管学部党委书记、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褚宏启表示,教改纲要强化了学前教育的内容,既是一大亮点,也是未来10年国家教育的一大重点。

“普及学前一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的提出意义非常重大。

基础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基础,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三方面组成,学前教育是基础的基础,如果不加强,会影响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也是目前最亟待加强的部分。

[3]

各方反应

  

幼儿园漫画

幼儿园用数字说话更有说服力

  北京市第一幼儿园园长冯惠燕表示,教改纲要将学前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说明政府已下大决心解决学前教育问题。

而提出了具体学前一年毛入园率,用数字说话更有说服力。

但是能达到这一比率还需要政府做大量的工作,加大园舍、师资、教育力量的投入,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政府都应加大投入,给更多孩子创造入园机会。

同时,家长也应加强责任感,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

  家长应解决幼儿园乱收费问题

  林女士是一位1岁孩子的妈妈,再过两年她的孩子将进入幼儿园。

“想让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还应解决幼儿园乱收费的问题。

”林女士表示,目前北京市的幼儿园门类繁多,收费标准也不统一,每月学费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高额的收费让很多工薪族家长很犯愁。

  林女士表示,国家重视学前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决策,但想要切实减轻家长负担,吸引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还应加大治理幼儿园乱收费问题,制定规范的收费标准,增加幼儿园的数量,扩大区域分布,让所有孩子都能进入合适的幼儿园。

[3]

《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人答记者问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之际,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同志就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1.请简要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制定颁布教育规划纲要?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随着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教育、人才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制定实施国家教育战略,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教育重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

  2.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教育规划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体部署,在研究制定过程中始终坚持把握七条原则:

一是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思想基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二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牢掌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有力抵制西方不良思潮的侵袭和国内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做法,努力把握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整体考虑、超前部署,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规划纲要的落脚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体现雪中送炭。

五是坚持立足基本国情,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全面需要,充分考虑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差别大、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六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突出改革创新,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支持和鼓励各地各校进行探索和试验,努力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

七是坚持依法治教,体现教育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精神,注意与科技、人才等中长期规划纲要相协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系统性。

  3.请简要介绍一下教育规划纲要的形成过程。

  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

胡锦涛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教育规划纲要制定指明了方向。

2008年8月,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正式启动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

国务院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为副组长、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成员参加的领导小组,并成立了以刘延东同志为组长、14个部门参加的工作小组。

同时,组织了由50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的11个重大战略专题组和100多位各领域高层次专家组成的咨询组。

在境内外先后召开座谈会、研讨会1800余次,参与人员35000余人次。

研究制定工作大体分四个阶段:

一是调查研究阶段。

从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重大战略专题组开展36项专题调研;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省(区、市)和80多所高校全面调研;8个民主党派中央、4个社会研究机构、6个教育学会平行调研;驻外60个教育处组进行国际调研;委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开展比较研究;部署东中西部9省(区、市)开展分区域规划研究。

同时,还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20个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力量进行深度调研。

整个调研阶段形成500多万字的报告。

二是起草论证阶段。

从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成立了专门起草小组,邀请20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有关部委司局长、地方教育部门负责同志、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等直接参与起草修改和论证工作。

文本初稿形成后,先后4次大范围征求意见。

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民主党派中央、中央有关部委、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海外教育界人士等660多个单位、1800余名各界人士提出意见建议6100多条。

文本前后进行了40多轮大的修改。

三是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2009年1月至2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各界人士踊跃参与,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210多万条,发来信件14000多封。

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进行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直接收到意见建议2.79万条;各界人士通过网络、媒体发表评论看法约249万条。

四是送审完善阶段。

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努力,教育规划纲要送审稿形成。

2010年4月15日、5月5日,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教育规划纲要送审稿。

5月27日、6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教育规划纲要送审稿。

审议过程中,中央领导同志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指导意见。

根据会议精神,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对纲要文本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

这次研究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努力体现把满足人民群众愿望与遵循教育规律相结合、把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相结合、把广纳群言与专家咨询相结合、把听取教育系统意见与听取社会各方面建议相结合、把充分讨论与凝聚共识相结合,动员人力之多、覆盖范围之广、社会参与度之高,都是历次制定教育规划纲要所没有的。

  4.请简要介绍一下教育规划纲要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的情况。

  按照中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文本从2010年2月28日至3月28日公开征求意见。

一是通过新闻媒体、各大网站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二是利用“两会”之机,重点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三是征求中央有关部门、各民主党派中央、各省区市党委政府意见建议;四是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