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基础浇筑及立杆整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9466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开挖基础浇筑及立杆整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基坑开挖基础浇筑及立杆整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基坑开挖基础浇筑及立杆整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基坑开挖基础浇筑及立杆整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基坑开挖基础浇筑及立杆整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坑开挖基础浇筑及立杆整正.docx

《基坑开挖基础浇筑及立杆整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开挖基础浇筑及立杆整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坑开挖基础浇筑及立杆整正.docx

基坑开挖基础浇筑及立杆整正

施工技术交底表

编号:

LNDHJWCJSJD002

工程名称

湘桂铁路柳州至南宁段电气化改造工程LNDH-2标段

接触网工程

施工区段

黎塘至邕宁段

交底时间 

年月日

基坑开挖、基础浇筑、立杆整正施工

(具体内容见附页)

施工主要

注意事项

见附页

保证质量

措施

见附页

安全防护

措施

见附页

技术交底人

参加人员

说明:

本表由技术交底负责人填写,接受技术交底方负责人签字认可,本表一式二份,交底单位和接受交底单位各一份。

接触网下部工程基坑开挖、基础浇筑、立杆整正施工技术交底

一、基坑开挖

1)施工准备:

(1)开工前,所有上线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岗前培训,认真学习《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铁运[2012]280号)、南宁铁路局普速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宁铁运[2013]26号)等既有线施工相关文件,学习设计文件、技术交底,熟习本施工项目施工方案,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2)与工务、电务、供电、通信等设备管理部签订施工安全协议。

(3)既有线施工区段需提前三天与工务、电务、通信等部门取得联系,并发送配合联系申请单给各配合部门,并组织设备管理单位对现场地下管线进行调查、交底,保证施工时地下管线的安全。

(4)对施工中使用的工具、机械以及防护用品检查,确认状态良好,满足施工需要。

2)开挖基坑施工工艺

(1)土质坑开挖

工序流程:

操作要领:

第一步,找到线路中心。

下部工程施工表中已明确线路基准桩的位置,根据表上数据量出线路中心位置。

第二步,根据施工图纸,确认基坑位置。

一般情况下,支柱与基准桩在线路中心的同侧,不在同侧的情况下,下部施工表中备注栏中有明确备注。

第三步,确定坑深。

下部工程施工表中已明确基坑相对深度(相邻轨、木桩、线路混凝土结构)。

基准点距离基坑太远或太低时,必须借助水平尺或水准仪复核基坑深度。

第四步,基坑深度未考虑底板厚度,若基坑需埋设底板,开挖时要加深基坑80mm。

第五步,开挖:

坑位确定后,将基坑线路侧道碴耙开后,堆积码放编织袋(内装土石)稳固道床,防止道碴继续滑下。

基坑开挖处两侧道床铺设彩条布,防止开挖底层道渣或弃土污染道床,以保持道床弹性和排水良好,在股道间或路肩上铺开彩条布,把开挖处清理出的道渣按清洁度分别放于不同的彩条布上,堆高不得侵入建筑接近限界,土质较硬时,可先用镐刨松后再用锹挖,坑深时可采用吊篮弃土。

第六步,检验:

坑挖完后,对基坑类型、中心线、坑深等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再准备立杆。

3)技术要求

(1)基坑开挖时,应按照施工技术部门编制的施工作业表及测定在钢轨腹部的标记,确定基坑位置,基坑横线路方向应对准钢轨腹部测定的标记,并垂直线路(同组软横跨支柱坑中心连线应垂直线路正线)中心线。

如遇电缆、水管等物体必须移动时,可按设计跨距+1m、-2m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跨距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最大跨距值;软横跨支柱坑位应整组位移;十二分之一道岔柱位于道岔理论岔心即线间距380mm位置处,九分之一道岔柱位于道岔理论岔心即线间距350mm位置处,挖坑时应严格控制。

(2)基坑开挖尺寸必须满足接触网支柱的设计需要;混凝土支柱基坑坑深应从轨面连线中心算起:

H78(93)/8.7+3.0、H78(93)/9.2+3.0型支柱轨面埋深为4.04m;支柱埋深要严格控制。

H170支柱保证地面埋深为3.5米;当支柱设置底板时,坑深应相应为设计坑深加底板厚度。

埋设深度允许施工偏差为+100、0mm。

(3)开挖拉线锚板坑及拉线基础坑应在其锚柱和相邻转换柱均安装整正后进行,以免因这些支柱位移后拉线不在锚支的延长线上。

开挖尺寸按照设计图要求施工,根据下锚高度确定坑位距支柱的距离,尽可能保证下锚拉环在锚支的延长线上;保证拉线夹角45°,特殊困难地带不超过60°。

(4)对侵占水沟地段的基坑开挖、立杆施工,要按照“不堵塞、先疏通”的原则进行,保证水沟的畅通。

电化施工作业前,应提前做好现场调查和统筹安排,对影响路肩墙和排水沟的地方须遵循“先改移后施工”的原则,如开挖过程中有堵塞水沟现象,可先临时用两根φ250mm型PVC管联通水沟两端,以保证水沟畅通。

(5)基坑开挖时遇到汛期、雨季,要控制基坑开挖数量,做到少开挖基坑及时立杆,遇到大雨、暴雨、连阴雨时,不得开挖基坑。

已开挖的基坑应保证水沟的畅通。

开挖基坑时,应连续进行。

基坑敞口不能及时立杆时应用弃土装袋回填或派人监护。

基坑开挖过程中小范围塌方时应在坑内架模加固坑壁,大范围塌方时应先填实线路侧坑壁,再逐层架模开挖。

(6)基坑开挖后,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时,应及时与监理、设计单位联系,共同确认变更,并按照变更设计手续办理。

二、钢柱基础、拉线基础浇制

1)混凝土

混凝土等级采用情况为:

基础采用C25。

C25级混凝土水灰比为:

0.527

配合比(重量比)为:

1:

2.451:

3.249

即:

1袋水泥(50Kg)配:

水26.4Kg砂子122Kg碎石162.5Kg。

1m³混凝土:

水泥(336Kg)配:

砂子824Kg碎石1092Kg。

现场制作一块施工标志牌,标注:

材料名称及出产地、配合比标号,设置在明显处,基础浇制前必须配备充足的材料,否则不得进行施工。

1、运达现场的水泥、砂、石料、钢筋等原材料应向监理工程师报检,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批次检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应与所送检及配制混凝土的等级相适应。

2、基础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混凝土标号由有国家认可资质的实验室(许用CMA标志)进行水灰比和配合比实验,确定水灰比和配合比,取得水灰比和配合比后严格按照水灰比和配合比施工。

3、本线钢柱基础混凝土强度为C25级,拉线基础、三板混凝土强度为C25级。

4、水泥选用:

水泥标号根据设计混凝土的等级选用,其标号不低于P.O.42.5号水泥。

水泥的存放时间不得超过3个月(按出厂日期起计算),若超过必须进行检验,重新确定标号。

5、砂子选用:

应采用坚硬耐久,且粒径在5mm以下的天然中、粗河砂或用硬质岩石加工制成的机制砂,砂子的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

6、石子选用:

应为坚硬耐久的5~31.5mm碎石、卵石或两者的混合物,不得使用风化石。

7、水:

宜采用自来水、井水、清洁的河水、饮用水,当采用其他来源水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水标准》的规定。

8、加入基础的片石应选用无裂缝、无夹层和未煅烧过的,不得使用风化石。

2)基础浇制

1、钢柱基础型号根据钢柱型号及土质情况确定,具体见施工表。

正线接触网下锚采用A14型拉线基础,站线接触网下锚采用A12型拉线基础,中锚下锚采用A10型拉线基础。

2、钢柱基础模型板方向应保证基础横线路方向的中心线垂直于车站正线,偏角不得大于2°,基础模型板与地面衔接良好,基础螺栓应用框架固定,浇制过程中不能位移。

同一组软横跨的两个基础先浇注完一个,再以该基础为基准校核另一基础位置,确认无误后再浇筑。

3、钢柱基础支模时,直线及曲线外侧单边悬挂支柱应将基础面线路侧适当抬高:

13米钢柱抬高20mm;15米钢柱抬高30mm,使钢柱立杆整正一次到位,基本实现无垫片,两侧受力支柱及硬横梁支柱基础面应水平。

基础支模后,模板内侧涂刷机油或敷设透明塑料薄膜以提高基础表面光洁度。

3、钢柱基础地脚螺栓按基础受力情况,采用不对称布置,受拉侧采用长螺栓,两侧均悬挂软横跨时基础采用对称等长螺栓设置,浇制时螺栓布置按照技术给定型号及位置安装,螺栓外露为140mm,施工误差±20mm。

地脚螺栓应保持顺直,弯钩指向基础中心。

拉线基础地脚螺栓外露为170mm,施工误差±20mm。

地脚螺栓应保持顺直,弯钩指向基础中心。

4、钢柱基础确定基础限界:

根据轨面处钢柱内缘倾斜值及主角钢至基础边缘的距离确定模型位置。

基础内侧距线路中心距离L=设计限界-(基础顺线路长度-钢柱底部顺线路长度)÷2。

5、钢柱基础露出地面高度:

站台处高出站台面100mm,线路两侧和线路中间的基础面高出路肩面200mm,施工允许误差±30mm。

拉线基础高于路肩面100mm,并在基础面做25mm放水坡。

6、浇制过程中应严格按水灰比和配合比施工,各种配料的搅拌应均匀,当采用人工搅拌时应坚持“三三制”,即水泥与砂混合搅拌三次,加水搅拌三次成砂浆,再加石子搅拌三次形成混凝土,以保证混凝土搅拌均匀,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应根据现场使用的箩筐及水桶,用磅秤量重,将试验确定的水灰比及沙石料配合比转换成每盘(两包水泥)混凝土需几筐砂、几筐石子、几桶水。

现场应设置醒目的配合比及水灰比揭示牌。

7、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大于3米时,应设置斜槽或竖向吊桶。

混凝土宜连续进行一次浇注成型,如必须间断,对不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间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8、在厚大无筋或稀疏少筋的结构中灌注混凝土时,基础允许加入片石,加入片石的数量应不大于混凝土结构体积的25﹪。

9、混凝土浇制应水平分层进行,逐层捣实,基础边角及螺栓处应进行人工捣固,并随时检查基础螺栓的位置是否变动,基础浇灌过程中,必须校正复核螺栓之间各部距离、螺栓对角线,允许施工偏差±2mm。

10、当基础坑内有电缆时应尽量排移至基础坑外,不能排移时应征得设备管理单位同意,对电缆加设保护套,保护套应每边超出基础200mm,一般采用木槽加沙或φ110高强度PVC管加沙,以使电缆在基础内能自由抽动,不得将基础和电缆浇灌为一整体,木槽或PVC管距基础螺栓和基础顶面的距离不得小于200mm。

11、凡有基础施工的车站或区间,每个车站或区间第一次灌注时需制作试块一组,以后每灌注50m3混凝土做一组试块,混凝土量大于500m3的单位工程,按每灌注100m3做一组试块,每个车站或区间不得少于一组试块。

在同等条件养护下,基础的试块抗压极限强度不得小于设计强度。

12、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时,应按冬季施工办理,掺入外加剂,冬季施工时严格按照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案施工。

13、基础外形尺寸、地脚螺栓外露长度、间距允许偏差应符合验标表5.2.7的规定。

14、基础浇制时应在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下进行施工,并及时填写、签认隐蔽工程记录。

3)基础养护及拆模

1、养护:

(1)、混凝土浇注完毕12小时后,应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浇水;当天气炎热、干燥有风时,在浇注后3小时内应进行覆盖并浇水。

(2)、养护日期:

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少于7天,对掺入有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3)、浇水次数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为原则,日平均气温低于5℃时,不得浇水。

2、拆模

(1)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到损坏时进行。

拆模后,应保证基础表面的平整,光滑,不出现蜂窝、麻面、棱角损坏等现象。

(2)拆模后,应对基础螺栓进行清洗,并用黄油涂抹后用塑料布或麻袋包扎。

三、立杆及整正施工

(一)准备工作

1.组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轨道车司助人员

4

司机、助手各2人

2

吊车司助人员

2

司机、助手各1人

3

负责人

1

4

立杆

4-5

5

整正

6-7

6

回填

3-4

7

驻站联络员

1

8

防护员

2

2.工、机具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安装列车

1

汽车吊或轨道吊车组

2

支柱整正器

2

含整杆器框架

3

倾斜测量仪

1m型

2

木制或钢管制,含线坠

4

丁字尺

3.5-4.2

2

铝盒金平板尺

5

水平尺

600~1000mm

2

6

钢圈尺

5m

4

7

皮尺

10m

3

8

钢钎

1.5m

2

9

捣固锤

4

铁制

10

铁锹

长把

6

11

铁锹

短把

3

12

防护旗

红、黄

各2

13

喇叭

2

14

安全帽

若干

人均1顶

15

电工工具

若干

人均1套,含300扳手

16

扭面棍

~φ150×4m

2

φ150×4m

17

垫木

4

350×250×200mm

3.材料设备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支柱

混凝土

根据施工所需

2

底板

数量及规格依照设计和土质情况定

3

横卧板

根据图纸定

4

棕绳

Φ12~14

10

5

铁线

Φ4.0

kg

若干

6

木棍

Φ20以上长2.5-3m

2

7

垫木

300×250×200mm

2

8

橡胶垫

100×100×20mm

8

(二)操作程序

1.工艺流程图

2.操作方法

(1)安放底板

①将坑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复查基坑深度。

②用棕绳将底板系好,缓慢放入坑底。

(2)立杆

①司索指挥轨道车司机、使吊车对准基坑位置,吊车司机启动吊车升吊臂落钩。

②平板车上人员将钢丝套子套在自杆顶向下第4腹孔内。

③平板车人员将钢丝套子挂在吊钩上。

④施工负责人指挥吊车司机操作吊车将杆吊起后对准坑位。

⑤支柱对准坑位后,支柱根部落至坑口时扶杆人员扶住并将支柱方向扭正,吊车司机听负责人指挥落钩,使杆落入坑底。

⑥待支柱倚住坑壁稳定后,吊车落钩,进行摘钩,如无架空跨越干扰,可按上述①—⑥有关程序进行下一支柱吊立。

如有架空跨越干扰,施工负责人应指挥吊车司机、将吊臂复原后,按上述1、2程序安装下一支柱。

(3)电气化区段整正

①整杆人员将整正器的框架安装在支柱上。

②将整正器丝杠一端用钢轨卡子联至支柱两侧钢轨上。

③整正器丝杠的另一端联至框架。

④同时摇动整正器手柄,用其丝杠长度的变化调整支柱顺线路直立及倒向限界。

⑤若需要移动支柱根部时,则将垫木放至支柱根部的内侧(或外侧),再用手柄调整丝杠长度,使支柱根部移动,使支柱限界符合设计要求。

⑥若需要调整支柱“小面”时,则将杆棍插入腹孔利用杠杆原理,人工推木棍,进行调整,使支柱侧面垂直于线路中心线。

⑦在进行“4-6”程序时,应同时将丁字尺、水平尺、倾率测量仪器放在指定位置,边调整、边观察。

⑧当支柱侧面限界、倾斜度达到标准后,停止整正,将整正器手柄卸下。

(4)安装下部横卧板

安装下部横卧板时,将横卧板送至坑底,施工人员下坑将横卧板调整至与支柱密贴,安装好“厂”型螺栓。

(5)回填:

回填200—300mm时,应按要求夯实一次。

(6)回填夯实至上部横卧板处时停止,将上部横卧板及“厂”型螺栓安装好以后,再继续分层回填夯实。

(7)全部完成后,卸下整正器或导链。

(8)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再进行下一支柱的整正施工。

(三)、技术标准

1)支柱

1、本线接触网混凝土支柱选用根据导线高度确定:

导线高度H=6000mm及以下时,采用H78/8.7+3.0、H93/8.7+3.0型支柱;

导线高度H=6450mm时,采用H78/9.2+3.0、H93/9.2+3.0型支柱。

支柱容量按照设计图纸给定的容量选择。

2、支柱安装时应按照设计图纸给定的支柱号及支柱型号对应安装,支柱应满足现行验标规定。

3、H93、H170支柱主筋为不对称分布,直线、曲线外侧和曲线半径R≥2000m的曲线内侧中间柱受力面在线路侧;R<2000的曲线内侧支柱、直线和曲线半径R≥2000m曲线外侧转换柱受力面在田野侧;软横跨支柱受压面在线路侧(挂软横跨一侧)。

支柱安装时应严格区分。

2)支柱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

1、钢柱

(1)钢柱的角钢不应有弯曲、扭转等现象,主角钢弯曲不应大于1/750;

(2)基础螺栓孔距偏差不大于±2mm,各焊接点必须牢固无裂纹;

(3)镀锌层完整均匀,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无锌滓积存,无毛刺;

(4)分节组装的钢柱,中心线与中间法兰联结平面不垂直度不应大于H/1000。

2、横腹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1)支柱表面平整,无脱落等缺陷。

(2)支柱翼缘局部破损露筋不得使用。

当支柱受力后出现破损露筋1~2根时允许修补使用。

(3)支柱翼缘与横腹杆结合处裂纹及腹板裂纹宽度均不得超过0.2mm。

(4)支柱翼缘不得有裂纹,但网状裂纹度、龟裂、水纹等不在此限。

3、支柱、硬横梁到场检验应邀请监理参加,并填写进场材料报检单,及时报监理签认。

3)支柱安装

1、安装钢柱前,应确认基础螺栓位置是否正确;

2、安装混凝土支柱前,应确认坑位、限界、坑深,以及是否安设底板。

3、对于H93、H170型支柱为非对称布筋,分受拉侧和受压侧,安装前根据受力状况,确保受力面正确。

4、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安装支柱。

原则上应当天整正,在特殊情况下也应使钢柱顺、横线路达标,并将四角最少各紧固一个地脚螺栓螺帽,以免支柱在风压下倾斜影响正常运营。

4)支柱整正

钢筋混凝土支柱整正

1、砼腕臂柱可采用正反扣整杆器进行,H170及以上钢筋混凝土支柱整正时应采用手扳(链条)葫芦进行。

2、砼支柱倾斜度采用倾斜度测量尺测量,整正标准如下:

a、支柱侧面限界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0~+50mm。

b、顺线路方向:

除锚柱外所有支柱均应直立,允许施工误差±0.5%;锚柱顶部应向拉线侧倾斜,其斜率不超过柱高的1%。

c、横线路方向:

曲外及直线的腕臂柱向受力反侧倾斜,允许偏差0~0.5%。

软横跨砼柱(H170)向田野侧倾斜,允许偏差为0.5%~1%。

d、两侧悬挂支柱、安装有隔离开关的支柱、位于直线上且与相邻锚柱同侧的转换柱均应中心直立,允许施工误差为:

向受力的反方向倾斜±0.5%。

曲线内侧腕臂柱横线路方向应直立,允许向受力反侧倾斜0~0.5%。

3、腕臂柱的轴线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同一组软横跨支柱连线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施工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预应力混凝土支柱侧面限界采用丁字尺、水平尺及三角挡板测量。

4、支柱安装整正达标后按照设计图纸给定数量、型号设置支柱横卧板。

横卧板安装应密贴支柱,不得有空隙及夹土,横卧板的“厂”型螺栓必须安装牢固。

横卧板埋设时尤其注意受压支柱的上部横卧板安装于田野侧,下部横卧板在线路侧设置。

有底板支柱应根据支柱侧面限界预先放置底板,底板中心应与支柱中心一致。

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每回填300mm夯实一次,直至坑口。

有接地极的支柱在整正达标后应将接地极一并埋入,避免二次开挖。

5、在没有设置接地体的混凝土支柱处,每个混凝土支柱基坑内顺线路方向小号侧插入一根4m长的φ12mm的镀锌接地钢筋进行接地保护,焊接的接地端口与支柱接地孔齐平对穿。

6、支柱整正后,地面以上应培土,培土高出原地面300mm,顺线路方向培土宽度为自支柱翼缘向两侧不小于500mm,线路侧不小于300mm,田野侧不小于400mm,在支柱周围堆积成梯形,以保证支柱处排水。

培土尺寸如下图:

8、支柱整正完毕,应及时对现场进行清理,及时恢复道床原状,疏通排水沟。

9、支柱整正时,应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并及时填写、签认隐蔽工程记录。

钢柱整正:

1、钢柱从基础面算起,顺线路方向:

所有支柱均应直立,允许施工误差±0.5%;锚柱顶部应向拉线侧倾斜,允许偏差0~1%。

设计有特殊要求时,以设计为准。

2、横线路方向:

腕臂柱外倾斜率为0~0.5%,13m钢柱向受力反侧倾斜率为0.5%~1%,15m钢柱向受力反侧倾斜率为1%~2%。

3、钢柱整正应用厚薄不同的钢垫片,每块面积不得小于50×100mm2,钢垫片应放在主角钢下,任一主角钢下垫块数不得大于3片。

4、桥钢柱(或桥支架)与桥墩台之间可用厚薄不同钢垫片进行调整,但桥接腿、底座与桥钢柱之间不得加铁垫块。

紧固基础螺栓的螺帽时,对角循环依次进行。

紧固完毕应将螺栓涂黄油包扎。

5、腕臂柱应垂直于正线线路中心线;施工偏差不得大于3°。

6、同一组软横跨支柱应垂直于线路中心线,施工允许偏差不应大于3°。

7、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方可安装支柱。

原则上应当天整正,万一完成不了,也应使钢柱纵横线路达标,并将四角最少各紧固一个地脚螺栓螺帽,以免支柱在风压下倾斜影响正常运营。

8、钢柱承载稳定后,即可进行基础帽浇制,基础帽应将地脚螺栓及支柱底座外露部分全部遮盖,基础帽混凝土的强度应不低于设计标准。

支柱整正后,应按《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规范》中的要求,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监理、工务、施工及供电部门确认,并在支柱根部标注轨面标高红线,做为上部安装、验收及维修的基础。

(四)、接地极埋设

(1)、接地极埋设

   1、零散支柱、铁路桥均设不大于30欧姆电阻单接地极。

   2、架空地线下锚柱设置不大于10欧姆电阻双接地集接地、设备支柱设不大于10欧姆电阻单接地极接地,锚段长度大于1000m时架空地线的中间应增设一处单接地。

   3、接地极设置位置及电阻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图施工,桥隧两侧应就近埋设,接地极埋设后应测定电阻值,垂直接地体支数根据实测电阻值适当调整,满足设计电阻要求。

   4、接地体的埋设位置应在距建筑物1.5米以上,埋入深度不应小于0.8米,埋设后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5、接地极埋设应与支柱、基坑开挖同时进行,但不能与支柱合埋。

   6、接地极埋设时应保证接地极距通信、信号电缆在3米以上,在地形受限时达不到3米时,应加绝缘防护,但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米。

接地扁钢与通信电缆无法避免交叉时,交叉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5米,并应加绝缘防护,交叉角为90°。

(2)安全注意事项

   1、接地体间的焊接应牢固,以确保接地电阻值。

   2、埋入接地极施工与基坑开挖工序相同,不能直接打入,并应对地下电缆或管道进行调查。

   3、接地极埋设时应由监理工程师确认,并及时填写、签认隐蔽记录。

(五)、拉线锚板埋设

   1、本线附加悬挂下锚采用拉线锚板式,埋设前应开挖马道,锚板拉杆出土部分最高点距地面高度不得大于500mm,受力后不得超过700mm;锚板埋设应保证锚杆与地面的夹角为45°,特殊困难地段不得大于60°。

   3、锚杆埋设后,应保证焊接部分朝下,双环锚杆的长环在下,短环在上。

   4、锚板∪型拉环与垫板连接螺栓应紧固,凡埋入地下部分的锚杆、拉环、垫板均应涂防腐漆两遍进行防腐。

   5、锚板设置在锚支的延长线上,锚板的方向与下锚支的延长线垂直。

   6、锚杆拉线必须在锚支的延长线上,困难地段允许偏差为+200mm,任何情况下不允许侵入建筑接近限界。

   7、锚板埋设时应由监理确认,并及时填写隐蔽记录。

(六)、砼支柱及基础的培土、砌石、水沟改移、支柱防护

1、基础田野侧土层厚度小于设计埋深,进行边坡培土,培土厚度不小于1m,并分层夯实,其坡度与路基相同。

2、高填土路基上的基础和孤立基础按设计进行培土或砌石。

3、当设计基础位置处于截面跟基础截面相当且经常有水流过的水沟时应采取加大基础限界(但必须报设计校核支柱容量)以避开水沟的方法处理;当设计基础位置处于截面在400mm左右的水沟时可采取在基础内预留水沟的方法处理;当设计基础位置处于截面较大但较浅且无水的水沟时可采取改移水沟的方法处理。

4、在有机动车活动的场所如路旁及装卸货物站台上的混凝土腕臂柱、混凝土软横跨柱、接触网钢柱应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