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面试必备专业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9302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分析面试必备专业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药物分析面试必备专业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药物分析面试必备专业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药物分析面试必备专业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药物分析面试必备专业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物分析面试必备专业知识.docx

《药物分析面试必备专业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分析面试必备专业知识.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物分析面试必备专业知识.docx

药物分析面试必备专业知识

药物分析面试必备专业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药物分析:

研究药物质量规律、发展药物质量控制的科学,它是运用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等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药物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的学科。

2.药物:

以人为使用对象,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3.药品:

一种或多种药物经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某种剂型的产品

4.对照品:

采用理化方法进行鉴别、检查或含量测定时所用的标准物质

5.标准品:

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

6.药物鉴别:

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用规定的试验方法来辨别药物真伪的质量控制过程

7.一般鉴别试验:

以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该类药物真伪的方法

8.专属鉴别试验:

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9.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某种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

10.熔点:

药物按照规定的方法测定,由固体熔化成液体的温度,熔融同时分解的温度或在熔化时自初熔至全熔的一段温度

11.比旋度:

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振光通过长1dm且每1ml中含有手性化合物1g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

12.吸收系数:

在一定波长下,单位光程长度某物质单位浓度的吸光度值

13.杂质:

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14.一般杂质:

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泛,在多种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容易引入的杂质

15.特殊杂质:

在特定药物的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引入的杂质

16.无机杂质:

有氯化物、硫酸盐、硫化物、氰化物、重金属等

17.有机杂质:

可能在药物或制剂生产或贮藏中引入,包括引入的原料、中间体、副产物、分解产物、异构体和残留溶剂等

18.信号杂质:

一般无害,但其含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药物的纯度水平

19.有害杂质:

如重金属、砷盐、氰化物等,对人体有毒害,在质量标准中应严格加以控制,以保证用药安全

20.杂质限量:

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21.滴定度:

每1ml某摩尔浓度的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重量,以mg表示。

22.准确度:

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23.精密度:

系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份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24.专属性:

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存在下,采用的分析方法能正确测定被测物的能力

25.检测限:

试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26.定量限:

试样中的被分析物能够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其测定结果应符合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

27.耐用性:

在测定条件发生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28.重量差异:

以规定称量方法测得的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的差异程度

29.崩解时限:

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并全部通过筛网(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的胶囊壳除外;如有少量碎粒不能通过筛网,应软化或轻质上漂且无硬心)所需时间的规定限度

30.含量均匀度:

小剂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版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每片含量符合标识量的程度

31.溶出度:

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32.释放度:

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或肠溶制剂及透皮贴剂在规定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程度

33.装量:

单位容器内药物或制剂的含量

34.装量差异:

数个最小单位的药品的含量均匀度

35.可见异物:

存在于注射剂、眼用液体制剂和无菌原料药中,在规定条件下目视可以观测到的不溶性物质

二、填空、选择

1.药品的特点:

专属性、两重性、质量重要性、时限性

2.《药品管理法》规定:

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

国家药品标准是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对药品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和生产工艺等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及监督管理等各环节必须共同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技术准则和法定依据

3.国家药品标准包含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标准和药品注册标准

4.《中国药典》(ChP):

2015年版由一部、二部、三部、四部组成。

其中,一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第二部分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等;药典二部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收载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品,第二部分收载放射性药品及其制剂;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四部收载凡例、通则(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与指导原则)、药用辅料标准

5.溶解度、限度、称重或量取不同精确度的要求:

6.极易溶解指溶质1g(ml)——不到1ml

7.易溶指溶质1g(ml)——1~10ml

8.溶解指溶质1g(m)——10~30ml

9.略溶指溶质1g(ml)——30~100ml

10.微溶指溶质1g(ml)——100~1000ml

11.极微溶解指溶质1g(ml)——1000~10000ml

12.几乎不溶或不溶指溶质1g(ml)在溶剂10000ml中不能完全溶解

13.原料药的含量(%),除另有注明者外,均按重量计。

如规定上限为100%以上时,是指用药典规定的分析方法测定时可能达到的数值,它为药典规定的限度或允许偏差,并非真实含有量;如未规定上限时,系指不超过101.0%。

14.“精密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精密量取”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度要求;“量取”指可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

取用量为“约”若干时,指该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15.“恒重”,除另有规定外,指供试品经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称重重量差异在0.3mg以下的重量;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继续干燥1小时后进行;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

16.试验中规定“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除另有规定外,应取未经干燥(或未去水,或未去溶剂)的供试品进行试验,并将计算中的取用量按检查项下测得的干燥失重(或水分,或溶剂)扣除

17.“空白试验”指在不加供试品或以等量溶剂替代供试液的情况下,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含量测定中的“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是指按供试品消耗滴定液的量(ml)与空白试验中所耗滴定液的量(ml)之差进行计算

18.药检程序及注意事项

19.①取样:

取样要求科学性、真实性与代表性,应遵循均匀、合理的取样原则。

首先准备好干燥洁净的取样器(不锈钢或玻璃材质),根据样品总件数(n)计算取样数量,取样量至少为一次全检量的3倍,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

取样结束,将被取样包件封口并填写取样证(内容:

品名、取样人、复核人、取样日期)贴于取过样的包装物上;再填写取样记录并将样品存放于指定地点。

20.②检验:

判断药物质量是否符合药品质量标准,必须综合考虑性状观察、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结果来给出结论。

21.1.性状观察在药品检验之初,首先对其外观颜色、臭、味、溶解度及物理常数等进行观察,借此,可以鉴别药物,也能反映药品的纯杂程度

22.2.鉴别按照药品质量标准中鉴别项下规定的试验方法操作,并结合性状观测结果,来对药物的真伪作出判断。

23.3.检查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和纯度四个方面的状态所进行的试验分析,是判断药物质量优劣的重要检验项目

24.4.含量测定采用理化方法或生物学方法对药物中所含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

这一检验项目必须在鉴别无误、检查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它是评价药品质量优劣、保证药品疗效的重要手段

25.③书写检验记录和报告:

检验记录是出具检验报告书的原始依据也是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总结的原始资料。

为保证药品检验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化,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用蓝黑墨水或碳素笔书写,做到记录原始、数据真实、字迹清晰、资料完整齐全。

26.药品检验报告书是对药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应长期保存。

药检人员应本着严肃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书写检验报告书,做到数据完整、字迹清晰、用语规范、结论明确;每一张药品检验报告书只针对一个批号。

27.药物鉴别的内容:

性状(外观、溶解度、物理常数)、一般鉴别试验、专属鉴别试验

28.药物性状包含的内容:

外观性状、溶解度、物理常数

29.外观包含的内容:

药品的聚集状态、色泽以及臭味等(另作规定:

药品的晶型、粒度、溶液的颜色)

30.物理常数包含的内容:

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吸收系数、碘值、皂化值和酸值等

31.典型一般鉴别试验的鉴别特征P26:

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

32.无机阴离子的鉴别:

氟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

33.无机阳离子的鉴别:

钠盐;钾盐;钙盐;铵盐;

34.有机酸盐的鉴别:

枸橼酸盐;酒石酸盐;醋酸盐;乳酸盐。

35.鉴别方法的分类:

化学鉴别试验(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气体生成、荧光反应鉴别法和衍生物生成熔点测定法)、光谱鉴别法、色谱鉴别法、生物学鉴别法。

(中药:

显微鉴别法、特征图谱或指纹图谱)

36.影响鉴别反应的因素:

溶液的酸碱度、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温度与反应速度、共存物质的干扰、反应的介质

37.杂质包含的内容、来源等:

药物的杂质是指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中国药典》将任何影响药品纯度的物质均称为杂质。

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即药物的生产过程引入和药物的贮藏过程产生(一般杂质,特殊杂质)

38.杂质限量的控制方法:

一、限量检查法(对照法、比较法、灵敏度法),二、对杂质进行定量测定

39.氯化物检查法、硫酸盐检查法、铁盐检查法(硫氰酸盐法;巯基醋酸法;重金属检查法(硫代乙酰胺法、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法、硫化钠法);砷盐检查法(古蔡氏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溶液颜色检查法(第一法(颜色)、第二法(吸光度)、第三法(色差计);易炭化物检查法;溶液澄清度检查法;干燥失重测定法(常压恒温干燥法、干燥剂干燥法、减压干燥法、热分析法(热重分析法、差示热分析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残留溶剂测定法(第一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等温法)、第二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系统程序升温法)、第三法(溶液直接进样法))。

40.含量测定的方法:

容量法(直接滴定法、剩余滴定法)、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