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高三语文统一考试试题信息优化山东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90215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高三语文统一考试试题信息优化山东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高三语文统一考试试题信息优化山东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高三语文统一考试试题信息优化山东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高三语文统一考试试题信息优化山东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高三语文统一考试试题信息优化山东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高三语文统一考试试题信息优化山东卷.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高三语文统一考试试题信息优化山东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高三语文统一考试试题信息优化山东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高三语文统一考试试题信息优化山东卷.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高三语文统一考试试题信息优化山东卷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信息优化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Ⅱ卷六大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的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吞噬对峙有恃无恐舐犊情深

B.熟悉栖息熙来攘往晨光熹微

C.氤氲殷红绿草如茵万马齐喑

D.庇护辟邪奴颜婢膝筚路蓝缕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作秀挖墙脚鬼秘游目骋怀

B.理财破天荒靓丽慢条斯理

C.暴涨保护伞驾御杂乱无章

D.传诵察边球待岗枉法循私

3.下面各句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某公司已经培育出了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的杜鹃花,今后还要不断技术,向北京奥运会献上最美丽的杜鹃花!

②世界是广阔的,生活是丰富的,青少年需要的是着人生韵味,却又不失天真童心的影视作品。

③厦深铁路是我国东南沿海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福建、广东及港澳地区的铁路通道。

A.完备隐含迅捷B.完善蕴含便捷

C.完善暗藏便捷D.刷新蕴寄方便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现在,市民扔掉一个饮料瓶,立马会有人捡,但让人困惑的是,同样是塑料制品,扔一个塑料袋,却无人问津。

B.黄金海岸女网赛决赛开始后,李娜表现相当积极,不过这一盘白俄罗斯选手阿扎连卡在关键球的处理上更胜一筹。

C.就在人们为陕西镇坪县有无野生华南虎而争论时,湖北竹溪县也传出发现华南虎的消息。

对这些流言飞语,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很不以为然。

D.丢弃了孤芳自赏的梦呓和我行我素的执拗,国产大片开始在与人的心灵对视中,回归到“讲故事”的传统做法上来。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印度总理辛格在中国社科院演讲时说,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令印度人民钦佩,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促使印度经济变革。

B.北京奥组委正式确定3000多枚奥运会奖牌全部使用青海昆仑玉,这标志着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采用何种玉石制作终于尘埃落定。

C.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旨在加强行业准入门槛,将网上五花八门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

D.市领导在“保障市场供应加强物价监管”的会议上,就加强市场的管理、调节、流通、监控,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做出部署。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文君当垆,相如涤器”新解

吴康零

汉代饮酒之风盛行,不仅官吏、富豪、文化墨客饮酒,一般百姓甚至奴仆也普遍饮酒。

王褒《僮约》就曾严格限制奴仆饮酒的数量,“奴但当饭豆饮水,不得嗜酒。

欲饮美酒,唯得染唇渍口,不得倾杯覆斗”。

当时城邑中出现了专门酿酒的作坊,市场上设有销售酒的商铺,路边道旁开有沽酒的小店,路上常见推酒的独轮车和挑酒的挑夫。

在这幅酿酒、售酒、饮酒图中,“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千古佳话。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年),字长卿,蜀郡成都人,是我国汉赋的奠基者。

汉景帝时曾担任武骑常侍,后东游梁国(西汉封国)受到梁孝王的热情接待,写了《子虚赋》等名篇。

梁孝王死后,司马相如返回成都。

因家贫,受临邛令王吉之邀到了临邛(今邛崃市)。

一次,临邛巨富卓王孙大宴宾客,邀请县令王吉与司马相如参加。

酒酣,王吉请司马相如演奏古琴。

相如知道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才貌双全,丈夫死去不久,正寡居家中,于是拨动琴弦,弹奏了一曲《凤求凰》。

卓文君早就仰慕司马相如的才华,听到相如奏出的琴音中含有挑动之意,又从窗户中窥见了相如的翩翩风度,于是二人通过琴音产生了爱情。

一天深夜,卓文君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毅然投奔司马相如住处,二人结伴驰归成都。

卓王孙对女儿的叛逆行为十分气愤,大怒曰:

“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一钱不分也。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在成都一贫如洗,无以为生,不久便一起回到临邛,“尽卖车骑,买酒舍,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

卓王孙感到丢了面子,杜门不出。

后经昆弟诸公反复劝告,卓王孙才改变态度,“分与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

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这段史料,《史记》和《汉书》均有记载,内容基本一致。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

据此,通常的理解是,他们在临邛开了一家卖酒的小店子,卓文君坐在柜台内当垆卖酒,司马相如则负责跑堂刷洗酒碗酒杯。

这种理解,未必妥贴。

因为,《汉书•司马相如传》说他们“尽卖车骑,买酒舍”。

这“酒舍”,可以理解为既酿酒又卖酒的酿酒作坊,即通常所说的前店后坊,自酿自销。

既然西汉时期的“甘酒”可以“一宿而熟”,而东汉画像砖《酿酒》图上搅拌酒糟的又是妇女,说明妇女酿酒在当时是普遍现象,聪明能干的卓文君很可能就是一名酿酒高手。

司马相如身穿犊鼻裈(围裙或裤子),“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既表现了司马相如“大不拘”的“名士风度”,又说明他们所开的“酒舍”还雇佣了若干名酿酒卖酒的小工,并不是规模很小的夫妻店。

至今邛崃市内还有一口“文君井”,相传卓文君即从井中取水酿酒。

如果只开一个零售酒店,而当时的酒,所含酒精浓度本身就低,再从井中取水往酒里注,那还有什么酒味呢?

如此说来,司马相如在临邛开的是一家自产自销的酿酒作坊,卓文君应当是“文君酒”的创始人。

成都的琴台,相传是司马相如的故宅,唐宋时期为成都名胜古迹,宋以后荒芜不存。

明代觅址修建的琴台,已非故址。

当年的琴台在哪里?

说法不一。

据专家考证,大约在今通惠门附近的东南面。

后来的好事者,多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再次返回成都后,曾在“琴台卖酒”。

梁载言《十道志》复谓“琴台即相如与文君卖酒处”。

此说大谬。

因为,《史记》、《汉书》都说“文君当垆”之地在临邛而非成都,更何况他们已经得到卓王孙的资助,回成都即“买田宅,为富人”,何必再去卖酒?

今日成都琴台路上的“文君酒家”,自称即为当年文君卖酒之处,显然是一种商业炒作。

(选自《巴蜀文化研究通讯》)

6.本文是对“文君当垆,相如涤器”一说的新解,那么,作者不同以往的观点的一项是()

A.以往人们以为“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地点在成都,但作者认为文君开店卖酒之处在临邛而不在成都琴台。

B.以往人们认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的酒店很小,夫妻二人自为庸保,但作者认为他们开的酒店雇佣了一些小工,具备一定的规模。

C.以往人们认为卓文君坐在柜台内当垆卖酒,但作者认为卓文君可能不在卖酒,而在酿酒。

D.以往人们认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的是一家卖酒的零售小店,但作者认为他们二人很可能开的是一家既酿酒又卖酒的酿酒作坊。

6.下面不是佐证作者“新解”的依据的一项是()

A.《汉书•司马相如传》载“尽卖车骑,买酒舍”。

“酒舍”,既可以理解为卖酒的小店,又可理解为自酿自销的作坊。

B.“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可见,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开的“酒舍”颇有规模。

C.东汉画像砖《酿酒》图上搅拌酒糟的是妇女,说明妇女酿酒在当时是普遍现象。

D.现在的邛崃市内还有一口“文君井”,相传卓文君即从井中取水酿酒,文君井极有可能是酿酒的取水之井。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开“酒舍”的初衷在于谋生,摆脱贫困。

B.司马相如不拘于小节,与佣人杂处劳作,颇有名士风度。

C.司马相如为追求才貌双全的卓文君,便于宴会时弹奏古琴,一曲《凤求凰》让卓文君听出了弦外之音,这是发生在临邛的事;而成都的琴台仅是司马相如的故宅。

D.“奴但当饭豆饮水,不得嗜酒。

欲饮美酒,唯得染唇渍口,不得倾杯覆斗”这说明统治阶级严格禁止奴仆饮酒。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张平,青州临朐人。

弱冠寓单州,依刺史罗金山。

金山移滁州,署平马步都虞候。

太宗尹京兆,置其邸。

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为亲吏。

后数年,有诉平匿府中钱物,秦王白太宗鞫之,无状。

秦王益不喜,遂遣去。

太宗怜其非罪,以属徐帅高继冲,继冲署为镇将。

平叹曰:

“吾命虽蹇,后未必不为福也。

太宗即位,召补右班殿直,监市木秦、陇,平悉更新制,建都务,计水陆之费,以春秋二时联巨筏,自渭达河,历砥柱(山名)以集于京。

期岁之间,良材山积。

太宗嘉其功,迁供奉官、监阳平都木务兼造船场。

旧官造舟既成,以河流湍悍,备其漂失,凡一舟调三户守之,岁役户数千。

平遂穿池引水,系舟其中,不复调民。

有寇阳拔华者,往来关辅间,为患积年。

朝廷命内侍督数州兵讨之,不克。

平以好辞遣人说之,遂来归。

改崇仪副使,仍领其务。

凡九年,计省官钱八十万缗。

平好史传,微时遇异书,尽日耽玩,或解衣易之。

及贵,聚书数千卷。

在彭门日,郡吏有侮平者数辈,后悉被罪配京窑,务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见之以语平。

平召至第,为设馔劳之,曰:

“公等不幸,偶罹斯患,慎勿以前为念。

”给以缗钱,且戒从式善视之。

未几,遇赦得原,时人称其宽厚。

论曰:

太宗居潜,左右必求忠厚强干之士。

及即位,修旧邸之功,陈从信、张平等六人者,咸备任使,又皆畀以兵食之重寄,而各振举其职焉,有足称者矣。

然平不修旧怨,庶几进于士夫之度欤。

从信所进邪佞以术蛊惑上心,犹不免于近侍之常态欤!

9.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白太宗鞫之鞫:

审问

B.秦王益不喜益:

渐渐

C.微时遇异书微:

年幼

D.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董:

督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河流湍悍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系舟其中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或解衣易之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D.为设馔劳之后世必为子孙忧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太宗重视张平和体现张平治理业绩的一组是()

A.太宗尹京兆,置其邸悉更新制,建都务

B.畀以兵食之重寄凡九年,计省官钱八十万缗

C.改崇仪副使,仍领其务时人称其宽厚

D.各振举其职焉系舟其中,不复调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平曾在秦王手下供职,最初应该是颇受信任的。

后来有人指控他暗中贪污,可是查无实据,但张平还是被秦王遣离了。

B.张平在采办秦、陇林木时改革了旧制,在造船场想办法减轻百姓的劳役,用和平方式解决盗贼问题,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C.张平为人宽厚,曾经有郡吏侮辱他,后来这些郡吏犯了罪被发配去做苦力,张平知道后以德报怨,并嘱咐儿子善待他们,想方设法赦免他们。

D.作者在最后一段议论中,扬张抑陈,是就其人品而言的,但从他们的工作能力来说,评论者都作了充分的肯定。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10分)

(1)旧官造舟既成,以河流湍悍,备其漂失,凡一舟调三户守之。

(4分)

译文:

(2)平好史传,微时遇异书,尽日耽玩,或解衣易之。

(3分)

译文:

(3)然平不修旧怨,庶几进于士夫之度欤(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1)清人沈德潜认为第二联“一语双关”。

结合诗题来看,第二联中的“毒雾”“蛇草”“沙虫”等共同喻指什么?

(3分)

答:

(2)本诗中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答出两类即可)(5分)

答: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

(《诗经·氓》)

(2)工欲善其事,。

(《论语·卫灵公》)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4)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登高》)

(5),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6)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五、(12分)

16.仔细观察下面这幅“中国环境标志”图,准确理解标志的含意,请你根据此图介绍其构成要素及其寓意。

(4分)

答:

(1)构成要素:

(2分)

(2)寓意:

17.一位家长感慨:

“唉,现在的孩子真了不起,知道的东西比我们还多,弄得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常被他们瞧不起,更不要说什么威信了。

”请用简明的文字谈谈自己对父母威信的看法。

(不超过50字)(4分)

答:

18.下面是关于围棋的资料,请根据这些资料,陈述将围棋纳入亚运会比赛项目的理由。

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65字。

(4分)

围棋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棋戏,围棋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为流行,甚至出现了诸侯列国都知道的围棋高手。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中国与中亚细亚有了文化交流,其中就包括围棋的交流。

围棋被喻为黑白世界,棋盘纵横各19道,共有361个交叉点,是一种极具魅力的智力游戏。

围棋自身蕴涵的深刻文化内涵,使其在绵延数千年的发展中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颗璀璨的东方文化的明珠正在大踏步走向世界。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围棋》教材,为青少年进一步了解围棋做了一整套的教学设计,围棋成为青少年继承祖国文化传统的优秀项目。

围棋由于将科学、艺术和竞技三者融为一体,有着发展智力,培养意志品质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思想意识的特点,因而,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并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国际性的文化竞技活动。

答:

六、本题为选做题,考生必须从所给

(一)

(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桃花鱼

刘醒龙

(1)一个人终其一生,不知会做多少荒唐事。

那些立即就懂了的,自然是用同步进行的一笑了之。

有些荒唐当时并不晓得,过去了,经年累月了,非要被某种后来才发生的事物所触发了,才会明白。

(2)多年以前的一个夏天,我曾经奔着桃花鱼而去,那是奔流不息的长江为桃花鱼最后一次涨水。

秭归的朋友在电话里告诫,这几天不来看,就只能永远地遗憾了。

依照家在三峡的朋友们的说法,桃花鱼也不是想见就能见到,排除了当地人,许多专门奔桃花鱼而来的人,两眼空空来与去的实在太多了。

朋友所指人与桃花鱼的缘分,不是俗来俗去的所谓桃花运。

就连当地人也说不清楚,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时辰,同样的水流,体态婀娜的桃花鱼有时候出来,有时候却不肯露面。

我去的时候,小妖一样的桃花鱼,偏偏一身小资气质地现形了。

多年以后,只要有审美的需要,就会情不自禁想到此种细细的九亿年前的尤物。

譬如柔曼,譬如玉洁冰清,譬如款款盈盈,再也没有比得过这汪洋蓝碧之中所荡漾的了。

(3)现在,我当然懂得,任何的绝色无不属于天籁。

人的荒唐就在于,不时地就会冲动,想着那些非分之想。

失去桃花鱼的不是桃花鱼本身。

后来的一些日子里,偶尔谈论或者是在书文中阅读桃花鱼,总也免不了会猜度,没有见过桃花鱼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当他们与那早已成为虚空的桃花鱼相逢时,传说中由王昭君涕泪洒入香溪河中幻化而生的精灵,是否会被想像成北冰洋边人所尽知的美人鱼!

(4)那一天,去到江西永修境内的柘林湖。

徐徐退去云雾的水坝旁,露出一块标示牌:

桃花水母繁殖基地。

叫桃花鱼的人与叫桃花水母的人不同,只要开口就不难分辨出,是天下人文故事的口口相传者,还是治学古生物的专家。

那块标示牌不动声色地为我更换了一种旷远、静谧的背景。

这样一片浩瀚的水面,宛如一本智者的大书。

清澈水波,被风吹起,仿佛薄薄霜色铺陈大地;自然湖光,被山收拢,一似翩跹秋叶装点森林。

(5)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些让城市永远无法企及的成份,随风入怀,汪洋肆意,毫无顾忌地游走在总是渴求一片冰蓝的情怀里。

(6)于是,我在想,在桃花鱼古老的生命里,真正古老的是那份不与任何尘俗同流合污的高贵。

宁可死于每一点来历不明的污染,也不改清洁的秉性。

宁可葬身万劫不复的沧浪,也不放弃尊严随波逐流。

与柘林湖水同游,时常有滴水成线的细微瀑布,送来深厚修养的轻轻一瞥;翡翠玛瑙散开的小岛大岛,也会端明了九百九十几个情爱,没有任何阴谋地坦荡说来。

高贵是桃花鱼生命中惟一的通行证,舍此别无选择,这一点常常让人类汗颜。

有桃花鱼的柘林湖,理所当然值得每一个有心人去景仰,并且还要深深感谢它,用怡情的清洁,用梦想的冰蓝,用仰止的浩然,在大地苍茫的时刻,为滋养一种高贵,细致地保养着她所必需的墒情。

(《文学界》2020年第l0期)

注:

桃花鱼,无脊椎低等多细胞腔肠动物,水母类,学名桃花水母,主要呈淡粉红色、淡紫色、白色。

目前,全球范围内,桃花水母仅存于屈原、王昭君的故乡秭归县境内。

据研究称,每年在桃花盛开之际浮上江水表层,桃花殒落之时潜入水里,故称“桃花鱼”。

19.作者为什么说桃花鱼“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

请结合全义简要分析。

(4分)

答:

20.文章第(3)节说“失去桃花鱼的不是桃花鱼本身”,联系全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4分)

答:

21.第(4)节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什么好处?

(4分)

答:

22.作者写桃花鱼的用意是什么?

请对本文的表达特色作简要评价。

(6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节选)

梁培宽

“反右”的时候父亲“幸免于难”,可他早成了“反面教材”,在政协大会小会上常成为批斗的对象。

父亲从不为这些事情苦恼,仍专心从事自己的著述工作。

但这毕竟不是一件令人舒心的事,有时他也会因此失眠。

此时,他责备自己修养不够,不该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

1973年10月开始的“批林批孔”运动又将父亲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政治漩涡。

在政协学习会上,人人要“表态”,唯有父亲一直沉默不语。

可是“不表态”就是一种“表态”,沉默是不允许的。

会议主持人三番五次“动员”,要他亮明自己的观点。

因要求保留意见不被允许,从1974年1月开始,父亲动手写文章阐述自己对孔子的看法。

1974年2月,父亲作了《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的长篇发言。

在那“批孔”的狂潮下,他仍然捍卫孔子,替儒家思想辩护,无疑是件触犯众怒之事。

父亲公开讲过“我的态度是不批‘孔’只批‘林’”,这引起了对他的大会小会不断的批判。

1974年9月23日,历时半年多的批判告一段落,主持人问他有何感想,父亲回答: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主持人勒令他解释。

父亲说:

“匹夫’就是独人一个,无权无势。

他的最后一招只是坚信他自己的‘志’。

什么都可以夺掉,但这个‘志’没法夺掉,就是把他这个人消灭掉,也无法夺掉。

我知道,在父亲内心深处,一直以“不容自昧”作为自律的底线。

所以即便面临当时的政治高压,他依然具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

父亲能在这么多年的政治风浪中泰然坚持下来,一直活到95岁,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好理解。

1979年,他写信给朋友:

“一切祸福、荣辱、得失之来完全接受,不疑讶、不骇异、不怨不尤。

”这都是他多年来对佛学和儒学“践履实修”的结果。

对佛学的道理,父亲是“老而弥笃”。

我们小时候跟他去寺院,从不见父亲拜佛、烧香,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破我执”、“忘我”,如果一个人能“忘我”,不考虑个人利害得失,人的精神面貌就会有根本不同,很多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

1942年,父亲自日军的炮火下逃生之后,写过一篇《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的文章,说“我不能死。

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

”因为这句话,他遭到了许多人的讥评,说他狂妄、口气大。

我理解他还是出于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发此感慨的,他曾说:

“假如我所作所为,只求一个人享乐,那么我的安危只是我一人之事而已”。

他认为自己对整个中国文化甚至于中国前途,都有所见,甚至有责任。

他的任务没有完成,所以不能死。

父亲信奉孔子的“仁者不忧”,因此他“乐天知命”。

抗战期间,有朋友在桂林七星岩请他吃素席,饭后在一株小树下聊天,恰好敌机在头上盘旋下“蛋”,朋友吓得大惊失色,父亲却镇定自若地聊天。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北京人都逃到户外,父亲却安居不动,在居委会的再三劝告下,最后才有几个晚上到寓所后山的草地上露宿。

1988年,父亲因肾衰竭住院。

他认为佛家对生命的态度是“不求生,不求死”,顺其自然6月11日他把我叫到床侧,示意有话要说。

他说:

“人的寿命有限。

医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我的命已经完了,寿数就这样了。

”我问他还有什么要交代的。

他只坦然说“火化”。

1988年6月23日,父亲的人生大幕徐徐垂下,享年95岁。

他弥留之际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累了,我要休息……”

(选自《读者》2020年第9期)

19.作者称父亲为“逝去的儒者”,综观全文,请指出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

(4分)

答:

20.文章的标题是“逝去的儒者”,而文中却写父亲对佛学的道理“老而弥笃”,这样写是不是文不对题?

谈谈你的理解。

答:

21.人物传记要求真实可信,说说本文从哪些角度体现了这一特点。

(4分)

答:

22.梁漱溟说“我不能死。

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许多人认为他“狂妄”“口气大”,你是否认同他们的看法?

为什么?

(6分)

答: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托尔斯泰在82岁高龄时说:

人是以灵魂为生,而不是以肉体为生,如果人知道这一点并且不是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肉体上,而是寄托在灵魂上,那么,无论出现什么样的不幸、苦难和病痛,他的生活都不可能成为其他的样子,而只能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幸福。

请根据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结合你对当今时代的认识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

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D项都读bì。

A项“峙”应读zhì,B项“栖”应读qī,C项“殷”应读yān。

2.B(A项“鬼”应为“诡”,C项“御”应为“驭”,D项“察”应为“擦”。

3.B(注意语境和前后搭配。

4.C(C项“流言飞语”:

指没有根据的话。

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5.A(B项在“终于尘埃落定”前缺中心语:

“的问题”;C项“加强……门槛”,搭配不当;D项“管理、调节、流通、监控”,交叉概念并列,不合逻辑。

6.D(A选项不是对“文君当垆,相如涤器”的新解,而是对这句话的地点误解进行澄清,没有否定以前的“旧解”;B同A,也没有否定旧解,“新解”“旧解”的实质区别不在规模的大小;C选项对“文君当垆”提出了新的看法,但没有涉及到“相如涤器”,不完整。

7.B(B选项与“新解”没有直接的关联,如果是卖酒的“酒舍”,规模大小都是可以的。

这并不与酿酒相关。

8.D(“王褒《僮约》就曾严格限制奴仆饮酒的数量”,说明奴仆是可以饮酒的,只是在饮酒的“量”上有严格的限定,而D选项则误解为限制奴仆饮酒。

9.C(微:

地位低下、卑微。

10.A(A项“以”都是“因为”的意思。

B项“其”:

指池子/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

C项“或”:

有时候/有的,指代人。

D项“为”:

介词,替/动词,成为。

11.B(A项“悉更新制,建都务”是治理措施,并非业绩;C项“时人称其宽厚”是评价其品行;D项“各振举其职焉”是这几位臣子自己的表现。

12.C(C项表述不当,不是“这些郡吏犯了罪”,是因侮辱张平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