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精品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992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精品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精品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精品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精品文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精品文档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精品文档资料.docx

《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精品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精品文档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精品文档资料.docx

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精品文档资料

 

强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提高银行综合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起,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深入改革、不断开放发展,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也引起了巨大改变,从业数量的增多、各种规模、产权性质各异的银行主题涌现。

部分新兴的商业银行的快速崛起与发展,引发了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升级,市场集中度逐步下降。

由于当前的市场氛围,许多客户提出银行业重新组合的需求,行业内部竞争愈演愈烈,逐步形成银行服务的买方市场。

不仅如此,再加上保险、证券、基金等风投的影响以及世界各外资银行带来的竞争压力,导致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特殊的金融服务企业,商业银行经营的出发点必须是以客户的需要为首,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时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现代营销理念为指导,方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及买方市场环境中凸显其竞争的优势,赢得更多客户的信赖。

  一、我国商业银行由批发业务向零售业务转型的必要性

  

(一)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的概念

  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内容,根据服务对象进行划分,可分为批发业务与零售业务两大类。

批发业务指的是商业银行向部分组织单位提供金融服务,例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

批发业务的特点可归纳为规模大、业务集中。

相对于批发业务而言,零售业务一般是商业银行针对个人或中小型企业提供涉及金额较少的各类金融服务,例如储蓄、结算、货币兑换、理财、咨询、信贷以及代理等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

从商业银行发展之初开始就存在银行零售业务,是业务经营的最基本内容。

零售业务的特征主要有:

单笔业务涉及金额少、业务种类多样、成本较高、技术要求较高、市场流动性强。

我国银行的零售业务主要是由商业银行或以银行为主体构成的金融服务机构向个人、中小型企业等提供的金融服务。

目前我国众多商业银行都将零售业务摆在银行发展的首要日程上,业务形式多样,比如小微型企业贷款、消费贷款、信用卡、个人理财业务等。

  

(二)银行批发业务向零售业务转型的必要性

  零售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

在20世纪末,伴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成长,直接融资所占比重逐步增多,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的重要性,因此,其批发业务的盈利率也随之降低。

同时,伴随着西方国家人民的物质水平的提高,收入与财富的增加,促进了对投资理财的需求程度。

于是众多银行改变策略,寻求开拓新业务、新领域,于是,作为以广大群众为对象、风险小、盈利稳定的零售业务便理所应当的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部分。

零售业务的需求与发展是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而对于我国来说,转型是我国银行业多年来不断探究的重要内容,但由于各种原因与阻碍,我国银行业的转型并未真正成功。

尤其近几年来,在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开放、不断发展的环境下,面临银行业迫切需要全面改革的压力以及外资银行获准进入我国金融市场之际,零售业务的发展也就必将成为国内银行与国外银行新一轮竞争的焦点。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着力调整结构,实施业务转型,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客户需求逐步提高的需要

  伴随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不仅是城市居民,包括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也在不断提高,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使得更多的客户会选择银行或金融机构对于个人的金融事务进行指导与管理,而且由于通过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客户对金融业务在安全、便利、盈利等方面的要求也随之增加。

另外,由于金融业的竞争与发展,更多新兴的投资渠道与工具层出不穷,可供客户选择的投资方式复杂多样,但客户由于没有太多精力思考或者对金融方面专业内容不熟悉,在选择上显得无所适从。

根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一项调查中指出,我国约七成的居民认为目前银行开设的服务项目并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零售业务方面,渴望银行能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内容。

而且就近几年金融业的发展来看,银行目前面临的竞争压力除了同行业之间外,还有保险、证券、基金等风投带来的压力,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银行业只得通过创新服务产品及提高服务质量等为自己赢得更多客户。

例如最基本的存取款、贷款业务等,银行也针对客户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专属业务,并提供一对一的金融服务。

为此,我国商业银行要适当采取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吸纳客户并将其转化为忠实的客户群,以确保在强大的竞争压力面前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实现经营目标。

  2、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需要

  在以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银行业,主要依靠政策分工,以相对狭窄范围内的服务对象及经营领域,具有一定的固定客户群,因此竞争并不过于激烈。

但由于金融市场的开放与发展,银行与客户的关系趋向于松散型、市场化转变,增强了客户对金融服务机构的自主选择性。

这种市场结构的改变,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客户手中有更多闲置资金,渴望找到最佳的投资渠道与方式,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加大筹集和使用自己力度。

  国内银行业的发展竞争逐步进入白热化,在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传统的批发业务逐步趋于成熟化、饱和化。

2006年底,我国银行业开始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相对我国银行来说,具备更为先进科学的技术、高效的管理机制、高质的服务及丰富的经验。

在当前的竞争压力之下,没有任何一个银行有自信认为自己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竞争逐步趋于专业化、细致化,严峻的现实唤起了国内银行业强烈的市场意识。

若要做到适应市场发展变化与需要,首先要在加大资金实力、完善信贷结构的基础上,着力发展零售业务,真正实现批发业务向零售业务转型,细分客户,细分市场,合理定价,加强公关,并以“客户为中心,市场为导向”的理念,以及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吸引并维护专属客户群,以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在客户心中的形象与信誉度。

  3、零售业务自身特征的需要

  零售业务主要针对综合服务,通过较高的技术操作,通过完善网点与网络系统,直接对大众客户提供多样的金融服务,零售业务的特点主要有:

涉及金额数较少,笔数较多、服务对象分散、单笔业务金额限制、业务规模大等。

在同等的经营规模下,零售业务可以做到更好的分散风险,以实现银行在服务质量、工作效益、经营规模等更为协调的发展。

而且,零售业务的客户数量多,服务对象均为不计其数的自然人或小型法人,如遇到宏观经济变化的情况,业务的收益收到经济变化波动的影响较小,以更好地保持收益稳定性。

  零售业务的利润与回报率相对较高。

首先,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个人财富管理、个人住房信贷、个人消费金融、小微企业业务以及信用卡业务等的收入利润率基本都在20%以上,零售业务的收益可见一斑;其次,零售业务的利润稳定,在面对经济周期的任何状况下,零售业务都具备反周期作用,降低经济周期对经营的不良影响,且回报率远高于其他业务;再次,零售业务是资本回报率最高的业务之一,在75%的接受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调查的机构中,零售业务的股本回报率(ROE)一直高于银行ROE的整体水平,是利润的保证。

  二、着手培养小微企业客户,对银行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银行业市场竞争的日趋加剧,我国商业银行既面临着挑战,也面临着机遇。

通过以上分析,零售业务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银行业战略发展的重点,从以批发业务为主向批发和零售业务并重转型,从以传统业务为主向积极拓展新兴业务转型,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和调整结构的必然选择。

  小微企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与技术创新,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小微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阳光产业新生带,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小微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岗位,实现的GDP占全国总量的50%)。

随着国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商业银行已开始将经营重心向小微企业倾斜,特别是在利差变小、金融脱媒、外资银行竞争等压力下,针对潜力巨大的中国银行业零售业务市场,加大对小微企业金融的投入,争夺小微企业客户,发展与培育小微企业客户,已成为商业银行求生存、谋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

  

(一)小微企业的概念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

  我国最早提及“微型企业”这一概念是1993年吕博在其《微型企业的发展与国际发展援助》一文中首次介绍了微型企业对于扶贫和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作用。

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微型企业越发引起人们的注意;2009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有对纳税额3万以下的“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201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度出现了“微型企业”一词,指出“要适应我国劳动力结构特点,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努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就业需求”。

  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包含微型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的更为详细的划分标准,并于2011年7月4日联合国家XX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三个类别,明确地从营业收入、从业人员、资产规模三个角度按十六个行业(包括其他行业)确定了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的标准。

比如农、林、牧、渔业的小微企业要求营业收入在50万元以下,工业要求从业人数在20人以下并且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下,零售、住宿、餐饮、信息传输、租赁、商业服务业则要求从业人员在10人以下并且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下,建筑业则要求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在300万以下,批发业要求从业人员在5人以下,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下等。

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界定标准有助于商业银行小微金融业务的开展。

  

(二)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宜宾市中小企业相关情况

  小微企业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过去说中小企业承担着我国城镇就业的80%,主要就在于小微企业发挥的作用,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进稳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宜宾市工业经济得到了持续高速健康发展,形成了酒类食品、能源、化工、机械装备、纺织、建材、林竹纸为支撑的七大优势产业;逐步建立完善了宜宾五粮液产业园区、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宜宾罗龙产业园区、江安阳春产业园区、盐坪坝产业园区、长宁产业园区、宜宾县向家坝产业园区、高县福溪产业园区、珙县产业园区等九大园区。

目前,全市已有各类中小企业14000多户,从业人员33万多人。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十一?

五”期间,宜宾市中小企业发展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

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宜宾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为宜宾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做大做强小微企业,对银行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大客户直接融资渠道不断扩大、议价能力不断增强,对银行的贡献度快速下降,商业银行依托大客户维系业务规模和经营效益高速增长的局面不可能持续,为此,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不仅是贯彻落实国务院会议精神以及监管要求,更是商业银行适应市场变化、寻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而做大做强小微企业,对银行自身长远发展、增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企业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如何尽快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以发挥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重要着力点,而加快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也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从履行社会责任来看:

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逐步发展提高,社会各层面对于银行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逐渐提高重视,银行在实现自身利益、规模、品质等发展的同时,更需要体现出对社会旅行的相应责任,以提升品牌价值。

小微企业有助于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只有小微企业更高、更快的发展,才能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真正的转型与升级。

在有效控制降低风险的前提下,对小微企业加大支持力度,是当前商业银行必须履行的社会职责,以促使银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从市场变化和发展走势看: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多种经济形式的市场主体的相继涌现,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结构中逐步成为重要的力量。

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大型企业客户直接融资渠道增加、议价能力增强及其商务条件日趋苛刻,使其对商业银行的综合贡献度大受影响;同时,集团客户的关联交易也对商业银行控制风险带来挑战。

在此情况下,商业银行以大型企业客户为主的商业盈利模式受到严峻挑战,进而有必要寻找新的商业盈利模式和盈利空间,并在继续维护好大型企业客户的同时,尽快做大做强小微企业业务。

  从经营策略和竞争态势看:

今年以来,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信贷规模趋紧,企业融资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资产业务成长缓慢又直接影响当年盈利能力。

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尽快调整业务结构与客户结构,为资产业务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纷纷将将战略重心转移到资本占用率相对更低的零售业务,尤其是小微企业金融业务。

首先,大型、特大型企业脱媒趋势无法阻挡。

由于目前商业银行争夺激烈的大客户大多属于上市公司,有更多的渠道进行直接融资,进而对间接融资的需要降低,再加上各银行对大客户的竞争异常激烈,贷款处于买方定价的局面,银行贷款净利差大幅缩窄,盈利能力降低。

  特别是央行于2013年7月20日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这一状况将愈演愈烈。

但另一方面受融资规模以及财务情况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相对狭窄,更需要借助银行进行间接融资,且小微企业信贷市场的潜力无穷,因此,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中具备一定的定价自主权,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利率定价以实现“收益覆盖风险“,降低风险、提高盈利。

其次,从客户结构的稳定性来看,拥有为数众多的小微企业客户有利于银行稳定发展,有利于客户结构的调整和完善,这对于银行熨平业务波动、抵御经营风险大有好处。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重新调整市场定位、实现业务稳定持续发展已刻不容缓。

大客户对商业银行贡献度下降速度比预计加快,赢利空间收窄,而整个小微企业市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对商业银行的贡献度随着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提增正在逐步上升,日益成为银行调整结构、增强竞争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三、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管理的难点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以及重视程度,各银行设立专门的部门与机构,设立起独立、专业的信贷系统,并实施了“四单”。

但就实际情况看,由于受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经营观念滞后、银企间信息不对称以及专业人员缺乏等影响,目前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开展并不理想,多数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上仍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并面临一系列难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数据失真

  大部分小微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较差,缺乏相应专业知识,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帐目透明度低,财务数据失真,导致银行与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

不少小微企业采用家庭式管理模式,决策上存在随意性,企业发展定位不明,市场营销思路不清,主导产品趋于同化严重,以致企业发展前途难测,而且不少客户向银行提供的财务报表及企业资料没有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增加了银行授信工作的难度。

此外,银行在商业化经营和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的约束下,为降低信贷风险,一般要求借款企业提供连带担保或财产抵押,而小微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更为困难,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降低了银行贷款的动力。

  

(二)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负担重

  商业银行运用利率浮动手段,对不同风险状况的小微企业进行贷款定价,因为小微企业贷款的额度较小,一笔小额贷款的利润,难以覆盖相对较高的固定成本,包括资金成本、资本占用、贷款损失拨备等,高利率是银行可持续发放小微企业贷款的一个重要前提,因此,仅贷款利息一项,小微企业就要比其他企业付出更高的成本,加之地方各种名目的收费,更加重了小微企业负担。

  (三)小微企业信用度低,信息不对称

  小微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效益低,不能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加上多数小微企业主要靠企业主个人成长起来,管理倾向于家族式,控制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尚未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职责分离不严格、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能客观反映其真实生产经营情况,整体信息透明度低,商业银行难以了解小微企业的真实融资目的和财产状况、经营管理水平,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致使小微企业难以获取商业银行贷款。

  (四)小微企业管理难度大,风险高

  在小微企业业务发展中,特别是授信业务中存在诸多难点:

一是贷前调查难,小微企业面广量大,在调查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

二是贷中审查难,由于财务信息不对称,在审查中更多地依赖于企业的“软信息”,审查的难度较大。

三是贷后检查难,小微企业的经营方式灵活,交易形式多样,这虽然是小微企业在经营中的优势,但也增加了银行贷后管理的难度。

  (五)信贷人员经验不足,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析评估方法

  商业银行要有效地控制风险,必须有一批经验丰富、长期与小微企业打交道的信贷人员,并能够通过对企业的了解来判断风险的大小,对风险较小的企业提供贷款,拒绝风险较大的企业的信贷要求。

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银行的贷款主要面向大型国有企业,这就造成了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意识薄弱,有经验的信贷人员严重不足,同时缺乏必要的风险调查评估技术和风险分析,特别是不能对小微企业不同的需求有针对性的提供相应金融产品安排。

加之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了解,信息又不能得到充分的沟通,因此,拒绝提供信贷支持也就成了规避风险的唯一办法。

  四、强化小微企业信贷经营管理,提高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措施及建议

  商业银行在外部竞争压力和内部利润驱使之下,纷纷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然而小微企业的管理难点问题阻碍了商业银行的尝试。

为此,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进行科学评估、高效管理已成为商业银行拓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必然选择。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扎实做好基础工作

  要适应宏观调控的整体形势,坚持结构调整和转型,保证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而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客户结构调整,要多维度结合,不再单纯强调行业结构调整,更要重视客户结构、产品结构。

尤其是要大幅增加中小客户群,因为,这是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企业业务的主要目标,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当前发展小微企业业务拥有难得的历史机遇,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紧迫感,要转变观念,克服各种困难去切实提高小微企业市场占比。

  小微企业不同于大客户,不能用管理大客户的方式管理,不能简单的按照增长速度和新增量来衡量,小微企业业务要踏踏实实,不能急功近利。

目前各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业务的经营模式、操作流程基本形成,关键是如何切实将国家和监管当局支持小微企业的各项政策落实到位,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二)深入研究,开发适应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

  商业银行必须加快金融创新步伐,要有适合小微企业客户群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吸引大众客户群体。

同时要针对不同生命周期、不同行业小微企业的特点,从产品导向型向客户需求型转变,创造一些新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结算、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服务。

并按照企业的发展阶段和具体需求,将小微企业分为成熟型、成长型和初创型企业,相对成熟型企业而言,成立时间长,企业成熟,容易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

成长型企业的产品有一定科技含量,且市场需求旺盛,但资金周转困难。

可通过提供商业票据贴现、买方付息票据业务和国内保理业务等服务来支持这类企业。

初创型企业成立时间短、财务状况不理想,但有一定产品优势。

对这类企业,银行应以服务为主,为企业提供结算服务,帮助企业规范财务制度,鼓励企业做票据贴现等不需要授信额度即可办理的金融业务。

  (三)以客户为中心,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基于对小微企业的风险预期,商业银行常常在企业融资时,采取上浮利率、收取服务费等方式,以期能够覆盖风险。

但这种方式,往往与小微企业自身实际需求相背离,造成部分有偿还能力的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加大,增大了经营发展的难度,同时也容易造成部分实际风险偏高的小微企业隐瞒真实经营状况,骗取银行的信贷资金。

因此,要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培育一批优质的小微企业。

一是要争取地方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由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开办小微企业业务进行风险补偿,例如贴息、风险补偿基金、减免相关税费等;二是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功能,银行监管部门、商业银行成立专业服务小微企业的部门,为地方小微企业提供系统的服务咨询和融资建议,减少小微企业为融资而反复协调,增加费用成本和时间成本;三要区别对待,对于经营稳健、抵押充足、现金流好的小微企业,商业银行要建立舍得小利,要敢于“养大鱼”,主动降低对这类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和收费标准,帮助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四)构建信用评级体系,建立小微企业征信系统

  信用评级可增加贷款质量评价的客观性,不断完善企业信息记录,以便商业银行更加广泛地了解行业、区域之间的互联信息。

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监控成本高,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在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发展比较缓慢。

而实际情况是小微企业市场容量大,且不能像大型企业那样公开直接融资,而更加依赖银行间接融资,因此,小微企业业务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占比势必会越来越大,而小微企业由于经营特点、发展路径、风险表现形式与大中型企业不同,目前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主要是针对大中型企业,为此商业银行必需建立一套适用于小微企业客户群体的评级体系与分析指标,以客观地评价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为确保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程度,减少信贷风险,必须建立小微企业征信系统。

要全方面考虑小微企业在发展潜力、行业前景、管理方式、人才培养等。

而且,小微企业的发展受企业决策人的影响较大,需要对企业法人以往的征信情况以及经营情况进行提前调查。

要构建全国联网的征信系统,将企业法人、经理人等决策者的信贷情况、信用记录等信息录入征信数据库,提高银行贷前调查工作的效率,降低成本,有效减低信贷风险。

  (五)加强银企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银企关系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与客户长期沟通联系,减少银行在搜集信息与监控客户方面的成本,以建立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

商业银行要经常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诚信程度。

要在结算、汇兑及咨询评估、财务管理等方面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主动、及时地向企业宣传金融政策,提供市场信息,当好企业的参谋。

而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是解决商业银行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有效途径。

  (六)强化风险管理,促进合规经营

  落实监管新规,推广风险管理逐级自评和风险评级工作,提升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水平。

对不良贷款客户逐户制定清收处置预案,落实清收责任,做好清收处置工作。

进一步完善信贷作业监督机制,加强信贷业务合规性检查,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按照“行为有规、授权有度、监测有窗、检查有力、控制有效”的内控建设总体要求,建立涵盖员工行为准则、授权管理、制度规范、监督检查、问责处罚和内控评价为一体的内控工作体系,加强业务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督检查。

强化对准风险事件核查整改,提高操作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七)加强队伍建设和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

  加快发展速度,强化风险管理,都离不开一支数量适度、素质精良的从业队伍。

一是从现有服务大型企业和私人高端客户的人员中抽调善于学习,懂经营,综合素质高的客户经理,充实服务小微企业的专营队伍;二是加大培训力度,通过职业培训、内部培训、外聘专家讲授、交流学习等方式,强化在经营理念、业务流程、产品营销、营销技巧、风险防范等方面的培训。

在此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