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932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上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上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上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上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

《七上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历史期末测试题.docx

七上历史期末测试题

2012—2013学年上学期

七年级历史学科质量检测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小题)

1、下列能展现长江流域居民制作末耜、种植水稻等原始农耕生活图景的文化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2、2011年4月5日上午,万众瞩目的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郑市隆重举行。

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子,这一盛世国典现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

此举,是因为黄帝()

A.曾经打败了炎帝B.发明了文字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D.编制了乐谱

3、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留青史。

“他”指的是()

A.黄帝B.炎帝C.禹D.启

4、山东号称“齐鲁大地”,“齐”“鲁”这一名称源于()

A.奴隶制

B.世袭制C.分封制D.禅让制

5、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21世纪来临之际,它的仿品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献给联合国,现已被联合国永久珍藏,它是()

A、四羊方尊 B、青铜立人像C、人面鱼纹盆D、司母戊鼎

6、“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A.铁器和牛耕的推广B.都江堰的修建

C.商鞅变法的实施D.秦朝统一的完成

7、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是()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国家的建立

8、《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

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D.建立县制

9、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

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

10“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

11、“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

”孔子这种教育方法称()

A、因材施教B、温故而知新

C、谦虚好学D、有教无类

12、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问题并存。

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就宣称: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文中“智慧”是指()

A.“兼爱”“非攻”B.“无为而治”

C.“仁”和“礼”D.实行“法治”

13、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

“伤人了没?

”而对财产只字不提。

这体现了孔子()

A.仁的思想B.反对苛政的思想

C.教育的思想D.民生思想

14、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你认为该典籍是()

A.《韩非子》B.《孙子兵法C.《道德经》D.《论语》

15、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

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

16、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试中考砸了。

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

妈妈赶紧说:

“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

爷爷慢吞吞地说:

“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

”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17、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

这个年代用世纪纪年法表示是()

A.公元前2世纪早期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早期D.公元前3世纪晚期

18、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9、《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

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焚书坑儒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20、在秦统一全国后建立的官僚机构中,被称为“百官之长”“助理万机”的官职是()

A.郡守B.丞相C.御史大夫D.太尉

21.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医生通常会看你的脸色、听听声音、问你的病情、按你的脉搏。

由此我们会联想到(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22、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其中对后世地方行政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B.车同轨,书同文

C.废分封,立郡县D.焚书坑儒

23.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 

A.中央集权   B.经济发展 C.外族入侵   D.儒家学说

24、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商朝

25.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汉武帝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匈奴开始分化瓦解

D.张骞出使西域了解了匈奴的内部情况

26、下列选项中,与《汉书》记载“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这段史料相印证的是()

A.昭君出塞B.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C.张骞出使西域D.西汉开辟丝绸之路

27、《博物志》记载: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经归,故名安石榴。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A.引进果树品种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D.寻求军事联盟

28、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9、“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B.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D.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

30、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来搬运,很不方便。

促使这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发明是()

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指南针

31、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他创作的史书被认为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这里的“他”是()

A.孔子B.司马迁C.杜甫D.司马光

32、广告词: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是兵马俑的故乡”。

“这里”是()

A.陕西西安B.河南洛阳C.江苏南京D.甘肃敦煌

33、“(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秦朝B.西汉C.东晋南朝D.宋朝

34、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的说:

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B.南方人民大量北迁

C.北方地区经济发达D.北方少数民族发展迅速

35、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

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D.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6.南京时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六朝古都。

下列曾以此为都城的是()

A.西晋B.吴国C.北魏D.秦朝

37、右图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中的“京”字,该

字的字体第一次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38、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儒家思想的影响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39、中国银行行徽(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2)。

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图1中行行徽图2古钱币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40、有史学家认为:

“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A.秦始皇B.汉武帝C.孝文帝D.唐太宗

41、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的功绩的是()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④采用科举制选官⑤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⑥修建灵渠

A.①②③⑥B.②③⑤⑥C.①③④⑤D.②④⑤⑥

42、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昭君出塞D.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43、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其功能是()

A.测定航海方向B.测定地震方位

C.测定时间和D.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

44、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淝水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45、北魏一朝自孝文帝以后,皇帝逝世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和“孝明帝”。

这与孝文帝改革的哪一项内容有关()

A、迁都洛阳B、改用汉姓,学习汉语

C、该穿汉服,与汉人通婚D、学习汉族礼法,以孝治国

46、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娇若惊龙”的艺术是()

A.东汉的“蔡侯纸”B.王羲之的书法

C.东晋的人物画D.莫高窟的飞天

47、司马迁写《史记》,下列事件不可能被写进去的是()

A.秦赵长平之战B.秦始皇建立秦朝

C.汉武帝泰山封禅D.班超奉命出使西域

4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1)氐族

(2)羌族(3)鲜卑族(4)匈奴族

A

(1)

(2)B

(2)(3)C

(1)(3)D

(1)(4)

49、齐桓公和晋文公能够称霸的共同原因是()

A、经济富庶,盛产鱼盐

B、借

打击北方少数民族,提高自己

地位

C、曾在外流亡,了解民情

D、重用人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50.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中没有()

A.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

B.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C.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

D.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51.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

你可建议他阅读(   ) 

A.《水经注》 B.《天工开物》 C.《离骚》 D.《兰亭序》

52.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实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全国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 

A.北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53.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④前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4、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5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

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

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四面楚歌④退避三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6.某电视剧组在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其中道具搞错的是()

A.书桌上有毛笔和纸张B.书桌上放一盘葡萄

C.书桌上放有《史记》D.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57、以下战役不是以少胜多的是(  )

A.淝水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长平之战

58、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通过汉化推动社会进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A.鲜卑 B.匈奴  C.氐    D.羌

59、.汉朝时有一位著名的将领,他在对匈奴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名言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将领是(   )

A.卫青  B.霍去病   C.李陵   D.窦固

60、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请问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哪一学派?

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一学派?

(   )

A.儒家 道家    B.儒家 法家 

C.道家 法家          D.道家 墨家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40分)

61.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下面的图片,然后回答问题(11分)

请回答:

 

(1)图一A、B两处的人物分别是谁?

图一中的辩论结束后,秦国开始了哪一重大活动?

最终促成了哪一社会制度的确立?

(4分)

(2)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再举出该事件中的两项措施。

上述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5分)

(3)结合上面两幅图片和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你从上述两件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分)

62.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

(9分)

材料一孔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获得世界人民的敬重。

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1)看图回答:

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1分)?

这一主张是孔子儒家思想哪一内容的具体体现?

(1分)

(2)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

(1分)

(3)战国时期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哪位思想家?

(1分)秦始皇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了什么措施?

(3分)

材料二“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董仲舒

(4)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哪一建议?

(1分)

(5)青少年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做贡献,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待传统文化?

(1分)

63.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11分)

(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图一

图二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

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

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分)

(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

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

(2分)

(3)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

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代表?

其主张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3分)

(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

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2分)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么做?

(1分)

64.阅读下列材料和路线图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

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织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以及贵夫人们惊叹声此起彼伏,觉得凯撒大帝简直“帅呆”了。

于是穿中国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材料二:

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

⑴凯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二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请说出这条通道的:

 名称:

      ,当时东起中国      ,西至     。

(3分)

⑵图中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3分)?

 ⑶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1分)?

说出你的理由(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CCD6-10BACBC

11-15ACADB16-20CDCDB

21-25ACDBB26-30ADCBA

31-35BACAD36-40BADAB

41---45ADBDD46----50BDCDD

51---55ACABD56----60DDABB

二、非选择题

61.

(1)A:

秦孝公;B:

商鞅;商鞅变法;封建制度。

(各1分 )

(2)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迁都洛阳、讲汉话、穿汉服、与汉人通婚、用汉制、学汉礼、尊崇孔子等。

(回答两点即可,2分)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和封建化进程。

(2分)

(3)变法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变法改革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变法改革要制定适当的策略。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分)

 62.

(1)以德治国。

(1分)“仁”的学说。

(1分)

(2)百家争鸣(1分)

(3)韩非(韩非子)(1分)。

措施:

①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只要能答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也可得1分)。

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1分);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1分

)。

(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5)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1分);(意思相近均可得分。

63.

(1)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等)的不同。

(各1分)

(2)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

(各1分)(3)孟子、儒家,可持续发展。

(各1分)(4)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

(符合题意的任一事例即可得1分)(5)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分)

64、

(1)丝绸之路长安大秦(各1分)

(2)促成了汉朝的兴盛,促进了中外(或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2分)。

(3)有.(1分)理由:

例①丝绸之路在今天仍是中西交往重要交通通道

②丝绸之路在我国当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要言之有理,并正确表述两层符合题意的相关理由即可得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