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8651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docx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docx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共7篇)

八年级语文《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能很容易接受这篇短文,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理解、背诵、创新的学习活动中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画面、音乐欣赏突破重难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问答讨论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方法,使学生自主的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预习检测

2、正音畅读。

指名学生朗读并正音纠错,教师提示重点语句的停顿。

(三)速读训练

要求:

自由朗读(速读)课文1分钟,看谁读得既准确又流畅。

指名检查。

重点检查中等偏下的学生5-8人。

(本环节意在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为当堂背诵打下基础。

(四)疏通文意

1、读译释疑。

请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不理解的词句小组内交流解疑,并在文中做好旁批。

教师各组巡视。

班内交流释疑,教师明确答案。

2、自学检测。

教师展示投影(见导学案

三、读译释疑:

1、参照注解翻译课文,画出疑难。

注意重点词)。

教师于各小组指名抽查解词,重点抽查中等及偏上学生,每人一句。

解释出现偏差由该组学生更正。

教师明确答案。

3、疏通文意

由好学生自主通译全文(2-3人)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的内容。

(五)精读品悟

1、欣赏图片,感受月色之美。

教师投影展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积水空明澄澈透明

比喻

竹柏影子——藻、荇交横清丽淡雅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

 .....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教师投影展示写作背景。

师生共同了解。

6、结合背景,你如何理解这里的“闲人”?

教师总结:

结尾寥寥数语,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豁达、更有贬谪的悲凉──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六)当堂成诵

根据提示背诵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学生背诵。

——检查

六、课后反思

这节课几个环节的设计,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符,通过这一课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月夜美景,还感悟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分析过程中,学生愉快的合作学习,多角度的展开思维活动,并且学会了辩证地看待问题,于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发展的。

附: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一、预习导学:

2、了解背景:

3、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藻荇()交横相与()步于中庭..

二、正音畅读: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与停顿

注意下列句子节奏:

念/无与为乐者

水中/藻、荇交横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盖/竹柏影也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三、读译释疑:

1、参照注解翻译课文,画出疑难。

注意重点词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怀民亦未寝()..相与(

)步于(

)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

2、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的内容。

四、精读品悟:

五、拓展训练

1、写出你知道的描写“月”的诗句(至少两句)

2、你还知道苏轼哪些经历与诗句,请写在下面,并写出你读后的感受。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执教者:

王敏杰

教学目标

1、诵读:

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1、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

文末“闲人”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猜谜语(打一人物)引出苏轼和课题

1、忆一忆苏轼(调动学生的兴趣,积累文学常识)---知人

2、说一说背景(为下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知时

三、品一品美文-----赏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参考注释,对手互译课文

3、教师点拨重点词语和句式,学生再次巩固。

(见学案)

(二)再读课文,体味思路

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记了何事?

2、描了何景?

3、抒了何情?

(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用文中的原话回答,然后再用小标题概括)

(三)研读课文,体悟“闲”情

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苏轼平生五千卷,今日怎么就闲人一个呢?

2、文中哪里看出他今天的确“闲”呢?

3、从苏轼的“闲”你感受他怎样的情怀呢?

重点赏析“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然后让学生试着加上不同的语气词,再次感受苏轼内心复杂的感情。

四、说一说感悟----写文

学习了《记承天寺夜游》,你懂得了什么呢?

让学生大胆发言,试着把古文教学拓展到现代生活中来,做到“古为今用”。

再写一段话给苏轼,表达自己的感触。

五、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诗人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

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色小景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他那从容面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六:

板书设计

苏轼

记叙---寻伴夜游乐观旷达描写---庭中月色抒情---月下感慨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导入:

古有一人:

读书:

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他频遭贬滴,一生历典八州,他身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

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尽了人间丑态,却说:

“眼前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同学们,你知道他是谁吗?

(苏轼)

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

生1: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豪放派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被贬滴黄州时写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

第一遍诵读:

小组内阅读,读准字音。

(小组展示)

第二遍诵读:

结合注释工具书感知大意。

(小组合作完成)

梁衡曾说过,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

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

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让我们第三遍诵读:

赏读课文,读出文章美的味道(齐读,有感情的朗读)

(小组合作)

提示:

可以从语言、内容、情感等方面来品析。

这“美”来自月色空明。

“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 “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

两句之间,有正写侧写之分,收点染并用之妙,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透明、清幽的境界。

这“美”在情感的跌宕起伏。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欢欣、喜悦)

2、念无与为乐者。

(低沉、失落)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兴奋、惬意)

一切景语皆情语,四读课文,品心境

生(念):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亩荒地经营。

有诗曰:

“不令寸土闲,饥寒未知免。

”“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墨。

”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

师:

大家看,苏东坡要养活一家老小,好象很忙啊。

要开荒种地,要种黄麻桑树,还要造房子,为糊口奔忙。

——这里的“闲人”不是“没事做”的意思。

“闲”还可以解释为“闲趣”“闲情雅致”。

这里的“闲人”可理解为“有闲情雅致”的人。

从课文中找找论据

证据一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文如其人

只有情趣高雅之人才有能描绘出如此幽静澄澈的意境宛如清丽的水墨山水

证据二

朋友的为人

志不同道不合者不与为伍,只有心灵相通情趣意志者才可一起欣赏美景

一起走过人生

——张怀民:

 1083年贬黃州,初寓居承天寺。

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第五次读课文,让我们熟读成诵!

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相信每个同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走进苏轼,直面挫折,感悟人生,学会表达是我们的主要收获。

课堂的学习到此为止,但这位大文豪的语言精华,诗意人生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解读。

在这里老师希望生活中的我们都能像苏轼一样,用超脱旷达的态度走过自己的低调人生,经历风雨,重建彩虹!

《记承天寺夜游》

双井中学

范芳媛

教学目标

1、诵读:

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文常识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合作探讨。

教具准备:

课文录音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美丽的月色会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还记得有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吗?

面对一轮明月,苏轼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词——《水调歌头》,里面有这样一句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播放歌曲《水调歌头》)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写作背景

二、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注意读音、停顿。

2、学生自由读。

3、诵读比赛(1—3组为A组,5—7组为B组,4组当裁判)。

4、学生先自评,然后裁判代表点评,教师总结。

5、再齐读: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感。

三、译课文。

1、学生利用课文注解,读懂文意。

2、A、B两组翻译接龙,裁判组判断并评分。

3、教师补充关键字词句的翻译。

4、文中如何描写月景的?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好处?

明确:

比喻的修辞。

先写月色,把月色比作“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 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把竹柏倒影比作“藻荇交错”,可以推想见月色

4、找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意思,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文章写的是苏轼晚上睡不着觉,看到月色很美,就到承天寺找到张怀民,两人一起赏月。

四、品感情。

1、你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读出什么?

(读出:

伤感)

A.十月已入寒秋(读出:

凄凉)

B.十二日夜,临近十五月圆,由然而生思念之情。

(读出:

忧愁)

2、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读出:

欢欣、喜悦)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读出:

失落)

4、怀民亦末寝,相与步于中庭。

(读出:

兴奋、惬意)

5、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悟,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

五、悟“闲人”

(2)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闲而早谁,贬官的生活,“无案牍之劳形”。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闲而寻友。

(4)相与步于中庭,一起赏月聊天,闲而乐月。

)”为句式,写一句话,作为自己学习本科的总结。

七、课堂小结:

人生之路,充满坎坷。

面对困难,苏轼用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乐观,用他“但少闲人如我两人者耳”的旷达,穿越千年时空映照了我们,也祝愿我们面对困难时,也能像东坡那样,心灵永远澄澈明净,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设计思想】本教学设计紧紧以文本为依托,以朗读为主线,通过赏析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心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探究苏轼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宁静豁达的情怀,从而有梯度地感受苏轼这篇小品散文“词约义丰”写作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品味探究,形成个性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悟文人积极达观的处世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

【教学难点】

二、走进苏轼,了解背景

三.整体阅读把握全篇。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配音乐)(3)请一位男同学朗读课文。

(配音乐)

请学生点评,从字音、停顿、语调等。

(4)请一位女同学朗读课文。

(配音乐)

请学生点评,从字音、停顿、语调等。

(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念、遂、寻、亦”,从中体会苏轼喜悦、遗憾、急切、兴奋的心理变化。

)(6)请学生带着上述情感再次朗读上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请一位同学说说这句话的大意。

7.面对空明的月色和乐观旷达的苏轼,你想说些什么呢?

(4—5名学生说说)(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恬淡、豁达、乐观、自豪、自嘲、感慨等多种情感。

)8..再次朗读课文,背诵课文.9.师小结.

四、课外拓展.积累写明月的诗句,学生回答.

五、课外作业.1.背诵课文.2.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描写月色的文段.

板书: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豁达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过程设计

安丰三中李娜娜

一、导入课文

导入:

展示月夜图片,教师导入本课

导入语:

月,撩人心扉,伤人情思,弄人神绪; 可夜色围绝苍穹之时,月又给人若有若无的希望,让人神情为之而动,心作为之愤然。

月夜无伴,寂寞却如蛛丝围困躯体; 月夜无伴,希望却如星火脆弱无力。

于是,李白月夜举杯寄愁苦,杜甫月夜托乡愁,佩弦荷塘解彷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月夜下又有怎样的人生感慨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四,解题---蕴涵月情:

从题目中你可以获取那些信息呢?

(时间,地点,事

件,文体)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体悟月情(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放声朗读。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2、找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音和停顿并做出纠正。

3,师介绍写作背景(把握感情基调:

虽遭贬心情郁闷但豁达乐观的感情)并范读。

(打开背景音乐)

3、生有感情地读课文并找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生说出朗读的感情和

语调,师适当点拨并板书)

1段:

叙事(寻友赏月)平缓语气

2段:

写景(庭中月色)轻快语气

3段:

抒情(豁达乐观)前两句高昂,后一句读出不同的语调:

悲凉,欣喜,悠闲,豁达等。

4、生有感情的齐读课文。

六、再读:

要求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关键句。

(同桌互译后检查关键字和句子的翻译)

师:

我们很快读懂了课文,接下来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背诵全文,当堂检查了解背诵情况。

写作背景链接:

元丰二月七日,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有关如对王安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新

法,并将他逮捕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

长时间的审问、折磨,苏轼差点丢了脑

袋。

后由于范镇、张方平等的营救,案件惊动两宫,十二月苏轼获救出狱,被贬到黄

州,住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客。

情)

欣然起行(欢欣、喜悦、欣喜之情)

念无与为乐(有点遗憾低沉、失落)

.......遂(不假思索中有点激动)

亦未寝(与好友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喜悦、兴奋、惬意)..相与步于中庭(一份闲适,一份从容)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达观、被贬的悲凉)

你有何感受?

(用散文般的语言描写画面拟小标题:

庭下月色)比喻并分析其妙处。

明确:

描写夜景之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它给人的感受是空灵、皎洁、明净„„

八、体悟升华

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美景的同时,更要感受到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此时此刻,想对苏轼说些什么?

请用你认为最美的语言表达你此时的感受。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春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结束语:

苏轼面对挫折时的豁达乐观也告诉大家:

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时,我们应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阳光一片,处处鸟语花香!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记承天寺夜游》

二、设计思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能背诵并翻译此文,且能理解下列重点字词:

念、寝、欣然、空明、遂、盖、但、耳。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中,教师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并运用适度补充课外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充分采用自主式学习,分组讨论式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苏轼。

虽然他命运多舛,但依旧处之泰然,对困难一笑置之; 一个变磨难为动力,让自己在华夏文坛中熠熠生辉的一代才子的形象!

让学生深深体味到:

苦难,对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

四、教学重点

理解并背诵此文,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五、教学难点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安排好学生预习。

(2)准备好备课教案。

(4)准备好针对此文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1)预习好此文,对不认识的生字早查阅好。

(2)搜集一些苏东坡的诗词。

(3)搜集一些古人写月的诗句。

七、教学过程:

(1课时)

1.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月亮?

(八月十五)为什么?

(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畅所欲言),那么平时你喜欢在心情好时还是心情不好时赏月呢?

(学生各抒己见),其实,当我们有心事时,把心交给月亮,与月亮对话,也是一种不错的生活情趣。

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苏轼去欣赏他笔下的月色美景,体味他赏月的特殊心境。

(利用多媒体出示课题)

2.朗读感知

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⑵学生个性朗读。

哪位同学能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一遍(选1-2位同学,朗读后由同学点评,老师补充)。

⑶全班齐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走近苏轼,了解苏轼

这位大文豪,才华横溢,但他命运不佳。

他因“乌台法案”被贬到黄州,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善于自我解脱,与友人张怀民一起夜游承天寺。

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显得澄澈透明,如诗如画。

诗人陶醉于迷人的月色中,随缘自适,自我排遣,自豪地说: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现在让我们与这位大诗人共同夜游承天寺吧!

4.走进课文,与苏轼同游承天寺

⑴疏通文意:

(合作探究: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

要求:

①看注释,查工具书,正音正字,翻译全文。

②不懂的字、词、句勾画出来,小组内共同讨论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讨论后,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解答,老师点拨)

⑵考考你:

〖多媒体镜头2〗

①理解下列带点词的含义。

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亦未寝()

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翻译下列句子意思:

A.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B.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由学生解答后,老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正确答案)

③由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④全班齐读课文,加深理解。

5.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与苏轼谈心

〖多媒体镜头3〗

(学生自由讨论2分钟后,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多媒体镜头4〗

①“一切景语皆情语”苏轼与张怀民漫步在这冰清玉洁、宁静淡雅,如诗如画的月色下,其心境如何?

找出文中最能表达他此时心境的一个字。

并结合文中的诗句加以评析。

(师生互动,学生自主探究,老师点拨)

B.人生仕途不顺,难免心中不快,但却表现得非常洒脱、安闲。

闲中生愁,对愁又能以超然的态度对待,这就是苏东坡。

一个乐观、旷达的苏轼。

(利用多媒体逐一出示探究结果)

〖多媒体镜头5〗

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体现了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⑶与苏轼面对面谈心。

A.《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B.《调仙歌》: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

C.《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D.《临皋闲题》: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

②假如苏轼就在你面前。

你最想和他说什么?

„„

③开展背诵竞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本课总结

通过学习此文,我们了解了一个真实的苏轼:

他命运多舛,却依旧处之泰然,对困难一笑置之; 一个变磨难为动力,让自己在华夏文坛中熠熠生辉的一代才子的形象!

苦难,对强者来说,是一笔财富。

7.作业

课外继续收集有关描写“月”的古诗文。

八、教学反思

月夜教学设计(共17篇)

月夜教学设计(共15篇)

夜色教学设计(共5篇)

静夜思视频教学设计(共16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