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7850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docx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docx

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芦花荡

执教者

柳双进

课时

2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教材分析

《芦花荡》是孙犁笔下非常优美的小说之一。

在整个八年级上册中,它是为数不多的小说之一。

对学生认识小说,品味小说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

学生很少能接触到像本文这么好的小说,学生在感受小说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去模仿创作。

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美好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

学情分析

从现有的八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上看,对小说的阅读已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和具备初浅的理性分析能力,这是教师引导学生寻味小说中人物生活、思考、憎爱和追求的依据与出发点。

虽然班级学生语文素质良莠不齐,一部分学生底子薄,基础差,但本文文字浅显,通俗易懂,情节引人入胜,再加上有一部分学生对抗日战争题材的故事已相当熟悉或怀有深切的情感,所以课堂上应通过激趣促使学生保持浓厚的注意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字词,感知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展开想象,体验人物心理。

2、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提高描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识记字词,感知人物形象。

2、展开想象,体验人物心理。

难点

认识到英雄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为了圆满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遵循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相结合,形象感知与逻辑思维相结合,以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原则确定出本课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辅助,通过多媒体展示白洋淀优美的风光,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篇,增强生活的体验。

2.引导点拨法,让学生自读自悟,获取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主。

3.对话教学法。

自主探究,对话交流,这样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和补充,激发并牵引基础较差的学生,从而达到一同参与共同进步的目的。

而且有效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感知课文,明确任务

 

3、教师点拨、课堂总结

 

4、布置作业

5、课后小结

 

一、检查导入

 

2、点拨答疑

 

三、精细研读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发生在齐鲁大地上,充满了传奇色彩。

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类似的传奇故事数也数不清。

比如,在冀中平原,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就有这么一个老头子,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他仍像年轻人一样,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

并且以他的勇敢和智慧,狠很地教训了敌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小说——《芦花荡》。

  结合注释简介作家作品。

二、整体感知: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三)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显示)

  1、本文体裁?

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

试各举一例。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5、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提问,教师总结明确:

  1、小说。

三要素: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

  2、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

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

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大意正确即可)

  3、主人公:

老头子。

刻画手法:

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神态。

举例见课文。

  4、

(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爱国抗日的热情,老当益壮的气概上,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

(2)还表现在他具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上,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

“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3)还表现在他的过于自信自尊上,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

“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

这些都体现了他的过于自信和自尊。

(插入解决“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这是老英雄性格的核心。

这句话既有非常自信自尊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

全文情节,老英雄的全部功过,都是由这一点生发出来的。

)(4)还表现在智勇双全的英雄行为。

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

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5、主题:

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三、总结:

  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老头子。

他有鲜明、倔强的个性,智勇双全,决不认输,决不退缩。

他的身上展示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性格,他的行为证明了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作者用了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一方面写条件:

敌人封锁严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体干瘦,不带枪;另一方面,写老英雄的精神与业绩。

精神自信,业绩突出。

两个方面巨大的反差,是老英雄显得非常了不起,富有传奇色彩。

这种写法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可应用。

  四、布置作业:

  1、识记字词。

  2、思考课后练习三。

  五、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检查字词

  二、品味赏析:

(完成课后练习三)

  景物描写:

  《芦花荡》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里的人和事,但是我们读后并没有感到非常的凄惨,没有让人感到压抑,而是感到写得非常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其中一个原因,是得宜于作者对白洋淀美丽风光的描绘。

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关于环境描写的句子,揣摩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的作用。

  1、画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

四人组讨论,明确答案。

(答案见教参)

  2、体味这些景物描写的句子。

教师示例:

讲解第一处景物描写的句子——文中第一自然段。

  体味:

“敌人”“炮楼”,点明了环境气氛。

“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写出了淀水的晶莹清澈和白洋淀自然环境的优美。

可是,在这美丽的周围,敌人的炮楼林立,封锁和监视着这片革命根据地。

白天,这里一片死寂,连水鸟也“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只有到了深夜,才能听到它们“飞动和唱歌的声音”。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爱和憎。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把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的生存姿态烘托了出来。

  3、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四人一组,讨论分析,分析合理即可。

  4、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5、动笔仿写几句,写写你家乡的景物。

  三、重点研读文章的1——54段,问题如下:

  1、“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里去了。

”从这句话里,你能感受到当时芦花荡处于一种什么环境中?

  2、“苇子还是那么狠狠的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请你结合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狠狠”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请你说说炮楼里的敌人监视着芦花荡,有什么罪恶用意?

  4、请你指出第四段中从“老头子……特别明亮”一段文字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5、透过“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亮,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

敌人发了愁。

”这句话,你看到了怎样的事实?

反映了什么问题?

  6、课文中有一段话精彩地描写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的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

  7、“老头子”执行任务从不带枪,为大女孩复仇仍不带枪,你认为他这是不是鲁莽?

请结合文段内容说明你的理由。

  8、敌人严密监视着苇塘,然而,“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这响亮的歌声唤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你还能想起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吗?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后回答,教师明确答案:

  1、说明当时芦花荡一带处于日寇占领、严密的封锁中。

  2、这句话的意思是,面对凶暴的敌人,白洋淀的人民威武不屈,努力长高的苇子正好为淀里的抗日军民提供掩护,苇子俨然成了抗日利器。

“狠狠”一词形象的表达了抗日军民对日寇的仇恨。

  3、敌人企图用这种卑劣手段困死荡中的军民。

  4、肖像描写。

刻画了一个精明强干、敏锐、机智、特别有精神的、英勇果敢的老交通员的形象。

  5、写敌人为封锁毒计的失败而哀愁,反映了我抗日军民的顽强和智慧。

  6、心理描写的语句:

课文47段中从“一声一声像连珠箭……这老脸呀!

 补写的心理活动合理即可。

  7、不是鲁莽。

因他心中有着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靠着高超的水上技艺,拥有独特的对敌斗争的利器——船桨和鱼钩使他在对敌斗争中游刃有余,是处于高度的自信。

  8、可由歌声想象战士的情绪,想象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

具体的说,有老英雄不断送来柴米油盐,保障有力,给养充足,战士们身强力壮,信心充足。

傍晚休息的时候,战士们放声歌唱起来。

歌声是对敌人的沉重打击。

  联想其他文艺作品中的战斗歌声,答案不求一致。

 

讲抗日故事,影视作品

 

自主检查

默读课文

完成问题

 

学生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

 

学生互查,交流情况

 

自主学习,自主交流

 

合作探究

交流解惑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查学情

夯基础

促交流

落实双基

 

检查课堂效果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知识迁移运用

 

课堂小结

2分钟

四、小结:

  本文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精神境界、加强抒情韵味的作用。

艺术上融情入景,寄寓了作者深沉的情怀。

希望大家能认真揣摩本文的景物描写,以便在今后自己的作文中充分的运用这一描写手法。

布置作业

1分钟

五、作业:

  1、课外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比较两篇文章有何异同。

  2、预习第三课,熟读课文,掌握字词。

板书设计

六、课后记:

板书设计:

  

(一)老英雄的性格特征:

1、爱国抗日

2、爱憎分明

3、自信自尊

4、智勇双全

 

(二)景物描写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精神

3、加强抒情韵味

教学反思

《芦花荡》是一篇浅显易懂而又引人入胜的美文,适合学生自主进行品读探究。

在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给他们创设一个他们熟悉而喜爱的情境,让学生自由讨论这篇课文。

基本达到预设目的。

创设情境引人新课后,可分别引导学生进入下列三个话题进行对话。

话题一:

说说内容

以预设情境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地谈论是解读文章内容的一种方法。

这种无拘无束的讨论能使学生谈出自己的想法、见解、体验,让他们在不断“悟”的过程中,生成智慧,闪现精彩。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读整体感知内容——寻读抓住重点内容——统读感悟文章主旨”逐步进行。

1、整体感知内容,要学生把握文章是写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老英雄,智歼鬼子为两个孩子报仇即可。

2、寻读抓住重点内容(片断摘录):

师:

文中的老头子富有传奇色彩,寻读课文说一说他奇在哪里?

生1:

他奇在将近六十岁了,却不在家休息

生2:

他奇在手无寸铁却神通广大,什么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

生3:

他奇在在敌人紧紧封锁下却能来去自如。

生4:

他奇在一支枪也没有却让十几个鬼子送了命。

生5:

他奇在那么“好面子”工作出了一点差错就觉得“没脸见人”。

生6:

他奇在芦花荡里战争硝烟弥漫却很悠闲。

生7:

他奇在工作那么繁忙危险,却始终那么乐观自信。

……

教师小结:

文中的无名老英雄确实神奇,他“奇”在神通广大的本领,“奇”在自信又自尊的性格,“奇”在悠闲又乐观的情绪。

3、感悟文章主旨,只要学生悟出,歌颂老头子智勇双全,爱憎分明,具有爱国热情。

从他身上看到白洋淀人民乐观豪迈的抗日斗志即可。

话题二——谈谈写法

一篇美文首先是内容美,其次还得写得巧,本文在起伏照应、人物刻画等方面特别明显,教师要想办法唤醒学生潜力,促使学生什么发言欲望,在互相谈论中自主赏析。

教师提示:

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作者倾注了满膛热情来刻画他,比如概括介绍、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等。

话题三——唠唠语言

语言优美是一篇美文的重要标志。

孙犁先生笔下的战争不是弥漫着血腥味,而是笼罩着诗情画意,因为他要用美的环境来烘托美好的人性和心灵。

交谈的形式,真正实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能开启学生的心灵,放飞学生的情愫,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自然收到好的效果。

但老师的适时点拨示范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从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交流了各自的体会,下面自己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到的学习方法。

今后如在上本课,我会汲取各位的宝贵的意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