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9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7662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7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9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9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9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9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9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9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doc.docx

《广东省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9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9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9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doc.docx

广东省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9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讲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案doc

第一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纲展示

考情汇总

备考指导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本专题考查点在荒漠化成因及防治、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森林的开发与保护等几种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上

可通过图表、资料分析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发生过程、成因、危害,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基础知识填充]

1.荒漠化:

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及次生盐渍地。

2.荒漠化的原因

(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①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②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人为因素:

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包括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等。

3.荒漠化的危害:

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环境。

4.荒漠化防治的对策与措施

防治内容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防治原则

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

[学考真题对练]

(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若内蒙古自治区的荒漠化面积扩大,可能导致(  )

A.长江出海口出现咸潮

B.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缓

C.华北地区沙尘暴加剧

D.塔里木河出现水体污染

C [内蒙古自治区荒漠面积扩大,沙尘暴发生的沙源增多,导致华北地区沙尘暴加剧。

]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最新模拟快练]

(2019·广东省普宁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下图示意某国家部分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该国西部及西南部为温带荒漠。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西南部形成温带荒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距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

B.地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

C.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蒸发旺盛

D.太阳辐射强,地表土质疏松

2.近年来,该国甲地区草地退化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

①建设人工草场 ②控制载畜量 ③实施退耕还草

④发展草原旅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B 2.A [第1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国为南美洲的阿根廷,阿根廷地处安第斯山的东侧,该国西部及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地处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坡,安第斯山脉对西风带的阻挡作用显著,导致降水较少,形成雨影区,气候干旱,这是形成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距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海陆位置以及太阳辐射都会影响,但是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根本原因在于地形,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会形成热带沙漠,而非温带荒漠,ACD错误。

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为阿根廷西部的潘帕斯草原。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影响,潘帕斯草原退化,沙化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

建设人工草场、控制草原载畜量、恢复原有的草原生态系统、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而发展草原旅游将进一步破坏草地。

故本题应选择①②③,正确答案为A。

]

(2019·广东省揭阳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塞罕坝林场(海拔1010-1940米)建设者们50多年来,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感人至深。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下图)。

据此,完成3~5题。

3.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原因,可能有(  )

①放苑开垦 ②掠夺式采伐 ③过度捕猎 ④发展旅游业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4.50多年前,塞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长着些不成片的白杨、云杉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

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坡降水相对较少

B.阳坡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阴坡蒸发小,土壤墒情好

D.阳坡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5.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

A.常绿阔叶林B.热带雨林

C.灌木D.针叶林

3.A 4.C 5.D [第3题,塞罕坝由天然名苑退化成荒漠沙地的原因可能有放苑开垦,掠夺式采伐,破坏植被,①②对。

过度捕猎不是植被消失的原因,③错。

发展旅游业,不是土地荒漠化的原因,④错。

故选A。

第4题,50多年前,塞罕坝没有人工林,只在阴坡上长着些不成片的白杨、云杉和山杨,阳坡和平坦地上几乎一片荒凉。

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阴坡蒸发小,土壤墒情好,C对。

阳坡蒸发较多,水分条件差,平地土层厚,开垦为耕地,植被破坏更多,A、B错。

阳坡是南坡,受冬季风影响小,受低温冻害影响小,D错。

故选C。

第5题,该地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说明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针叶林,D对。

该地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不适宜阔叶林生长,A、B错。

灌木不属于主要树种,C错。

故选D。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基础知识填充]

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1)黄土高原概况

①位置:

我国内陆腹地,地处黄河中上游与海河上游地区。

②范围:

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的广大地区。

③地貌特征:

厚层黄土覆盖、沟谷发育、地表破碎。

(2)水土流失的危害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地理位置特殊、黄土质地特殊、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和地质灾害频繁。

(2)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陡坡开荒、不合理利用土地、过度放牧和樵采。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学考真题对练](五年未考)

人为因素对水土流失的“放大”作用

一般情况下,自然状态下的水土流失极其缓慢,是人为因素“放大”了自然因素的影响,从而使水土流失加速。

人口的迅猛增长,人地关系紧张,会导致过度垦荒、过度樵采,同时一些不合理的建设活动加剧对植被及地表土的破坏,进而加重水土流失,使整个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并形成恶性循环。

[最新模拟快练]

(2019·广东省汕头聿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六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

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四月、五月      B.四月

C.六月D.十一月

2.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分解者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1.C 2.D [第1题,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6月份正值雨季,降水量大。

4月、11月份降水少。

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六月,C对。

A、B、D错。

故选C。

第2题,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锄草后,表层土壤松散,缺乏植被保护,6月又正值雨季,水土流失严重。

表层肥沃土壤被大量冲走,土壤肥力下降,D对。

缺乏分解者、缺少枯枝落叶、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不是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A、B、C错。

故选D。

]

(2019·广东省深圳红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某地区降水量介于350~450mm,7~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0%~60%,降水年变率大,多暴雨,年积温2000~3200℃。

该地区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推广以草产业为主农业模式(如下图),使该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明显效益。

分析完成3~4题。

3.该区域可能位于(  )

A.宁夏平原B.东北平原

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

4.种植牧草为枢纽的农业模式,主要的环境效益是(  )

①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 ②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③减轻土地盐碱化、沙漠化 ④降治洪涝灾害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3.D 4.D [第3题,结合题干可知,此地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以草原为主,且注重水土保持,故应为黄土高原,故D项正确。

第4题,种植牧草可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提高土壤肥力,故①正确;增加经济收入,不属于环境效益,故②错误;黄土高原土壤盐碱化、荒漠化问题不突出,故③错误;黄土高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暴雨,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④正确。

结合选项可知,D项正确。

]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基础知识填充]

1.森林的重要作用

(1)经济价值:

重要的自然资源。

(2)生态价值: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2.森林急剧减少的危害:

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3.森林的分布

(1)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于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到南北纬15°~25°。

(2)三大片集中分布区是东南亚、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4.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并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从而影响着碳氧平衡。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5.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生态的优势:

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

(2)脆弱性的表现。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土壤一般很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受破坏。

6.雨林被毁的原因

(1)根本原因:

人口增长与贫困导致发展的需求。

(2)直接原因:

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采矿、修路、城镇建设;开辟大型农牧场等。

7.亚马孙开发计划

(1)20世纪五十年代以前:

生活方式落后,未开发,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2)人口急剧增长,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坏。

(3)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亚马孙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

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移民亚马孙平原;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8.热带雨林的保护

雨林的开发与保护并重,应将保护放第1位。

[学考真题对练]

1.(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建设长江上游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态多样性

C.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A [长江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建防护林的目的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2.(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大幅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A.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地势较低的地区

B.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

C.产生厄尔尼诺现象,亚马孙平原洪涝灾害频发

D.欧洲西部形成干旱少雨的气候

B [热带雨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亚马孙热带雨林减少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的分析思路:

[最新模拟快练]

(2018·湛江市学考模拟)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

下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

完成1~2题。

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  )

A.①  B.②C.③    D.④

1.A 2.B [第1题,图中横坐标为风速,纵坐标为高度,①类森林距地面6米以内风速不到3千米/小时,故防风效果最好。

第2题,华北平原为温带,适合落叶阔叶林生长。

]

(2019·广东省蕉岭县蕉岭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

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

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下图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3~4题。

3.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气候温和湿润B.地形平坦开阔

C.土壤水分充足D.泥炭土层深厚

4.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  )

A.年均降水量B.太阳辐射量

C.地表下渗量D.气温日较差

3.B 4.D [第3题,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降低改造成本,故B正确。

苏门答腊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故A错误。

资料显示泥炭沼泽森林改造成油棕林需要排干水分,因此,土壤水分充足不属于有利自然条件,故C错误。

泥炭易于燃烧,焚烧林地时泥炭层会随之一起燃烧,因此泥炭土层深厚不属于改造成油棕林的有利条件,故D错误。

第4题,图片显示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当地植被覆盖率降低,泥沼等湿地减少,因此气温日较差增大。

植被覆盖率降低,大气湿度减小,年均降水最减少;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下渗量减少;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的变化对太阳辐射量影响不大。

故A、B、C错误,本题选D正确。

]

一、选择题

暑假,小明到新疆去旅游,看到广阔的沙漠,小明很好奇,怎么这个地方沙漠面积会那么广大。

请回答1~3题。

1.导游说,因为新疆这个地区气候非常的干旱。

请问该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导游还说,新疆荒漠化的过程中,人为原因起着重要作用。

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新中国成立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3.旁边的游客补充说道,在干旱气候条件下,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

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可能出现的另外一种荒漠化现象,这种荒漠化现象是(  )

A.水土流失B.红色荒漠化

C.裸岩D.次生盐渍化

1.C 2.B 3.D [新疆的沙漠属温带沙漠,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控制。

荒漠化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降水少;人为原因是贫困、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和人类活动不当。

荒漠化包括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等。

]

下图为“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

①位于城市密集区 ②气温年较差大 ③降水集中

④植被破坏严重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5.对长江、黄河流域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填图中代号)(  )

A.①③B.②④

C.③⑤D.④⑤

4.D 5.C [第4题,由图可知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的山地和丘陵地区,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些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即地形落差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

第5题,根据图中生态安全战略工程的位置分布,对减轻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旱涝灾害都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安全战略工程是③和⑤。

上游的植树造林,上中游防止水土流失。

]

6.下列省区有大范围石质荒漠化现象的是(  )

A.黑龙江省B.山东省

C.云南省D.江苏省

C [石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被破坏,而形成岩石裸露的地表,在水、风的侵蚀、搬运等外力作用下,使该地水土流失、沙化的现象;多发生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区。

]

7.我国南方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降水强度大B.热量充足

C.植被破坏严重D.环境污染严重

答案:

A

(2018·广东省学考模拟)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县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

读图回答第8题。

8.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

B

9.(2017·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三江(长江、黄河、澜沧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泊广布。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的对象是(  )

A.红树林B.大熊猫

C.湿地D.古村落

C [三江源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湿地保护区。

]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鸟鼠山,自由向东流经甘肃、陕西两省,于陕西潼关入黄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

渭河西部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东部流经关中平原,南岸支流来自秦岭山地,北岸支流来自黄土高原区。

读1960~1990年渭河下游河槽内泥沙累计冲刷和淤积量变化图。

回答10~12题。

10.渭河干流含沙量最大的月份集中在(  )

A.1~3月B.4~6月

C.7~9月D.10~12月

11.一年中渭河下游河槽泥沙冲淤的速度(  )

A.汛期变快B.全年都快

C.全年变化不大D.枯水期变快

12.导致泥沙在渭河加速淤积的人类活动是(  )

A.上游植树造林B.上游水土保持

C.下游修建水库D.下游疏通河道

10.C 11.A 12.C [第10题,渭河干流流经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越大,流水的侵蚀作用越强,被带到河流中的泥沙越多,河水含沙量越大,因此渭河干流含沙量最大的月份在7~9月。

故C项正确。

第11题,河流含沙量越大,河槽泥沙冲淤速度越快,汛期河流流量大,则汛期河槽泥沙冲淤的速度快。

故A项正确。

第12题,植树造林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河水泥沙含量;AB项错误。

下游修建水库,使其上游水面落差减小,流速减小,会加速泥沙淤积,C项正确。

下游疏通河道,会加快河流流速,减小其上游泥沙淤积,D项错误。

故选C。

]

读“黄土高原景观图”,回答13~15题。

13.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B.水土流失

C.酸雨D.气候变暖

答案:

B

14.造成黄土高原地区形成如此地貌特征的最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露天采矿B.黄土质地特殊

C.夏季暴雨集中D.植被破坏严重

答案:

D

15.黄土高原的治理需要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针对图中陡坡地貌,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平整土地,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B.封坡育林育草,增加植被覆盖率

C.修建水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D.改善交通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

答案:

B

读“新疆土地类型及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回答16~17题。

16.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

C.冻融作用D.盐碱化

17.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森林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任务

D.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造成荒漠化

16.B 17.C [新疆林地面积极少,滥伐森林不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右图中所反映的风力侵蚀。

新疆的荒漠化面积小于非荒漠化面积,荒漠化的形成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

]

下图所示为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为“垄沟耕作”,即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来的垄挖成沟,作物仍种于垄上。

据此完成18~20。

18.此种耕作方式的产生是由于该地区(  )

A.水利设施不足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密度过大D.干旱少雨

19.下列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  )

A.谷子B.小麦

C.棉花D.甘蔗

20.如将该耕作方式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则有利于(  )

①杜绝水土流失

②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

③加大了地面坡度,减缓了地表风速

④加厚熟土层

⑤有效蓄纳降雨,增加土壤储水量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②④⑤D.③④⑤

18.A 19.D 20.C [第18题,华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多大雨、暴雨,且华北平原地形平坦,易发洪涝灾害,实行“垄沟耕作”,把低平的土地堆高成垄并将作物种植在垄上,有利于减轻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垄沟配合还有助于阻水、蓄水,增强抗旱能力,因此这一耕作方式的产生反映了该地区农业水利设施不足、旱涝灾害多发的状况,A对;将平坦的土地堆高不能减轻环境污染,且农村地区环境污染较轻,B错;人口密度大会造成耕地资源紧张,而“垄沟耕作”并不能增加土地面积,C错;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大,为半湿润地区,而不是干旱少雨的干旱地区,D错。

第19题,该地为华北地区,属温带地区,可以种植谷子、小麦、棉花,A、B、C对;甘蔗为热带经济作物,甘蔗的生长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华北温带地区热量条件较差,不宜种植甘蔗,D错,因此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D。

第20题,将“垄沟耕作”应用到黄土高原地区,堆高的垄和低洼的沟相间分布,垄有助于拦水、拦土,沟有助于蓄水,因而这一耕作方式有利于蓄纳雨水、减少地表径流,增强农田水土保持能力,减轻水土流失,但不能杜绝水土流失现象,①错,⑤对;将作物集中种植在垄上,增加了土壤的厚度,有利于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肥料吸收和利用率,②对;垄沟相间分布,使耕地内部由平整的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增大了地面摩擦力,减缓了地表风速,但地面坡度并没有明显增大(耕地所在地区整体地形并没有改变),③错;将土壤堆高,使耕作土壤厚度增大,即加厚了熟土层,④对;故选C。

]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新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中的裸岩岩性的介绍。

由岩性可知,裸岩易被外力所破坏而变得破碎,是沙漠的主要物质来源;由于多沙尘,容易形成沙尘暴;由于植被缺乏,沿河地带水土流失严重。

(2)题,沙漠治理的主要措施是生物措施,生物措施的关键是水源,水源的来源包括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沿着这个思路去分析就很容易得出答案。

第(3)题,该模式核心环节是植被(甘草),其作用可以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去分析。

第(4)题,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潮汐能等,结合本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可以得出风能和太阳能适合当地开发利用。

答案:

(1)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 易发沙尘暴 沿河地带易产生水土流失

(2)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 离黄河近,引水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