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集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5937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集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集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集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集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集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集锦.docx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集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集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集锦.docx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集锦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试题集锦

第一单元精选试题

(1)判断与改错题

1、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2、居住组团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3、住宅区是城市中生活居住用地的总称。

4、邻里关系是一种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5、住宅群落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

6、社区指一定地域内人们相互间的一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

(2)名词解释题

1、住宅区

2、居住区

3、居住小区

4、居住组团

5、住宅街坊

6、住宅群落

(3)单项选择题

1、(      )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2、(      )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3、(      )由若干居住组团组成,是构成居住区的一个单位。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4、(      )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道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5、(      )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6、(    )是由城市道路或居住区道路划分,用地大小不定,无固定规模的住宅建设地块。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7、(      )规模介于单栋住宅和居住小区之间,服务设施则因规模和环境而异,是一种适合于现有城市道路网(特别是旧城区)的住宅区形式。

A、住宅群落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8、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的用地规模主要是以一般的(      )为基础来确定的。

A、人口规模      B、土地面积      C、容积率        D、多层住宅区

9、(      )是居住区、居住小区和居住组团划分以及各类设施配套的重要依据。

A、人口规模      B、土地面积      C、容积率        D、多层住宅区

10、高层高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  ),低层低密度的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将分别相应地(      )。

A、减小、增大    B、增大、减小      C、减小、减小      D、增大、增大

11、在城市居住区中,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设置的项目、数量和规模一般均应进行(    )配置。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12、城市居住区中,道路的分级在有些情况下分为(    )设置到住宅单元级。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13、居住区规划的分级要求是以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所使用的(    )为依据的。

A、频率和人口规模B、效果和人口数量  C、配置水平和人口素质    D、方向分布和人口

14、邻里关系是一种以(        )为基础,包括文化、价值观念等的社会关系。

A、社会道德    B、小区规划要求      C、地缘关系      D、相互交往

15、邻里单位形成的基础是(        )。

A、社会道德    B、邻里关系    C、地缘关系      D、相互交往

16、邻里单位提出的原则是对(        )的反映。

A、社会道德    B、小区规划要求      C、地缘关系      D、居民生活需求

17、住宅分别以不同的(      )规模要求配置相应等级的服务、通路、绿地与场地设施。

A、居住人口      B、人口密度    C、容积率      D、建筑面积

18、按通路的空间位置和服务人口以及相应的道路宽度,住宅区道路可分为(    )级。

A、二           B、三      C、四      D、五

19、住宅区的公共建筑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均与其所(    )相对应。

A、建筑面积    B、占地面积        C、服务的人口      D、地理位置

20、住宅区的公共建筑以及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要求按“(    )”设置与布局,即所谓的“公建配建”。

A、分片        B、分级        C、分区          D、分档

21、现代社区应该从(      )出发,全方位地改善和提高住区的可居住性。

A、生活品味      B、生活品质        C、生活方便      D、生活成本

22、(      )是社区维持维护和改善发展的基础。

A、社区生活保障系统  B、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  C、社区交流与参与系统  D、社区运营系统

23、社区运营系统存在的基础在于住户和管理者的(      )。

A、互利    B、互助        C、互惠    D、沟通

24、(      )是社区运营系统的核心问题。

A、经济问题      B、财务问题      C、社会问题      D、发展问题

(4)多项选择题

1、住宅区是城市中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包括(            )等。

A、居住区    B、居住小区      C、居住组团    D、住宅街坊    E、住宅群落

2、住宅区的组成内容包括(        )。

A、住宅B、相关的通路、绿地C、相关的商业、服务、教育、活动、道路、场地和管理等

D、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        E、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3、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形成社区的条件包括(          )。

A、有一定的社会关系    B、在一定地域内相对独立  C、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D、有相近的文化、价值认同感      E、较亲密的地缘关系

4、住宅区一般均由(          )几大用地组成。

A、住宅用地    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C、道路停车用地    D、公共绿地  E、场地

5、住宅区一般均由(        )几大系统组成。

A、住宅    B、公共建筑    C、道路交通设施      D、绿地    E、场地

6、按通路的空间位置和服务人口以及相应的道路宽度,住宅区道路可分为(  )。

A、宅间路  B、组团路  C、小区路   D、居住区道路  E、过境道路

7、住宅区的绿地系统包括(            )等。

A、公共绿地    B、宅间宅旁绿地    C、道路绿地    D、专用绿地    E、防护绿地

8、住宅区的户外活动场地包括(      )等。

A、幼儿和儿童游戏场地  B、青少年活动场地  C、老人健身与活动场地D、停车场  E、道路

9、社区的构成系统可分为(      )几大系统。

A、生活保障      B、育才就业      C、交流参与    D、运营    E、社会活动

10、生活保障系统包含有(    )以及基础设施供应保障等。

A、基本服务保证  B、通行条件保证  C、义务教育保障  D、住房保障    E、环卫保障

(5)辨析题

1、住宅区的各类系统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

2、居住组团是构成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6)简答题

1、何谓邻里单位它分为那几个层次?

2、何谓邻里关系形成邻里关系的原则有哪些?

3、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的形成社区的条件有哪些?

(7)论述题

1.试述住宅区与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关系。

2.试述社区在住宅区规划中的意义。

3.如何认识社区及其形成条件?

(8)案例分析及应用题

1、怎样理解社区生活保障系统?

2、怎样理解社区育才与就业系统?

3、怎样理解社区交流与参与系统?

 

第二单元精选试题

(1)判断与改错题

1、“组景”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原则的重要前提,“入景”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原则的目的。

2、共享既要求大众化,又要求适居性。

3、社区的信息交流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条件。

4、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

5、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6、场所与特征是居住环境具备识别性与归属感的两个重要因素。

(2)名词解释题

1、场所

2、公众参与

(3)单项选择题

1、在住宅区规划中充分地考虑如何(    )是社区发展原则的基本核心内容。

A、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    B、建设社区文明  C、发展社区文化  D、建立完善的服务

2、(        )是住宅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A、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  B、建设社区文明  C、发展社区文化  D、建立完善的服务

3、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在《机动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成(      )层次。

A、三个    B、四个      C、五个      D、六个

4、从(      )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适居性、识别性与归属性以及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

A、满足人的需求    B、建设社区文明    C、发展社区文化    D、建立完善的服务

5、居住环境具备识别性与归属感的两个重要要素是(      )。

A、场所与空间      B、场所与特征      C、分区与特征        D、分区与空间

6、住宅区的生态优化原则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化的(      )战略。

A、科教兴国      B、可持续发展    C、跨越式发展        D、生态经济

7、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选择上注意类型、项目、标准和消费费用的(  )。

A、大众化      B、普通化      C、个性化      D、一体化

8、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设施布局上注意(        )。

A、均衡性与选择性  B、均衡性与整体性  C、选择性与整体性  D、整体性与到位程度

9、共享要求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在服务方式与管理机制上注意(      )。

A、均衡性与选择性    B、均衡性与整体性  C、选择性与整体性  D、整体性与到位程度

10、(    )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原则的重要前提,(    )是实现社区景象共享原则的目的。

A、“组景”、“入景”  B、“入景”、“组景”  C、“组景”、“取景”  D、“取景”、“入景”

11、公众参与是住宅区全体居民共同参与(    )的保证机制和重要过程。

A、社区事务      B、社区安全          C、社区文明        D、社区卫生

(4)多项选择题

1、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遵循(      )的总体原则。

A、社区发展    B、生态优化    C、共享社区    D、适居性    E、安全性

2、住宅区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内容有(        )。

A、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    B、建设社区文明  C、发展社区文化

D、建立完善的服务E、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3、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在《机动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学说,把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成(        )。

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爱与归属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

4、从满足人的需求出发,住宅区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居住环境的(    )。

A、适居性  B、识别性C、归属性  D、方便性  E、营造具有文化与活力的人文环境

5、(        )是住宅区适居性的基本物质性内容。

A、快捷      B、卫生        C、安全      D、方便      E、舒适

6、在住宅区物质空间环境的识别性方面,可以考虑的要素有(        )等。

A、建筑的风格B、空间的尺度C、绿化的配置  D、街道的线型  E、空间的格局

7、住宅区规划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全体居民对住宅区的财富的公平共享,包括(      )。

A、共享设施      B、共享服务      C、共享景象    D、公平参与      E、公平分担

8、公众参与包括(          )等社区事务内容。

A、居民参与社区管理B、社区发展决策C、社区后续建设D、社区信息交流E、社区卫生

(5)辨析题

1、社区的信息交流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条件。

2、共享既要求大众化,又要求适居性。

(6)论述题

1、试述住宅区规划设计要遵循的基本要求。

2、试述场所的意义。

3、试述自然环境在居住环境营造中的保护与利用。

(7)案例分析及应用题

1、怎样理解居住环境的文化意义?

2、目前在城市规划中,很多地方推出听取公众意见和采纳公众反馈等公众参与的措施;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也推出了让散户参与开发设计等新的商业手段,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第三单元精选试题

(1)判断与改错题

1、居住密度的高低取决于土地价值和土地资源的状况,生活环境质量的定位以及对城市型生活氛围的营造。

2、住宅区的空间可分为户内空间、户外空间。

3、整体性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完整全面。

4、系统性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在整体上具有相互的关联。

5、规律性要求系统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基本关系。

6、可转换性要求在基本关系的作用下具有构成各种具体结构的机能。

7、图式表现性则要求能够用图形、图表或公式来表现出研究对象的结构特征和内在关系。

(2)单项选择题

1、住宅区规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力求不断实现规划目标的过程,其间决定是否能够或有效地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因素是(      )。

A、规划的布局      B、规划的结构      C、规划的整体化    D、规划的可转换性

2、在住宅区规划考虑的基本因素中,(      )是一项重要的量化控制指标,它对居住环境的品质以及规划结构的空间与布局形态有着根本的影响。

A、居住密度        B、人口密度        C、建筑面积密度        D、建筑密度

3、一般而言,越接近市中心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    ),土地资源越紧张的城市其住宅区的居住密度(      ),环境质量标准越高的住宅区其居住密度(      )。

A、越高、越高、越小B、越小、越高、越高  C、越高、越小、越小D、越小、越小、越高

4、在居住密度较高的住宅区其住宅用地的比重应该相对(  ),在居住密度较小的住宅区其住宅用地的比重可以相对(    )。

A、较小、较小          B、较大、较大        C、较小、较大        D、较大、较小

5、适宜的住宅区人口密度宜控制在(      )人/公顷。

A、300-600            B、300-800            C、300-700            D、400-900

6、住宅区的生活空间可以划分为(        )个层次。

A、二                B、三              C、四              D、五

7、(    )是人对空间产生归属认同性的基本心理反映,也是住宅区生活空间层次划分的基础。

A、领域感            B、层次感            C、立体感            D、区域感

8、在住宅区规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由规划的基本要求表现出来的结构的(      )。

A、规律性和可转换性  B、规律性与整体性  C、整体性与可转换性  D、可转换性与系统性

9、(    )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完整全面。

A、整体性      B、系统性  C、规律性  D、可转换性

10、(    )要求对象的内容或元素在整体上具有相互的关联。

A、整体性      B、系统性  C、规律性  D、可转换性

11、(    )要求系统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基本关系。

A、整体性      B、系统性  C、规律性  D、可转换性

12、(    )要求在基本关系的作用下具有构成各种具体结构的机能。

A、整体性      B、系统性  C、规律性  D、可转换性

13、(    )则要求能够用图形、图表或公式来表现出研究对象的结构特征和内在关系。

A、整体性      B、图式表现性  C、规律性  D、可转换性

(3)多项选择题

1、结构的基本性质包括(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规律性        D、可转换性      E、图式表现性

2、一般情况下,将住宅区的构成要素划归为(        )。

A、用地          B、设施          C、空间        D、景观        E、配置

3、用地配置包含(          )几部分的数量以及比例,它反映了一个住宅区的某些重要的特征。

A、住宅建筑用地  B、公共服务设施用地C、道路与停车设施用地  D、公共绿地  E、其他用地

4、一个具体的住宅区用地配置的确定应该考虑住宅区的(          )等多方面的因素。

A、职能侧重B、居住密度C、土地利用方式和效益  D、社区生活  E、户外环境质量和地方特点

5、住宅区规划考虑的基本因素有(          )。

A、居住密度  B、人口密度    C、人均用地    D、建筑密度      E、建筑面积密度

6、住宅区的设施包括(            )和市政设施六大类。

A、公共服务设施  B、道路与停车设施C、教育设施D、绿地与户外活动场地E、管理设施

7、衡量居住密度的指标有(            )。

A、人口密度  B、人均用地  C、建筑密度  D、建筑面积密度  E、容积率

(4)辨析题

1、住宅区的道路规划布局不必以住宅区的交通组织为基础。

2、住宅区空间景观的塑造应注重文化意义。

(5)简答题

1、怎样布局公共服务设施?

2、怎样布局教育设施?

3、怎样布局绿地?

4、怎样布局户外活动场?

5、怎样布局停车设施?

(6)论述题

1、试述住宅区规划结构在住宅区规划设计中的作用。

2、如何合理确定居住密度?

3、试述设施分级与服务半径的意义。

4、试述设施布局的基本要求和考虑因素。

5、试述居住生活空间的领域与空间层次的关系。

6、试述住宅区空间景观的塑造。

(7)案例分析及应用题

1、用公式说明建筑密度、建筑面积密度和容积率间的相互关系。

2、某住宅区总人口10000人,住宅区总占地面积为2平方公里,则该住宅区人口密度是多少人均住宅区用地是多少?

3、试对一个住宅区进行规划结构的分析(一般会给出规划图,看图分析)。

 

第四单元精选试题

(1)判断与改错题

1、居民调查是住宅区规划设计与研究的基础。

2、问题与答案的设计源于调查的目的。

3、描述一般较为简单但它是解释与预测的基础。

4、开放性问题特别有助于预备性调查。

5、开放性问题有助于研究人员得到回答者认为的恰当的答案。

6、开放性问题能给予回答者较多的创造性和自我表达的机会。

7、开放性问题可能导致收集到无价值或不相干的信息。

8、开放性问题需要回答者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

(2)名词解释题

    1、访谈调查

(3)单项选择题

1、住宅区规划设计与研究的基础是(        )。

A、地块调查      B、居民调查      C、地块规则        D、居民需求

2、居民调查的核心部分是(        )。

A、调查内容    B、调查方法    C、统计分析    D、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

3、科学合理的(          )是居民调查结果是否有效和合理的关键。

A、调查内容    B、调查方法    C、统计分析    D、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

4、不论哪一种调查形式,居民(或被调查者)的(    )调查是必不可少的。

A、实况调查        B、评价调查        C、基本情况      D、意向调查

5、居民基本情况调查的目的是为了(    )。

A、在调查结果与被调查者之间建立一种关系  B、了解居民目前的居住生活状况和规律

C、了解问题所在                D、了解居民对居住环境发展的需要

6、实况调查的目的在于(        )。

A、在调查结果与被调查者之间建立一种关系  B、了解居民目前的居住生活状况和规律

C、了解问题所在                D、了解居民对居住环境发展的需要

7、评价调查的目的在于(        )。

A、在调查结果与被调查者之间建立一种关系  B、了解居民目前的居住生活状况和规律

C、了解问题所在                D、了解居民对居住环境发展的需要

8、意向调查的目的是为了(        )。

A、在调查结果与被调查者之间建立一种关系B、了解居民目前的居住生活状况和规律

C、了解问题所在                D、了解居民对居住环境发展的需要

9、对所要研究的(    )的确定相当重要,它决定着抽取样本是否是随机的。

A、对象        B、总体      C、客体      D、主体

10、(      )是选择一个充分样本的关键。

A、总体数          B、抽样数          C、样本数        D、个体数

11、(      )是问卷调查是否有效的关键。

A、项目            B、过程            C、问题设计      D、问卷设计

12、(        )是问卷调查的最后步骤,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A、问卷设计        B、预先测验        C、访谈        D、观察

13、一般的访谈是采用预先设计好的标准化问卷进行的(    )访谈,对每个回答者都提同样的问题以对比所有回答者的回答,并作概括统计。

A、结构式        B、完全非结构式        C、半非结构式        D、半结构式

14、访谈有时也可采用(        )的,事先不将问题写下来,而只分给访谈员一个题目,然后进行自由式的访谈,边谈边形成问题。

A、结构式        B、完全非结构式        C、半非结构式        D、半结构式

15、(  )或重点访谈是使用事先选择好的题目和假设,但实际问题不是事先具体化了的。

A、结构式        B、完全非结构式        C、半非结构式        D、半结构式访谈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