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理念下的校园文化 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5933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市理念下的校园文化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超市理念下的校园文化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超市理念下的校园文化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超市理念下的校园文化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超市理念下的校园文化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超市理念下的校园文化 1.docx

《超市理念下的校园文化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市理念下的校园文化 1.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超市理念下的校园文化 1.docx

超市理念下的校园文化1

超市理念下的校园文化

一、绪  论

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无比丰富而又各有其说。

但以下的概括,是被基本认同的:

校园文化就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或遵循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校园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学校可以没有一流的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可以暂时没有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但是不能没有自己的校园文化。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现代科学,没有现代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跨;但如果没有人文精神,没有民族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打就跨。

由此可见,文化是一个民族脊梁里的骨髓。

后来,有人类比,说科学素质可作为一个人的“强身之道”,而人文素质则当为“立身之本”。

就以培养人、发展人为终极目标的学校而言,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即是强固师生的“立身之本”,也是广大师生的“强身之道”。

学校文化建设,实际上就是要营造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小社会,让师生能够在校园里习得、感受、体验先进的思想观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雅的文化素养,从而产生一种精神家园的依恋感和归宿感,形成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

从这个意义上说,办学校就是办文化。

文化是学校的无形资产。

学校文化是学校品牌的第一要素,是核心和灵魂。

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的竞争上。

一流学校做文化,一流学校靠文化。

正如一位世界知名的总裁说过,技术可以外借而文化只能自生,有了文化力的支持,企业的生命力会得到源源不断的软支持,企业发展就有了弹性。

同样,具有活力的校园文化会赋予教育以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般来说,学校文化一般表现为环境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诸种要素和形态。

从根本上来说,无论哪一种要素都必须能使形成一种气势、一种精神、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现象,一种强力的教育磁场,使身居其中者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产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应。

校园文化对学生气质、风格、人格包括思维品质产生积极的意义,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那么,教育超市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应具有哪些特质呢?

(一)它应该是开放的。

那种传统的与世隔绝的封闭办学的思想逐步被时代潮流所淘汰,而开放的、灵活的、全新的办学模式将使校园文化焕然一新,充满活力而富有生机。

开放的社会呼唤开放的教育,开放的教育催生着开放的文化,而开放的文化又促进着教育的开放,从而提升社会文明的层次。

学校不是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一所孤岛,也不再扮演着计划经济“最后一个堡垒”的角色。

学校将成为开放时代的一个基地乃至策源地,伴随开放性的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及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立足眼前,拓宽视野,应对万变千化的能力,善用万物,利济天下的情怀。

同时,学校在开放过程中,与社会相融,与外界相通,既吐故纳新,又巧借外力,整合丰富资源,激活创新文化。

(二)它应该是多样的。

一个音符难以演奏悦耳的乐章,一种颜色难以绘出美丽的画卷。

教育的天空应该是多彩的世界,校园的生活应该是充满七色阳光。

超市理念下的学校,课程不再是单一的,活动不再是乏味的,学习不再是单向的,成长的道路不再是单独的。

这里的氛围应该是自由自在的,师生可以自由呼吸,自主选择,自我打造,没有心灵的羁绊,没有陈旧的规矩。

这里的主人翁,既各具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又各有所需,需有所供,供而切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千校一格的方法、模式也许在“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景况正当异彩纷呈。

学习者亦即消费者面对“开架”展示的教育资源,自由徜徉,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成人成才所必需的教育“产品”和教学模式。

(三)它应该是和谐的。

人们置身其中,产生一种琳琅满目的悦愉,更拥有一种身心的和谐和美。

这里具有良好的秩序,远离无序、冲突;或者说根本不会失序、失范,也没有失信、失重。

这里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里尊重差异,求同存异,各得其所;相互学习,相济相成,相互促进,治而有序,严而有格,严而有度。

这里的师生心平气和,精神向上,信奉“成功是那些拥有积极心态的人所取得的,并且由那些具有积极心态、努力不懈的人所保持”的格言,教师甘于贡献,云中有志;学生勤读诗书,汗中有盐,童心童趣,如春常驻。

(四)它应该是温馨的。

教育超市文化,使人温情脉脉,而非严言厉色,没有衙门作派,也没有官商嘴脸。

它提供的服务,不仅热情周到,优质高效,而且深入到学生心灵,着眼于学生终生,它强调为学生发展奠基,为学生一生幸福负责。

“教育为人民服务”、“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在这演绎为实实在在的教学场景和生动可感的教育情境,也就是说,这里最具吸引力和品牌效应的产品是教育者的育人服务。

“人人都是育人形象,事事都为育人资源,处处都是育人阵地”是服务育人的最好写照;“尊重人,理解人,宽容人,激励人,成就人”则是服务育人的基本要求。

二、环境文化

(一)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

校园是学生求知的场所,成长的摇篮,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在教育超市里,学生得到什么熏陶,得到什么感受,留下什么印象,受到什么启迪,往往是因为“超市”环境的潜移默化。

环境服务是隐形的,也是持久的,让学生终生受益的。

因此,校园环境建设,需要在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整体构思,精心策划,科学运作。

1、绿化赋情。

 

树绿草青,花香四溢的环境,会使人心灵得以净化,其前提是要“有心播种”,即注重绿化的教育效能,赋予花草树木以浓郁的情趣,从而让服务对象耳濡目染。

①富有情调。

绿化的格调要高雅,场面要开阔、要大气,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使人如同置身花园、公园、乐园之中。

如上海市一师附小,不仅具有一流的校舍设施,而且在绿化是也独具匠心,漫步校园,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一颗颗浓荫的大树、一片片如茵的草地……使学校成为一个优雅舒适的生态空间,一个弘扬个性发展的空间,一个关系和谐的心理空间。

孩子们自豪地说:

“一师附小——我们美丽童年开始的地方。

②饱含情感。

师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愉悦身心,涌动热爱自然,热爱校园,热爱生活之情。

笔者所在的学校,着力将校门正面的三角广场的绿地,当作学校名片来打造。

在视为形象工程,精品工程的同时,也作为爱心工程来实施。

取名为爱心园,含有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学习之意,广场中间用红花积栽植祖国版图,四周隔离带用长城图案;正面建设喷泉假山,其状如同砚池笔架,中间是一本展开的日历,其日期为建校纪念日,上刻校徽、校训;地图与喷泉之间,是怀宁文化名人浮雕,陈独秀、邓稼先等圣哲深情地瞩目着桑梓学子……。

2、美化蕴意。

美化校园,不仅要引领学生感受美、领悟美,而且要引领学生欣赏美、创造美,校园的景点的美化设施须具有一定的人文色彩,有其特别的蕴意。

也就是说,校园文化要主题鲜明,就象超市环境刺激消费心理一样,校园环境和形象要烘托主体理念、学校特色,实现校园文化环境形象、理念、特色的一体化,形成影响力。

这里的主题指体现整个办学理念的总主题,也包括与主题相一致的小主题。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条长廊、一个景色、一片花木、一尊雕像等也都应该有明确的主题,诸多的小主题串成一个大主题,如同一个成熟度较高、人气很旺的超市,有关标识、氛围、环境给人一个总体鲜明的印象,各个区域组架又有自己的表征。

校园建筑也是一种文化载体,教育功能也体现其中。

有所小学大门设计采用“双手托起幼芽”的图案,喻示学生在教师的培育下茁壮成长;主体教学楼门楼之上,一轮红日在碧波荡漾之中冉冉升起,喻示学生如旭日东升,朝气蓬勃;楼前的雕塑,启示学生要勤于求知,实干创新,不断探索科学奥秘,而“励学亭”、“望远亭”分别置于池塘之中,楼顶之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联刻无不蕴含深远。

大池塘中安装喷泉,又在池边植柳、铺路,在草坪里增加主题雕像,校长在校会上,吟诗一首,引起师生共鸣:

“细看杨柳披新荫,喜听池中喷泉声。

环路通途七彩路,草坪雕像添新景。

3、文化寓理。

校园文化作为隐性课程,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心理氛围和精神世界。

这一特有功能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寓理其中,寓教于内,育德导行,这需要精心“经营”。

具体来说要达到“四性”。

①导向性。

学校要善于发挥标牌引领的作用,不仅仅象超市商店先声夺人,抢抓眼球,招徕顾客,而是彰显个性,凸现育人主旨,以求正面导向之功效。

笔者原在一所农村中心校工作,悬于楼顶的口号是“做有用人,读古今书”;调到县实验小学工作后,认真研究办学历程和特色,根据时代要求,于校门入口处题写“让每颗星星都耀眼闪亮,让每个孩子都快乐成长”的教育理念和“人生在这里奠基,希望从这里升起”的祝愿之语,在教学楼、综合楼上悬挂“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个性扶特长”的办学思想,“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的培养目标。

随着县城搬迁,我又调到建校刚逾三载的独秀小学,根据这里的地域特点、人文背景和现代教育思想的召唤,“一枝独秀,枝枝俊秀,满园春秀”的“广告语”,又指明了学校、教师、学生的努力方向。

②知识性。

校园里,不仅有升旗仪式上的“杏坛百家”,而且还要开设一周一次或者经常性的文化午餐;不仅有小主人广播,而且还有校报、墙报、手抄报;不仅有开拓学生视野的图书阅览室、校史室、还有逐个挂牌介绍花木类属等知识的“植物大观园”,有的学校还有“海洋角”、“博览园”……这如同具有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也是个性化的学习服务中心。

③激励性。

很多学校善于“推销”自己,着力传播“精英人物”,从而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如建设校外文化墙,临街“展览窗”,展现优秀师生风采,展示教育教学成果,展览优秀作业作品,有的还开放“校园之星”专展,“星光如此灿烂,校园无比辉煌”的题联引人入胜,摧人奋进。

④主体性。

小主人广播、墙报、手抄报由学生主持主办。

校门口的“行为指示牌”,由学生确定“一周一主题,一日一内容”。

校园内景点名称、路名、楼名,由少先队开展活动,征集遴选。

学生是学校文化的习染者,也是建设者,他们在文化建设中自主活动,自我锻炼,有利于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更有利用增强明理知行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二)几个场所的文化建设

上节所说的环境建设,主要指校园空间或者说是室外场所,本节则着重描述几个专门场所的环境文化建设。

因为要想使顾客得到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仅有店面环境远远不够,还要使商场里的一切空间和场所都能吸引人,调动人。

1、楼层文化

许多学校在楼层文化上“拿来就是”,不是张贴《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就是悬挂中外名人画像,有的甚至有什么挂什么,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宣传画、心理健康、广播体操图解都贴满走廊、过道,缺少统筹安排,缺少鲜明主题,满目的“大众牌”、“大路货”充斥着货架橱窗,很零乱,很琐碎。

而有底蕴、有品位的学校在楼层文化建设上是别具匠心的。

这里介绍一下山西省榆次区校园路逸夫小学的楼层文化。

该校以书香校园为灵魂,不同的楼层有不同的文化主题。

一层以“走进童话”为主题。

适应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二层以“走进诗词”为主题,让中年级学生畅游于古典语词的海洋;三层以“走进名著”为主题,引导高年级孩子与名著交友,与名家握手;艺术楼以“走近科学艺术为主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楼梯间以“走进哲理名言”为主题,让学生在行进间明白人生的意义。

因为学校校舍紧张,不能建起大面积的阅览室,为满足近2000名学生的阅读需要,该校正准备建起楼道图书馆和移动图书架,建设“图书超市”,选聘“小小图书管理员”,让孩子随手能拿到书,随时能阅读,让他们感到阅读在身边,生活中充满阅读,“一切为了学生,随时提供服务”在这一举动中充分体现。

2、教室文化

(1)现状中的教室文化建设

现状中的教室,大部分都是火柴盒式的空间,就是由于寄宿到或半寄宿制甚至活动教学的需要,进行改装重组,也是万变不离其踪。

“中国特色”的学校建筑理念的产物,在很短时间内是难以改观的。

因此,教室文化建设是要依据这一“端方四正”的空间载体,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①健康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的周围——在学生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健康的内容来充实教室,有效地传播优秀文化并发扬光大,营造主旋律鲜明、积极进取、充满正向暗示的环境氛围。

一是要突出主题;二是要正面引导;三是要注重品位。

为满足学生求真求善的积极心理需要,致力文化品位的提高,集情操美、艺术美、科学美于一体,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试想,一个脏乱不堪的教室,哪谈得上育德、益智、促美之功能?

②丰富性。

仅有健康的思想,而没有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就无文化可言,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会血肉饱满,鲜明活跃。

在表现形态上,要有相对固定的国旗、班训和规律性条文,也要有经常变化的墙报、画刊、手抄报;在空间区域上可分为:

以制度条文、日志记载、考核评价为主体的管理角,以悬挂“两操”图解、书画册、学生作品为主体的文化活动角。

在活动形式上,可以安排每周一歌,可以组织一月一次文娱表演,而班队活动、科技活动、学科活动更是与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③针对性。

学校环境布置对学校和老师来说是有计划、有目的的。

因此,教室文化要达到“不教之境”,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首先,要针对年段特点,一般小学低年级文化环境要注重直观性、形象性和活泼性,有的老师善于用儿童体文字,美术体拼音和宣传画来布置教室;而中高年级在兼顾活泼性、主动性的同时,要注重知识的丰富性,教育的启迪性和艺术的精湛性。

其次,要针对班级特点。

优秀的班集体要坚持用更高的目标激励人,用崇高的荣誉鼓舞人;后进班集体要坚持用醒目的提示鞭策人,正面的舆论引导人;纪律松散的班级则要突出规章条文;求新精神不足的班级,在文化建设上要善于“异想天开”、“别出心裁”。

再次,抓住时机,有所针对。

在刚入学的新生教室里,要形成入学教育的氛围,即将毕业的班级,文化环境则要突出“做合格的毕业生”为主题。

④自主性。

教室文化建设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生动发展,让学生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a)自主组织。

学生自愿组成若干小组,如墙报小组、读书演讲小组、小记者组、文娱演出队等。

(b)自行设计。

班级墙报、班级报刊,应让学生分头设计,再好中选优,或共同设计,集群体智慧,让学生自编自办。

(c)自我激励。

让学生在文化建设中自我展示的目的,是为了得到自我激励,实现自我超越。

如在“班级之星榜”中让“文化之星、艺术之星”脱颖而出,点缀星空;在“我能行展示牌”中,让有品位的作品常领风骚,大放异彩,从而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要求。

⑤创新性。

教室文化缺乏创新性,就缺乏生命力。

在建设过程务必要以新思维、新视角、新举措求得新风貌、新功效。

第一,要在方式方法上不断求新求活。

有的班级不仅在教室设置“我能行展示牌”,还在室外悬挂“我最行——展示框”,让家长及全校师生体验其成功;有的班级不仅墙报开辟“心语”专栏,而且设置“悄悄话信箱”,以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心灵相通。

第二,要在内涵实质上重创精神的培育,创新思维的激发。

如在墙报中开辟“巧思妙解”、“科技之窗”、“科学家足迹”等栏目,在活动中突出“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的主题,在“我能行展示牌”中进行经常性的自然标本展,利用音像设备插入科技节目,以营造多视角、立体化的文化氛围,构建一个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场”。

(2)未来教室的环境特点

2006年3月5日,《中国教育报》在《视点》专栏中,以《什么时候才能拆掉教室的墙》为题,报道了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研究中心,一年多来通过调查、展示、实践等方法,孜孜以求地探索着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建筑的创新之路的情况,读来令人欣喜,令人鼓舞。

这是一个信号,也是一种趋势。

许多人心目中校舍建设的“超前”、“现代化”只不过是盲目追求楼层越高越好,规模越大越好的“高大全”、“超豪华”、“有气派”,结果出现了一批耗资巨大华而不实的“庞然大物”。

建筑背后是理念。

在杭州市一所学校的新校区建筑方案预审会上,人们翻阅设计方案时,蓦然发现这是一所没有普通教室的学校!

没有普通教室,但是,他们需要的是理想的教育所需要的教室。

学校建筑是教学的空间,是知识展示的空间,同时,还是情感交流的场所。

学校建筑除了为教学设施、为师生的教学活动提供三维空间外,还提供氛围。

一种学生与老师之间在学习中建立起来的和谐的氛围,真正一流的校舍就该营造这样的氛围。

椭圆形木桌上摆放着鲜花,带扶手和弧形靠背的木椅,满壁的图书,柔软的地毯和暖色的灯光,这一切都洋溢着家的温馨。

这是美国新泽西州某学校一间教室的布置。

始建于1952年的这所学校,上世纪末被翻修一新,美国建筑评论家将该校誉为“兼备艺术品位和科学功能”:

真正的小班化教育,每个教室只容纳13人。

在这里,中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秧田式座位已被摒弃,因为,这与现代化教育的平等、主动、合作、研究等要求违背,代之的是马蹄式、圆桌式座位;上课时,师生之间的目光距离被安排在30厘米和300厘米之间,不会太近也不会太远,一切都经过精心设计,恰到好处;校图书馆里摆满了沙发,学生们坐着、靠着、斜着甚至躺着,在中国老师看来也许是坐没坐相,站没站相,可是学生们却感到图书馆真舒服啊,他们是在舒服中学习。

日本有些学校的图书馆甚至特意不设座椅,为了让学生更加随意,可以蹲在地上,甚至躺在地上,怎么舒服怎么来。

学生学习时的舒适度,这正是发达国家学校所普遍追求的。

知觉空间依附于实在空间,“人的建筑”(教育)离不开实物形态建筑,观念的突破往往随着现实环境的改变。

看起来好像都是一些细节,如撤除教室走廊之间的墙、把教室建成马蹄、布置圆桌式座位、图书馆里不设座位等。

其实一草一木、一门一窗、一砖一瓦、一桌一椅、每一处小小的改动的背后都凝结着全新的教育理念。

总体言之,是为摆脱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为了改变“学海就是苦海、愉快就是放纵”的旧学习模式,为了创造一种以生为本、师生平等的教学个性化、民主化氛围,真正实现“活的教育”、“以人为中心的教育”。

今天,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进入校园,势必将影响校园建筑的格局,这就需要人们顺应变化做出调整。

细心的读者,只要我们浏览以下几幅图片「均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就会敏锐地发现,外面的世界已经很精彩,这样的教室环境对于我们也许很遥远,但这种发展方向不会变,我们应将做好准备,迎接这一天的来临。

真正等到这一天,教育超市也将如鱼得水,大行其是,你瞧,那种开放式的教室,学生那舒适的神态,那种资源的广泛引进利用,不正是教育超市所追求的吗?

开放的教室环境有利于“以人为本,以顾客为导向”的超市理念,提供“以教助学”、“按需取教”的优质教育服务。

3、办公室文化

办公室是指课堂之外教师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主要场所。

加强办公室的文化建设对于激发教师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形成健康教育的氛围和优良的教风校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单从物质文化层面上,教师办公室的陈设、布置要切合教师工作的特点,以其独有的风格和内涵影响教学行为。

有什么样的员工,就有什么样的服务;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在一个企业,员工生活、工作在粗俗的环境“居鲍鱼之肆,久闻而不知其臭,”他所提供的服务也会可想而知。

(1)环境整洁。

教师办公室的环境在优美整洁方面更应具有典范性。

一陈阅读架,数格书本框,一面仪表镜,一张净手盆……既简易便利,又透射浓厚的文化气息。

在环境维护方面,应提倡教师服务集体,共建“家园”,特别是要做到轮流打扫卫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动辙使唤学生代劳,实际是顾了“体面”,很不体面。

(2)格调高雅。

文明与高雅紧紧相连。

教师办公室的布置要有书卷气息,要有诗情画意。

如在门头悬匾、在墙上题联、在桌板上嵌诗。

一看下列几幅对联,幽默诙谐之中透射睿智,各科教师的特点一览无余。

圆规直尺三角板,几何代数微积分。

(数学教师办公室)

圈圈点点修病句,勾勾抹抹改文章。

(语文教师办公室)

天南海北说世界,古今中外论英雄。

(史地教师办公室)

一分为二辩证法,等价交换经济学。

(政治教师办公室)

而一些“蓝领”阶层,也不甘落后,在办公室门楣上悬牌题写,等于给自己“明码标价”,或表示自己的志愿,或向师生员工承诺、或是一种“经营策略”,或是一种工作宣言。

心灵伴教师飞翔,理想为学生绽放,力量与家长共聚,成功与社会共享。

(校长室)

孩子的成长和教师的进步是我们最大心愿。

(教导处)

您的需要是我们的职责,你的满意是我们的追求。

(总务处)

有的学校以“春风化雨”、“红烛情怀”、“园丁风采”为题,分别在三个楼层的办公室悬匾,别具一格;有的教师办公室经常放置花香四溢的兰草,高洁红艳的梅花和千姿百态的秋菊,寓意深远。

(3)气氛清新。

办公室的设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更应感受信息社会的变迁,让清闲的空气驱散劳累。

一组音像设备既能让教师于极度疲倦之时听歌赏舞,又能收看培训讲座,有条件的学校为教师办公室配备电脑,教师课余之时,网上冲浪,“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试想在网上购物已十分流行的时代,如果教师面对信息网络时代如同盲人骑瞎象,又如何在教育超市里安身立命呢?

4、厕所文化。

现代化程度很高的教育超市,文明是没有死角的,文化气息应该浸染每一寸空间。

譬如厕所环境,也有不可或缺的文化意义。

2001年11月,世界厕所高峰会议在新加坡召开,中国代表团发言中的一句话令人深思:

“不注意厕所卫生的国家没有文化和未来”。

把厕所文明作为衡量民族素质、生活品质的尺子,是很有见地的。

以传承文化孕育未来的学校,则常常视其为小事,甚至“忽略不计”。

其一,成为学校管理的“空白地带”。

厕所要么简陋不堪,要么污秽遍地,要么墙壁上脏言秽语不堪入目。

其二,成为行为习惯的“盲区”。

厕所话题被视为“难言之隐”,难登大雅之堂,如厕所的基本要求不加灌输,不加引导,学生随地方便,随手扔纸,甚至在里面哄闹嬉戏。

其三,成为研究领域“被遗忘的角落”。

人们热衷于社团文化、活动文化、教室文化的研究,却很少涉及厕所文化。

有鉴于此,厕所文化应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范畴,要在建立教育管理机制,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教育训练,加强督查考评的同时,着力进行环境文化建设。

清洁、舒适、雅观的环境是厕所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积极因素。

因此,要整体优化,形成氛围,利用宣传画、提示牌、广告语等形式加以教育引导。

诸如“前进一小步,文明一大步”、“靠近方便,贴近文明”等真情提示,一定能打动学生心灵,换来一片洁净。

(四)环境文化建设的策略

学校是育人场所,是文明圣殿,是非同于一般商场的高级超市的精神超市。

环境文化建设有异于其他公共场所。

“让每一扇墙壁都说话”这是苏霍姆斯基的名言,成为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但在说什么话,怎样说话,用什么方式说话等问题上,需要遵循规律,认真探索,与时俱进的不断完善。

1、说什么话:

励志育德 导行

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成长中的少年儿童,我们服务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人成才,我们服务的方式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

这一切决定着我们在环境文化建设上,眼界要高,定位要准,不能等同于公园、道路或购物中心。

(1)励志。

人生是船,理想是帆。

中小学阶段是孩子走向瑰丽人生的起步时期,也是关键时期,必须让他们胸怀大志,奋发向上。

因此像毛泽东手迹题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谆谆教导,邓小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殷切希望,无不激发他们勤学报国的志愿,坚定读书成才的决心。

(2)育德。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

环境育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独具功效,特别是要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构建一种和谐的教育环境,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道德文化,从《论语》名句到“经典道德故事”,从儒家思想精华到饱含时代召唤的“八荣八耻”要求,都应成为学生修身立德的资源。

(3)导行。

一步行动比一打纲领都重要,学生在耳闻目睹中见之于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要利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入轨入格,如在楼梯口,除了“轻身慢步靠右行”的提示外,有的学校还在第一个台阶左右两侧嵌入提示方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