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时政问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573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时政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地理时政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地理时政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地理时政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地理时政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时政问题.docx

《地理时政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时政问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时政问题.docx

地理时政问题

2012年时事地理考试热点

1、【70亿人口日】

2011年10月30日伦敦时间24点整时全世界人口钟显示现有6999938456个人。

10月31日,丹妮卡·卡马乔于31日零点前2分钟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家医院降生。

她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几名被宣布成为象征性的世界第70亿人口的婴儿之一。

菲律宾目前是世界上位居第12位的人口大国,拥有9490万人口。

中国和印度依然占据前两个席位。

不过印度人口预计将在2025年超过中国。

中国目前人口形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人口问题,在我国现阶段集中显现。

中国人口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

  一是人口总量持续增长。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大陆总人口13.4亿。

“十二五”时期,人口总量预计在13.9亿以内。

2020年全国总人口约为14.5亿左右。

  第二,人口素质总体不高。

近年来,全国出生缺陷监测总发生率不断攀升,每年出生时肉眼可见先天畸形和出生后逐渐显现的缺陷约占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

全国各类残疾人占全国人口的6.34%。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约为12%,高级技工水平以上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约为25%。

我国劳动生产率不仅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而且低于不少新兴经济体。

  第三,人口结构性问题凸显。

出生人口性别比总体仍然偏高。

同时,“十二五”期间,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在2025年前,我国劳动力总量将始终保持在9亿以上的规模,促进就业仍然任务艰巨。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预计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4.4亿左右,约占总人口的1/3。

  第四,人口流动迁移日趋活跃。

未来二三十年,是我国人口城镇化速度全面加快、人口迁移规模最大、活跃程度最高的时期,将有3亿左右人口从农村进入城镇。

第五,家庭传统功能呈弱化趋势。

家庭规模不断缩减,从1982年的4.41人降至2010年的3.10人,空巢老人和独生子女家庭比例都有所升高。

家庭成员居住离散,全国农村有4700万留守妇女,5800万留守儿童。

(重视人口问题,结合课本中人口与发展的部分探究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和相关的应对措施)

2、【PM2.5越来越受人们关注】

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

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自然沉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漂浮在空中,不仅小到看不见,更小到可以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和人体内的细胞“搏斗”并伤害这些细胞。

从某种程度上说,叫它“凶手”并不为过。

PM2.5如何“行凶”

一粒尘埃小到可以被忽视,但PM2.5正因为太小,而无法被忽视。

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

如果放大了看这些小颗粒,他们并不一定是圆形或者方型,而呈不规则状。

魏复盛表示,这些颗粒物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二次污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

这些粒子很多是因化石燃料燃烧不完全产生的有机碳,有时燃煤电厂在高温中生成的致癌物,在冷却时被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吸附着进入人体。

  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会在空气中停留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本身对呼吸系统就有影响,造成咳嗽、不适。

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致癌物,更导致癌症高发。

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燃烧不完全而排出的小粒子,本身由一定的二氧化硅和碳组成。

也就是说,在它们“出生”的瞬间,可能是清白无害的,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

然而,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数目更多。

比起PM10,PM2.5的表面积要大好几倍,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当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致畸效应。

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而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3、【地震】

2011年10月23日,土耳其东部靠近伊朗边境的凡省地区,发生了里氏7.2级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当地时间4月11日15时38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海域发生8.5级地震,之后又发生数次6级以上余震。

北京时间2012年4月12日6时55分在墨西哥(北纬18.4,西经102.7)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60公里。

(结合日本大地震,学习复习地球上的几个大的地震带,火山带,地震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4、【伦敦奥运会】

2012年伦敦奥运会将于2012年7月27日(星期五)开幕,于2012年8月12日(星期日)闭幕

根据伦敦的景点照片指出那副照片属于伦敦,此地的气候(温带海洋)----,伦敦的著名景点如大本钟要记忆清楚。

5、【澜沧江--湄公河】

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合作的意义。

(结合地图了解该区域的范围,包括的国家)

 1.澜沧江-湄公河应了当今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趋势,为区域内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找到了一个新的增长点。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

全球化加速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人流、物流、技术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有效地促进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从这种意义上说,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开展,顺应了当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一体化发展的潮流和大趋势,可为次区域各国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整合次区域各国的力量,调动区域内外各方的力量,促进澜沧江-湄公河及其流域地区的有效开发,进而促进区域内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湄公河流域即中南半岛五国中,虽然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除泰国外仍然处于富饶的贫困状态,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很落后,经济实力弱小。

而另一方面,澜沧江-湄公河及其流域地区的开发又是一项包括航运、水能、旅游、林业、矿业、农业、渔业、人力资源、贸易、投资、环境保护乃至禁毒等广泛领域的系统工程,初步估算,需要2000多亿美元的投资才能见效。

每一个主要水电工程的建设都需投入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

这对于资金、技术和人才都严重不足的次区域国家来讲,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实施有效的开发,必须走联合开发的路子;不但要联合区域内各国,而且还必须广泛动员国际力量的参与。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分享国际经济、科技发展的好处,实现本国本区域资源的最佳配置,使自己的资源优势尽快变成经济优势,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为传统的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合作具有悠久的历史。

1957年3月,联合国亚洲和远东经济委员会(即现在的亚太经社委员会)举行第13次年会,越(南越政权)、老、柬、泰四国代表发表联合声明,提出联合开发利用湄公河。

同年5月,四国代表在曼谷举行会议并宣告成立“下湄公河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和协调委员会”,同时委托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秘书处帮助起草《下湄公河委员会章程》。

同年9月,四国代表再次聚会曼谷,审议并通过了《章程》,“下湄公河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其宗旨是“促进、协调、监督和管理湄公河流域的资源勘察、规划和开发工程”。

下湄公河委员会除前述四个成员外,还得到30个合作国、17个国际组织和6个国际金融机构的协助。

至80年代末期,湄公河委员会对湄公河下游地区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大量的勘察、测绘、分析、研究、论证、规划,为后来的大规模综合开发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资料和数据,并将其中一些项目付诸实施。

据统计,在1957——1988年的31年间,湄公河委员会已从相关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募集到4.2亿美元的建设和开发研究费用。

但是,由于这一地区长期的战乱特别是这一开发合作只涉及下游国家,而处于上游的我国没有加入其中等原因,委员会制订的规划绝大多数长期停留在纸面上,湄公河委员会也长期处于瘫痪状态。

直至80年代末期随着东南亚特别是中南半岛地区和平的恢复以及相关国家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湄公河委员会才又恢复工作。

但是,此时的湄公河委员会已不能适应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要求。

委员会虽已恢复,但工作进展缓慢,最主要的原因是湄公河下游的合作开发如果不将上游即澜沧江的开发纳入其中,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难以有大的作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积极参与的在中、老、缅、泰四国毗邻地区开展的“黄金四角经济合作”、亚洲开发银行主导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倡导的“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等合作机制应运而生,合作成果不断涌现。

这些合作机制突破了“下湄公河委员会”的合作框架,合作地域从“下湄公河”扩展到了澜沧江。

中国的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开展,为传统的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之一。

  4.有利于促进流域区六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从而保持本区域的和平与稳定,为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区域环境。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是一个多样化十分突出、发展极不平衡、区域内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外部大国又常常觊觎的地区。

如前所述,该地区目前绝大多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仍十分落后,主要原因之一是历史上长期遭受西方的殖民统治,二战后又由于法国、美国等外部势力的入侵而长期陷入战乱。

此外,各国之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边界、领土、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矛盾和争端,也影响了该地区的合作。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开展和不断深化,使区域内各国的利益集中到一起,各方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和精神积极进行合作开发。

在经济合作中,各方不断加深了解,消除隔阂和猜忌,增进政治互信,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

区域政治、安全环境的改善,反过来又将大大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正是从这一战略高度出发,次区域各国都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寄予了厚望,从政府和民间等各个层面积极参与,真诚地希望能将这一次区域合作搞实并不断深化。

这才有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框架下的部长级会议、“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框架下的部长级会议等机制。

2002年11月初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第六届“10+3”和“10+1”会议期间,成功地举行了首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

会议主要回顾了该合作机制建立1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确认未来10年的合作前景及承诺和加强发展伙伴关系,通过区域一体化,实现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增长、公平和繁荣。

在会后发表的大湄公河次区域领导人联合宣言中,六国领导人承诺把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项目和各国发展计划结合起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能源开发,调动私营部门的参与合作,推动贸易与投资,并进一步开发人力资源。

有关各方还承诺努力实现在2015年把该地区的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目标,并呼吁更好地保护环境。

会议决定,今后每3年在成员国轮流举行一次大湄公河次区域领导人会议。

会后,有关国家签署了《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谅解备忘录、《大湄公河次区域便利运输协定》中方加入书和《大湄公河次区域政府间电力贸易协定》,发表了中国参与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国家报告》。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的举行,标志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更高的阶段。

  5.我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我国的经济安全环境。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特别是一些战略性资源的人均占有率均处于世界最低水平之列。

据预测,按目前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我国每年需进口石油近2亿吨,铁矿石3亿吨,粮食5000万吨。

资源拥有和消耗的矛盾日益突出,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今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立足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争取在更大的范围内获取更多的国际资源。

而另一方面,次区域国家则自然资源丰富,是我国近在咫尺的大市场。

我国未来所需的大部分战略资源都可以从与这一地区的合作开发中获得。

  6.有利于促进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

云南是多民族的边疆省份,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工农业基础薄弱,而边境一线这种情况就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澜沧江-湄公河流经的缅甸北部、老挝北部和泰国北部地区的情况也与云南南部地区的情况较为相似,发展都比较落后。

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不但可以促进云南边疆地区的开放、开发和发展,早日改变云南边疆地区的落后面貌,而且还能带动缅北、老北、泰北地区的发展,从而最终消除“金三角毒品基地”这一毒瘤,并且遏制走私、贩枪、拐卖人口等跨国犯罪势头。

这无疑有利于我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

  7.有利于促进中国—东盟自由区的建立,并为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东亚自由贸易区乃至东亚共同体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2002年11月初的东盟与中国“10+1”会议上,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了在未来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达10年的准备。

因此,需要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推进。

从现实情况来看,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经过10多年的实践已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涉及到东盟的一半国家和广泛的合作领域,已成为有效地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切入点和先行实验区(如“早期收获方案”就是首先在次区域内实施)。

在新形势下不断深化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于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还将为未来更大范围的东亚区域合作奠定基础。

  8.有利于我国加强与东盟的友好关系,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我国的“四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睦邻友好,稳定周边”,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一直推行外交方针,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将这一方针深化阐述为“以邻为伴、以邻为善”,这也就是温家宝总理在出席2003年10月初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10+3”、“10+1”系列会议期间在各种场合所指出的我国在新形势下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

对我国来说,本世纪头20年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顺利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首先是周边安全环境。

东盟是一个拥有10个成员国、总面积约达45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达5.2亿的重要组织,对东南亚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东盟10国中有一半国家集中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

从参与合作的国家来说,东盟10国作为一个整体,都已积极参与到澜沧江-湄公河次流域合作中来,创立了“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

也就是税,中国和东盟都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

因此,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不但可以促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的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我国加强与东盟的友好关系,维护东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有利的周边安全环境。

正是从这一战略高度出发,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目前已成为推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主要倡导者和执行者,并已开始从国家的层面积极推动。

在2002年11月初的首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就进一步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提出了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坚持以项目为主,注重实效;坚持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等三项建议;强调加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并表示完全可以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为有效推进合作,中方还决定向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柬埔寨、缅甸和老挝提供特别优惠待遇,自2004年1月1日起,以上三国向中国出口的部分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

6、【龙江水污染】

水污染事件一:

2月3日中午,镇江市有居民发现自来水中有异味,在给金鱼换水后导致鱼翻白死亡,随后微博和当地网络论坛出现大量关于自来水污染的帖子,一度引发市民抢购纯净水。

水污染事件二:

广西龙江河2012年1月15日出现重金属镉含量超标,26日污染水体进入下游柳江系统,27日柳江上游河段镉浓度超标达5倍。

水污染事件三:

2011年6月4日晚上22时55分左右,杭州市辖区建德境内杭新景高速公路发生苯酚槽罐车泄漏事故,导致部分苯酚泄漏并随雨水流入新安江,造成部分水体受到污染。

事故发生后,杭州市民超市疯狂抢购矿泉水。

同时杭州、建德两级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环保、消防、交警、林水等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处置;杭州市委、市政府紧急动员、多管齐下,及时果断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保障杭州市居民用水不受影响。

污染事故四:

记者7月1日从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部获悉,据美国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康菲中国)报告,由该公司任作业者的蓬莱19-3油田附近海面于6月上、中旬出现油膜。

蓬莱19-3油田位于渤海海域,康菲中国任该油田的作业者,负责油田的开发生产作业管理。

水污染事件五:

2011年7月21日凌晨2时左右,四川松潘县小河乡境内突发强降雨,山洪泥石流造成四川岷江电解锰厂渣场挡坝部分损毁,泥石流卷走部分矿渣,冲入河道造成涪江污染。

灾害发生后,当地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目前,渣场挡坝上方的积水已经得到控制,挡坝正在修复。

预计三天左右可清除河道附近的泥石堆积体,消除污染源。

环境状况公布显示,突发环境事件中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最为频繁(达50%)。

地表水污染依然相当严重,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

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

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污染江河湖泊等天然水资源的恶果,并着手进行治理,但毕竟已经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虽已醒悟但为时较晚。

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希望大家能珍惜水资源,别让眼泪成为人类的最后一滴水。

(结合水资源部分,探究我过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现状)

7、【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1年11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修正案(草案)》。

会议指出,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和我国淡水资源重要补给地,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规划自2005年实施以来,取得明显成效。

为从根本上遏制三江源地区生态功能退化趋势,探索建立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会议批准实施《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

试验区包括玉树、果洛、黄南、海南4个藏族自治州21个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

8、【南水北调工程最后冲刺,2014年汛后全线通水】

南水北调办副主任张野25日在河南省南阳市湍河渡槽施工现场宣布,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黄河南段连线建设全面开工。

这不仅标志着黄河以南段工程成功连线建设,也标志着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主体工程全部开工。

按照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目标,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将于2013年底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全线通水。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的输水工程部分,包括总干渠和天津干渠,全长1432公里,年均调水量95亿立方米。

工程跨越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途经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直辖市)。

工程短期目标以解决城市缺水为主,有利于缓解北方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危机,有利于逐步改善受水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9、【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于2012年3月28日至29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会后发表了《德里宣言》和行动计划。

分析人士指出,本次会晤一方面大大推动了金砖国家之间的务实合作,强化了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维护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特征,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进一步拓展了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领域。

(了解金砖四国的构成成员,了解金砖四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自然资源等信息)

10、【南海局势】

中国现占有西沙群岛,台湾占有东沙群岛,中沙群岛仅黄岩岛露出水面,现中菲黄岩岛对峙中。

中国同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有南沙岛礁主权及管辖海域争议,同印尼、文莱有管辖海域争议。

中国主张拥有除泰国湾以外的几乎全部南海海域的管辖权以及其内岛礁主权。

中国对区内任何一方都具有压倒性军事力量。

但南沙群岛离大陆较远,无供大型军舰停泊的港口和码头,不宜大量驻军。

即收的回但守不住。

且中国的国际中形象似乎不太好,有欺人太甚的意思,在国际舆论中中国是受谴责的一方。

如果武力收复,破坏中国和平崛起的承诺,回到国强必霸的历史老路上来。

加上美国重返亚太,南海为世界贸易交通要到,全球三分之一的航运需经过南海水道,故美国不能让中国全完占有南海,以免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其所为需保证南海的航行自由,即保证美国在任何时候都有把军事力量投送到南海的权利以确保其利益不受损害。

中国现在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加剧暴露,国内民怨沸腾,且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如果处理不好会有损政府和党的合法性。

所以中国可以打,但是要考虑到国际社会的反应以及国外国内可能给中国造成的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南海的确有大量的油气资源。

1、南海是一个南北狭长,东西宽度略窄的大陆架型海域。

我国仅仅占据南海沿岸的最北部,而东南亚各国占据东、西、南三面沿岸地带。

并在南海拥有大量作战力量(仅越南一家就在6个岛屿修建有机场,在超过11处岛屿修建有雷达站)如果我军兵力深入南海,很容易遭到沿岸各国的拦击;

2、同时由于南海南北长度超过2000千米,即使进行空中加油,我军战斗机抵达南海曾母暗沙也需要超过2小时,这么久的时间足够沿岸各国对我国舰队进行超过6次的空中打击!

而且飞行员连续飞行2小时已经很疲劳,而敌人的空军以逸待劳,对我军不利。

3、说到最后,其实我国海军的军舰数量和质量目前都远远不足,整个南海舰队的驱逐舰、护卫舰就那么几艘,大家都清楚,用于岛屿补给的大型登陆舰,全海军不过18艘。

如攻取南海,面对星罗棋布的超过一百个岛屿、沙洲、暗礁。

我军分兵把守,在战略上就犯了力量分散的大忌,而后勤支援也非常遥远,相反越南、菲律宾、印尼等国则可以就近出击各个击破距离他们本国国土不到300千米的我军守岛部队。

4、短期作战行动对我们来说不是问题,我们集中兵力连续夺取南沙各岛屿都不难(毕竟岛屿都很小,最大的太平岛不过驻扎1个战术飞机中队而已),但是夺取以后防守却很困难,而且,军事补给长年累月,至少目前我国在南海开采的资源尚不足以抵消军事开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第四,从战略上分析,

1、东南亚各国本质上对于我国就深怀戒心,这个是有历史原因的,当年法国、荷兰、英国的殖民者为了控制东南亚,故意大量骗华人前往南洋“淘金”,然后给予一定的经济扶植,确保华人控制当地的经济系统,但是却把政治权力交给当地土著,有意挑起两族冲突。

即使在东盟各国已经独立的今天,由于经济上对西方的依赖,东南亚各国依然在政治上非常靠近西方,而把我国作为对他们的威胁看待,从70年代越南的排华到98年印尼动乱,都是东南亚对我国不信任的直接表现。

2、美国为首的西方对东南亚各国的蛊惑和挑唆,同时有出口先进武器装备并提供所谓“军事合作”来诱导东盟国家对抗我国。

而我国目前还处于经济上升期,我国综合国力目前还远远不及美国,所以不能给东南亚提供更多的军事、政治保护,而却在南海资源上和东盟形成天然分歧。

3、我国的经济模式,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和东南亚的经济模式非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