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物流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336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物流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升本物流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升本物流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升本物流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升本物流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升本物流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复习资料.docx

《专升本物流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物流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复习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升本物流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复习资料.docx

专升本物流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复习资料

专升本<物流管理><物流案例与实践>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库存与仓储管理

生产计划是指一方面为满足客户要求的三要素“交期、品质、成本”而计划;另一方面又使企业获得适当利益,而对生产的三要素“材料、人员、机器设备”的确切准备、分配及使用的计划。

生产计划的任务

1、要保证交货日期与生产量;

2、使企业维持同其生产能力相称的工作量(负荷)及适当开工率;

3、作为物料采购的基准依据;

4、将重要的产品或物料的库存量维持在适当水平;

5、对长期的增产计划,作人员与机械设备补充的安排。

生产计划的内容

1、生产什么东西—产品名称、零件名称;

2、生产多少—数量或重量;

3、在哪里生产—部门、单位;

4、要求什么时候完成—期间、交期;

5、什么时候开始生产。

库存管理,是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

库存控制的意义

(1)库存控制的作用

1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需求的前提下,使库存量经常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

2掌握库存量动态,适时,适量提出订货,避免超储或缺货;

3减少库存空间占用,降低库存总费用;

4控制库存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

(2)库存的合理控制

  库存量过大所产生的问题:

增加仓库面积和库存保管费用,从而提高了产品成本;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造成资金呆滞,既加重了货款利息等负担,又会影响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机会收益;造成产成品和原材料的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造成企业资源的大量闲置,影响其合理配置和优化;掩盖了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不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

  库存量过小所产生的问题:

造成服务水平的下降,影响销售利润和企业信誉;造成生产系统原材料或其他物料供应不足,影响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使订货间隔期缩短,订货次数增加,使订货(生产)成本提高;影响生产过程的均衡性和装配时的成套性。

拉动式库存管理

是基于每个仓库的特定需求以一定的订货批量补足库存;每一个存储点都独立于渠道中其他所有的仓库,预测需求,决定补货量时都只考虑本地点的因素,而不直接考虑各个仓库不同的补货量和补货时间对采购成本或生产成本的影响。

推动式库存管理

是属于供应商管理库存的一种管理方法,它是供应链上游通过综合考虑来自下级企业的订单和自身企业生产能力而做出的对下级企业库存决策

库存周转率是指某时间段的出库总金额(总数量)与该时间段库存平均金额(或数量)的比。

是指在一定期间(一年或半年)库存周转的速度。

  提高库存周转率对于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和变现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库存周转率考核的目的在于从财务的角度计划预测整个公司的现金流,从而考核整个公司的需求与供应链运作水平。

  很简单的算法,如某制造公司在2003年一季度的销售物料成本为200万元,其季度初的库存价值为30万元,该季度末的库存价值为50万元,那么其库存周转率为200/[(30+50)/2]=5次。

相当于该企业用平均40万的现金在一个季度里面周转了5次,赚了5次利润。

照此计算,如果每季度平均销售物料成本不变,每季度底的库存平均值也不变,那么该企业的年库存周转率就变为200x4/40=20次。

就相当与该企业一年用40万的现金转了20次利润!

公式: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库存周转率对于企业的库存管理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制造商,它的利益是由资金→原材料→产品→销售→资金的循环活动中产生的,如果这种循环很快也就是周转快时,在同额资金下的利益率也就高。

缓冲库存点(DecouplingPoints),即DP点 在物流管理中,将材料管理和配送管理活动之间形成缓冲的重要存货点称为缓冲存货点。

(或者说是在供应链中,预测驱动的活动与订单驱动的活动之间的分界点称为缓冲存货点)。

五种缓冲存货点:

DP1:

存货生产并运送-在收到客户订单时,从存货中提货,运送出去.根据需求预测生产货物,补充存货。

(例如:

肥皂等日用品)

  DP2:

存货生产-与DP1相似,但是成品集中存放于工厂内,从这里将货物直接运送给客户。

(例如:

汽车)

  DP3:

按订单组装-存货是以在产品的形态保存着的.不保存成品,收到客户的定单时再开始组装产品,然后运送出去。

(例如:

电脑)

  DP4:

按订单生产-只保存原材料和零部件存货.一旦收到客户的定单,就把产品完整地生产出来,然后运送出去,不保存成品。

(例如:

船舶等大型设备设施)

DP5:

按订单设计-通常用于项目中,收到订单后,就开始进行产品设计,并征得客户的同意,然后订购元件和材料,制造一旦完成,就把产品直接运送给客户。

缓冲定位点的重要:

1缓冲点将订单驱动的活动与预测驱动的活动分离开来

2缓冲点是独立需求转化为从属需求的转变点

3在材料流中,缓冲点应该和最新的主要存货点相一致

4缓冲点提供了优化独立于下游活动的上游活动的机会

5缓冲点将风险分为二部分:

缓冲点向下游移动代表高库存投资的风险,缓冲点向上游移动代表着失去订单的风险

缓冲存货点的位置:

a)库存影响

  缓冲存货点越靠近下游,附加价值增加越多,但这也意味着库存费用或存货投资会增加

  缓冲存货点越靠近下游,陈旧过时的风险也越大

  产品的多样性与存货的数量是一对矛盾,通用件是一种解决方法,但这将最终导致存货投资的增加

b)资源需求

缓冲存货点越靠近下游,由于存货量增加,需要更多的库房空间来放置存货 

缓冲存货点越靠近下游,计划工作所需要的资源也要增加,计划和控制将变得更为复杂,要使用更多的员工,需要更复杂完备的系统的支持

缓冲存货点越靠近下游,生产管理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c)时间因素

缓冲存货点越靠近上游,产品的个性化越强,  但它将延长实现客户订单所需的时间,当前置期延长时,可靠性降低的机会将变得更大。

安全库存是指当不确定因素(订货期间需求增长、到货延期等)已导致更高的预期需求或导致完成周期更长时的缓冲存货,安全库存用于满足提前期需求。

安全库存原则:

1、不缺料导致停产(保证物流的畅通);2、在保证生产的基础上做最少量的库存;3、不呆料。

怎么降低安全库存:

1、改善需求预测。

预测越准,意外需求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小。

还可以采取一些方法鼓励用户提前订货;

2、缩短订货周期与生产周期,这一周期越短,在该期间内发生意外的可能性也越小;

3、减少供应的不稳定性。

其中途径之一是让供应商知道你的生产计划,以便它们能够及早作出安排。

另一种途径是改善现场管理,减少废品或返修品的数量,从而减少由于这种原因造成的不能按时按量供应。

4、运用统计的手法通过对前6个月甚至前1年产品需求量的分析,求出标准差后即得出上下浮动点后做出适量的库存。

 

ABC库存分类管理法又称为重点管理法。

其基本点是:

将企业的全部存货分为A、B、C三类,属于A类的是少数价值高的、最重要的项目,这些存货品种少,而单位价值却较大,实务中,这类存货的品种数大约只占全部存货总品种数的10%左右,而从一定期间出库的金额看,这类存货出库的金额大约要占到全部存货出库总金额的70%左右。

属于C类的是为数众多的低值项目,其特点是,从品种数量来看,这类存货的品种数大约要占到全部存货总品种数的70%左右,而从一定期间出库的金额看,这类存货出库的金额大约只占全部存货出库总金额的10%左右。

B类存货则节与这两者之间,从品种数和出库金额看,大约都只占全部存货总数的20%左右。

管理时,对金额高的A类物资,作为重点加强管理与控制;B类物质按照通常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控制;C类物资品种数量繁多,但价值不大,可以采用最简便的方法加以管理和控制。

物资类别

占物资品种数的百分比(%)

占物资金额数的百分比(%)

A

5~10

70~80

B

20~30

15~20

C

50~70

5~10

类别

A

B

C

价值

管理重点

1.准确的需求预测和详细的采购计划

2.严格的库存控制

3.严格的物流控制和后勤保障

4.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5.供应商的合作

1.供应商选择

2.建立采购优势

3.目标价格管理

4.订购批量优化

5.最小库存

6.供应商的竞争与和作

1.物品标准化

2.订购批量优化

3.库存优化

4.业务效率

5.供应商的竞争与和作

订货量

较多

订贷方式

定期定量接经济批量订货

定量定货

按经验订货,可采用订货双堆法管理库存

检查方式

经常检查和盘存

一般检查和盘存

按年度或季度检查盘存

记录

最准确、最完整

正常记录

简单记录

统计方法

详细统计,按品种规格等细项进行统计

按大类进行统计

按金额统计

保险储备量

低较大

允许较高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所谓VMI(VendorManagedInventory)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地改进的合作性策略。

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

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是一种新的、有代表性的库存管理思想。

零售商长期以来饱受“长鞭效应”的苦恼,长期以来销售某种产品,为了保证产品销售的连续性,零售商一直独自管理产品库存,单独承担库存成本,而产品一直由几家供应商负责供应,为了保证自己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和加强企业间合作程度,同时降低成本,抑制“长鞭效应”,重新整合企业资源,零售商决定实施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的供应链战略来进行企业之间的联盟。

 

仓储管理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资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

库存控制(inventorycontrol)又称库存管理,是对制造业或服务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各种物品,产成品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管理和控制,使其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

仓储管理工作是供应物流的转换点,负责生产资料的接货和发货,以及物料保管工作。

库存管理工作是供应物流的重要部分,依据企业生产计划制定供应和采购计划,并负责制定库存控制策略及计划的执行与反馈修改。

仓储管理的任务

  1、利用市场经济手段获得最大的仓储资源的配置。

  2、以高效率为原则组织管理机构。

  3、不断满足社会需要为原则开展商务活动。

  4、以高效率、低成本为原则组织仓储生产。

  5、以优质服务、讲信用建立企业形象。

  6、通过制度化、科学化的先进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7、从技术到精神领域提高员工素质。

仓储的一般业务程序

  1)签订仓储合同。

2)验收货物。

3)办理入库手续。

4)货物保管。

5)货物出库

仓储管理的内容

1)订货、交货。

2)进货、交货时的检验。

3)仓库内的保管、装卸作业。

4)场所管理。

5)备货作业。

仓储的保管原则

1、面向通道进行保管。

为使物品出入库方便,容易在仓库内移动,基本条件是将物品面向通道保管。

  2、尽可能地向高处码放,提高保管效率。

有效利用库内容积,应尽量向高处码放,为防止破损,保证安全,应当尽可能使用棚架等保管设备。

  3、根据出库频率选定位置。

出货和进货频率高的物品,应放在靠近出入口,易于作业的地方;流动性差的物品放在距离出入口稍远的地方;季节性物品则依其季节特性来选定放置的场所。

  4、同一品种在同一地方保管。

为提高作业效率和保管效率,同一物品或类似物品应放在同一地方保管,员工对库内物品放置位置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出入库的时间,将类似的物品放在邻近的地方也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方法。

  5、根据物品重量安排保管的位置。

安排放置场所时,重的物品放在下边,把轻的物品放在货架的上方。

需要人工搬运的大型物品则以腰部的高度为基准。

这对提高效率、保证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原则。

  6、依据形状安排保管方法。

依据物品形状来保管也是很重要的,如标推化的商品应放在托盘或货架上来保管。

  7、依据先进先出的原则。

保管的重要一条是对于易变质、易破损、易腐败的物品;对于机能易退化、老化的物品,应尽可能按先人先出的原则,加快周转。

由于商品的多样化、个性化,使用寿命短这一原则是十分重要的。

仓库管理作业应注意的问题

1.库存商品要进行定位管理,其含义与商品配置图表的设计相似,即将不同的商品分类、分区管理的原则来存放,并用货架放置。

  2.区位确定后应制作一张配置图,贴在仓库入口处,以便于存取。

小量储存区应尽量固定位置,整箱储存区则可弹性运用。

若储存空间太小或属冷冻(藏)库,也可以不固定位置而弹性运用。

  3.储存商品不可直接与地面接触。

一是为了避免潮湿;二是由于生鲜仪器吸规定;三是为了堆放整齐。

  4.要注意仓储区的温湿度,保持通风良好,干燥、不潮湿。

  5.仓库内要设有防水、防火、防盗等设施,以保证商品安全。

  6.商品储存货架应设置存货卡,商品进出要注意先进行出的原则。

也可采取色彩管理法,如每周或每月不同颜色的标签,以明显识别进货的日期。

  7.仓库管理人员要与订货人员及时进行沟通,以便到货的存放。

此外,还要适时提出存货不足的预警通知,以防缺货。

  8.仓储存取货原则上应随到随存、随需随取,但考虑到效率与安全,有必要制订作业时间规定。

  9.商品进出库要做好登记工作,以便明确保管责任。

但有些商品(如冷冻、冷藏商品)为讲究时效,也采取卖场存货与库房存货合一的做法。

  10.仓库要注意门禁管理,不得随便入内。

 

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按用户订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

配送概念的内涵:

1、配送提供的是物流服务,因此满足顾客对物流服务地需求是配送的前提。

2、配送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

3、配送是在积极合理区域范围内的送货。

配送与物流之间的关系:

从物流来讲,配送的距离较短,位于物流系统的最末端,处于支线运输、二次运输和末端运输的位置,即到最终消费者的物流。

但是在配送过程中,也包含着其他的物流功能(如装卸,储存,包装等),是多种功能的组合,可以说配送是物流的一个缩影或在某小范围中物流全部活动的体现,也可以说是一个小范围的物流系统。

一般的配送集装卸、包装、保管、运输于一身,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的目的。

特殊的配送则还要以加工活动为支撑,所以包括的方面更广。

配送的主体活动与一般物流却有不同,一般物流是运输及保管,而配送则是运输及分拣配货,分拣配货是配送的独特要求,也是配送中有特点的活动,以送货为目的的运输则是最后实现配送的主要手段,从这一主要手段出发,常常将配送简化地看成运输中之一种。

配送的要素:

1、集货2、分拣3、配货4、配装5、配送运输6、送达服务7、配送加工

配送的意义和作用:

 1.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系统;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

3.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4.简化事务,方便用户;5.提高供应保证程度

配送合理化可采取的做法:

  1.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

  通过采用专业设备、设施及操作程序,取得较好的配送效果并降低配送过分综合化的复杂程度及难度,从而追求配送合理化。

  2.推行加工配送

  通过加工和配送结合,充分利用本来应有的这次中转,而不增加新的中转求得配送合理化。

同时,加工借助于配送,加工目的更明确和用户联系更紧密,更避免了盲目性。

这两者有机结合,投入不增加太多却可追求两个优势、两个效益,是配送合理化的重要经验。

  3.推行共同配送

  通过共同配送,可以以最近的路程、最低的配送成本完成配送,从而追求合理化。

  4.实行送取结合

  配送企业与用户建立稳定、密切的协作关系.配送企业不仅成了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而且承担用户储存据点,甚至成为产品代销人,在配送时,将用户所需的物资送到,再将该用户生产的产品用同一车运回,这种产品也成了配送中心的配送产品之一,或者做为代存代储,免去了生产企业库存包袱。

这种送取结合,使运力充分利用,也使配送企业功能有更大的发挥,从而追求合理化。

  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6.推行即时配送

  即时配送是最终解决用户企业担心断供之忧,大幅度提高供应保证能力的重要手段。

即时配送是配送企业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化,是配送企业能力的体现。

经济订货批量(EOQ),即EconomicOrderQuantity是固定订货批量模型的一种,可以用来确定企业一次订货(外购或自制)的数量。

当企业按照经济订货批量来订货时,可实现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之和最小化。

总年持有成本=HQ/2

年订货成本=CR/Q

年总成本=年持有成本+年订货成本 即TC=QH/2+CR/Q

安全提前期(也称为安全前置时间)是指在物品加工中,为应付以外情况而设置的安全提前天数,安全提前期将计算入物品的累计提前期中。

前置时间(Leadtime)是供应链管理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从采购方开始下单订购到供应商交货所间隔的时间,通常以天数或小时计算。

订购量3,500单位,每天正常用量500单位,每天最大用量600单位,每天最小用量100单位,前置期间5天。

計算:

(1)(最大)安全存量

(2)订购点(3)正常最高存量(4)绝对最高存量

(1)每天最大用量600单位

每天正常用量500

安全存量(最大)100单位

×5天前置期間=500单位

(2)前置期間的正常用量

(500單位×5天)2,500单位

安全存量500

訂購點3,000单位

(3)訂購點3,000單位

前置期間的正常用量

(500單位×5天)2,500

收料時之庫存量500單位

訂購量3,500

正常最高存量4,000單位

(4)訂購點3,000單位

前置期間的最小用量

(100單位×5天)500

收料時之庫存量2,500單位

訂購量3,500

絕對最高存量6,000單位

运输是指运输主体(人或者是货物)透过运输工具(或交通工具与运输路径),由甲地移动至乙地,完成某个经济目的的行为。

因此,运输是一种“衍生的经济行为”,运输多半都是为了完成某些经济行为。

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

提高实载率的意义在于:

充分利用运输工具的额定能力,减少车船空驶和不满载行驶的时间,减少浪费,从而求得运输的合理化。

  

(二)采取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的有效措施求得合理化

  这种合理化的要点是,少投入、多产出,走高效益之路。

运输的投入主要是能耗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设施建设已定型和完成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能源投入,是少投入的核心。

做到了这一点就能大大节约运费,降低单位货物的运输成本,达到合理化的目的。

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有效措施有:

(三)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

运输社会化的含义是发展运输的大生产优势,实际专业分工,打破一家一户自成运输体系的状况。

实行运输社会化,可以统一安排运输工具,避免对流倒流、空驶、运力不当等多种不合理形式,不但可以追求组织效益,而且可以追求规模效益,所以发展社会化的运输体系是运输合理化的非常重要措施  

(四)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直达运输是追求运输合理化的重要形式,其对合理化的追求要点是通过减少中转过载换载,从而提高运输速度,省却装卸费用,降低中转货损。

直达的优势,

(五)配载运输

配载运输是充分利用运输工具载重量和容积,合理安排装载的货物及载运方法以求得合理化的一种运输方式。

配载运输也是提高运输工具实载率的一种有效形式。

  

(六)发展特殊运输技术和运输工具

  依靠科技进步是运输合理化的重要途径。

例如,专用散装及罐车,解决了粉状、液状物运输损耗大,安全性差等问题。

  

(七)通过流通加工,使运输合理化

  有不少产品,由于产品本身形态及特性问题,很难实现运输的合理化,如果进行适当加工,就能够有效解决合理运输问题,例如将造纸材在产地预先加工成干纸浆,然后压缩体积运输,就能解决造纸材运输不满载的问题。

运输作业的关键因素

(1)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是指为两个地理位置间的运输所支付的款项,以及管理和维持转移中存货的有关费用。

物流系统的设计应该利用能把系统总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的运输,这意味着最低费用的运输并不一定导致最低的物流总成本。

  

(2)运输速度

  运输速度是指为完成特定的运输作业所需花费的时间。

运输速度和成本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运输商提供的服务越是快速,他实际需要收取的费用也越高。

其次,运输服务越快,转移中的存货就越少,可利用的运输间隔时间越短。

因此,在选择最合理的运输方式时,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其服务的速度和成本。

  (3)运输的一致性

运输一致性是指在若干次装运中履行某一特定的运输所需的时间,与原定时间或与前几次运输所需时间的一致性。

它是运输可靠性的反映。

多年来,运输经理们已把一致性看做是高质量运输的最重要的特征。

如果给定一项作业运输第一次花费了2天时间,而第二次却花费了6天时间,这种意想不到的变化就会使物流作业产生严重的问题。

运输成本(Transportcosts)单位运输产品分摊的运输费用支出,称单位运输产品成本,简称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包括:

固定设施成本、移动设备成本和运营成本三个部分。

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主要有:

  1、提高运输效率,扩大运输工作量;

  2、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单位运输工作量的活劳动消耗;

  3、采用新技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4、降低燃料、材料、电力消耗;充分发挥运输设备效能,改善车船运用等。

配送运输通常是一种短距离、小批量、高频率的运输形式,它以服务为目标,以尽可能满足客户要求为优先。

如果单从运输的角度看,它是对干线运输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属于末端运输、支线运输。

配送运输的特点:

1.时效性

  快速及时,即确保在客户指定的时间内交货是客户最重视的因素,也是配送运输服务的充分体现。

2.安全性

  配送运输的宗旨是将货物完奸无须地送到白的地。

影响安全性的因素有货物的装卸作业、运送过程中的机械振动和冲击及其他意外事故、客户地点及作业环境、酝送人员的素质等,这些都会影响配送运输的女全性,出此,在配送运输管理个必须坚持安全性的原则。

3.沟通性

  配送运输是配送的末端服务,它通过送货上门服务直接与客户接触,是与顾客沟通最直接的桥梁,代发者公司的形象和信誉。

在沟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充分利用配送运输活动中与客户沟通的机会,巩固和发展公司的信誉,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方便性

  配送以服务为目标,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要求为优先,因此小女尽可能地让顾客享受到便提的服务。

5.经济性

  实现‘定的经济利益是企业运作的基本目标,因此,对合作双方来说,以牧低的费用,完成配送作业是介业建立双赢机制加强合作的基础。

配送运输的作用:

1.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

  2.解脱大量储备基金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