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1106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docx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docx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系统规划

说明书

(2011-2031)

 

专业班级:

华中农业大学园林

 

目录

 

1现状综述

1.1城市概况分析……………………………………………………………………3

1.2江汉区区位分析

1.2.1江汉区概况…………………………………………………………………3

1.2.2江汉区交通现状……………………………………………………………3

1.2.3在武汉市园林发展规划中的地位…………………………………………3

1.3用地现状及分析

1.3.1武汉市绿地系统概况………………………………………………………4

1.3.2江汉区用地现状分析………………………………………………………4

1.3.3江汉区绿地现状分析………………………………………………………4

1.3.4江汉区公园服务半径分析…………………………………………………5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则

2.1规划依据…………………………………………………………………………5

2.2规划的范围、规模及期限

2.2.1规划范围…………………………………………………………………6

2.2.2规划规模…………………………………………………………………6

2.2.3规划期限…………………………………………………………………6

2.3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3.1指导思想…………………………………………………………………6

2.3.2规划原则…………………………………………………………………………6

2.4规划编制的意义……………………………………………………………………6

2.5规划目标……………………………………………………………………………7

2.6规划指标……………………………………………………………………………7

3区域绿地系统规划

3.1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体框架………………………………………………7

3.2江汉区绿地总体结构布局规划

3.2.1区域规划结构……………………………………………………………………7

3.2.2区域规划布局……………………………………………………………………8

3.2.3区域内主要规划分区……………………………………………………………9

3.2.4区域内公园服务半径(规划后)分析…………………………………………11

3.3江汉区绿地分类规划

3.3.1公园绿地规划……………………………………………………………………11

3.3.2生产绿地规划……………………………………………………………………12

3.3.3防护绿地规划……………………………………………………………………13

3.3.4附属绿地规划……………………………………………………………………13

4树种规划

4.1树种现状

4.1.1公园绿地G1………………………………………………………………………15

4.1.2防护绿地G3………………………………………………………………………15

4.1.3附属绿地G4………………………………………………………………………15

4.1.4现状树种总结……………………………………………………………………15

4.2规划原则……………………………………………………………………………15

4.3规划目标……………………………………………………………………………16

4.4具体方案……………………………………………………………………………16

4.5全区范围内树种规划………………………………………………………………17

5.分期建设规划

5.1近期规划……………………………………………………………………………17

5.2远期规划……………………………………………………………………………17

6.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设规划………………………………………………………17

7.古树名木保护…………………………………………………………………………18

8.规划实施措施…………………………………………………………………………18

 

1.现状综述

1.1城市概况分析

武汉市是湖北省省会。

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

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

武汉有行政区划的辖区13个(中心市区7个郊区6个),另有非行政区划的经济开发区3个。

乡镇有121个街、8个乡、14个镇、5个办事处、2个管委会。

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500平方公里。

2011年常住人口达980余万。

流动人口200万。

武汉作为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早在新石器时代(一万多年以前),这里就有先民生息繁衍。

据考证,位于武汉市北郊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3500年前的商代方国宫城。

明清时代,汉口成为全国闻名的商埠,是当时四大名镇之一。

近代武汉,作为民主革命的发祥地,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地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

因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故而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地被俗称武汉三镇。

在中国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故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

武汉市地形属残丘性河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低平,沿长江、汉水展布平原,平原南北两侧和蔡甸区中部为第四纪阶地,呈波状起伏的高岗和低丘,东北和北部为大别山余脉,地貌特征是低山丘陵,南部为丘陵岗地,全境土地大致为“二山三水五分田”。

武汉市市域内土地适宜性广泛,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利用程度较高.呈东西向的两列低矮山系与南北向的长江在市区形成垂直轴线。

市内长江、汉水交汇,湖泊众多,以“龟蛇锁大江”为中心的东西连绵的山轴与南北纵贯的长江构成了武汉天然的风景轴线和城市骨架,并形成了汉口、汉阳和武昌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格局。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的特点。

一般年均气温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

初夏梅雨季节雨量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

武汉活动积温为5150℃,年无霜期240天,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

武汉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武汉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水利资源丰富,被称为“百湖之市”。

武汉有各类矿藏33种,矿点154处,潜在经济价值8400多亿元,尤其是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丰富,并拥有全国最大的熔剂石灰岩、白云岩和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储量居全国第一位。

武汉全境面积达8494平方公里,为湖北省面积的4.6%。

七个城市辖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外环以内面积1171.70平方公里,武汉三环线(中环线)内的城区面积684平方公里。

截至2009年底建成区面积为475平方公里。

十三个辖区中黄陂区面积最大为2261平方公里,江汉区面积最小为33平方公里,城区中洪山区面积最大达502平方公里。

 

1.2江汉区区位分析

1.2.1江汉区概况

江汉区,地处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因此得名。

位于老汉口中部,是武汉市最繁华的中心城区。

具有悠久商贸传统的江汉,自明成化年开埠以来,就是中国著名的大商埠、华夏“四大名镇”之一老汉口的发源地。

江汉区国土面积仅33.43平方公里,全区下辖13条行政街道,114个社区居委会,5个村委会。

全区总人口按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为59.70万人。

商贸商务文化繁荣。

江汉区是汉口商贸商务最为昌盛的地区。

汉口开埠以来,江岸一带就成为武汉金融商社文化兴盛带,历史上拥有美国花旗银行、日本上金银行等20余家外国银行和40家本地钱庄,现域内已形成各专业银行、保险信托、投资租赁、证券交易等新型金融体系,是全市乃至华中地区金融流通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沿江一带、江汉路、中山大道过去是汉口商贸商务中心,现在江汉路步行街开街,中山大道整旧如旧,四星级酒店------新世纪大厦,世界海鲜大酒楼,易初莲花,华普超市等商贸商务业的建设,使江岸商贸商务更加活跃。

江汉区景观资源:

人文景观:

武汉博物馆、武汉中山舰博物馆、湖北地质博物馆、孙中山铜像

历史景观:

国民政府旧址纪念馆、栖隐寺、江汉路(各国风格建筑的博物馆)、江汉关、六渡桥

新建项目:

王家墩、东方马城、国际会展中心

自然景观:

汉口源点(汉江汇入长江的交叉口)

江汉区历史悠久,多老商贸区及老式建筑等,但景观资源分布较松散且缺少知名度强的景点及资源,很多地方空有老地名遗址早已不在失去了开发价值,现有的景观资源应给与关注和保护,着眼于进一步开发。

1.2.2江汉区交通现状

交汇点毗邻周边,天兴洲长江四桥、武汉中环路、金桥大道不日兴起。

沿江、中山、解放、建设及发展等五条主干道与沿江平行;江汉步行街、南京路、有大智路、一元路、三阳路、黄浦大街与沿江垂直。

后襄河公园临近的泛海国际广场,以及中山公园临近武汉广场均属较繁华地带,人流聚集相对集中。

区内的三大公交站点服务与小区集中的人口密集区。

区位交通优势突出。

江汉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水陆空运输十分便捷,黄金水道得天独厚,长江二桥横贯南北两岸,亚洲第一大内河武汉客运港、汉口火车站、武汉国际机场、阳逻深水港、京珠---沪蓉高速公路交汇点毗邻周边,天兴洲长江四桥、武汉中环路、金桥大道不日兴起。

沿江、中山、解放、建设及发展五条一级干道东西向展开;常青-青年、新华、姑嫂树路三大一级干道通达南北,南部京汉大道轻轨贯穿。

纵横发达的水陆空运输体系构成江汉区独特的交通网络。

另外,江汉区历史悠久,多老商贸区,及老式建筑等,但景观资源分布较松散且缺少知名度强的景点及资源,很多地方空有老地名遗址早已不在失去了开发价值,目前没有大型游乐休闲项目在此建成,东北方有新建成的武汉市重点大型娱乐项目-极地海洋公园,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前景看好,未来武汉市新兴项目应优先考虑本区与极地海洋公园配合,创造更大的经济文化效益。

总之,江汉区未来规划建设的空间和潜力巨大。

1.2.3在武汉市园林发展规划中的地位

武汉市“十一五”园林发展规划提出,通过江河湖泊水系的连通,建立江、湖联网水系,形成自然山水、大型公共场所、住宅区多个不同层次的园林绿化体系。

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将优先发展。

而武汉新区、后湖、化工新城、王家墩中央商务区四个区域的园林绿化将是整个规划中最吸引人的大手笔,将在今年动建部分工程。

重点加强市区内湖泊公园建设,形成滨湖绿化特色。

完善汉口中部换子湖、西北湖、后襄河、机器荡子、菱角湖等构成“五湖”公园绿地,形成以湖泊为主体的城市“绿心”格局。

王家墩商务区:

绿地系统改善“小气候”。

推进“大发展”与保护“大生态”并重,构建“两轴两环、六楔多廊”的生态框架体系。

  这意味着,武汉得天独厚的山水自然资源将给市民带来更愉悦的休闲享受。

六片放射状楔形绿道,也可以让城郊洁净凉爽的空气通过这些绿色风道,源源不断输送到城市中心区,缓解热岛效应。

“两轴”:

以长江、汉江及东西山系构成“十字”型山水生态轴,规划布局汉口、武昌、汉阳江滩公园,月湖文化区、南岸嘴、黄鹤楼风景区等景观节点。

“两环”:

以三环线防护林带及其沿线的中小型湖泊、公园为主体,形成“线性”生态内环,这“一环”将串起“多珠”,包括天兴洲郊野公园、龙阳湖公园等6大生态公园,谌家矶公园等27处中小型公园及东西湖马场等5处低密度高绿量建设区;以都市发展区外的生态农业区为主,则将形成“一环”,即“片状”大生态外环。

江汉区的北部边界正位于生态内环上。

“六楔”:

是防止六大新城组群连绵成片的重要控制地带,也是山系水系最为集中的地区,将成为未来武汉风景旅游、观光休闲、郊野游憩的最佳聚集区。

规划布局府河、武湖、大东湖、汤逊湖、青菱湖、后官湖水系等六个大型放射形生态绿楔。

绿楔范围内布局有18处郊野公园、东湖等3处风景区、梁子湖等2处湿地保护区、青龙山等2个森林公园、后官湖等9片休闲度假区、八分山等2处体育公园,并保留武湖等4片生态农业园。

府河绿楔将直接楔入江汉区,是绿地规划的重要资源。

“多廊”:

多条生态隔离带,将分别连接六大生态绿楔、分隔各建设组团。

其中,江汉区的王家墩商务区园林建设是以丰富区域内的山水、湿地资源为主,建成循环性的绿地系统。

该区域内将分级建设大型公共绿地、主题公园、社区绿化和道路绿化。

同时,规划以水体公园和山体公园为种群源,若干街头绿地为次种群源,将道路、廊道绿化作为生物廊道,形成区域内的自然生态系统,改善调节区域“小气候”。

在区域南部建人工集中绿化水面;利用现状拆除建筑物渣土和人工湖的挖土土方在该区域北部堆筑层次丰富的山体公园;以中心广场为中心,贯通南北水体与山体,构建区域中央景观轴线。

规划布局——以城市建成区为重点,将形成“绿网”、“水网”交融的公园绿地骨架,以此联系各级公共绿地、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利用道路、水系和滨水滨湖绿化,将外围的生态绿意“牵”入中心地区。

要形成城区景观将形成八“轴”。

其中的三轴直接影响到江汉区:

1.完善汉口中部菱角湖、后襄河、西北湖、(属江汉区)换子湖、、机器荡子(属江岸区)等构成“五湖”公园绿地,形成以湖泊为主体的城市“绿心”格局。

2.结合城市空间景观和人文资源,构筑由洪山广场——南岸嘴——中山公园(属江汉区)、王家墩(属江汉区)——四新——沌口的建成区绿地系统辅助景观轴。

这将成为江汉区绿地规划建设的重要契机和良好基础。

 

1.3绿地现状及分析

1.3.1武汉市绿地系统概况

武汉市市域土地辽阔,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

市域范围内长江、汉水等8条江河穿插其间,湖泊星罗棋布,山体连绵起伏,水体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20%,具有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独特优势,长江与汉水在城区内呈“Y”字形横贯全市,两列东西走向山轴平行排列,27个湖泊散布其间,从而形成两江交汇、三镇鼎立的独特城市空间格局,为形成山、水、城、林交融的园林绿化总体特色提供了基本框架。

为构建独具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框架奠定了基础。

长江与汉水在市域内岸线总长达350km,在主城区内岸线总长达226km,沿江岸线具有丰富的江滩和河滩资源,郊区段江滩腹地宽度一般达到500m左右,主城区江滩腹地的平均宽度也达到lOOm以上,局部地段江滩宽度更达到数千米,如洪山区建设江滩宽达1000余米,新洲区双柳千堤江滩宽度更达到了3700余米。

另外,主城区内27个湖泊和58座自然山体,现只有13个湖泊和8座山体用于建设城市公园绿地,提供了大量潜在的绿化用地。

武汉市在植物区系上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地带,兼有南方和北方植物区系成分,使本市乡土植物物种丰富,兼具南北各种乔、灌、草植物物种。

而广阔的市域所备的类型丰富的立地条件,如山地、平原、湿地等,可以种植多种类型的植物品种,保护和发展植物多样性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武汉市建成区内现有综合公园38个,其中全市性公园8个,区域性公园17个,住区公园2个;专类公园共有11个,其中儿童公园3个,动物园1个,植物园1,另有一定数量的风景名胜公园、带状公园、小区游园和街旁游园。

总的来说,主区绿量大辐度增长,城市绿地布局逐步走向均衡、合理。

江岸区、江汉区、昌区老城区在中心城区内,以拆迁、借地、租地等各种方式,建成了一大闹市中心的园绿地,改善了城市绿地布局。

城市园林绿化滨江滨潮特色初具雏形,汉口江滩一期综合整治建设160000m2的江滩游园,与龙王庙相对的汉阳南岸嘴险段将建立大型观平台,形成以园林绿化为主的城市开敞空间,与长江、汉江、龟山等共同构成城市观靓点。

对城市”个湖泊进行了整体改造,建设开放式的游园。

国家级东湖风景胜区的改造已显见成效,建成梨园广场、风光村游园、楚风园、新水平台、沙滩浴等景点,同时对东湖路、东湖南路实行景点式改造,使东湖成为我市最具滨湖特色景观。

西北湖广场、菱角潮公园、喷泉公园(机器荡子)、宝岛公园(鲩子湖)等批依湖建设的公园、广场,现己建成开放,初步奠定了城市滨江滨湖的园林景观特不同绿地系统分类方法下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研究色。

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绿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中心城区绿地建设取得突破,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武汉市城市历史可以上溯至3500年前的盘龙城,是楚文化的重要传播地、商贸重镇和我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革命城市,是我国一座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

武汉市现有各类文物遗址多达173处。

其中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59处,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29处,古文化遗址32处。

目前仅在少数适合的旧址建设了公园绿地。

而文化是园林的精髓,充分发掘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建设独具历史特色风貌的文化园林是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园林建设的双赢之举。

既有利于文物遗迹的保护、城市文化的弘扬,又有利于提高城市园林绿地总量,增加城市园林内涵。

统计表明,在武汉市建成区264.7hm2范围内,建成区绿地率27.5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24%,其中江岸区绿地率24.17%,江汉区绿地率22.01%,硚口区绿地率17.59%,汉阳区绿地率24.38%,沌口区绿地率33.13%,青山区绿地率27.16%,洪山区绿地率39.88%,武昌区绿地率25.39%。

1.3.2江汉区用地现状

经过调研分析得知,江汉区用地类型丰富,整个区内有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水域等十余种用地类型。

其中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占据最大的比例。

江汉区绿地面积在武汉七个区内属于最少。

就调研看来,绿地分布并不均匀,沿江大道至中山大道间小区密集,附近绿地面积极小。

对于这些地方,应在规划设计时重点规划,力争让洪山区形成一个山清水秀的绿地环绕城区。

1.3.3江汉区绿地现状

武汉市江汉区南临长江,北攘常青,位于武汉山水两轴相交之处,形成“远眺龟蛇逶迤,近观长江浪涌”的格局,北靠东西湖区金银湖生态旅游开发区及武汉江汉经济开发区,该区绿地现状:

江汉区在武汉市总体规划和专项绿地规划中处于不利的位置,与长江水轴、龟蛇山轴和六楔入城都擦肩而过,大的山水框架不容易构成。

江汉区自身绿地现状优良,在第五片区形成五湖绿心(后襄河、菱角湖、中山公园、西北湖和江岸区的),根据斑块效应理论计算得出,五湖绿心存在共同生态效应,并向四周辐射。

江汉区最为武汉市总体规划中辅助景观轴线(中山公园-南岸嘴-洪山广场;王家墩-四新-沌口)的端点,具有良好的景观廊道,通过辅助景

 

观廊道可以联系周边其他区域。

绿地分布极不平衡,导致部分地区形成了绿化的盲点。

其中江汉区绿地则多集中在中部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是历史老城,绿化简陋,公共休憩空间贫乏;第三阶段多为铁路防护绿地,和中环防护绿地,公园绿地不多。

绿地面积较小未形成规模化、系统化。

区域内居住区分布较广,但居住区公园稀缺,大型的公园绿地也几乎为零且服务范围较小。

江汉区湖泊星罗棋布,具体有建设以水体景观为主体的绿地系统优势,西部武汉市一大绿心地带建设条件较为良好,多为沿河湖绿地形式,但仍未形成规模效益。

中部汉西火车站以西、建设大道以北区域——原军用飞机场现为荒地正在建设当中。

江汉区内荒地及未开发用地面积较大。

两区在绿地发展方面潜力较大,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此为其一;两区绿地类型较为丰富,除了其他绿地以外,几乎包含所有其他类型,此为其二;江汉区硚口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绿地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条件,此为其三。

江汉区绿地现状调查统计表

江汉区

单位:

公顷

总计

全市性公园(G111)

中山公园32.76

常青公园24.19

 

109.91

区域性公园(G112)

西北湖广场7.83

北湖公园14.34

菱角湖公园18.44

后襄河公园9.89

居住区公园(G121)

小区游园(G122)

其他专类园(G137)

龙王庙公园2.46

带状公园(G14)

街旁绿地(G15)

生产绿地(G2)

防护绿地(G3)

铁路沿线

河道沿线

72.605

附属绿地(G4)

92.25

总计

571.624

武汉市江汉区绿地现状指标(2010年)

指标

江汉区

绿地率(%)

31,432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

3.1409

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

5.1037

 

1.3.4江汉区公园服务半径现状分析

本区有全市性公园两处——常青公园和中山公园,服务半径范围大致划为2000米,区域性公园——菱角湖公园、后襄河公园、西北湖公园服务半径较小(详细情况见图)。

通过分析可知在区域的东南角和长江沿岸江汉路一带商业密集区存在明显的公园服务盲区,在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着重规划。

 

2.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则

2.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

(3)《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国务院100号令)

(4)《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建设部784号)

(5)《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6)《武汉市城市绿化条例》(2002年)

(7)《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

(8)《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9)《武汉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1998-2010年)》

(10)《武汉市汉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2010)

 

2.2规划的范围、规模及期限

2.2.1规划范围

以江汉区三环线以内的区域范围为建设重点,区域范围即两区行政管辖范围,结合市域、城市规划区域两个层次进行规划。

江汉区总面积为33.43km2。

2.2.2规划规模

根据武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江汉区常住人口为68万。

总面积为33.43平方公里。

2.2.3规划期限

本次江汉区和硚口区绿地系统规划基准年为2011年底,规划期限分为:

近期:

2017年;远期:

2031年

 

2.3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3.1指导思想

武汉市江汉区区域绿地系统规划本着建立良好的区域绿化生态和人居生活环境,根据武汉市城市总体绿地系统规划,结合区域绿地现状和文化特色,形成具有战略性和超前性的绿地体系,打造自身特色,构筑适应城市未来发展要求的绿地系统格局的指导思想。

江汉区的规划思想是“汇两江融老镇百年沧桑;集五湖现新城十载风采”

此汇两江是指长江和汉口,龙王庙位于两江江交汇处,自古有镇水的传说。

江汉区时四大古镇汉口镇的发源地,传承了汉口老镇商贸云集、交通枢纽等多项重镇作用,尤其在近百年的历史演变中,江汉区更是见证了武汉开埠甚至是中国的近代史的发展和演变,保留了许多历史遗迹,具有极大地历史参考意义,所以这将是规划中重点保护的历史文脉。

此五湖是指江汉区内部形成的五湖绿心,这是规划的核心也是特色,通过五湖绿心向外辐射,建立生态廊道(蓝色水体廊道、绿色廊道、灰色交通廊道),由周边区域(其中包括硚口区、江岸区、汉阳区、武昌区)联系。

形成经济、交通、文化三维一体的结构体系。

十载是指规划时间是从2010年至2020年,这十年将是江汉区高速发展的十年,王家墩的建设将成为江汉三镇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中心,江汉经济开发区也将成为纵向经济动脉的支撑点。

最终形成江汉区的景观预期效果是——“远眺龟蛇逶迤,近观长江浪涌。

龙王庙镇两江怒水,汉口站邀四方来宾。

江汉路景,百年变迁东西荟萃,王家墩区,摩天接踵日月交辉。

2.3.2规划原则

在规划中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符合武汉市城市绿地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