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钢生产线填平补齐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880804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27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钢生产线填平补齐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特钢生产线填平补齐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特钢生产线填平补齐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特钢生产线填平补齐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特钢生产线填平补齐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钢生产线填平补齐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特钢生产线填平补齐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钢生产线填平补齐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钢生产线填平补齐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特钢生产线填平补齐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特钢生产线填平补齐技改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该企业现有1座450m3高炉及年产钢材30万吨能力,本次改造将在450m3高炉的基础上淘汰落后钢材能力,同时由XX县在区域内关闭部分落后钢铁生产线,扩建1座550m3高炉及填平补齐特钢连铸连轧生产线,新增120吨转炉、精炼炉等主要生产设备,建成后形成年产100万吨生产能力。

一、项目名称:

特钢生产线填平补齐技改项目

二、建设规模:

年产特钢100万吨

三、项目总投资1200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0000万元,流动资金30000万元。

四、征地:

500亩

五、新增建筑面积79000平方米

六、经济指标:

预计年均实现销售收入510000万元、利润36709

万元、税金35446万元。

七、建设地址:

XX县XX镇原村选矿厂内

八、建设单位:

XX县XX钢铁有限公司

九、建设周期:

24个月

企业基本情况:

XX县XX钢铁有限公司座落于XX县XX镇。

公司注重人才储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拥有的700多名员工中,有专业技术人员17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9人,工程师70人,其它技术人员93人。

精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为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为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再上新台阶奠定了雄厚而坚实的基础。

该公司是专业从事钢铁生产的企业,原有450m3高炉1座,年产钢材30万吨。

产品畅销于上海、江苏、山东、安徽等省份,良好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售后服务,深得用户的好评,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信誉。

该公司坚守“以质量抓生产,以信誉求发展”的宗旨,严把产品质量关,产品的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同时,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强化全体员工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完善各项制度,经济效益连年攀升,成为当地纳税大户,并多次被评为先进企业。

 

第二章项目背景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5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彻底告别了钢材供不应求的时代。

工艺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已能生产1000多个钢种、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国民经济各行业所需的钢材品种大多数实现了国产化。

随着我国钢材产量和品种规格的增加,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对落后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加强产品结构调整,延伸钢铁产业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某近年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加大了对钢铁工业的整治力度,积极淘汰落后的小高炉、小转炉、小电炉等冶炼设备,鼓励钢铁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实施技术改造,并以XX县和贾汪区进行转向布点,改造建成了一批新型的钢铁生产企业,形成了钢铁产业集群。

本项目即在钢铁工业比较集中的XX县实施,改造后将形成具有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钢铁生产企业。

本次改造符合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中第十四条“钢铁”第5款“高风温热炉长寿技术开发”;第6款“高炉富氧喷煤技术开发”;第12款“钢水炉外精炼”;第15款“连铸坯热装热送技术开发”;第21款“微合金钢冶炼”和第24款“高强度机械用钢生产”之规定,是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

第一节项目改造的必要性

一、某市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江苏省某市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积极实施“科技兴市、项目兴工”战略,把加快企业技术改造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加快发展经济的重要举措。

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一直是制约某市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突出表现在传统行业多、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

目前支撑某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仍然是煤炭、电力、食品、建材、冶金等传统行业,所占比重高达96%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仅为4.2%,大部分中小企业或传统企业普遍缺乏市场竞争力,局限于低层次竞争。

只有依靠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推动全市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才能提高某市工业经济产业竞争力,构建跨越发展的新优势。

当前,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技术水平的竞争,技术改造已经成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的主要方式,成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措施。

因此,必须把技术改造作为重点来抓,通过技术改造和上项目不断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全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东陇海工业带建设的需要

建设东陇海工业带,是省委、省政府加快苏北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某市加快经济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

围绕工业带建设,某市应立足自身产业优势,借助海港条件,按照整体发展思路,积极培育带内新兴产业,同时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通过产业的上下游、前后向及旁侧链接,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

并以树立大品牌和打造高新技术产品为核心,加快实施名牌产品、高科技产品两大战略,积极促进工业带内产品结构调整,尽快形成具有强竞争力和独具特色的新型东陇海工业带。

三、XX县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XX县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本县经济,按照市委、市政府“经济大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工业经济大发展”的要求,一是积极引进项目,并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着力发展大钢铁、机械加工、新医药、电子产品、食品、纺织等产业,促进XX县经济快速发展;二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适应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要求,针对本县现有技术含量低,设备落后,环境污染严重,技改力度不大,适应市场能力较差的传统产业进行治理整顿,并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进行“二次创业”,加快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提升技术装备水平,降低能耗,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有效推动地方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环境保护的需要

小高炉在炼铁过程中产生大量煤气和余热,除热风炉及其它生产工艺使用外,剩余部分都以高空放散的形式排向大气,不但增加了该区域空气中的CO浓度及其它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所产生的严重污染,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低热值能源的白白浪费。

一氧化碳是毒性气体,也是高炉煤气重要组成部分(约占总值的25%)。

大量的高炉煤气高空排放,就意味着对大气环境的严重污染和对能源的浪费,回收综合利用高炉煤气,将CO在锅炉中燃烧转化为CO2再排入大气,是治理CO污染非常有效的方法。

本项目扩建国家鼓励发展的550m3高炉并延伸炼钢、连铸连轧生产线,不仅可有效的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而且可延伸钢铁产业链,提升产品档次,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市场发展的需要

江苏及其周边浙江、上海、安徽等地2004年钢材消费量约6100万吨,其中江苏省消费最多,达到2600万吨,江苏自产钢材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从全国钢材流向也可以看出,2004年华东地区从外地(不包括进口)流入钢材高达1236万吨,在靠近消费市场的某发展钢铁工业,市场潜力很大。

国家在冶金工业“十五”规划实施要点中指出了冶金工业发展应逐步向钢材市场容量逐渐增多的地区转移;“冶金工业应逐步向利用进口矿条件较好的沿江、沿海地区转移”的发展战略。

因此,在靠近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江苏省钢材消费市场发展钢铁工业,又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作依托,有利于钢铁工业合理布局。

六、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产品技术含量低,影响了产品质量和产品档次的提高,严重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市场对优质特钢需求的不断升温和国家对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鼓励企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重点加速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和技术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出台。

该公司经过多次市场调研和反复论证后,认为企业要想进一步发展,不被市场淘汰,必须实施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生产市场需求产品。

该项目建设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丰富的电力和水资源、交通等优势),生产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七、本次改造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我国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在农村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尽快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既是农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该项目实施后,将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同时可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第三节项目改造的有利条件

一、该公司是专业从事钢铁生产的企业,经过多年的生产经营,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培养了一批敬业爱岗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该项目所采用的生产工艺与原生产工艺相近,有利于试车成功和投产后的运行。

二、本技术改造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在国内是一项十分成熟的先进技术,有成套的设备与工艺技术支持。

三、某及周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该地区含煤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包括鲁西南、苏北、淮北、豫东四大煤田十大矿区,探明储量586亿吨,年开采量9500万吨,占全国的1/10;鲁西南及豫东的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4000万吨约和217亿立方米;淮阴、某的铁矿储量是11亿吨,石英石5.5亿吨,石膏矿350亿吨。

某号称“百里煤海”,煤炭储量36亿吨;XX县XX镇是某市“铁矿之乡”有铁矿资源,同时水、电等资源也相当丰富。

因此,该区域有很好的资源优势,有利于项目改造及改造后的生产运行。

四、该公司座落于XX县XX镇,XX镇位于某东北部,距某市区35公里。

镇内陆路、铁路交通较为发达,其中104国道,京沪高速公路,津浦铁路贯穿XX南北;微山湖水运和XX铁矿铁路专用线都在XX分出,对外交通联系十分便捷。

五、某距离连云港仅300多公里,由澳大利亚、印度等国进口矿石运输方便。

六、本次改造将充分利用原有设备、设施,避免了不必要投资,体现了少投入、多产出、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改方针。

七、本项目拟建场址,地势平坦,场地规整,便于工业场地布置。

建厂所需供电条件有保障,地下水资源充足,施工条件好,有利于项目建设。

八、该公司针对本项目建设筹措了专项资金,资金来源有保证,可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及建成后的投产运行。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减少污染,降低能耗,有利于循环经济,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延伸钢铁产业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因此,本次技术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编制依据和原则

第一节编制依据

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

二、国家经贸委发布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

三、国家经贸委发布的《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第一批)》;

四、XX县XX钢铁有限公司委托某市工业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中心编制“特钢生产线填平补齐技改项目可研报告”的协议书;

五、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基础材料;

六、市场调研及相关文献资料。

第二节编制原则

一、本项目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设施,避免不必要的投资;

二、应采用国内外已有的先进、成熟的技术工艺;

三、选择性能良好、节能型设备;

四、严格遵守环境治理、劳动安全、工业卫生、消防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原则;

五、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节能、环保、劳动安全、工业卫生、消防、绿化等各项法规。

 

第四章项目改造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在XX县XX镇原村选矿厂内实施,另需征地500亩。

改造工程主要为生产厂房及仓储等扩建,新增高炉炼铁系统、转炉炼钢系统、制氧系统、连铸连轧系统和相配套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等,并对相关的公用工程及生产辅助设施进行改造,以满足年产100万吨特钢的生产需要,主要改造内容如下:

一、土建

1、鼓风机房2000m2

2、烧结车间16000m2

3、高炉炼铁车间15000m2

4、转炉炼钢连铸车间15000m2

5、轧钢车间20000m2

6、制氧车间3000m2

7、煤气发生站3000m2

8、机修车间2000m2

9、仓库3000m2

以上新增建筑面积79000平方米。

二、新增主要设备

1、炼铁部分

(1)烧结系统:

180m2烧结机等;

(2)高炉系统:

新增矿槽及上料设备、高炉本体、风口平台、出铁场、热风炉等;

(3)其它辅助设施:

水渣及水渣泵房、中心循环泵房、自动化控制系统、除尘系统、喷煤设施等。

2、炼钢及连铸连轧部分

(1)炼钢系统:

120t转炉、AOD、LF精炼炉;

(2)连铸连轧系统;

(3)制氧系统设备;

(4)除尘系统设备;

(5)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

3、生产辅助部分

水、电、动力等生产辅助设备。

三、公用工程

1、给排水系统;

2、供电系统;

3、照明、通风系统;

4、道路、场地辅设。

 

第五章市场分析

一、国际炉料市场概况

根据美国世界钢动态咨询公司预测,如果2005年期间中国钢板需求量年增长率5.7%,并且世界其他地区钢材需求量年增长率为2.3%的话,世界钢铁工业部门和铸造业部门2015年金属炉料需求量将增至于18亿吨左右。

美国世界钢动态咨询公司还对高炉焦化、炼焦煤同焦炭之比提出以下几点预测:

一是2015年世界原钢产量将达到14亿吨,将比2004年增长36%;二是2015年世界钢铁工业部门和铸造业部门金属炉料需求量,将增加到17.8亿吨左右,比2004年增长35.9%;三是世界铁矿石需求量2005年到2015年间增加率为3.5%的话,那么,2015年世界铁矿石需求量将达到18亿吨左右,比2004年增长46.3%;四是2015年世界生铁产量将达到9.65亿吨,2004年至2015年期间,世界生铁产量将增加2.44亿吨,在世界生铁产量增加的2.44亿吨中有2.17亿吨是中国生铁产量增加的,到2015年中国生铁产量将达到4.69亿吨,世界其他地区2015年生铁产量将达到4.69亿吨,在未来10年里,除中国之外世界其他地区高炉生铁产量的增长将受到极大制约;五是世界废钢代用品和生铁代用品合计产量2015年将达到1.17亿吨,增加量达到1.33亿吨。

在1.33亿吨增加量中,生铁代用品产量增加量将达到7200万吨。

如果世界生铁代用品产量从2004年到2015年期间增加7200万吨的话,那么,非高炉炼铁生产工艺技术,如Hismelt、Finex、Mesabi、Nugget和其他生产工艺技术的生铁代用品产量将有大幅度增加才行。

如果非高炉炼铁生产工艺技术的生铁代用品产量没有大幅度增加的话,那么,这必然会造成报废设备的废钢货源巨大的短缺。

不能不提到的是,建设废钢代用品和生铁代用品生产厂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尤其是当其代用品将用来投放市场销售给钢铁厂和铸造厂时,建设废钢代用品和生铁代用品生产厂所需要的巨额资金难以筹措;六是服役寿命为8年至30年的报废设备的废钢积蓄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6%。

报废设备的废钢积蓄量在2004年至2015年期间将达到4.26亿吨。

据分析2004年-2010年期间报废设备的废钢积蓄量年增长率仅为1.6%的原因是,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上世纪90年代世界钢材需求量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同时,最近几十年里报废设备的废钢积蓄量的回收速度一直在增加;七是服役寿命8年至30年报废设备的废钢积蓄量回收速度,平均来说相对缓慢,其原因是中国报废设备的废钢积蓄量大量增加,不包括中国在内报废设备的废钢积蓄量的回收速度从2004年的95%将增加到2015年的103%,其回收速度提高意味着在2004年至2015年期间世界钢材需求强劲,废钢市场价格将呈现较高水平。

二、我国钢铁企业的现状

钢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在1949年建国初期,我国年钢产量仅为15.8万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1996年突破1亿吨大关,2003年钢产量超过2亿吨,连续几年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

在钢材品种和质量方面,已经逐步形成能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的钢材。

我国钢铁企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1、钢产量增长速度加快

据2003-2004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提供的资料显示:

2001年我国产钢15266万吨,比2000年增加2416万吨,增长15.8%;2002年产钢18225万吨,比上年增加3122万吨,增长20.67%;2003年产钢22234万吨,比上年增加4065万吨,增长22.38%;2004年1月-2月份累计产钢3905万吨,同比增加3905万吨,增长27.5%。

由此可见,我国钢铁企业钢产量的增长势头强劲,增长速度加快。

2、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坚持以老企业改造为重点的方针,通过对大中型钢铁企业的改造,促使了钢铁企业产能增长和结构优化,提高了技术装备水平。

如平炉钢产量已由1990年的19.83%下降到1999年的1.44%,2000年已全部淘汰;连铸比由22.3%提高到76%,目前已提高到85%以上。

现阶段我国钢铁企业已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宝钢、天津无缝钢管、珠江钢厂等工程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产品结构调整较快

目前我国急需的钢材品种如重轨、造船板、集装箱板、镀锡板等已可以立足国内解决,镀锌板、石油管及热轧薄板等品种和生产能力及市场占有率有大幅度提高,钢材自给率显著提高,已经提高90%以上。

此外,由于国产钢铁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出口也在不断增加,2003年出口量达到696万吨,同比增长27.5%;出口钢坯147万吨,同比增长10%;材坯出口总量843万吨,同比增长24.3%。

另外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钢材产品中约有50%-60%的产品已经具备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30%左右的产品随着技术改造进一步发展也将具备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4、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有成效

我国钢铁企业除在各主要大企业内部进行组织整合的基础上,2003年又有几家钢铁企业进行了组织结构的调整。

如2003年8月,南钢集团暨南钢联挂牌成立,实现了经营机制的重大转变;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黑龙江高强度钢进行了跨省重点行业的战略重组,组建了全国最大的高强度钢生产企业;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分别与首钢总公司和武钢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通过走联合之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合作内容包括:

铁矿石等大宗原材料联合采购和运输环节的整合,以求降低采购和运输成本;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联合研发,以求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市场营销的合作,以求市场资源配置更协调,避免恶性竞争)。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经过组织结构的调整,现已组建了一批具有一定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5、我国是世界钢铁大国,但不是钢铁强国

虽然目前我国钢铁行业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有所提高,但与世界钢铁强国如日本、韩国、美国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相比还较弱,无论是在企业规模、品种结构、产品质量、能源消耗、劳动生产率还是在技术装备、工艺水平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

主要有:

(1)钢铁生产可利用资源方面: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3年9月发布的《钢材市场需求预测及钢铁工业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报告中表明,我国钢铁企业利用资源已出现短缺现象,特别是铁矿石。

2003年我国产钢量虽然突破2亿吨,但我国国产铁矿石供求缺口越来越大,铁矿石进口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加。

据预测,2005年需进口1.8亿吨铁矿石,到2010年我国将进口2.2亿吨铁矿石,将占世界总贸易的45%左右。

这将在国际资源、国内港口运输、矿石价格以及企业生产安全等方面给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目前,由于我国钢铁生产的快速增长,已造成铁矿石、焦炭、焦煤等原燃料供应紧张,价格和海运费暴涨,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短缺,铁路运输和港口接卸能力不足,制约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2)平均技术装备水平方面:

我国现有技术装备平均单机能力小,技术水平低,部分生产能力和工艺技术不配套,使得生产消耗高、效率低、质量差。

目前,我国落后的技术装备仍占较大的比重。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有竞争力的装备约占总产能的50%左右,而其余50%的能力则需改造和淘汰。

如炼铁高炉中约有45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属于落后的,约占总能力的35%,其中约有3000万吨生产能力是1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炉,属于限期淘汰的;炼钢设备中,转炉约有1200万吨是属于落后的生产能力,占目前转炉生产能力的12%,电炉约有1000万吨属于落后的生产能力,占电炉能力的34%,都是属于限期淘汰的;轧钢设备中,除新建的薄板和热轧无缝钢管轧机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装备不到50%,而处于国内一般水平和落后水平的设备超过50%。

总之我国钢铁企业的整体装备水平参差不齐,既有较好的宝钢、武钢,也有较差的民营企业。

(3)钢铁产品质量和结构方面:

质量与国外相比,我国钢质纯净度较低,有害气体和杂质含量较高,性能的均匀性、一致性较差,外观质量和包装质量低劣,并且生产标准相对较低,能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实物质量标准的钢材产品数量相对较小。

产品结构方面近几年来虽然调整较快,但还存在好多不足,如钢铁的板带比值为42%,而发达国家这一比值为60%~80%;高端板材与高新技术和制造业的市场需求相差7个百分点,需要进口。

(4)钢铁产品生产专业化方面:

虽然目前我国钢铁产品在专业化方面有一定的改善,如宝钢股份利用上市募集资金投入的热镀锌及电镀锌生产线,汽车用板生产设备系统改造项目,家电用板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填补了我国高等级薄板空白,使其在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管线钢、集装箱用钢和石油管等方面体现出专业化的趋势,目前已形成以冷轧产品、热轧板卷、无缝钢管、高速线材和钢坯等为主要产品;武钢股份是目前国内冷轧硅钢产品品种最齐全、规模最大的生产企业,也是我国冷轧取向硅钢片和高牌号冷轧无取向硅钢片的唯一生产企业,其主要在冷轧薄板、冷轧硅钢片、镀锌板、镀锡板和彩涂板等方面将形成专业化趋势,但总体来说,我国钢铁企业大都是“万能型”工厂,板、管、棒、线、型材等都生产,产品专业化生产程度低。

特别是高强度钢企业缺乏明确的产品定位和主导产品,专业分工不明确,产品生产专业化程度低,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的降低,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以及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

(5)劳动生产率方面:

按吨钢消耗的工时计算,国外发达国家生产每吨钢需人工时均低于5小时/吨钢,而我国钢铁企业平均高达20小时/吨钢,从业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七分之一,尤其是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更是世界主要产钢国中最低的,比发达国家高4倍多。

劳动生产率低下,我国钢铁企业低劳动力成本的竞争优势无法体现,加上能源消耗比日本等国高20%左右,钢铁产品生产成本上竞争优势不大。

(6)钢铁企业集中度方面:

我国的钢铁工业布局散乱,有很多分布在全国各地区县甚至乡镇,就是中国最大的上海宝钢产能2004年约为2000万吨,也不足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阿塞罗年产量的1/2。

目前我国现有钢铁企业约2万余家,其中近50家的大中型企业年平均钢产量不足200万吨,而日本6家钢铁企业年产量就达到1亿吨,韩国浦项一家年产钢就达2600万吨,其企业集中度远远高于我国。

另外,据2003-2004年中国钢铁行业发展研究报告结果显示:

2003年-2005年,我国钢铁企业中规模大的协会会员企业的高炉炼铁能力增长35%,而非会员企业增长78%,高出会员企业43个百分点。

2003-2005年,企业规模大的协会会员企业炼钢能力增长35%,而非会员企业增长122%,高出会员企业87个百分点。

钢铁企业集中度低下直接影响到钢铁行业的品种结构调整,无法形成能引领和主导市场的规模能量,降低了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适应钢铁企业向垄断竞争发展的市场格局和钢铁企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三、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